闞厚銘, 李新巧, 范后寶, 徐元玙,陳 茹, 范利君, 徐凌飛
(1. 徐州醫(yī)科大學 江蘇省麻醉學重點實驗室, 江蘇 徐州, 221004;2. 徐州醫(yī)科大學 江蘇省麻醉與鎮(zhèn)痛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 江蘇 徐州, 221004;3. 徐州醫(yī)科大學 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麻醉精神藥物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 江蘇 徐州, 221004;4. 徐州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疼痛科, 江蘇 徐州, 221000)
范可尼綜合征(FS)又稱德科尼綜合征,是一種由于近端小管上皮細胞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生成和轉運障礙,導致對鈉、鉀、鈣、磷、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再吸收不足的疾病[1]。FS發(fā)病原因包括遺傳因素、特發(fā)因素和獲得性因素,獲得性FS原因包括多發(fā)性骨髓瘤、淀粉樣病變、急性腎小管性壞死、骨腫瘤、藥物。FS主要表現為氨基酸、葡萄糖、磷酸鹽、碳酸氫鹽、尿酸等重新吸收障礙,嚴重時會導致酸中毒、脫水、電解質失衡、佝僂病、骨軟化[2]。思維導圖作為思維和學習工具,能夠科學有效地表達思維軌跡和知識網絡。本研究報道1例以足底痛為首發(fā)表現的FS患者,以思維導圖作為臨床診斷方法,提高疾病認識,減少誤診和漏診。
患者,男,50歲,因“雙側足底部疼痛2年,加重伴全身多處疼痛1年余”入院?;颊?年前出現左側足底痛,始為足底前方痛,后發(fā)展至足跟痛,行走困難, 1個月后右側足底開始疼痛。為改善足底部疼痛癥狀,多次就診,考慮為足底肌筋膜炎,采取減少行走、穿軟底鞋、熱水泡腳、足底局部封閉等治療措施,效果不佳,足底疼痛進行性加重。1年后胸壁處也伴有疼痛,就診后行胸部CT、X線檢查未見異常,考慮可能與長期伏案工作有關。由于患者胸部疼痛較輕,并且相關檢查未見陽性結果,患者之后未進一步關注胸部疼痛。之后逐漸出現腰背部疼痛,且伴雙下肢行走無力,走路不穩(wěn),多次行頸腰椎磁共振成像(MRI)檢查提示“脊柱退行性改變”,行風濕免疫血液學檢查未見異常。為進一步治療就診于疼痛科,飲食正常,睡眠不佳,小便及尿量增多,大便正常。患者既往有乙肝病史10余年,口服阿德福韋酯抗病毒治療8年。否認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否認外傷史,否認家族遺傳病病史。
身體檢查: 生命體征正常。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 靜息5分,運動7~8分。多處胸壁、雙側肩周、髖關節(jié)周圍及雙側足底多處軟組織壓痛,上肢肌力5級,下肢肌力4級,病理征陰性。四肢關節(jié)活動度正常。輔助檢查: 血常規(guī)、血沉、纖維蛋白降解產物、腫瘤標志物等指標未見異常。血生化: 尿酸118.00 μmol/L、鎂1.20 mmol/L、磷0.57 mmol/L、堿性磷酸酶315.00 U/L。自身抗體譜: 陰性。乙肝病毒檢測: 乙肝表面抗原>250.00 IU/mL, 乙肝表面抗體<2.50 mIU/mL正常,乙肝E抗體0.02、乙肝核心抗體6.93, 乙肝核心抗體IgM為0.07, 正常。骨密度: 骨量減少, T值=-2.4, 接近骨質疏松。右側第7、8肋骨陳舊性骨折,腰5骶化,腰椎退行性變,骨盆未見異常。MRI: 腰椎、骨盆骨質疏松伴退行性改變。骨骼放射性斷層平掃(ECT): 全身多處骨骼骨代謝異常,雙側肋骨、胸鎖關節(jié)、第10胸椎、骶椎、雙側足跟部、骨盆局部放射性點狀濃集,考慮代謝性骨病表現。
該患者入院時全身多處疼痛,由于診斷不明確,科室人員采用思維導圖模式,對可能存在的診斷逐一鑒別,見圖1?;颊哐R?guī)、血沉、纖維蛋白降解產物、腫瘤標志物均未見異常,排除腫瘤、內分泌、風濕免疫相關因素。經分析,患者符合骨質疏松癥全身疼痛表現,給予骨密度檢查提示骨質疏松,骨骼ECT提示全身多處骨骼骨代謝異常,雙側肋骨、胸鎖關節(jié)、第10胸椎、骶椎、雙側足跟部、骨盆局部放射性點狀濃集,考慮代謝性骨病表現。
患者不存在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需進一步查找原因,查看化驗單發(fā)現患者生化指標存在異常。尿酸118.00 μmol/L、磷0.57 mmol/L、堿性磷酸酶315.00 U/L; 尿常規(guī)提示: 尿隱血(+),尿蛋白(+), 這種異常改變臨床并不多見,懷疑患者是否存在腎源性電解質代謝異常。進一步詢問病史,患者既往有乙肝病史10余年,口服阿德福韋酯抗病毒治療8年??紤]患者血生化異常與患者乙肝存在聯(lián)系。經過查閱文獻,結合骨質疏松、阿德福韋酯、低磷血癥、乙肝等因素分析,該患者臨床癥狀與范可尼綜合征高度吻合。經過感染科會診,最終確診患者為口服阿德福韋酯引起的范可尼綜合征。
醫(yī)生立即停用患者的阿德福韋酯,改用恩替卡韋抗病毒治療,口服碳酸鈣600.00 mg/d、骨化三醇0.25 μg/d抗骨質疏松,服用氯化鉀緩釋片1.00 g, 2次/d, 磷酸氫二鈉29.00 g, 磷酸二氫鉀6.40 g混合液改善電解質,定期檢查血生化、尿常規(guī)指標。由于患者還未出現病理性骨折,患者恢復情況良好。治療10 d后,足底、胸部、腰背疼痛好轉, VAS評分由原來的7~8分降為4~5分。治療1個月后,行走無力癥狀改善,翻身、咳嗽時胸背部輕微痛, VAS評分2~3分。治療3個月后,全身無痛點,行走、爬樓梯等日?;顒硬皇苡绊?。尿常規(guī): 尿隱血為陰性,尿蛋白為陰性。治療后2年隨訪,已停用氯化鉀、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鉀,骨質疏松基本正常,常規(guī)口服碳酸鈣片,回歸日常生活。
圖1 患者診斷思維導圖
本例患者最初癥狀為足底部疼痛,易與骨科疾病混淆,在治療初期也多就診于骨科和足踝外科。患者是教師,存在長期久站情況,足部X線檢查并未發(fā)現特殊改變,因此考慮診斷為足底筋膜炎。在給予足底局部阻滯以及矯形鞋墊治療后,該患者足底部疼痛并未緩解。隨后,患者出現胸肋部疼痛,但疼痛程度較輕,不影響生活,胸部CT/X線檢查也無陽性結果,患者對于胸部疼痛的重視程度遠低于足底痛,之后半年時間仍就診于各大醫(yī)院的足踝外科。隨著患者疼痛部位越來越多,疼痛程度也進一步加重,該患者不同部位疼痛情況可能并不是獨立的,而是由一個共同病因引起的。采用思維導圖方法對常見引起全身疼痛的病因進行總結,最終確定患者是由于阿德福韋酯引起的FS。本例患者從出現足底痛到最終確診經歷近2年時間,該類疾病診斷困難受到如下因素影響。
3.1.1 疾病個體差異性: 雖然同為一種疾病,由于年齡、性別、基因的差異,不同患者對疾病的反應程度存在差異。該例FS患者首發(fā)癥狀為足底痛,也有報道首發(fā)癥狀被診斷為肋軟骨炎和強直性脊柱炎。
3.1.2 病因復雜性: 范可尼綜合征發(fā)病因素眾多,藥物為最常見因素。除藥物外,重金屬中毒、脫脂蛋白血癥、馬兜鈴酸、急性腎小管壞死等多種因素均可以引起FS。
3.1.3 疾病表現動態(tài)性: 疾病早期,病變范圍有限,對機體的損害輕微,疾病本身特征未能充分顯示出來。該病例早期僅表現為足底痛,很難與范可尼綜合征聯(lián)系起來。臨床上存在大量同病異癥和異病同癥現象,這也是診斷復雜的原因。范可尼綜合征是臨床罕見病,如非??漆t(yī)生,對該病會非常陌生,在臨床診斷中存在困難。
3.2.1 盲目求醫(yī): 隨著臨床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臨床分科越來越細,患者往往根據對疾病的主觀感受和突出癥狀選擇就診科室。該患者先后出現足底痛和胸痛,就診于足踝外科和胸科,均未得到有效診治。
3.2.2 病史遺漏: 對于比較隱匿、不明顯、沒有痛苦,特別是患者長期存在習以為常的病史,該病容易被遺漏?;颊咭腋尾∈?0年,吃藥病毒控制良好,所以就診時容易遺漏乙肝病史。
3.3.1 固守局部: 臨床各亞專科醫(yī)生容易在認識疾病的方法上形成一種慣性,重視局部而忽視整體與各系統(tǒng)之間聯(lián)系,該例患者的醫(yī)生未將足部疼痛與胸部疼痛、乙肝服藥史聯(lián)系,因此,很長一段時間被診斷為足底筋膜炎。
3.3.2 拘泥于現象: 事物的現象很大程度反映著事物本質,但是現象并不代表本質。醫(yī)生在診斷時最先感知的是疾病癥狀(現象),但是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依據臨床癥狀進一步研究、分析、判斷疾病病因。
3.3.3 迷信儀器: 醫(yī)學儀器可以觀察到肉眼看不到或分辨不清的病變,極大豐富了醫(yī)生認知能力,但儀器檢測只能起到輔助作用,無法取代醫(yī)生的診斷思維,過度依賴儀器檢測就可能造成誤診。該例患者早期CT/X線提示正常,但一直未行骨密度檢查,因此骨質疏松問題遲遲未被發(fā)現。
3.3.4 思維定勢: 定勢,以以往的經驗知覺為基礎,并不知不覺影響著當前和后續(xù)的思維活動。過分依賴于經驗、滿足于已知,對于臨床罕見病診斷是存在困難的。該患者在早期醫(yī)療過程中,醫(yī)生關注點多集中于患者足底部疼痛,在患者出現胸痛和肩關節(jié)部位疼痛時也未進一步思考之間的聯(lián)系。FS征屬臨床罕見病,如之前無相關臨床經驗且不積極查閱文獻,診斷此病就存在很大困難。
中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眾多[3], 為預防肝硬化發(fā)生與發(fā)展,最大程度抑制病毒DNA復制,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4-6]。阿德福韋酯(ADV)是老一代核苷酸類似物,由于其抑制HBV的有效性被用作臨床一線治療[7-8]。但是ADV的腎毒性已有報道[9-10], 由于其作用于腎近曲小管,影響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致其對磷重吸收減少,血磷降低和血清肌酐水平升高,從而引起低磷性骨軟化癥、骨質疏松等臨床表現。最新指南并未將阿德福韋酯作為初始治療患者首選用藥,而是首選選擇強效低耐受藥物,如恩替卡韋、富馬酸替諾福韋酯、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等[11]。FS早期常無特異性表現,腎小管損傷導致的糖尿、氨基酸尿常是最早的診斷線索。由于鈣、磷在腎小管重吸收障礙,患者血液學檢查表現為低磷血癥、低鉀血癥以及高氯性代謝性酸中毒,在兒童患者表現為佝僂病,在老年患者可出現骨質疏松癥。
思維導圖是利用文字和圖像,以臨床癥狀作為主題,將可能的診斷繪制成思維導圖,有助于疑難或罕見病的診斷[12-13]。本例患者確診時間延遲與疾病本身比較罕見有關,不過也存在醫(yī)生和臨床因素。作為醫(yī)學工作者,應該跳出固有思維,全面分析,有助于提升醫(yī)學生和臨床醫(yī)生診斷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