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中平, 顧懷宇, 李 雯, 田春輝
(安徽醫(yī)科大學附屬宿州醫(yī)院/安徽省宿州市立醫(y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安徽 宿州, 234000)
扁桃體/腺樣體肥大是兒童常見疾病之一。扁桃體/腺樣體是位于鼻咽部頂部與咽后壁處的一組淋巴組織,參與上呼吸道的自然免疫防御過程。若受到炎癥反復刺激,扁桃體/腺樣體會出現(xiàn)病理性增生[1]。兒童鼻咽腔狹小,腺樣體肥大會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扁桃體肥大會導致患兒呼吸道梗阻,對患兒的呼吸及睡眠產(chǎn)生影響,不利于患兒的身體發(fā)育[2]。手術切除術是臨床上治療扁桃體/腺樣體肥大的有效手段,能夠解除呼吸道梗阻,改善患兒癥狀。常規(guī)扁桃體剝離術及腺樣體吸切術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創(chuàng)傷較大,術后并發(fā)癥較多[3]。近年來,低溫等離子技術在扁桃體/腺樣體手術中體現(xiàn)出較好的優(yōu)勢,但有學者[4]提出低溫等離子切除術存在熱損傷、繼發(fā)性出血等問題,在臨床上存在爭議性。既往研究[5]證實, CC類趨化因子在扁桃體慢性炎癥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低溫等離子扁桃體切除術影響CC類趨化因子的研究較少?;诖耍疚奶接懕莾如R下低溫等離子切除術對扁桃體及腺樣體肥大患兒創(chuàng)傷應激、CC類趨化因子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前瞻性納入2020年6月—2021年5月收治的120例扁桃體/腺樣體肥大患兒,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兒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0例。觀察組中男35例,女25例; 年齡5~12歲,平均(8.26±1.47)歲; 病程6個月~3年,平均(1.52±0.38)年; 扁桃體Ⅱ度肥大36例、Ⅲ度肥大24例; 腺樣體Ⅲ度肥大32例、Ⅳ度肥大28例; 33例合并慢性扁桃體炎, 18例合并慢性鼻竇炎, 9例合并慢性中耳炎。對照組中男31例,女29例; 年齡5~12歲,平均(8.53±1.26)歲; 病程8個月~3年,平均(1.34±0.20)年; 扁桃體Ⅱ度肥大40例、Ⅲ度肥大20例; 腺樣體Ⅲ度肥大35例、Ⅳ度肥大25例; 30例合并慢性扁桃體炎, 20例合并慢性鼻竇炎, 10例合并慢性中耳炎。2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過醫(yī)學倫理審查,患兒家屬均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 ① 均以睡眠打鼾、呼吸發(fā)音障礙為主要臨床癥狀,經(jīng)鼻內鏡證實為扁桃體/腺樣體肥大者; ② 患兒年齡5~12歲; ③ 扁桃體肥大Ⅱ~Ⅲ度,腺樣體肥大Ⅲ~Ⅳ度者[6]; ④ 具備手術切除指證者; ⑤ 依從性較好者。排除標準: ① 先天性咽喉部解剖結構異常者; ② 具有咽喉部手術史患者; ③ 伴有嚴重心、腦、肺、肝腎功能不全、凝血功能異常等全身性疾病者; ④ 存在手術與麻醉禁忌證者; ⑤ 精神異常或意識障礙者。
觀察組: 實施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扁桃體/腺樣體切除術。采用低溫等離子耳鼻喉手術系統(tǒng)(成都美創(chuàng)醫(y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號MC-GZ130), 7檔能量用于切割,3檔能量用于止血。患兒行全身麻醉,使用Davis開口器牽開患兒的口腔,將口咽部進行暴露,沿著腭舌弓將黏膜切開,逐層切割至扁桃體外側背膜處,然后將扁桃體周圍間隙進行充分暴露,沿扁桃體被膜及肌層切割,切除扁桃體。經(jīng)口腔插入70°鼻內鏡,使用低溫等離子刀對腺樣體進行逐步切割,消融至筋膜層,然后進行止血。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扁桃體剝離術聯(lián)合鼻內鏡下腺樣體吸切術?;純盒腥砺樽?,沿著腭舌弓及腭咽弓進行黏膜切開,使用剝離子分離扁桃體被膜,直至扁桃體下極,用圈套器將扁桃體進行圈住然后切除,棉球壓迫止血或電凝止血。在70 °鼻內鏡輔助下,使用吸切鉆對腺樣體進行吸切,止血。
術后預防性抗感染48 h, 使用西帕依固齦液進行漱口3 d, 囑半流質飲食。2組均由同一醫(yī)生團隊進行手術操作。
手術相關指標: 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恢復正常飲食時間、白膜完全消退時間。于術后1、3、5 d,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患兒的咽喉部疼痛情況, VAS疼痛評分范圍為0~10分,評分越高提示疼痛程度越高。創(chuàng)傷應激指標: 取外周靜脈血3 mL, 3 000轉/min離心15 min后獲取血清,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術前及術后1、3 d的血清降鈣素原(PCT)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皮質醇(Cor)、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水平。CC類趨化因子: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術前及術后1、3 d的血清CCL2、CCL21水平。記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恢復正常飲食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組白膜完全消退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術后1、3、5 d, 觀察組VAS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時點2組VAS疼痛評分比較 分
術前, 2組血清PCT、Cor、PGE2、PGF2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 d, 觀察組血清PCT、Cor水平高于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術后3 d, 觀察組血清PCT、Cor水平與術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3 d, 對照組血清PCT、Cor水平高于術前, 2組血清PGE2、PGF2α水平均低于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血清PCT、Cor、PGE2、PGF2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手術前后2組創(chuàng)傷應激指標比較
術前, 2組血清CCL2、CCL21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術后1、3 d, 2組血清CCL2水平高于術前,血清CCL21水平低于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血清CCL2水平高于對照組,血清CCL21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CC類趨化因子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術后并發(fā)癥比較[n(%)]
兒童的免疫功能比較活躍,扁桃體及腺樣體作為重要的免疫器官,能夠有效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若扁桃體及腺樣體受到感染等因素的反復刺激,容易形成扁桃體及腺樣體肥大,進而會產(chǎn)生嚴重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由于扁桃體及腺樣體的病灶比較隱蔽,局部用藥比較困難,手術切除是治療兒童扁桃體及腺樣體肥大最有效的手段。傳統(tǒng)手術方法在對扁桃體進行剝離及對腺樣體進行刮除時,容易導致周圍組織、咽縮肌及深部血管發(fā)生損傷,有時也會遺留殘留體,引起復發(fā),對患兒預后非常不利[7]。近年來,低溫等離子刀技術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在耳鼻喉疾病的治療中效果較好,但其對熱損傷、炎癥方面的影響還存在一定的爭議。
低溫等離子刀技術是利用雙極低溫射頻產(chǎn)生能量,將細胞之間的分子結合鍵進行破壞,將靶組織中的細胞進行水解,起到組織凝固壞死的作用,切除效果較好[8]。李陽等[9]動物實驗顯示,低溫等離子手術電極在皮下組織1 mm處的溫度,低于表面溫度約10 ℃, 提示低溫等離子刀對手術區(qū)域外圍組織的熱損傷會比較輕。本研究中,低溫等離子切除術患兒的手術時間、恢復正常飲食時間顯著縮短,術中出血量顯著減少, VAS疼痛評分顯著降低,與趙龍珠等[10]研究結果基本相符,原因可能是低溫等離子刀頭具備切割、止血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在手術過程中不需要頻繁更換器械,且在手術過程能夠進行點狀止血,創(chuàng)傷小,手術時間得到縮短,止血效果好,疼痛程度降低,術后恢復快。鄭躍彬等[11]研究顯示,低溫等離子扁桃體切除術患者的白膜完全消退時間顯著延長,分析原因是等離子對創(chuàng)面及周圍組織造成熱損傷,產(chǎn)生結締組織及膠原壞死; 但本研究發(fā)現(xiàn), 2組患兒白膜完全消退時間無顯著差異,考慮這種熱損傷與手術操作方法有關,手術應逐層進行,刀頭在肌肉組織與被膜之間,刀頭面朝被膜,保持準接觸狀態(tài),若刀頭離組織過近或直接進入組織則會導致熱損傷。同時,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在原發(fā)性出血、繼發(fā)性出血方面無顯著差異,分析原因是傳統(tǒng)手術對組織創(chuàng)傷比較大,局部黏膜屏障被破壞,病原體容易入侵導致感染,導致術后并發(fā)癥增多; 而本研究在手術操作過程中,降低了低溫等離子刀的熱損傷。
手術創(chuàng)傷作為一種特殊的應激源,會導致機體產(chǎn)生應激反應。PCT、Cor、PGE2、PGF2α是創(chuàng)傷應激損傷比較敏感的指標。PCT可抑制炎癥介質的合成,參與機體炎癥反應的調控; Cor在應激狀態(tài)下水平會增高[12]; PGE2、PGF2α具有雙重作用,既能擴張小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也能與其他細胞因子協(xié)同作用,趨化白細胞,增加炎癥反應[13]。本研究中,術后1、3 d, 觀察組血清PCT、Cor、PGE2、PGF2α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低溫等離子切除術的創(chuàng)傷應激反應更小,更加利于患兒康復。CC類趨化因子是趨化因子的一種亞型, CCL2、CCL21屬于CC類趨化因子,與趨化因子受體結合后,在免疫炎癥反應的淋巴細胞定向遷移中起到重要作用[14-15]; 張園等[16]研究表明, CCL2在扁桃體疾病的免疫炎癥過程中起抑制作用,而CCL21起促進作用。本研究中,術后1、3 d, 觀察組血清CCL2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血清CCL21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低溫等離子切除術有效抑制扁桃體/腺樣體肥大患兒術后的免疫炎癥反應,分析原因可能與低溫等離子技術的微創(chuàng)、疼痛程度降低等因素有關。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小部分患者出現(xiàn)術后發(fā)熱、血象增高,可能是術后創(chuàng)面導致; 研究[17]顯示, PCT檢測有助于小兒急性扁桃體炎的早期診斷、病情評估和臨床指導。前列腺素與CC類趨化因子參與了多種應激或炎癥反應過程。創(chuàng)傷應激、炎癥可能是術后發(fā)熱、血象增高的原因之一,但具體相關性還需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切除術治療扁桃體/腺樣體肥大患兒效果較好,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能有效緩解術后疼痛,并減輕創(chuàng)傷應激反應及CC類趨化因子介導的免疫炎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