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個別干部中存在著一種“進步焦慮癥”,老覺得自己進步太慢,職務提升不理想,沒有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覺得很委屈。其實,這些同志不妨把注意力向提高思想覺悟、工作能力等方面轉移,努力完善自己、做強自己、提升自己。
個別干部中存在著“進步焦慮癥”
老電影《南征北戰(zhàn)》里,山東老區(qū)一位大娘見到曾在她家養(yǎng)傷的解放軍老高時,叫他高連長。警衛(wèi)員說,現(xiàn)在他是高營長了。大娘高興地說:“好啊,又進步了。”可見,職務提升是進步,是連老百姓都知道的好事。
但凡事過猶不及,太糾結于職務提升就未必是好事。時下,個別干部中就存在著一種“進步焦慮癥”,老覺得自己進步太慢,職務提升不理想,沒有在更重要的崗位上任職,更沒有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覺得很委屈。
因為心里對升職的想法很多,也很急切,有的干部甚至近乎病態(tài),坐臥不安、朝思暮想,任期還未到就急著托人找關系、跑門路,琢磨怎么才能進步更快一點,職務升得更高一點。
對職務提升考慮太多,容易走火入魔
眾所周知,干部的職務高低、進步快慢,都是工作需要,而能上能下、能進能退正是我黨我軍的光榮傳統(tǒng)。第二次國共合作時,紅軍改編成八路軍、新四軍,不少經(jīng)過長征的老紅軍由師長、團長降為營長、連長,原來的營長、連長甚至成了普通戰(zhàn)士。但是他們都能以大局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榮辱,仍然勇敢殺敵、沖鋒陷陣。老紅軍張思德屢立戰(zhàn)功,還受過傷,卻心甘情愿做一名普通警衛(wèi)戰(zhàn)士,在工作中任勞任怨、不計回報,后來在延安燒炭時因為炭窯崩塌以身殉職。毛澤東出席了他的追悼會,并做了《為人民服務》的著名演講。
就是今天,我們仍有絕大多數(shù)干部在兢兢業(yè)業(yè)、默默奉獻,不計名利、不講待遇。譬如那些一干就是數(shù)十年的高原兵站的老站長、后勤倉庫的老主任、衛(wèi)生所的老所長、研究室的老主任,由于專業(yè)性比較強,提升空間較小等種種原因,他們的職務一般都提升得很慢,有的還會因編制需要由領導職務改成一般職務。但他們卻任勞任怨、愛崗敬業(yè),貢獻一點也不小,令人敬重。
其實,從管理學角度出發(fā),任何系列的職位都是金字塔形的,越往上走位置越少,競爭也越激烈,篩選也越嚴格,升遷機會也越少。對此干部一定要有清醒認識,不能心態(tài)太急、欲望太盛。憑心而論,一名干部急于進步,想在職務上盡快提升,以取得更大平臺、擔負更重責任,不是壞事。但一個人的職務提升、工作變動不是個人考慮的事,而是組織決定的事,要相信組織一定會在需要的時候把德才兼?zhèn)涞母刹刻岚蔚疥P鍵崗位上。
一個人如果對職務提升考慮太多、想入非非不僅會分心影響工作,說不定還會急火攻心、走火入魔,走上歪門邪道。譬如跑官要官買官者,即便僥幸得到提拔,早晚也會被組織查處。
應淡化焦慮,努力完善自己、做強自己、提升自己
有人把“進步”簡單地等同于職務提升,這很狹隘俗氣、很功利。其實,職務提升只是進步的一個方面,人的進步還應包括思想覺悟的進步、學識境界的進步、管理水平的進步、工作能力的進步等。與職務提升相比,這些進步更重要,含金量更高。如果沒有這些方面的進步,而只是職務的提升,那就很可能會出現(xiàn)德不配位、才不配位、能不配位的尷尬局面。而且,職務今天有了,明天或許就沒有了;官位今天升了,明天可能就降了。但能力水平方面的進步是誰也奪不去的真金白銀,放在哪里都會熠熠發(fā)光。
因而,那些患有“進步焦慮癥”的同志,不妨淡化一下對職務提升的熾熱欲望,把注意力向提高思想覺悟、工作能力等方面轉移,努力完善自己、做強自己、提升自己。一旦做出了成績,展現(xiàn)出了才能,相信組織自然會量才錄用,考慮對你提拔重用。退一步說,即便在付出努力后仍沒有獲得較快的職務提升,你在素質方面的進步與提升也不會白費,而且會使你終身受益。
(《清風》 齊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