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安信
認識萬山河,與其談藝,就有了一種對藝術美好前景的深情憧憬;走進“萬山河藝術館”,觸目皆是的作品令人眼花繚亂。我相信:任何一個人站在他或雄渾大氣、或溫潤秀美的作品面前,都不會無動于衷。我在猛然駐足里,不由自主地想向讀者朋友們推薦這位有著一個“激蕩不定的、高尚靈魂的”著名青年油畫家——萬山河!
作為一個出發(fā)到歐洲尋找藝術圣地的年輕人,萬山河是一個令人羨慕的成功者。青春生命力最為旺盛之際的數(shù)年間,他在圣彼德堡列賓美術學院度過,并在那里受到了正統(tǒng)繪畫的嚴格訓練,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眾所周知,當年的歐洲正處在一個藝術偉大變革的時代,一批新銳人物不斷撕裂傳統(tǒng),新的流派崛起,一場藝術大合唱中的多聲部開始形成。歐洲貴族沙龍對這位身處異國的中國青年油畫家有著諸多吸引力,其清新有力的寫實主義對他造成了堅實而又深刻的影響。
相對于中國這片新鮮廣袤的大地,歐洲是太古老、太精致了。俄羅斯的畫風嚴謹深邃,但整整一個多世紀以來的變革或遲緩難行,或突兀驚人。身上流淌著中國血液的青年油畫家萬山河,雖以前一直是從歐洲藝術中尋求自己的典范,確立自己的參照,但伴隨自己這一求學歷程,也只能有一種異鄉(xiāng)客的情感。這一段歷程是極其特殊的,在一個藝術家最為關鍵的發(fā)展時期,他多多少少地脫離了中國文化的浸潤,這種浸潤又常常是不可缺少的。歐洲藝術傳統(tǒng)、特別是俄羅斯的藝術傳統(tǒng),比之中國,當然是斑駁繁雜且又歷史悠久,它會令人眼界大開。不過,這往往又會給人造成另外一種情形:形障而實弊。
藝術家是一種特別的生命,他必得需要與母語同行同唱,必得沾染一身原生的泥土。這種困苦不堪的心靈煎熬也許是不可省略的,一個“留洋者”失卻了它,即便飲盡一片大洋也無濟于事。說穿了,在藝術家的精神之旅中,丟失根性就會丟失一切。他可以不廣博,但不可以不動心。油畫家萬山河的內心深處有著自己的藝術追求,他要與自己的母親同呼吸共命運,要與自己的民族同舟共濟,隨車顛簸,目睹新生與死亡,繁榮與富強。對于生養(yǎng)自己的親切的母土,不能僅僅止于想念——只是刻骨銘心的懷念還不夠。作為一個藝術家,其生命也需要讓故土從腳部深深地埋起,開始像栽樹一樣,最后一直讓這土埋到梢頭。至此,生命方可以與母土真正融為一體,完結了,也就真正不朽了。
我的認知里,萬山河的作品純熟高雅,有著一種初心不變的擔當意識。他的藝術之路筆直端正,令人尊敬,畫家鄙視低俗、粗俗,崇尚真善美,追求一種“讓中華傳統(tǒng)文化成為揚正氣、聚人心、潤心田的力量源泉”的真作品出現(xiàn)。我們常說,一個優(yōu)秀的藝術家在開始創(chuàng)作的時候尤其要確立一種樸素的精神,這才是得以升華、得以成功的一個基本保證。事實證明,所有具備強烈的先鋒意識的作品,也都是非常質樸的。當代有些油畫家為了凸現(xiàn)出自己的某些現(xiàn)代技法,就容易給作品附加形式主義的東西,故弄玄虛,不愿意追求真實。那些花哨的、粗俗的、眩人眼目的東西,似乎總是對他們更有吸引力。更有甚者,油畫界也暗涌著一股濁流:丑化英雄的,扭曲人性的,標謗粗俗的作品時而出現(xiàn)。而油畫家萬山河,他之藝術創(chuàng)作,是把樸素精神的確立,當作一種自己人格與藝術旨歸的確立。所以,其藝術創(chuàng)作踐行,彰顯著純熟高雅的藝術風采和初心不變的擔當意識。
可不是么?萬山河的藝術創(chuàng)作在認真汲取歐洲繪畫智慧的同時,始終堅定不移地保持著鮮明的中華民族的繪畫傳統(tǒng)特色,其表現(xiàn)題材和手法是多樣的。畫家的刀筆下有偉人,有英雄,有模范,有凡人,有異域風情,有壯麗河山……譬如畫家懸掛于人民大會堂的《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收藏于中南海和釣魚臺國賓館的大型油畫《春之歌》《只留青氣在人間》,懸掛于廣安“鄧小平故居”的《春天的故事》《鄧小平肖像》,這些語言和故事里,往往有深湛的內涵。特別是《鄧小平肖像》這幅大型油畫造型特別考究,偉人的性格特征深刻地體現(xiàn)在整體造型中。讀這幅肖像,讀者分明能從小平直面人生的恬靜的眼神里,讀出一代偉人蘊含著對生命的詰問和隱藏著飽經(jīng)滄桑的艱辛,肖像在頭部進行了獨具匠心的刻畫,受光的臉部十分突出,微笑里透著慈祥,平靜中含出堅毅,畫家筆觸細膩生動,柔和的色彩所造成的激勵效果使之蘊藉厚重。《鄧小平肖像》除了技法的精湛外,更重要的是畫家把一代偉人的精神世界刻畫得既有深度,又富有濃濃的人情味。
人們不會忘記,萬山河是以自己“一顆不斷感悟的心靈”來擁抱世界、擁抱人生、擁抱生活的青年油畫家,他之創(chuàng)作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全新的、博大的藝術王國。那里有“冰川世界”“夢回花潮”“生命交響”“佛光普照”……讀者每每會從其匠心獨運中,讀出他那顆至真至純的心。我的認知里,畫家《路在何方》《國寶熊貓》《達古冰川》《瑞典冰川》《俄羅斯靚影》《沐浴的少女》等這一類油畫作品,看上去與歐洲畫家似乎無太大的區(qū)別,均有著一種異曲同工之妙。它們或樸實無華、自然天成,華麗秀美,逼真得美艷動人、栩栩如生;或彰顯一種柔和婉麗的動人情緒,或抒懷一種優(yōu)雅靜穆的靈動詩意。而《夢回花潮》系列油畫作品,讀來更切合中國讀者的審美要求,向讀者傳達出激情的傾瀉、生命的迸發(fā)、靈魂的顫栗……這是因為畫家的藝術之根還是深扎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沃土之中的。是的,萬山河既是一位能深諳中國傳統(tǒng)文化底蘊的畫家,更是一位能正視人生追求和返回自我的藝術朝圣者、拓新者,所以其作品不但具有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澄懷觀道”的血脈,而且又具有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神寫形”的蘊藏。可以如是評說:青年畫家萬山河作為一個藝術家,他之創(chuàng)作的真正目的,并非只是為了被當作一種現(xiàn)象記錄下來,而是為了展示和釋放生命的全部雄心:感知、責任、欲求、詩情、創(chuàng)造和追求完美的能力,深入探究和追溯的品質……
古往今來的藝術之域宛如星漢宇宙,它的無垠之象依然存在。個體的、一己的、短暫的、消失或記錄的,一些區(qū)別,一些畫面,一些印象,僅此而已。可我眼中的青年油畫家萬山河,卻是一位有著思想和藝術上的深邃性,堅持著個性的不妥協(xié)性的優(yōu)秀的藝術家。他只沉醉于自己的藝術天地里,兩眼始終盯住一個目標,絕不游移??v觀其創(chuàng)作,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的勞作、他的創(chuàng)造是建立在自己深刻反省的基礎上的。以往的一切不足反而促使著他尋找新的理解與新的依據(jù)。諸如形式上的變革,在他那兒又一次與精神內容血肉相連,成為了一種必需,不可剝離絲毫。特別是急劇變化的當代生活也不斷發(fā)出呼喚,它們激活了一個藝術家的心靈。擺在萬山河面前的問題總是這么簡單:或者回到原來,或者走向未來。但是那些不能在自己的時代發(fā)出積極回應的藝術,也必然是等待死亡的藝術。形式上的呼應,說到底也是心靈的呼應,是對社會生活的一次又一次不安的洞察。
青年畫家萬山河在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停歇,他總是以大幅度的遷徙跋涉,來尋找真實而確切的感受。世界的復雜和蒼茫,決定了他必須尋找,也由此為他提供了各種成功的機會??傊痪湓挘f山河——一位對藝術有著宗教般虔誠的人,一位非完美不畫、非典雅不畫的人!他的畫風奔放不羈,筆觸寬闊有力,構圖重氣勢,重動態(tài),既彰顯出西方古典主義的謹嚴、寫實之美,又突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求神求韻,以強烈、鮮明、浪漫的表現(xiàn)來增強視角的沖擊力,提升意蘊深度和風采。
著名青年油畫家萬山河,就如是以自己的生命在藝術的天空里,亮出了一道絢美的彩虹……
萬山河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國家一級書法師,中國國賓禮藝術家,中國書畫藝術委員會副主席,民建中央畫院藝委會副主任,四川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同心書畫院副院長,四川成都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四川省收藏家協(xié)會副主席,四川省政協(xié)委員。作品《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收藏于人民大會堂,《春之歌》收藏于中南海,《只留清氣在人間》收藏于釣魚臺國賓館,《春天的故事》《鄧小平肖像》大型油畫收藏陳列于鄧小平紀念館。2015國禮《山水相依》送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總統(tǒng)姆努恩·侯塞因閣下。2016國禮《太陽升起》送德國總統(tǒng)約阿西姆·高克閣下。《太陽擁抱冰川》收藏于世界頂級藝術館——美國洛克菲勒現(xiàn)代藝術館,《地球上最后的一滴水,就是人的眼淚》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收藏,被評為“世界文化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