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持續(xù)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非法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珍稀動物保護水平持續(xù)提升。但在一些地方,仍存在一條隱秘的通過“洗白”珍稀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從中牟取暴利的黑產鏈條。
隱秘的野生動物交易鏈條浮出水面
2020年12月3日,一輛裝有3只被盜獵小熊貓的車輛在四川雅安市天全縣境內被雅安警方擋獲。在李某華位于綿陽江油市方水鎮(zhèn)的一家養(yǎng)殖場,民警又解救出4只被關在鐵籠中的川金絲猴。通過偵查、審訊警方發(fā)現,2020年經李某華收購的川金絲猴18只、小熊貓17只。
我國野生動物交易管理制度比較嚴格,被盜獵的野生動物想要上市交易非常困難。但據警方介紹,李某華經手的大量盜獵野生動物卻順利地進入市場交易,流向了山東、江蘇、安徽等多地動物園。記者了解到,李某華的背后是一條靠“洗白”被盜獵野生動物進行非法交易的黑色產業(yè)鏈。而“洗白”被盜獵動物身份者能從中非法牟取暴利。
據警方介紹,一只野生川金絲猴,盜獵者賣給李某華的價格是每只1.3萬元?!跋窗住闭邚睦钐庂I走的價格是每只7.5萬元??僧敱槐I獵動物在“洗白”后流入交易市場時,價格飛漲到每只45萬元至50萬元。
記者發(fā)現,此類現象并非孤例。2021年公安部督辦的“5·28”案中,以每只5000元從盜獵者處購入的小熊貓被“洗白”后,經有關部門審批后的出售價格可達每只11.5萬元。2021年公安部督辦的“1·18”案中,以2000元從盜獵者處購買的野生獼猴“洗白”后價格高達7萬元。警方表示,許多不法分子受巨大利益驅使鋌而走險,2021年破獲野生動物犯罪案件1560件,珍稀野生動物保護形勢依然嚴峻。
野生動物交易監(jiān)管部分環(huán)節(jié)出現漏洞
“許多從事販賣野生動物的人員都是熟手,這些人員往往來自具有運輸、繁育甚至出售等相應資質的企業(yè)或機構。”一位辦案民警表示,野生動物的馴養(yǎng)、繁殖周期長,成本高,成功率很低。相比之下,對被盜捕動物進行“洗白”轉手所能獲得的暴利對相關企業(yè)誘惑很大。2019年5月雅安警方破獲的“5·15”案中,收購、運輸、販賣小熊貓的成都邛崍市繁盛野生動物養(yǎng)殖有限公司便是一家具有馴養(yǎng)繁殖小熊貓和救護資質的公司。
部分繁育企業(yè)和動物園違法購入盜捕野生動物后,會先設法掩蓋動物的來源,然后利用手中的各類資質給動物辦理新的合法身份。據警方介紹,2020年“12·3”案中轉賣川金絲猴的銅陵動物園負責人沈某利用名下的苗木花卉公司,以虛假的“根雕、花卉交易”來為違法購買川金絲猴“平賬”。同時,該動物園利用自身具備的野生動物馴養(yǎng)繁殖許可證和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打著動物園“自身繁育”的幌子,為轉手出售這批川金絲猴辦理了合法手續(xù),成功“洗白”。
此外,警方還發(fā)現,有個別地方林草機構工作人員存在違法亂紀行為。目前,警方已將相關線索移交重慶市紀委監(jiān)委。
(摘自《瞭望智庫》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