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輝,董師師,田東奎,趙陽
(新密市中醫(yī)院 心病三科,河南 新密 452370)
目前,臨床常采用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對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進行治療,該術式可早期疏通狹窄或閉塞的冠狀動脈,恢復心肌血流灌注,減輕心肌缺血缺氧性損傷,降低患者病死率。但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在PCI術后由于心肌血供迅速恢復,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血管內皮損傷,促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液高凝狀態(tài),增加血栓形成風險,影響患者恢復[1]。阿司匹林聯(lián)合氯吡格雷雙抗血小板治療是臨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方案,但存在個體差異大、起效速度慢等局限性。替格瑞洛屬新型P2Y12受體拮抗劑,研究[2]表明其抗血小板效果優(yōu)于氯吡格雷,且起效快,但關于該藥物在AMI患者中的最佳應用劑量臨床仍存在一定爭議。本研究旨在探討負荷劑量替格瑞洛在AMI患者PCI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PCI治療的85例AMI患者,依據(jù)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觀察組(n=43)和對照組 (n=42)。觀察組中男25例,女18例;年齡52~79歲,平均(68.84±4.05)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2~6 h,平均 (4.24±0.73)h。對照組中男27例,女15例;年齡50~78歲,平均(67.42±3.65)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2~6 h,平均 (4.09±0.85)h。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3]中相關診斷標準;接受PCI治療;發(fā)病至入院時間≤6 h;近期未實施抗凝治療。排除標準:合并其他類型心臟疾病者;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造血系統(tǒng)疾病、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者;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存在替格瑞洛使用禁忌證者。
1.3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于PCI術前單次負荷劑量予以阿司匹林(大同市利群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14022744)300 mg,嚼服,術后常規(guī)予以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在此基礎上,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劑量替格瑞洛(浙江海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436)治療:PCI術前單次予以90 mg,嚼服,術后予以90 mg/次,2次/d;觀察組予以負荷劑量替格瑞洛治療:PCI術前單次予以180 mg,嚼服,術后予以90 mg/次,2次/d。兩組患者術后均持續(xù)用藥1周。
1.4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術后1周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清心肌酶譜水平。分別在術前、術后1周采集患者空腹肘靜脈血4 mL,以離心機離心10 min,離心速度3 000 r/min,采集血清,冰箱中-80℃凍存待檢;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試劑盒均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奧林巴斯,AU2700)檢測血清乳酸脫氫酶(LDH)、心肌肌鈣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有關操作嚴格依據(jù)儀器、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5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炎性因子術前,兩組的血清PCT、CRP、IL-6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周,觀察組的血清PCT、CRP、IL-6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時間 組別 n PCT(μg/L) CRP(mg/L) IL-6(pg/mL)術前 觀察組 43 2.64±0.29 11.65±2.52 5.38±0.54對照組 42 2.73±0.36 12.04±2.27 5.52±0.61 t 1.271 0.749 1.121 P 0.207 0.456 0.266術后1周 觀察組 43 1.09±0.14 3.83±0.87 2.25±0.23對照組 42 1.58±0.22 6.70±1.13 3.07±0.35 t 12.281 13.139 12.794 P 0.000 0.000 0.000
2.2 心肌酶譜術前,兩組的血清LDH、cTNT、CK-M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周,觀察組的血清LDH、cTNT、CK-MB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心肌酶譜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的心肌酶譜水平比較(±s)
時間 組別 n LDH(U/L) cTNT(μg/L) CK-MB(U/L)術前 觀察組 43 237.28±28.95 3.97±0.38 56.28±8.19對照組 42 241.62±24.84 4.06±0.42 57.96±9.07 t 0.741 1.037 0.897 P 0.461 0.303 0.373術后1周 觀察組 43 109.28±14.72 1.63±0.12 14.72±2.58對照組 42 173.60±18.53 1.84±0.19 29.64±4.51 t 17.742 6.108 18.776 P 0.000 0.000 0.000
PCI是救治AMI患者的重要手段,療效確切,但研究[4]表明,PCI術后易出現(xiàn)冠脈內皮損傷與凝血功能應激性亢進,不利于目標血管再通,甚至會造成二次AMI。因此,在PCI圍手術期采取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療至關重要。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聯(lián)合方案為臨床抗血小板經(jīng)典方案,但起效較慢,且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整體效果不甚理想。替格瑞洛屬新型血小板聚集抑制劑,可與P2Y12二磷酸腺苷受體可逆性結合,阻止二磷酸腺苷介導血小板產(chǎn)生活化聚集,起效迅速,停藥后患者血小板功能可迅速恢復[5-6],同時,替格瑞洛不需經(jīng)肝臟代謝途徑即能直接激活,個體差異性較小。
血管內炎癥與PCI術后血小板活化及早期血栓形成具有密切關系,可加劇冠脈無復流現(xiàn)象[7]。PCT、CRP、IL-6均為重要的炎性因子,表達水平與機體炎性反應程度呈正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1周的血清PCT、CRP、IL-6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應用負荷劑量替格瑞洛可更有效地減輕AMI患者PCI術后炎性反應,分析原因在于替格瑞洛除可抗血小板聚集外,還能起到一定的抗炎作用,且大劑量應用抗炎效果更顯著。此外,PCI術后冠脈損傷所致的再狹窄、支架內血栓形成均可造成無復流或慢復流產(chǎn)生,造成心肌再次損傷。LDH、cTNT、CK-MB均為心肌酶譜指標,在正常情況下處于低表達狀態(tài),在心肌出現(xiàn)損傷后可大量釋放入血,且表達水平與心肌損傷程度呈正相關[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1周的血清LDH、cTNT、CK-MB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應用負荷劑量替格瑞洛可更有效地減輕AMI患者PCI術后心肌損傷,分析原因在于應用負荷劑量替格瑞洛能更有效地阻止血小板聚集與支架內血栓生成,保護心肌血供,進而減輕心肌損傷。
綜上所述,負荷劑量替格瑞洛應用于AMI患者PCI圍手術期效果顯著,可有效減輕患者的心肌損傷與炎性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