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娜 李繼紅
在內(nèi)分泌科的臨床上,亞急性甲狀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 SAT)屬于一種相對常見的甲狀腺相關疾病,其通常是在患者感染腮腺炎病毒及腺病毒后導致的一類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遺傳因素,好發(fā)于30~50歲女性群體[1-2]。以往臨床在治療SAT時,常選擇吲哚美辛等非甾體抗炎藥物進行治療,雖具有較好的短期療效,但長期應用后患者也存在一定的復發(fā)率,綜合療效欠佳[3]。潑尼松等糖皮質(zhì)激素類藥物的起效時間短,作用效果明顯,嘗試將其與吲哚美辛聯(lián)用,對患者的臨床作用價值可能更高。本研究就小劑量醋酸潑尼松與吲哚美辛聯(lián)用對SAT患者的療效及甲狀腺相關指標的影響進行分析?,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在大連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接受治療的SAT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9例。觀察組男21例,女28例,年齡21~67歲,平均(43.51±2.65)歲,病程7~28 d,平均(18.91±2.33)d;對照組男23例,女26例,年齡21~69歲,平均(43.60±2.71)歲,病程8~28 d,平均(18.88±2.42)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符合SAT診斷標準[4];2)年齡≥20歲;3)初診;4)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其他類型甲狀腺疾??;2)存在肝腎功能異常;3)血液疾??;4)惡性腫瘤。
對照組予以吲哚美辛(臨汾奇林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0549)治療,25 mg/次,3次/d,口服。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用醋酸潑尼松(上海信誼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675)治療,初次劑量是0.5 mg/(kg?d),4周后降低至0.25 mg/(kg?d),6周后更換成隔日服用。兩組治療3個月。
比較兩組療效、甲狀腺相關指標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甲狀腺相關指標:晨起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患者靜脈血4 ml,給予15 min 3 000 r/min的離心之后提取出血清,通過化學發(fā)光法檢測血清游離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離甲狀腺素(FT4)以及促甲狀腺激素(TSH)水平,相關試劑盒購于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遵照說明書步驟逐步實施操作。
痊愈為患者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且影像學檢查顯示甲狀腺已恢復正常;有效為患者癥狀及體征顯著改善,且影像學檢查顯示甲狀腺稍有腫大;無效為未達上述標準。治療有效率(%)=痊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治療前兩組TSH、FT3、FT4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TSH較治療前升高,F(xiàn)T3和FT4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TSH高于對照組,F(xiàn)T3和FT4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TSH、FT3、FT4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TSH、FT3、FT4比較(±s)
TSH(mU/L) FT3(pmol/ml) FT4(pmol/ml)組別 例數(shù)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9 0.71±0.22 2.18±0.65 9.92±2.24 6.32±0.40 31.81±8.52 14.83±2.42觀察組 49 0.70±0.19 2.76±0.53 9.88±2.13 5.09±0.28 31.76±7.37 12.96±2.35 t值 0.241 4.841 0.091 17.634 0.031 3.881 P值 0.810 0.000 0.928 0.000 0.975 0.000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SAT屬于內(nèi)分泌科較為多見的甲狀腺疾病,其主要發(fā)病機制是感染病毒,致使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發(fā)生異常,從而引發(fā)的一種自限性甲狀腺類疾病。此病患者在早期通常會表現(xiàn)出畏寒和咽痛,以及全身不適等,若不予以科學干預,則可能進展為全身乏力、心慌、發(fā)熱等癥狀,進而影響其日常生活[6]。目前,臨床治療SAT以對癥療法為主,但由于此病的癥狀緩解耗時較長,而且具有較高的復發(fā)率[7],采用吲哚美辛單藥治療效果并不理想。探尋新型綜合性用藥方案可能更有助于患者的預后康復。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觀察組聯(lián)合使用小劑量醋酸潑尼松、吲哚美辛的綜合療法能夠有效提升臨床療效。究其原因,主要與這兩種藥物的協(xié)同增效作用有關。吲哚美辛是非甾體抗炎藥物,亦是前列腺素有關合成酶的抑制劑,作用機制在于能夠抑制環(huán)氧合酶活性,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進而可抑制炎癥組織引發(fā)的痛覺神經(jīng)的沖動傳導以及機體內(nèi)的炎癥反應,并可對白細胞的趨化和溶酶體酶的異常釋放產(chǎn)生抑制,最終發(fā)揮有效的鎮(zhèn)痛和解熱,以及抗炎作用[8-10]。醋酸潑尼松是腎上腺糖皮質(zhì)類激素,其作用機制在于能夠通過擴散的方式穿越細胞膜并進入靶細胞漿中,再與特異性受體結(jié)合,形成復合物并穿越核膜進入細胞核中,在結(jié)合DNA之后,通過誘導DNA轉(zhuǎn)錄形成誘導蛋白,最終發(fā)揮抗過敏和抗炎,以及免疫抑制等諸多生物學效應[11-13]。SAT患者在發(fā)病的早期,由于患者的甲狀腺濾泡受到破壞,致使甲狀腺激素不斷進入機體的血液循環(huán)內(nèi),因此血清中FT3和FT4水平顯著上升,且此現(xiàn)象能夠抑制TSH分泌,導致血清TSH水平降低。本研究治療后兩組TSH較治療前升高,F(xiàn)T3和FT4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TSH高于對照組,F(xiàn)T3和FT4低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聯(lián)合治療措施還可改善患者的甲狀腺相關激素水平。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觀察組在應用吲哚美辛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的基礎上,增用小劑量醋酸潑尼松能夠糾正患者機體內(nèi)分泌紊亂狀態(tài),其活性成分還能使毛細血管壁和細胞膜的通透性發(fā)生變化,從而抑制炎癥介質(zhì)滲出,減少甲狀腺激素的外溢,有效控制疾病復發(fā),對患者的甲狀腺激素水平具有較好的調(diào)節(jié)效果[14-15]。本研究還顯示,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觀察組的用藥安全性較高。原因主要在于觀察組所增用的醋酸潑尼松作為糖皮質(zhì)類激素型藥物,起效迅速,能夠緩解患者局部癥狀,雖然長期用藥可能會導致肥胖或心悸等情況,但本研究使用的小劑量醋酸潑尼松則較好地避免了此情況,獲得的安全性也較高。這與文獻[16-18]報道基本相似。
綜上所述,小劑量醋酸潑尼松以及吲哚美辛聯(lián)用治療SAT患者療效較好,可有效改善甲狀腺相關指標,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