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靜俠,方 超
(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1830)
老撾東薩宏水電站位于老撾南部占巴塞省,距離上游巴色市約160 km,距離老撾首都萬象約832 km,距離柬埔寨首都金邊450 km。工程采用無壩明渠引水結構,引水明渠長5 km,水頭約25 m。電站裝設4臺貫流式機組,單機引水流量400 m3/s,總裝機260 MW(4×65 MW),該電站采用的貫流式機組的單機容量目前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電站年平均發(fā)電量約21億kW·h。
本工程4臺機組進水口僅設置1套共用檢修疊梁門,要實現(xiàn)首臺機組發(fā)電,另外3臺機組均需具備發(fā)電調試條件。而工地現(xiàn)場實際進度是3號、4號機組尚不具備發(fā)電調試條件,故調整施工方案,對3號、4號機組進水口及尾水采取臨時封堵?lián)跛?,確保首臺機組如期發(fā)電。為此,必須增加1套臨時性的進水口疊梁門(3號機組進水口采用永久鋼結構疊梁門封堵,4號機組進水口需增加1套疊梁門封堵,尾水閘門全部安裝完畢)。針對該情況,提出了2種方案:
(1)重新采購1套鋼結構疊梁門。優(yōu)點是技術方案可靠成熟,國內有成熟的制造廠家(永久疊梁門原廠)。缺點是從合同簽訂到產品交貨至現(xiàn)場最快需要半年,工期上無法滿足要求。同時,依據(jù)第一次采購價費用近90萬美元,成本較高。
(2)現(xiàn)場制作混凝土疊梁門。優(yōu)點是所需原材料(鋼筋,混凝土等)、人員、設備現(xiàn)場具備,制作工期、質量、成本可控。缺點是,工程實例不多,無成熟設計方案,設計考慮因素復雜,有一定風險。
通過方案綜合比較,最終確定采用混凝土疊梁門方案。
設計基本參數(shù)數(shù)據(jù):設計洪水位高程為EL75.9 m (P=0.1%),進水口疊梁門底檻高程為EL33.7 m,閘門槽孔口尺寸為15.36 m×17.77 m(寬×高),頂部門楣下緣到底檻的高度為h=17.767 m,閘門孔口凈寬15.36 m,門槽凈寬1.24 m。設計的永久鋼結構疊梁門門葉寬度為16.69 m,閘門槽總寬度為16.90 m,門葉與門槽兩端的間隙為0.105 m,設計支撐跨度為16.06 m。鋼疊梁門設計總高度為17.98 m,6扇疊為一體(5×3+2.98=17.98 m),單葉最大重量60 t。
根據(jù)鋼疊梁門的結構型式、吊點位置及單葉重量情況,混凝土疊梁門設計采用類似結構布置,盡量保證與進水口門機吊裝相匹配?;炷怜B梁門設計長度為16.40 m,與門槽兩端間隙距離分別為0.25 m,沿水深方向梁寬設計高度為1 m,沿水流方向梁高設計為2 m。疊梁門兩個端頭為矩形斷面(寬×高=1 m×1 m),跨中為工字形斷面(寬×高=1 m×2 m),以減小疊梁門的自重,單葉重量控制在60 t以內。單根疊梁門(變截面梁)的尺寸為:長×寬×高=16.4 m×1 m×2 m(1 m)。因閘門孔凈高17.77 m,疊梁門設計總高度按18 m考慮,超高0.23 m。
疊梁門選用C40混凝土,混凝土彎曲抗壓強度設計值fcm為19.0 MPa,梁有效高度為188 cm,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為16.7 MPa;Ⅲ級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為360 MPa、I級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為210 MPa,結構系數(shù)取1.2;疊梁門按一級建筑設計,其重要性系數(shù)ψ取1.1。
(1)水壓力
將疊梁門分成上、中、下三部分各六塊進行水壓力計算:水深分別為h1、h2、h3=30.2 m、36.2 m、42.2 m。計算水壓力分別為:q1=ρgh1=10×30.2=302 kN/m2;q2=ρgh2= 362 kN/m2;q3=ρgh3= 422 kN/m2。
(2)梁計算跨度L0
取計算的小值作為結構受力的跨度計算值,即L0=15.75 m。
(3) 梁受力計算
疊梁門的受力分析簡圖見圖1:
圖1 疊梁門工作受力計算簡圖
1)彎矩M計算
其公式為:M=ψql2/8
注:ψ—為重要系數(shù),取值1.1;q—為梁上所受均布荷載;l—為梁的計算跨度。
2)剪力ν計算
其公式為:ν=ψql/2
3.3.1 6根梁配筋計算
公式:as=γdM/(fcmbh02)
注:γd——結構系數(shù),取值1.2,M—為彎矩,fcm―為砼彎曲抗壓強度設計值,b—為梁寬,h0—為梁的有效高度。
注:ζ—相對受壓區(qū)高度,as—截面抵抗矩系數(shù)
Ⅲ級鋼筋計算面積如下:
選配25根Φ32鋼筋及1根Φ20鋼筋,實配面積As實=25×π×162+π×102=20 420.4 mm2>As
同理,中部6根梁配筋計算結果:選配31根Φ32鋼筋及1根Φ16鋼筋。
下部6根梁配筋計算結果:選配37根Φ32鋼筋及1根Φ20鋼筋。
3.3.2 受壓區(qū)配筋計算
根據(jù)GB 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梁的最小配筋率0.2%,受壓區(qū)面積為1 m2,配筋率≥0.2%×1 m2= 2 000 mm2,擬取值As=2 200 mm2。
選配7根Φ20鋼筋,實配面積As實=7×π×102=7×314.16=2 200 mm2=As
3.3.3 斜截面配筋計算
(1)兩端截面箍筋計算(寬×高=1 m×1 m),鋼筋按Ⅲ級鋼計算。
1)箍筋計算
ν=2 616.1{3 135.8;3 655.6}kN≥0.07fcmbh0=0.07×19×1 000×900/1 000=1 197 kN
由于截面尺寸(寬×高=1 m×1 m)不能滿足抗剪要求,需進行設計箍筋配置。
箍筋選用Φ14按15 cm(跨中按20 cm)布置,每 個斷面5個箍筋,則每米長度內箍筋的面積為Asv=5×6.67×2×π×72=10 314 mm2≥5 395{7 108;8 811}mm2
Psv>ρsvmin滿足配筋要求,因此梁中間段截面全按Φ14@200 mm進行箍筋布置。
2)彎起鋼筋校核
剪跨比為λ=L0/h0=15.75/1.88=8.38,h0/b=1.88/1 = 1.88
0.25fcbh0=0.25×19×1 000×1 880=8 930 000 N =8 930 kN>ν,截面滿足要求。
是否需配置彎起鋼筋校核:
γdV=1.2V=1.2×2 616.1(3 135.8,3 655.6) =3 139.3(3 763,4 386.7)kN>νcs,應 配 抗 剪 彎 起鋼筋。
采用Φ32做彎起鋼筋,單根Φ32面積為804.25 mm2,上、中、下三部分疊梁門彎起鋼筋布置:6根、9根、12根,即能滿足抗剪要求。彎起鋼筋的面積為As實=4 825.5 mm2、7 238.3 mm2、9 651 mm2。
彎起鋼筋配筋的起點離支座邊緣距離為:0.195+1-0.05-0.05=1.095 m
該截面的剪力設計值為:2 616.1(3 135.8,3 655.6) ×6.7/7.8=2 247.2(2 693.6,3140.1)kN
>νcs/γd=2 025.5/1.2=1 687.92 kN,因此需要配第二排彎起鋼筋。
第二排采用Φ32彎起鋼筋,上、中、下三部分疊梁門彎起鋼筋布置:4根、6根、12根,即能滿足抗剪要求。第二排彎起筋的起點離支座邊緣距離為:0.195+1-0.05-0.05+1.13-0.1=2.225 m。
該截面的剪力設計值為:1 868.2(2 210.9,2 867.8)kN >νcs/γd=1 687.92 kN,需要配第三排彎起筋。
第三排采用Φ32彎起鋼筋,上、中、下三部分疊梁門彎起鋼筋布置:2根、4根、7根,即能滿足抗剪要求。第三排彎起筋的起點離支座距離為:0.195+1-0.05-0.05+1.13-0.1+1.78-0.1=3.905 m。
該截面的剪力設計值為:2 616.1(3 135.8,3 655.6) ×3.89/7.8=1 304.7(1 544.1 , 2 002.9)kN
νcs/γd=2 025.5/1.2=1 687.92 kN,因此只需下部6根疊梁需配第四排彎起鋼筋。
Asv=(γdV-νcs)/fysin45°=(2 002.9×1.2-2 025.5)/ (360×sin45)×103=1 485.1 mm2
下部6根疊梁門的第四排彎起鋼筋采用Φ32,彎起鋼筋2根,滿足抗剪要求。As實=1 608.5 mm2。
(2)支座兩端及漸變段截面箍筋計算(寬×高=1 m×1 m)
3.3.4 吊裝配筋設計
(1)吊點確定
混凝土疊梁門吊點位置參照永久鋼閘門設計吊點,吊點順水流方向根據(jù)混凝土疊梁斷面的慣性中心計算確定重心位置。安裝吊點位置設在疊梁腹板的加筋肋板上,與永久鋼閘門的設計吊點對應,以減少壩頂雙向門機安裝時吊具縱向位置調整工作量,吊點位置距疊梁兩端距離3.03 m。見圖2:
圖2 混凝土疊梁體型圖
(2)梁下部鋼筋配筋計算
主要計算梁配筋是否滿足起吊梁自重產生的內力要求。
1)受力分析
按兩端懸臂簡支梁進行計算,梁荷載主要為自重G。
疊梁外輪廓面積S=28.865 m2,每根疊梁的外輪廓的總體積V0=28.865 m3。上下游兩側共8個標準凹槽體積為V1=4.677 6 m3。兩端異形斷面凹槽部位體積V2=0.85 m3。鋼筋混凝土密度按ρ=2 kN/m3考慮。單根疊梁體積V=V0-V1-V2=23.337 m3。
G=25×23.337=583.425 kN<60 t。滿足啟閉機吊重要求。計算時按吊重60 t進行配筋計算。
混凝土疊梁起吊計算受力見圖3:
圖3 混凝土疊梁起吊計算受力簡圖
2)配筋計算 (起吊時梁斷面 寬×高=2 m×1 m)
實配2根Φ28,As實=2×615.75=1 231.5 mm2>As=1 009.75 mm2,滿足要求。
(1)根據(jù)疊梁對稱性,只計算順水流方向疊梁重心到下游背水面距離,假設距離為x。按力矩平衡原則計算確定未知變量x值。
計算重心線下游側力矩Ma,計算重心線上游側力矩Mb,計算配筋產生的力矩Mc,根據(jù)力矩平衡原則Ma+Mc=Mb,解得:x=0.85 m
(2)吊點結構設計:由于混凝土疊梁拆除時上游最大水深達42 m,若采用潛水員水下作業(yè)系鋼絲繩掛鉤進行吊裝拆除,安全危險性大,拆除費用高。因此對疊梁的吊點進行了專門設計,采用與鋼結構疊梁門同樣的預埋對中套管,便于進水口雙向門機自動穿銷吊裝。
為檢測混凝土疊梁的配筋設計是否滿足在進水口疊梁封堵狀態(tài)下承受的水壓力,現(xiàn)場預制1根混凝土疊梁,在承受相當于實際水壓力狀下進行模擬試驗,檢測在試驗壓力作用下疊梁的變形情況。
最大水壓力在跨中產生的彎矩:M3=ψql2/8 =1.1×422×15.752/8=1 4393.83 kN/m;相當于跨中集中荷載F=4M3/L=3 655.6 kN。
采用液壓千斤頂對迎水面的疊梁進行施壓,分段進行加壓測試,觀測并記錄疊梁受力變形情況。
選擇1臺液壓電動油泵,電動油泵與頂升千斤頂通過油管并聯(lián),油泵以輸出壓力為控制參數(shù),當測試壓力達到設計壓力值時保持壓力不變進行觀測記錄。
進水口疊梁門止水設計采用2種布置型式:
(1)在混凝土疊梁背水面兩端與門槽導軌接觸部位嵌入止水密封條,主要靠水壓力作用壓縮密封條進行止水。預制過程中在混凝土疊梁兩端預埋鋼板及螺栓,安裝止水前將預埋件表面污物清理干凈,并進行除銹防腐,安裝密封條必須均勻壓緊。
(2)止水條布置在上下兩層疊梁之間,主要靠疊梁自重壓縮密封條進行止水。預埋件施工及密封條安裝類似于疊梁兩端止水施工工藝。
特別注意的是,最底層的疊梁的止水需在疊梁的上下兩面都安裝密封條,防止疊梁最底部與進水口底板之間滲漏水。安裝疊梁門時,在疊梁兩端與門槽之間的空腔里回填高塑性粘土,塑性粘土迎水面采用兩布一膜(即兩層土工布夾一層土工膜)進行防水,從而增加滲徑長度,減少因疊梁安裝誤差的滲水量。塑性粘土的回填隨著疊梁的安裝逐層填筑,壓實度不低于95%。
場地準備:18根疊梁分成6組,每組3根,疊梁尺寸16.52 m×1 m×2 m,需制作場地25 m×60 m =1 500 m2,對場地進行壓實,初步找平,并進行壓實度測量。
疊梁預制:在預制位置間隔500 mm布置相應數(shù)量的工字鋼,調平,確保整體水平偏差在5 mm范圍內,在工字鋼上鋪底層模板,模板上綁扎鋼筋。3根疊梁一組,準備3套模板,同時綁扎鋼筋,澆筑混凝土,需要18 d,6組(18根)疊梁共需108 d,每根疊梁養(yǎng)護28 d,確保強度。共計136 d,即可使用。
由于單根疊梁全長達16.52 m,重量近達60 t,采用130 t汽車吊及18 m液壓板車進行裝車運輸,同時對道路進行檢查修整,要求上壩道路坡度不大于5%,轉彎半徑(內徑)不小于20 m,且道路寬度不小于6.5 m。疊梁運輸至壩頂后,由壩頂雙向門機(2×80 t)吊裝就位。
由于單根疊梁全長達16.52 m,重量近達60 t,為保證封堵門拆除后運輸安全,需對疊梁破解后裝運撤離現(xiàn)場。破解時采用液壓錘將疊梁均勻分成4段搗斷,煤氣割槍將鋼筋熔斷后分塊裝車運到指定卸料場堆存處理。同時要防止混凝土塊掉落入進水口里,施工中采用鋼板墊在疊梁底部,每破解拆完運走1根疊梁后,及時將鋼墊板上留下的混凝土碎塊清理干凈。
混凝土臨時疊梁門與鋼結構疊梁門的施工技術比較如下:
優(yōu)點:①混凝土結構材料成本低,材料費遠低于鋼結構。②混凝土結構施工成本低,現(xiàn)場施工容易,可在制作場地澆筑;鋼制疊梁門需要專業(yè)制作廠,且需要跨國運輸,成本高昂。③混凝土疊梁運輸成本低,拆除簡單易行,可以現(xiàn)場分解后分段運輸,就地處理。
難點:①混凝土疊梁的止水安裝及密封比鋼結構困難,施工時要求更加精細與認真。②拆除時在分解疊梁時避免碎塊掉入進水口底部,影響機組運行安全。在破碎時需對進水口孔口遮蓋。
經(jīng)過經(jīng)濟比較分析,混凝土疊梁門方案約花費人民幣3 060 935元,增加1套鋼結構疊梁門將花費人民幣6 418 688元。采用預制混凝土疊梁門方法具有明顯的經(jīng)濟效果,比鋼結構疊梁門可節(jié)約人民幣3 357 753元。
通過本工程的實際實施,證明采用混凝土疊梁門方案可行。技術上很好的解決了老撾東薩宏項目面臨的工期難題,實現(xiàn)了項目的完美履約;經(jīng)濟上效果明顯,相對于常規(guī)趕工、搶工帶來的額外成本投入大幅降低,得到業(yè)主方的高度認可。同時此方案也創(chuàng)新性地把金結閘門與土建混凝土閘門做了一個技術上的連接,為后續(xù)的其他類似工程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決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