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萬春 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23
隨著城市地鐵建設開通的線路的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線路向城市人口稠密、交通繁忙的區(qū)域挺進,因此地鐵建設需面對更嚴格的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綠色施工等要求。而SMW工法[1-3]工時噪聲小,土體擾動小,不會造成臨近地面沉降等特點,可廣泛用于黏土地層、砂土等地層中。
因此基于某地鐵深基坑段,采用SMW工法樁進行施工應用,并對各開挖階段中的實際變形與理論計算變形特征進行對比。
蘇州S1號線花橋區(qū)間南側明挖段,位于沿滬大道東側綠地內(nèi),其基坑標準段寬度為11.42至15.91m,開挖深度約為14.1至15.1m,長度為204m,施工工藝采用SMW工法樁,其樁身規(guī)格為φ850@600,工法樁內(nèi)采用H700×300×13×24型鋼密插。該工法樁樁身30m,相比于常規(guī)工法,按深度分類屬于超深工法樁。
本工程中所涉深基坑共設置4道支撐,第一道為混凝土支撐,尺寸為800×900,水平間距9.0m;第二、三、四道為φ609×16mm鋼支撐+雙拼HN500×300鋼圍檁,橫向間距3.0m。
基坑內(nèi)土層分布如圖1所示:①1雜填土、②1粉質黏土、②y淤泥質粉質黏土、③1粘土、③2粉質粘土、③3粉土夾粉砂。其中②y淤泥質粉質黏土作為典型的軟土層,呈灰色,流塑,含水率42%,稍具層理,夾少量薄層狀粉土,稍有光澤,干強度中等,韌性低,無搖振反應,壓縮性高,靈敏度高。工法樁底成樁范圍還有④2粉土夾粉砂,底部嵌入至⑤1粉質黏土中。場地潛水主要賦存于①1、①3、②y層,水位埋深約1.0m;微承壓水主要賦存于第③3、③31、④2中,隔水頂板為③1、③2,隔水底板為⑤1。主要巖土物理力學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巖土物理力學參數(shù)表
圖1 圍護結構斷面圖
SMW工法樁采用P.O 42.5水泥,為保證超深樁體成樁效果,水泥摻量由20%提高至25%。成樁時鉆桿下沉速度0.8m/min,提升速度0.4m/min,采用“二噴二攪”、套接一孔施工工藝,型鋼密插,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控制各項施工參數(shù)。
(1)測量定位。根據(jù)基坑圍護邊線開挖溝槽(尺寸為1000(寬)×1200(深)mm),為保證攪拌樁正常施工,同時清除地下障礙物。由于本工程開挖深度較深,考慮到L/200垂直度要求及后期圍護結構變形量,需對圍護結構外放10cm,沿長邊方向設置定位型鋼。
(2)成樁。泥漿配置采用自動稱量攪拌系統(tǒng),使用前進行校準,保證泥漿比重。在樁底部分重復攪拌注漿,停留1分鐘左右;提升至設計標高后,樁頭應原位攪拌0.5分鐘,消除樁頂因水泥漿析出造成的凹穴。水泥漿配制好后,停滯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搭接施工的相鄰攪拌樁施工間隔不得超過24小時。按照“二噴二攪”的工藝要求,保證注入的水泥漿液與土體攪拌均勻。
然后進行型鋼的插入,型鋼定位卡必須牢固、水平,為保證型鋼吊放垂直度,型鋼使用前,在腹板上距其頂端30cm 處開一個中心圓形吊裝孔,孔徑約8cm,型鋼起吊后用全站器校核垂直度及插入偏差,垂直度不大于L/400,插入后誤差不得大于50mm,且宜插在遠離基坑一側;最后,進行型鋼拔除工作,結構施工完成并完成頂板回填后,采用專用起拔設備以冠梁提供反力,25t汽車吊配合進行型鋼的拔除工作,拔除過程中應沿已有焊縫進行分割,保證吊裝安全。拔除型鋼后,用6%~10%的水泥漿填充型鋼拔除后的空隙。
基坑開挖前二十天采用降水井對基坑進行預降水、疏干。待圍護結構強度達到設計要求,材料設備檢測合格并完成相應條件驗收后可按照方案進行深基坑開挖施工,具體如下:
(1)基坑開挖主要控制措施
①基坑開挖分層、分段、分單元實施,基坑分段以設計分段為準,每段開挖完成后立即澆筑素砼墊層并加快底板施工。分層開挖深度宜以上道支撐底至下層支撐底部以下50cm,開挖以6m~8m寬(2根支撐)為一個小單元。每一小單元應在16h內(nèi)開挖完成,并在8小時內(nèi)完成支撐架設。土方開挖與支撐施工相互交替進行,遵循“隨挖隨撐,分層開挖,嚴禁超挖”的原則。
②分層開挖掏槽過程中,中部槽寬應以挖機正常作業(yè)為宜(6m~8m),基坑兩側應預留土堤護壁寬度不得少于3m,盡量減少因開挖卸載而引起的基坑變形。開挖過程中機械距離基坑邊緣距離不得小于1m,樁體后超載≤20kPa,所有機械設備在不作業(yè)時均須遠離基坑。工法樁圍護結構形式在開挖過程中應做到樁體基面平整,便于后續(xù)支撐架設及防水施工。
③開挖過程中,密切關注監(jiān)測及滲漏水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滲漏需及時封堵。嚴防小漏變大漏。其控制措施主要為,對滲漏水較小且主要為清水的滲漏點,可直接設置引流管。對于大的滲漏部位,可先在基坑內(nèi)采用沙袋錯層反壓,平衡坑外土體壓力,然后在坑外采用后退式注漿機進行雙液漿(水泥漿+水玻璃)封堵,雙液漿出口處漿液固結速度宜控制在30s~40s。
為減少注漿壓力過大導致圍護結構變形,注漿范圍宜為滲漏點以下3m至滲漏點以上2m,滲漏點下部注漿壓力控制0.5~1.0MPa,滲漏點上部可減小至0.4MPa,注漿過程中需對滲漏水位置觀察,待漿液流出后可緩慢上提鉆桿,提速可控制在20cm/min左右,待提升至滲漏點以上時注漿過程中若出現(xiàn)壓力突變,需及時停注并查明原因。
④土方開挖過程中確?;觾?nèi)降排水系統(tǒng)正常,避免開挖面或基底被水浸泡擾動。
按照國務院和國家稅務總局的工作部署,廣西梧州市龍圩區(qū)稅務局積極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面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各項工作。
(2)支撐系統(tǒng)控制措施
鋼支撐系統(tǒng)架設的時效性和架設質量是基坑變形控制的重中之重,鋼支撐架設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做好進場材料驗收和檢測,外觀尺寸、規(guī)格型號及材料性能符合設計要求,并做好加壓設備的標定。加快工序轉換與銜接,確保8小時之內(nèi)完成架設及施壓工作。
②鋼圍檁后填充應做到密實有效,宜采用早強細石混凝土,鋼支撐軸力施加前達到初凝效果,確保圍護結構整體受力。支撐活絡端上下、左右錯開布置,活絡頭鋼楔不小于40cm,采用數(shù)控機床切割保證精度,減少敲緊后的形變和軸力損失,施加軸力后活絡頭伸出長度部不大于15cm。
③預加軸力按照設計軸力的120%施加,共分5個階段,分別為預加軸力的40%、60%、80%、100%、120%。軸力計兩端應設置不小于400×400×50mm鋼板,避免加壓后鋼支撐固定端及圍檁受力變形,出現(xiàn)無法有效加壓的情況,一旦發(fā)生鋼支撐端部變形,應對固定端節(jié)段進行更換。
結合本站地質情況及圍護結構形式,按照本站點工法樁部位圍護結構最大開挖處工況進行模擬,根據(jù)啟明星FRWS V9.0計算結果可知:
(1)如圖2所示,在基坑開挖至坑底,底板未澆筑前,為正彎矩最大工況,單根工法樁承受最大彎矩445.9knm。理論最大水平位移為15.5mm,深度為14m。
圖2 開挖至基坑底(15.1m)
(2)如圖3可知,底板澆筑后,拆除最下道支撐,為負彎矩和工法樁水平位移最大工況。單根工法樁承受最大彎矩379.4knm。理論最大水平位移15.8mm,深度為13m。
圖3 拆除最下道鋼支撐
為驗證計算結果,對開挖各階段及支撐架設工作進行了系統(tǒng)性的策劃,并按照方案要求對基坑進行各項監(jiān)測工作,本文主要對基坑開挖及鋼支撐架設各階段實際樁體水平位移變化與理論值進行對比,通過分析,判斷出施工過程中的不足和后期改正措施,實際開挖監(jiān)測情況如下所示:
(1)開挖至第一道鋼支撐底部。第一道支撐底部距地面約為4.2m,按照方案第一層土開挖至支撐底部50cm,即開挖面深度約4.7m,在未架設支撐時累計最大樁體水平位移量為+3.92mm,深度為6m。
(2)開挖至第二道鋼支撐底部。第二道支撐底部距地面約為7.2m,即開挖面深度為7.7m,在完成第一道支撐架設,第二道支撐未架設時的最大樁體水平位移量為+3.5mm,深度為8.5m。
(3)開挖至第三道支撐底部。第三道支撐底部距地面約為12.2m,即開挖面深度為12.7m,在完成第二道支撐架設,第三道支撐未架設時的最大樁體水平位移量為+12.48mm,深度為14.5m。
(4)開挖至基底。設計至基底開挖面深度為15.1m,在完成第三道支撐架設,最大樁體水平位移量為+15.11mm,深度為13m。
(5)底板施工完成拆除第三層鋼支撐。底板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并拆除第三道鋼支撐,監(jiān)測最大樁體水平位移量為+14.1mm,深度為12.5m。
圖5 開挖各階段樁體水平位移圖
通過上述實測數(shù)據(jù)及圖4-5,并結合理論計算數(shù)據(jù),在開挖各個階段實際樁體水平位移值與開挖至基底的內(nèi)力包絡圖中位移變化基本相符。
圖4 變形內(nèi)力包絡圖
在最后一層土方開挖完成后,實際累計變化數(shù)據(jù)最大值為+15.11mm,深度位于13m位置與理論計算稍有偏差,經(jīng)分析主要是施工過程中為滿足最后一層機械施工高度,與設計院核定后將支撐中心標高上抬70cm所致。在拆除第三道支撐后,累計水平位移變化值為+14.1mm與理論值+15.8mm相比稍小,基本符合計算結果。表明基坑開挖各工序銜接良好,同時反映超深工法樁在地鐵深基坑中有較好、較安全的應用。
(1)在開挖過程中通過對開挖深度、開挖長度、降水、及支撐系統(tǒng)等施工各方面的協(xié)調控制,將現(xiàn)場監(jiān)測所采集的最大變形量與理論計算值所對比,發(fā)現(xiàn)基坑各項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與理論值吻合度較好,未出現(xiàn)預警情況。
(2)通過結合SMW工法樁具備工期短、擾動小、造價低、止水性能好等優(yōu)點,并且在對超深SMW工法樁圍護結構施工全過程的質量控制過程來看,超深工法樁在類似地鐵工程能中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