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要點
品種選擇:考慮當?shù)厣鷳B(tài)條件、種植制度、種植季節(jié)、生產模式等因素,根據(jù)前后作茬口選擇確保能安全齊穗的水稻品種,雙季稻區(qū)應注意早稻與連作晚稻品種生育期合理搭配。
種子處理:種子發(fā)芽率要求常規(guī)稻達90%、雜交稻種子達85%以上。種子處理包括選種、浸種消毒、催芽。先曬種1~2天,以提高種子發(fā)芽勢和發(fā)芽率,然后用鹽水或清水選種。浸種消毒48小時后清水洗凈催芽,采用適溫催芽,催芽要求“快、齊、勻、壯”,溫度控制在35℃左右。當種子露白,攤晾后即可播種。
育秧土或基質準備:可選擇培肥調酸的旱地土或育秧基質育秧,旱地土育秧應選擇pH值為中性偏酸、疏松通氣性好、有機質含量高、無草籽、無病蟲源的肥沃土壤。為防止立枯病等,需要做好土壤調酸、消毒;建議釆用水稻機插專用育秧基質育秧,確保育秧安全,培育壯苗。
適期播種:適時播種,南方早稻在3月氣溫變暖播種,秧齡25~30天;南方單季稻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初播種,秧齡15~20天;連作晚稻根據(jù)早稻收獲合理安排播種期,秧齡15~20天。
流水線精量播種:根據(jù)品種類型、季節(jié)和秧盤規(guī)格合理確定播種量,實現(xiàn)精量播種。南方雙季常規(guī)稻9寸秧盤播種量一般每盤100~120g,雜交稻可根據(jù)品種生長特性適當減少播種量。單季雜交稻9寸秧盤播種量每盤70~100g,7寸秧盤按面積做相應的減量調整。選擇疊盤暗出苗的專用秧盤,采用播種均勻、播量控制準確、澆水到位的機插秧播種流水線播種,一次性完成放盤、鋪土、鎮(zhèn)壓、澆水、播種、覆土等作業(yè)。流水線末端可加裝疊盤機構,配裝自動上料等裝備。播種前做好機械調試,調節(jié)好播種量、床土鋪放量、覆土量和灑水量。
疊盤暗出苗:將流水線播種后的秧盤疊盤堆放,每25盤左右一疊,最上面放置一張裝土而不播種的秧盤,每個托盤放6疊秧盤,約150盤,用叉車運送托盤至控溫控濕的暗出苗室,溫度控制在32℃左右,濕度控制在90%以上。放置48~72小時,待種芽立針(芽長0.5~1.0cm)時用叉車移出,供給各育秧點育秧。
擺盤育秧:早稻擺放在塑料大棚內或秧板上搭拱棚保溫保濕育秧,單季稻和連作晚稻可直接擺秧田秧板育秧,有條件的可放入防蟲網(wǎng)在大棚內育秧。
秧苗管理:南方稻區(qū)早稻播種后即覆膜保溫育秧,棚溫控制在22~25℃,最高不超過30℃,最低不低于10℃,注意及時通風煉苗,以防爛秧和燒苗。注意控水,采用旱育秧方法,注意做好苗期病蟲害防治,尤其是立枯病和惡苗病的防治。
壯秧要求:秧苗應根系發(fā)達、苗高適宜、莖部粗壯、葉挺色綠、均勻整齊。南方早稻3.1~3.5葉,苗高12~18cm,秧齡25~30天;單季稻和晚稻3.5~4.5葉,苗高12~20cm,秧齡15~20天。
病蟲害防治:秧田期間重點防治立枯病、惡苗病、稻薊馬等。立枯病防治首先做好床土配制及調酸工作,中性或微堿性土壤需施用壯秧劑或調酸劑進行土壤調酸處理,把pH值調至6.0以下,同時做好土壤消毒;惡苗病防治首先選栽抗病品種,避免種植易感病品種,并做好種子消毒處理,建議用氰烯菌酯、咪鮮胺等藥劑按量浸種,提倡帶藥機插。
適宜區(qū)域
適合在長江中下游稻區(qū)、華南稻區(qū)、西南稻區(qū)等水稻生產中推廣應用。
注意事項
早稻種子疊盤出苗,秧盤從暗室轉運出來,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注意轉運前先讓暗室通風降溫1~2小時,再將出苗秧盤移出暗室。
目前南方生產上水稻秧苗較多在大棚育秧,機插前需做好煉苗,增強秧苗抗逆性。(據(jù)全國農技推廣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