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佳樂 王 驍 張雯雯 潘德鍵
解放軍第九〇四醫(yī)院血液腫瘤科,江蘇無錫 214044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早期臨床癥狀并不明顯,多數(shù)NSCLC 患者確診時已為晚期,且多數(shù)死因為腫瘤遠處轉移,因此早期的肺癌診斷及后期腫瘤細胞因子的變化是目前臨床迫切解決的問題[1-5]。臨床上通常采用大分割強調放療治療晚期NSCLC 患者,雖能抑制腫瘤的發(fā)展或殺死腫瘤細胞,但長期放療會損傷機體的免疫功能,部分患者預后不佳[6]。腫瘤異常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的表達與NSCLC 遠處轉移密切相關,且聯(lián)合相關腫瘤標志物可為腫瘤轉移與復發(fā)的評價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7-8]。然而,晚期NSCLC 患者大分割調強放療前后血清TAP水平變化及對療效的影響尚不清楚,鑒于此,本研究特選取接受了3 個月大分割調強放療的晚期NSCLC 患者進行研究,以便為臨床治療提供指導。
選擇2017 年1 月至2020 年2 月解放軍第九〇四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收治的接受了3 個月大分割調強放療的127例晚期NSCLC 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NSCLC 的診斷標準[9],且經(jīng)病理學、影像學等確診為晚期NSCLC;②年齡>18 歲;③預計生存時間>3 個月;④病灶直徑可測量;⑤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伴有其他部位原發(fā)惡性腫瘤;②肺癌檢測結果有突變;③伴有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④患精神系統(tǒng)疾病或存在認知障礙;⑥妊娠期或哺乳期;⑦難以積極配合;⑧入院前接受化療。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1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大分割強調放療。通過F52 體部定位膜(廣州思安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固定患者體位,通過CT 進行定位,采用Eclipse 計劃系統(tǒng)實施圖像數(shù)字化分析,放療靶區(qū):腫瘤靶區(qū)、計劃靶區(qū)、臨床靶區(qū)。放療儀器為CLINACIX 瓦里安醫(yī)用直線加速器(美國瓦里安公司),放療劑量為3.0~3.5 Gy/次,總劑量為52.5~60.0 Gy,5 次/周。放療時間為3 個月。
1.2.2 血清TAP 水平的檢測方法 放療前采集患者的空腹靜脈血4 ml,采用Allegra X-5 醫(yī)用離心機(美國貝克曼公司)分離血清(離心半徑為10 cm,離心時間為15 min,離心轉速為3000 r/min),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患者血清TAP 水平,試劑盒貨號為FTP34067R,購自上海梵態(tài)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3 療效判定方法及分組 放療3 個月后,參照《實體瘤療效評估標準(1.1 版)》[10]評估所有患者近期臨床療效,將腫瘤增大>25%或出現(xiàn)新的病灶記為疾病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將所有研究對象分為PD 組(29例)和非PD 組(98例)。
1.2.4 收集資料 采用我院自制的調查表,收集PD 組和非PD 組的臨床資料,包括年齡、體重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性別、病理類型(鱗癌、腺癌)、分化程度(低分化、中高分化)、TNM 分期(Ⅲ、Ⅳ期)、腫瘤位置(周圍型、中央型)、合并癥(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吸煙史(有、無)、腫瘤直徑、病灶部位(左肺、右肺)、淋巴結轉移(是、否)。實驗室指標包括血清腫瘤特異性生長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nctor,TSGF)、糖類抗原19-9 (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采用SPSS 19.0 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和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 回歸模型進行影響因素分析。以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D 組年齡>65 歲、TNM 分期為Ⅳ期占比及放療前血清TAP 水平均高于非PD 組,CEA、CA19-9 水平均低于非PD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以晚期NSCLC 患者大分割放療效果為因變量(PD=1,非PD=0),以年齡、TNM 分期及血清TAP、CEA、CA19-9 水平作為自變量(年齡≤65 歲=0,年齡>65 歲=1;TNM 分期Ⅲ期=0,Ⅳ期=1,其余均為連續(xù)變量)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TNM 分期,放療前血清TAP、CEA、CA19-9 水平均為影響晚期NSCLC 患者大分割調強放療效果的獨立因素(P <0.05)。見表2。
表2 晚期NSCLC 患者大分割調強放療效果的影響因素分析
相關研究指出[11],大分割調強放療治療對晚期NSCLC 患者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可改善其病情,延長生存時間,有效控制局部病灶,減少不良反應,且可降低患者遠處轉移的發(fā)生率。目前,TAP 可用于評估與判斷多種腫瘤的預后,相關研究指出[12-15],TAP 可反映肝細胞癌等多種腫瘤的疾病發(fā)展程度,且可用于評價肺癌等多種腫瘤的預后。有研究指出[16-18],TAP 檢測可用于乳腺癌的預后和判斷。本研究通過采用大分割調強放療對晚期NSCLC 患者進行局部控制,減少遠處轉移的發(fā)生率,并在放療前后檢測患者血清TAP 水平,通過動態(tài)觀察血清TAP 變化以評估患者近期臨床療效及預后情況。
相關研究指出[19-20],當癌細胞侵襲機體正常細胞時,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細胞的發(fā)育,進而破壞細胞膜的聚糖結構,從而衍生N-鏈聚糖等多種聚糖分支,并分泌大量TAP,TAP 與腫瘤細胞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檢測肺癌患者的血清TAP 水平在評估不同治療手段中具有重要意義[21-23]。黃婷婷等[15]研究指出,檢測外周血TAP 水平能夠提高早期肺癌患者的診斷率,對于臨床早期治療與診斷具有重要價值。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TNM 分期,放療前血清TAP、CEA、CA19-19 水平均為影響晚期NSCLC 患者大分割調強放療效果的獨立因素。CEA、CA19-9 為晚期NSCLC肺癌的常見的腫瘤標志物,當療效不佳時,CEA、CA19-9 水平會異常升高,而本研究結果顯示化療前CEA、CA19-9 水平越高,療效越好,是一個保護因素,可能與治療方法、患者病情等因素有關。年齡較高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且合并的基礎疾病較多,TNM 分期為Ⅳ期的患者疾病較為嚴重,患者的恢復速度較慢,即使采用大分割放療,其預后不良的風險仍然較高。既往研究指出,TAP 可聯(lián)合Ki-67 判斷NSCLC 患者的預后情況[24]。因此,臨床密切關注NSCLC 患者的放療前血清TAP 水平有利于調整治療方案,評估預后。
綜上所述,放療前血清TAP 水平與晚期NSCLC患者大分割放療效果有關。在具體治療中,動態(tài)監(jiān)測晚期NSCLC 患者大分割放療前后血清TAP 變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介于本研究選取例數(shù)有限,隨訪時間較短,研究結果有所局限,后續(xù)仍需要擴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來驗證本研究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