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
【讀古詩】
題西林壁
[宋]蘇 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詩文翻譯】
從正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從側(cè)面看,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呈現(xiàn)出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身處在廬山之中。
【學寫作】
寫景之前要觀景
觀景的角度也是寫景的角度,選擇的角度不一樣,看到的景物也不同。給大家一句口訣:身體動一動,角度變一變,位置換一換,看到不一樣。
將從不同角度看到的景物組合起來寫
比如,《桂林山水》中寫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原文寫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不同形態(tài)的山,但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是不同角度看一座山,看到的不同形態(tài)?角度的多樣化就好像打一套組合拳,表達的威力是不言而喻的。
無敵視角——到景物中間去,向外看
走到景物中,陶醉其間,那你看到的就和其他人看到的不一樣了?!段饔斡洝分?,眾猴發(fā)現(xiàn)水簾洞時,大家從外面看,看不到洞,只看到一道飛瀑。孫悟空進入洞中往外看,那道瀑布就是洞門口的一道“水簾”,而洞內(nèi)又是另外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