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玉鑫,楊 穎,王吉華,劉靖平
(云南師范大學 職業(yè)技術教育學院應用化學系,云南 昆明 650092)
《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是藥學專業(yè)本科生的一門重要實驗課。通過該實驗課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對理論知識,如中藥材成分的結構、提取分離方法、結構檢識方法等,建立更加直觀的概念,對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具有重要作用。經過幾年的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多數院校的實驗內容比較固定,主要涉及天然藥物化學成分的主要結構類型,每個實驗都是按照一般的研究流程即“提取、分離、檢識”來安排,學生按照講義上的內容即可完成實驗。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學院逐漸對開設的一些實驗課程進行改革,通過改變實踐教學模式,創(chuàng)建新的實踐課程體系,并加大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訓練。本文以天然藥物化學實驗中小檗堿的提取為例,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
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屬毛茛科黃連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或栽培于海拔1000~1900 m 的山谷涼濕蔭蔽密林中。在云南分布有云南黃連,多為野生。研究發(fā)現(xiàn),黃連中含多種異喹啉類生物堿。其中,小檗堿可達藥材干質量的10%左右,主要以鹽酸鹽的狀態(tài)存在,在臨床上主要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金葡菌、鏈球菌、傷寒桿菌及阿米巴原蟲有抑制作用[1]。小檗堿在黃連中的含量高,分離鑒定現(xiàn)象明顯,產品比較容易獲得。作為生物堿性化合物的代表,在《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教學中通常安排小檗堿的提取實驗。本文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以黃連中提取小檗堿為例,讓同學們自己查閱文獻,自主設計性實驗,主要通過設計不同的提取方法,并對實驗中粗制、精制小檗堿的產率進行分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精制小檗堿的質量分數,探索天然藥物化學的實驗教學改革。
通過查閱文獻[2-6],教學實驗中常用的提取方法主要有:酸水常溫浸提法、酸水煎煮法、乙醇回流提取法、超聲輔助萃取法。為了保證實驗的平行性,我們選用3種提取方法,擬定提取時間為 1 h,將90名學生分為3組,第1組用酸水煎煮法,第2組用乙醇回流提取法,第3組用連續(xù)回流提取法。
實驗儀器:紫外光譜儀、索氏提取器,加熱套、燒杯、容量瓶、移液管、濾紙。
實驗試劑:黃連根粉,0.3%硫酸(體積分數),95%乙醇,石灰乳,10%氫氧化鈉溶液,10%鹽酸,5%醋酸,濃鹽酸。
黃連粗粉 20 g,加0.3%H2SO4150 mL,不斷補充0.3%H2SO4使溶液體積維持 150 mL。煎煮 1 h,過濾,濾液加新鮮石灰乳調至pH值約為7,放置 20 min,抽濾。濾液加HCl調pH為 2~3,加濾液等體積10%的NaCl溶液,放置、冷卻、析晶,得到粗制小檗堿,稱量質量。稱取 1 g 小檗堿粗品,加 30 mL 的乙醇加熱至澄清趁熱抽濾,濾液放置,再抽濾,得精制小檗堿,稱量并計算產率。
稱取黃連粗粉 20 g 放入 250 mL 圓底燒瓶,加入 150 mL 95%乙醇,加熱回流 1 h,放置 1 h,抽濾,濾液放入蒸發(fā)皿中,水浴加熱蒸發(fā)多余的乙醇,將濾液濃縮至棕紅色糖漿狀,加入 35 mL 5%醋酸溶解,然后過濾,向濾液中加濃鹽酸至出現(xiàn)渾濁(pH約為1),放置至冷卻,析晶,得到粗制小檗堿,稱量質量。稱取 1 g 小檗堿粗品,加 30 mL 的乙醇加熱至澄清趁熱抽濾,濾液放置,再抽濾,得精制小檗堿,稱量并計算產率。
裝好索氏提取裝置。稱取 20 g 黃連粗粉,放入索氏提取器的濾紙?zhí)淄仓?,?250 mL 圓底燒瓶中加入 150 mL 95%的乙醇和幾塊沸石,用加熱套加熱,連續(xù)提取 1 h 。萃取液顏色變淡時,停止萃取。待冷凝液剛剛虹吸下去時,立即停止加熱。放置 1 h,抽濾,濾液放入蒸發(fā)皿中,水浴加熱蒸發(fā)多余的乙醇,將濾液濃縮至棕紅色糖漿狀,加入 35 mL 5%醋酸使溶解,然后過濾,濾液中加濃鹽酸至出現(xiàn)渾濁(pH約為1),放置至冷卻,析晶,得到粗制小檗堿,稱量質量。稱取 1 g 小檗堿粗品,加 30 mL 的乙醇加熱至澄明趁熱抽濾,濾液放置,再抽濾,得精制小檗堿,稱量并計算產率。
鹽酸小檗堿對照品液的制備。精密稱取鹽酸小檗堿對照品 1 mg,置于 100 mL 容量瓶中,加乙醇溶解至刻度,搖勻,用乙醇為空白對照,用紫外分光光度計在 200~400 nm 范圍內測定最大吸收峰,結果在 350 nm 處有最大吸收峰且為單峰。因此,測定波長為 350 nm。
精密稱取鹽酸小檗對照品 20 mg,置 100 mL 容量瓶中,加乙醇溶解并稀釋至刻度。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1.0,2.0,3.0,5.0,10.0 mL,分別置 100 mL 容量瓶中,加乙醇定容,搖勻,以乙醇為空白對照,在 350 nm 波長處測定吸光度。以質量濃度(ρ)對吸收度(A)進行線性回歸,得回歸方程A=0.0853698ρ+0.00349631,r=0.99953。結果表明,鹽酸小檗堿質量濃度在0~20 μg/mL 范圍內與吸收度呈良好線性關系。
精密稱取3種實驗方法下的精制鹽酸小檗堿各 10 mg,置 100 mL 容量瓶中,加乙醇定容,分別精密量取 6 mL,置 100 mL 容量瓶中,加乙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在 350 nm 波長處測定吸光度值,按回歸方程計算每種提取方法下小檗堿的濃度,結果見表1,進一步求算出精制小檗堿質量分數。
表1 三種提取方法所得小檗堿的質量及紫外光譜法測得吸光度值、精制小檗堿的質量分數
1)每個小組去掉5名產量差異大的同學,其他25名同學鹽酸小檗堿平均提取率見表1。實驗表明,索氏提取法提取粗品的質量最高,提取效率較高,硫酸煎煮法提取的小檗堿的質量最低。
2)對每種方法得到的精制鹽酸小檗堿進行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硫酸煎煮法提取小檗堿的質量分數最高,索氏提取產品中小檗堿的質量分數最低。用稀硫酸提取生物堿性化合物時提取雜質類化合物的量少,而索氏提取法提取其他雜質的量較多。
3)回流提取法中精制小檗堿的質量分數高于索氏提取法,原因在于回流提取法中用熱乙醇提取,索氏提取法用冷乙醇提取,小檗堿在熱乙醇的溶解度較高,回流提取法的效率較索氏提取高。硫酸提取法提取的小檗堿的質量分數略高于回流提取法,考慮到硫酸提取法中用到大量的硫酸液,回收困難,對環(huán)境有一定的污染,因此回流提取法可作為學生實驗提取小檗堿的最好方法。
4)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設計實驗,不但提高學生查閱文獻、對理論知識思考的能力,而且通過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實驗的產量、產率,學生會積極的加以分析,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達到較理想的實驗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