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陳寶琛詩文中易學(xué)內(nèi)容論析

        2022-04-13 07:11:04黃黎星

        黃黎星

        (福建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福建福州 350007)

        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他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里,曾多處提及他的老師陳寶琛。溥儀說:“陳寶琛是福建閩縣人,西太后時代做過內(nèi)閣學(xué)士和禮部侍郎,是和我相處最久的師傅……陳在福建有才子之名,他是同治朝的進士,二十歲點翰林,入閣后以敢于上諫太后出名,與張之洞等有清流黨之稱。他后來不像張之洞那樣會隨風(fēng)轉(zhuǎn)舵,光緒十七年被借口南洋事務(wù)沒有辦好,降了五級,從此回家賦閑,一連二十年沒出來。直到辛亥前夕才被起用,原放山西巡撫,未到任,就被留下做我的師傅,從此沒離開我,一直到我去東北為止?!薄霸谖疑磉叺倪z老之中,他是最稱穩(wěn)健謹慎的一個。當(dāng)時在我的眼中,他是最忠實于我、最忠實于‘大清’的。在我感到他的謹慎已經(jīng)妨礙了我之前,他是我惟一的智囊。事無巨細,咸待一言決焉?!盵1]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里回憶了1916年袁世凱稱帝登基之前,陳寶琛卜卦之事:

        陳寶琛看見窗外已經(jīng)沒有了他的影子,從懷里拿出一張紙條,神秘地對我說:

        “臣昨天卜得的易卦,皇上看看?!?/p>

        我拿過來,看見這一行字:“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他解釋說,這是說我的仇人袁世凱前途兇惡,不能危害于我,是個吉卦。他還燒了龜背,弄過蓍草,一切都是吉利的,告訴我可以大大放心。這位老夫子為了我的命運,把原始社會的一切算命辦法都使用過了。因此,他樂觀地做出結(jié)論:“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元兇大憝的袁世凱作孽如此,必不得善終!‘我仇有疾,終無尤也!’何況優(yōu)待條件藏在盟府,為各國所公認,袁世凱焉能為害于我乎?”[2]

        陳寶琛占筮所得的“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是《周易》第五十卦《鼎》卦的九二爻辭?!抖Α坟韵沦闵想x,象征“鼎器”,“以木巽火,亨飪也”。其九二爻辭為:“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睂Υ素侈o之涵義,歷代易家的解說頗有歧異。漢魏儒者之說見于李鼎祚之《周易集解》者,虞翻曰:“二為實,故鼎有實也。坤為我,謂四也,二據(jù)四婦故相與為‘仇’,謂三變時,四體坎,坎為疾,故我仇有疾?!盵3]虞翻以“之正”易例解說,初六為九四之婦(應(yīng)),九二居初六之上(乘),形成怨偶關(guān)系,曰仇。王弼《周易注》曰:“以陽之質(zhì),處鼎之中,有實者也?!薄拔页穑^五也,困于乘剛之疾,不能就我,則我不溢,得全其吉也?!蓖蹂稣J為“我仇”是六五(應(yīng)),是配偶關(guān)系,孔穎達疏曰:“仇是匹也?!盵4]宋儒程頤曰:“仇,對也。陰陽相對之物,謂初也?!盵5]朱熹《周易本義》曰:“我仇,謂初陰陽相求而非正,則相陷于惡而為仇矣?!盵6]諸說各有不同。

        據(jù)溥儀所言,陳寶琛的占解,是將“我仇”解說為“我的仇人袁世凱”,“有疾”為“前途兇惡”,“不我能即”為“不能危害于我”。這種解說,似有望文生義、牽強附會之嫌,其詳情未能遽定。當(dāng)然,這可以表現(xiàn)出陳寶琛忠于遜清小朝廷,敵視袁世凱的心態(tài)、思想。在陳寶琛的著述中,并無此占筮之記載。不過,在陳寶琛的詩文作品中,卻有許多與易學(xué)相關(guān)的內(nèi)容。

        陳寶琛出生于世代簪纓之家,早年科名順達,中遭閑置,晚年復(fù)起。陳寶琛以詩文擅名于清末民初詩苑文壇,是近代古典詩歌流派“同光體”的代表性作家之一。陳寶琛的詩文,具有晚清的時代特色,但總體上還是對古典傳統(tǒng)的繼承。本文從陳寶琛詩文作品中梳理出涉及易學(xué)的內(nèi)容并進行論析,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陳寶琛詩文的文化蘊涵。

        一、陳寶琛應(yīng)試文、奏議對易辭的引用

        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陳寶琛留傳下來的最早文字,應(yīng)該是其 “制藝”(科舉八股文)。劉永翔、許全勝點校的《滄趣樓詩文集》[7]多方搜羅,存留了陳寶琛早期的24篇八比文,使我們得以一窺陳寶琛早年應(yīng)試之作。雖然只是應(yīng)對科舉的制式文章,但仍可從中了解和感受到陳寶琛對《周易》這部經(jīng)典的辭句、義理的稔熟。

        《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中“一似炳然蔚然也”,“炳然蔚然”,典出《革》卦。“存其誠、并閑其偽,敢有日亡之愆?”[9]化用《乾文言》:“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p>

        《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中,“固近體諸身而遠被諸物也”,化用《系辭傳》的“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愈篤實者亦愈輝光”,化用《大畜》卦《彖傳》“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之語?!拔矣^有物有恒,《家人》必于反身推其效,非此即近見遠之義哉!”引用《家人》卦《大象傳》“風(fēng)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并闡發(fā)《家人》上九爻辭“有孚,威如,終吉”及其《象》“威如之吉,反身之謂也”的義理。“我觀于野于郊,《同人》必于類族窮其本,非此遠從近出之意哉”引用《同人》卦辭“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及《同人》上九爻辭“上九,同人于郊,無悔”并闡發(fā)義理。[10]

        《民信之矣》中,“《井》養(yǎng)不窮,《師》貞無咎”兩句,化用《井》卦、《師》卦《彖傳》辭句,與題旨“民有有信,可即食、兵驗之”切合。[11]

        在陳寶琛的奏議中,亦頗有引《易》辭者。如其早年的奏議,《論俄事界務(wù)商務(wù)宜并爭折》:“皇上重義輕利,損上益下,豈有為民生、為險要而吝此區(qū)區(qū)錢財者?”[12]“損上益下”用《益》卦《彖傳》辭句。《請申明門禁折》:“履霜堅冰,宜防其漸。”[13]用《坤》卦初六爻辭“履霜,堅冰至”?!墩摉|三省臺灣宜慎簡賢能折》:“翦除伏莽。”[14]用《同人》卦九三爻辭“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典,“皇太后、皇上方未雨綢繆,因時通變”[15],“因時通變”化用《系辭傳》語?!稐l陳講求洋務(wù)六事折》:“剝膚之患,迫在眉睫”[16],以及《請急越南折》:“與其俟剝膚切近,籌邊防海,何如……”[17],“剝膚”一詞,用《剝》卦六四爻辭“剝床以膚,兇”,《象》“剝床以膚,切近災(zāi)也”的易辭典故。

        陳寶琛晚年奏議,仍有用易學(xué)典故者,如《謝開缺以侍郎候補并派毓慶宮授讀折》:“圣功養(yǎng)正,東朝廑典學(xué)之年;經(jīng)義陳規(guī),內(nèi)殿重說書之選?!盵18]“圣功養(yǎng)正”典出《蒙》卦《彖傳》:“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薄吨x八十生辰恩賞折》:“潛見何常,要必儲及時之德業(yè);治平有待,終見復(fù)旦之光華?!盵19]“潛見何常”用《乾卦》“潛龍勿用”“飛龍在天”典。《謝弟寶瑨八十生辰恩賞折》:“伏念臣久侍行朝,未遑家食。”[20]“未遑家食”,典出《大畜》卦辭“利貞;不家食吉”。

        從以上所臚列的陳寶琛早年的制藝文及早期、晚年兩個時期奏議中,對《周易》辭句、典故的使用,可見其易學(xué)素養(yǎng)之佳。

        二、陳寶琛詩詞作品對易辭的化用

        作為清末民初詩壇文苑的名家,陳寶琛的詩文中,妙手剪裁、精巧化用易辭者,頗可觀。

        《蕢齋自塞上和前詩疊韻寄京師》[21]有“肯將龜筴從詹尹,倘愛鐘魚對懶殘”之句,龜筴(策,卜筮用的蓍草)即龜卜與蓍筮;詹尹,古卜筮者之名。《楚辭·卜居》:“心煩慮亂,不知所從。往見太卜鄭詹尹?!蓖跻葑ⅲ骸班嵳惨?,工姓名也。”王國維《屈子文學(xué)之精神》:“而知屈子者,唯詹尹一人?!标悓氳〗璐耸惆l(fā)被貶返鄉(xiāng)閑居的心境,自我解嘲之中,又透露了對時局的憂心與關(guān)切。

        《石鼓山中送趙聲伯歸江西應(yīng)舉》[22]是陳寶琛贈生徒之作。趙聲伯,通曉易學(xué),陳寶琛稱贊其精研《尚書》《周易》,“晨校職方圖,夜布大衍算”之“大衍算”,指筮卦,典出《周易·系辭傳》“大衍之?dāng)?shù)五十”章?!百Z生危厝火,不免忤絳灌。京房斥恭顯,蒙氣卒未散?!贝颂?,用西漢賈誼、京房的典故。京房,西漢易學(xué)家,以卦氣占驗預(yù)言政事,招權(quán)貴嫉恨,下獄死?!熬┓砍夤э@”指京房向漢元帝進言指斥尚書令充宗,中書令石顯,“蒙氣卒未散”指京房占卦時,遇到蒙氣乘卦,卦氣不順(指邪惡之臣干預(yù)朝政)??梢?,陳寶琛對京房易說是相當(dāng)熟悉的。

        《謝珍午招觀鑒亭荷花并柬幼點》[23]有“皋比避賢夙勇撤,懼以蹇薄殃黌英”,前一句用易學(xué)史的典故,即《宋史·張載傳》:“嘗坐虎皮講《易》,京師聽從者甚從?!盵24]《宋元學(xué)案》記張載謙恭好學(xué)、推戴“二程”:“當(dāng)時是,先生已擁皋比,講《易》京邸,聽從者甚眾,先生謂之曰:‘今見二程至,深明《易》道,吾不及也,可往師之。’即日輟講?!盵25]陳寶琛用此典故,含自謙、讓賢之意。后一句“蹇”字,《周易》有《蹇》卦,卦旨大意為“行走艱難”,此句也含自謙、自嘲之意。

        《答丹曾疊韻見贈》[26]中,有“兼官從此屬兩府,浸以致寇占負乘”,后一句用《周易》典故,出自《解》卦六三爻辭“負且乘,致寇至;貞吝”,其《象》曰:“負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系辭上傳》第八章曾闡發(fā)曰:“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兑住吩唬骸撉页?,致寇至?!I之招也?!贝司淠岁悓氳「锌谟讶擞诨潞V械钠D險處境。

        《病退贈醫(yī)者鴻友縣丞》[27],系陳寶琛贈詩予治病醫(yī)者(鴻友縣丞),其中“陰消陽息七日復(fù),觀者始詫旋知功”句,用《復(fù)》卦的典故,《復(fù)》卦辭曰:“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fù)其道,七日來復(fù)。利有攸往?!薄跺鑲鳌吩唬骸胺磸?fù)其道,七日來復(fù),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fù),其見天地之心乎?”此以易辭來贊美醫(yī)者診治施藥之功效,合于天地陰消陽息之道。

        《聽水齋雜憶》[28]有“荔丹行及落成時,來共含晶夜召箕。此事居然龜筴驗,蘭君去后更誰知”的句子,其自注曰:“荔丹將之粵,偕含晶、蘭君、可齋、損軒來集,蘭君最后,以庚子卒。”這里的“龜筴驗”,倒未必真是龜卜蓍筮之舉,但寓有預(yù)讖之意。

        《實甫再疊見和并示長至三疊之作再疊奉答》[29]中,有“庶幾一陽復(fù),四海起枯瘵”句,“一陽復(fù)”,于古代天文歷數(shù)中為“冬至”節(jié)氣,于易例“十二辟卦”中對應(yīng)于《復(fù)》卦,《復(fù)》卦下震上坤,初九為陽爻,其上五爻皆陰爻,當(dāng)值冬至所在的十一月?!绑咂跁贆玻鲏龓洝敝绑咂凇?,是選擇、預(yù)定時期之意。《十一月十七日天心閣雪中吟集肖韓視長至次韻見懷之作三疊前韻》[30]中“讀君日至作,作我一陽氣”句,也用了“一陽來復(fù)”的典故。陳寶琛于詩文中頗用“一陽來復(fù)”典故,寄托其期盼國家度過困境、重現(xiàn)生機的愿望。

        《元日視兩弟》[31]中,有“親朋相過例吉語,天運如此吾何徼”和“似聞雙松歷劫在,吾道碩果寧終消”的詩句,其中“吾道碩果寧終消”用《剝》卦辭句和義理,即《剝》卦上九爻辭:“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痹⒁鉃榫又?,碩果仍存,必將剝極而復(fù)。此詩最后一句為“仲行之官叔不出,且共談易聽水之山寮”,指其二弟陳寶瑨出仕為官,三弟寶琦留居家鄉(xiāng),可與其一起談?wù)撘讓W(xué),在山間聽泉瀑水聲?!逗蔷谱市⑦_相國》[32]中,以“四海喜聞公老健,卅年獨斡世貞元”句贊頌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xué)士張之洞(字孝達),“卅年獨斡世貞元”,用易學(xué)中“貞下起元”之典?!柏懴缕鹪?,與“剝極而復(fù)”類似,寓意為生機重現(xiàn)。

        《題章價人直州壽麟銅官感舊圖曾文正靖港之?dāng)∽陨蛞匝痴乱闯鲋穂33]“入屯出險恃原往”句中,“屯”,取《屯》卦“初生艱難”之意。(朱熹《周易本義》釋曰:其卦以震遇坎,乾坤始交而遇險陷,故其名為屯)

        《除夕至金陵伯嚴(yán)有詩見及因答其意》[34]中有“蓍龜自取庶民從,鼗鐸何關(guān)處士議”,與易筮有相關(guān),典出《尚書·洪范》,即“九疇”之七:“稽疑:擇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汝則會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标悓氳∮诖四巳』实邸⒊?、龜筮應(yīng)與天下民心呼應(yīng)相同之意?!对侬B前韻答瑞臣》[35]詩中“得就論文觀正變,敢云學(xué)易悟存亡”似為自嘲,實寓對時局變幻、存亡攸關(guān)的感觸。《凈師別于鼓山二十余年矣復(fù)相遇撫今感舊賦呈》[36]中“人問龜筴從何問,泉下韋弦定幾存”,“龜筴”為預(yù)讖之意。

        《述懷示子侄》[37]中有“未必明夷容演范,淹留人海漫佯狂”句,《明夷》為卦名,下離上坤,取“明入地中”、光明隕傷之意,故卦辭言“利艱貞”。“演范”,指殷商王族箕子為前來拜訪的周武王陳《洪范》“九疇”之事。當(dāng)時,政局岌岌可危,可謂“明夷”之世,而宣統(tǒng)元年(1909)二月,投閑置棄二十余年的陳寶琛被重新起用,其心境是復(fù)雜的,不知自己獻策出力能否被采納施行,故有此感慨。

        《次韻樓樵正月十三日因兵亂止行禮感賦》[38]中有“矧陪經(jīng)席筮蒙泉”句,宣統(tǒng)二年(1910)十二月,陳寶琛任漢經(jīng)筵講官,故言“矧陪經(jīng)席”,“筮蒙泉”則用《蒙》卦《彖傳》《象傳》“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山下出泉,君子以果行育德”之典。“龍德曾飛異見田”,化用《乾》卦爻辭,“飛龍在天”表明宣統(tǒng)皇帝是在位之君,并非“見龍在田”者。

        《題何潤夫養(yǎng)園圖用卷中祁文端舊韻》[39]有兩處用易學(xué)典故?!坝^頤重所養(yǎng),大患正有身”,用《頤》卦《彖傳》“頤,貞吉,養(yǎng)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yǎng)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yǎng)也”的意涵?!跋掏懺H,緬想余悲辛”,指咸豐、同治年間,有“貞下起元”的轉(zhuǎn)機,即咸豐之后,出現(xiàn)了“同光中興”?!额}韌叟滏麓歸耕圖》[40]“潛龍民物何曾釋,說與遺黎恐涕欷”,“潛龍”,典出《乾》卦初九爻辭“潛龍勿用”;“民物”,取張載《西銘》中的“民胞物與”,意即泛指愛人類和物類。

        《穎生重葺環(huán)翠樓成寄題》[41]中有“知命圣有學(xué),易理如環(huán)周”句,此乃陳寶琛期盼清朝可以重現(xiàn)生機之愿望的表露。《次韻樊山喜雪詩》[42]有“腐儒床頭但周易,夜驗斗柄知天咫”句,“床頭周易”指常讀《周易》,“夜驗斗柄”則指夜觀天象。此二句有自嘲意味,是陳寶琛心思情感錯綜矛盾的表現(xiàn):一方面,相信并企盼清朝(宣統(tǒng)皇帝)仍可復(fù)辟,另一方面,又因時局糜爛而產(chǎn)生失望與悲哀?!对侬B答匏庵并柬珍午熙民》[43]有“亦知天運例貞元,可奈孑黎苦瘡痏”句,也是陳寶琛這種矛盾心情的表現(xiàn):“亦知天運例貞元”是期盼“貞下起元”生機再現(xiàn),可是現(xiàn)實狀況卻是“可奈孑黎苦瘡痏”的悲慘!

        在《贈鏗臣族弟》[44]長詩中,有“勉度陽九厄,慎保千金身”句,“陽九厄”是與易相關(guān)的一個天文歷數(shù)專業(yè)“術(shù)語”(解說詳見后文),在陳寶琛看來,亂世紛擾的清末民初,正是處在遭受厄運的“陽九厄”時期?!洞雾嵅∩讲颊穂45]詩有“乾乾龍德無潛見,前席心知有責(zé)難”句,“乾乾龍德”是贊頌清遜帝宣統(tǒng),“前席心知有責(zé)難”用漢文帝、賈誼之典故,含自責(zé)與自謙之意?!豆辈酗嫾毯m拜東坡生日分韻得孤字》[46]中“先生生世未暌孤”之“暌孤”,用易辭,《睽》卦之九四、上九爻辭有“睽孤”,意為因乖背不通而產(chǎn)生孤獨困惑。

        《恭和御制賜壽詩原韻》[47]中的“駑鈍心期余蹇蹇,龍潛文采自堂堂”,“終望及身見平治,健行無息用斯臧”,以“龍潛”(溥儀已是遜位皇帝)、“健行”(《乾》卦《大象傳》)來頌譽溥儀?!段斐皆罩I止行禮親筆書大吉春條分賜諸臣》[48]詩,是因溥儀于戊辰(1928年)元旦開筆書寫賜字小朝廷諸大臣而感賦,首句是“筮易初爻得允升”,言當(dāng)時筮卦而得《升》卦初爻,依筮例,乃是《升》(下巽上坤)之《泰》(下乾上坤),《升》卦初六爻辭為“允升,大吉”。

        《竹醉日徯園招飲同愔仲韻》[49]中有“龍戰(zhàn)能貞道未窮”句,用《坤》卦上六爻辭“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象》曰:“龍戰(zhàn)于野,其道窮也?!?而反其意,雖則有龍戰(zhàn)于野之象,但守持正固,則其道未窮,寓意為清朝復(fù)興仍有機會?!读治墓Чz像為公子貽書提學(xué)題》[50]中有“圣功蒙養(yǎng)始以漸,邪正消長爭危微”句,“圣功蒙養(yǎng)”用《蒙》卦《彖傳》“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典。

        陳寶琛《聽水齋詞》收錄的詞作42闋,亦有幾處用易辭者?!跺\纏道(冬至)》[51]有“九九圖成,子半一陽微動”“悄黃鐘、律猶吹中”句,依易律融通之說,冬至一陽來復(fù),故云“子半一陽微動”,而十二辟卦中《復(fù)》卦所值配者十一月,“仲冬日短至,則生黃鐘”?!队駹T新》[52]有“人間世、剝復(fù)循環(huán)難測”句,用十二辟卦的《剝》(經(jīng)《坤》而后)《復(fù)》即“剝極必復(fù)”的典故,但有“循環(huán)難測”之慨嘆。

        三、陳寶琛各體文對易辭、易理的引用

        《滄趣樓詩文集》中有《滄趣樓文存》及《滄趣樓文存補遺》,收錄陳寶琛文114篇(《文存》上卷59篇,下卷41篇,《補遺》14篇)。陳寶琛所撰各體文,與易相關(guān)者頗多。尋繹梳理如下:

        《在資政院請昭雪楊銳等提案文》[53]“然于乾健震奮之中,仍復(fù)慮出萬全”云云,以“乾健震奮”來稱頌光緒皇帝。

        陳寶琛曾為桐城馬其昶(字通伯)著述作序,《馬通伯老子注序》[54]云:“吾友桐城馬君通伯既注《周易》,繼為《中庸篇義》,意孔、老同出于《易》,則以讀《中庸》之法讀之,尋其意緒語脈,皆有前后錯注之所以然。”點明馬其昶“孔、老同出于《易》”等觀點。

        《三修族譜序》[55]篇末有言:“留以此為底本,庶幾否極泰來,吾宗后秀,有感于敬宗收族之誼,踵此而起者,為修補整齊之,以彌吾憾而迪前光,則所望也?!逼渲小胺駱O泰來”用易辭,含有對世道時運轉(zhuǎn)換的期盼。《林竹坪表兄八十壽序》[56],陳寶琛贊其表兄“其介立遠矚,雞鳴不已,以持于陰陽剝復(fù)之交,故家遺俗所為重于人國者以此”,亦用“剝復(fù)之交”的易學(xué)典故。

        《梁君伯通六十壽序》[57]篇末引易辭云:“《易》曰‘碩果不食’,又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fù)’。吾既悼吾叔毅有志為伏生,而怵于河清之難俟,悒悒遂不及待。吾老矣,君其安神頤性以俟之也。”“碩果不食”,出自《剝》卦上九爻辭:“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逼洹断蟆吩唬骸啊拥幂洝?,民所載也;‘小人剝廬’,終不可用也?!逼湟鉃榫颖4娲T果,留待轉(zhuǎn)機復(fù)興。“無平不陂”“無往不復(fù)”,出自《泰》卦九三爻辭:“無平不陂,無往不復(fù);艱貞無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币鉃槠揭谉o不化為險陂,往者無不回復(fù)而來;記取艱難,守正免咎;無懼不能取信于人,食享安居自有福慶。

        《郭春榆掌院六十壽序》[58],“世之稱公,非曰清境不競,則曰樂易無畦畛,有類于和光同塵者流,豈知其出處語默必契于君子之道如此?!薄俺鎏幷Z默”典出《系辭上傳》:“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标悓氳∫源速澝拦河?。后文“古人有言:伏生之經(jīng),不以秦而亡;萬石君之家法,不以秦而壞。夫伏生一窮儒,萬石起小吏,天猶假以大年,俾持于剝復(fù)之交,況公以世臣為禮官而兼史職,固當(dāng)代所宗仰者耶?”又用了“剝復(fù)之交”的易學(xué)典故。

        《雷公泉理六十雙壽序》[59]開篇曰:“古之圣人取象《噬嗑》,致民為市,而商賈興焉。”典出于《系辭下傳》“觀象制器”章:“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贝藢僖话阋饬x上的用典。

        《高穎生妹壻五十詩序》[60],將妹婿高穎生比作陶淵明,文中有言:“君則運丁陽九,身世視淵明差近”,“運丁陽九”者,就是《贈鏗臣族弟》長詩中所提之“陽九厄”。文中又言:“雖然,天之道剝復(fù)循環(huán),亂極則思治,誠有逢萌、管寧之壽,則亦何憂河清之難俟耶?淵明有言:‘樂夫天命復(fù)奚疑?!蛭┲?,故能樂天,君今日之謂矣。”又言及“剝復(fù)循環(huán)”之易理。

        《劉氏妹七十壽序》[61]一文,陳寶琛為其嫁與劉家之長妹祝壽序文,論及家庭倫理、夫婦父子之道,引《家人》卦之文辭、之義理構(gòu)撰,曰:“吾嘗讀《易》至《明夷》,釋之者曰:‘明入地中,時雖至暗,不可隨世傾邪,宜艱難堅固,守其貞正之德?!词苤浴都胰恕贰!都胰恕分x,以內(nèi)為本,故先言女,似無與于家外之事。而《彖》曰:‘正家而天下定。’且以母并父為家之嚴(yán)君,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一家然,天下皆然焉。有不定者,以視《履》卦之辨上下、定民志,有二理哉?天下之望定也久矣,誠使人人能返諸其身,口無擇言,身無擇行,以蘄合乎有物有恒之占,則邪诐可息,而非圣無法、非孝無親之大亂何由作乎?《易》言固與《孝經(jīng)》相表里歟?”此段文字,涉及《周易》中《明夷》《家人》《履》諸卦的義理(解說詳見后文),陳寶琛堅信《易》卦義理之堂正精要,故于篇末曰:“予既無以易前言,則引《易》以詔諸甥,堅其信道之心,而望世運之轉(zhuǎn)否為泰,以娛老福于綿綿也?!?/p>

        《先光祿公行述》[62],陳寶琛敘其父行誼,篇末列孫輩名字,“懋”字輩取名,皆取《周易》之卦名,計有:鼎(第五十卦)、益(第四十二卦)、乾(第一卦)、豫(第十六卦)、咸(第三十一卦)、師(第七卦)、豐(第五十五卦)、泰(第十一卦)、解(第四十卦)、節(jié)(第六十卦)、復(fù)(第二十四卦)、兌(第五十八卦)、侗(即《同人》卦,第十三卦)。由此可見陳寶琛對《周易》的推尊與喜愛。

        《丁君誾公墓志銘》[63],陳寶琛稱贊丁傳靖其人“所為詩文,贍華典切,于剝復(fù)之交,辭義能持體要”,再用“剝復(fù)之交”典故。

        《羅稷臣京卿哀誄》[64],稱羅稷臣“治《易》《禮》,精《說文》,嘗謂中西理多同,思合其學(xué)為一,將著書而未就”,誄辭中又有“咄哉陽九,兩京繹騷”,蓋嘆其遭逢“陽九厄”之多災(zāi)重厄。這是陳寶琛詩文中第三次出現(xiàn)關(guān)于“陽九厄”的表述(解說詳見后文)。

        《滄趣樓詩文集》還收錄陳寶琛律賦二十五篇,上梁文一篇。其中涉及易學(xué)內(nèi)容的有:

        《惟道集虛賦》[67]有“瞳然新生之犢,世故無求;泛乎不系之舟,惼心何嫉。虛以游世,惟逍遙可任吾真;虛以受人,不卜筮而知其吉”以及“而是言也,雖下衍夫禪宗,實上通乎《易》理。離形坐忘之論,為象山心學(xué)所濫觴;應(yīng)物無跡之談,即伊川視箴之嚆矢”之句,表現(xiàn)出陳寶琛對道家、佛禪與易學(xué)玄思、心學(xué)理蘊間相互融通的認知與體悟。

        《重建鎮(zhèn)海樓上梁文》[68]中有“伏愿上梁以后,地靈人杰,物阜民熙??搽x正位,晹雨順時”句,“坎離正位”乃后天八卦方位,亦即羅盤“二十四山”所用“子午”向。此指鎮(zhèn)海樓坐北向南,方位妥善,可祈晴雨,合順時節(jié)。

        以上大致區(qū)分三個部分,對陳寶琛《滄趣樓詩文集》中涉及易學(xué)的內(nèi)容進行了尋繹和梳理。接下來,將對陳寶琛詩文中涉易內(nèi)容進行思想文化內(nèi)涵的闡析。

        四、陳寶琛詩文中易學(xué)內(nèi)容的思想文化闡析

        《滄趣樓詩文集》中的易學(xué)內(nèi)容,是陳寶琛詩文作品文化內(nèi)涵的組成部分?!兑住窞槿航?jīng)之首,在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化史上,《周易》以及圍繞著《周易》展開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闡釋發(fā)揮的易學(xué),對諸多學(xué)科領(lǐng)域產(chǎn)生了持續(xù)、廣泛、深刻的影響,文學(xué)創(chuàng)作領(lǐng)域也概莫能外。陳寶琛詩文作品中的易學(xué)內(nèi)容,既有延續(xù)性的傳統(tǒng)文化歷史影響,也具有陳寶琛自身的思想、感情的特色,還留下了他所處風(fēng)云變幻時代的印痕。

        第一,陳寶琛詩文作品中的易學(xué)內(nèi)容,是對易學(xué)哲理思想之精蘊的傳承、延續(xù),也為其詩文作品增加了厚重的文化底色。

        在近代文學(xué)史上,“同光派”頗據(jù)一席之地?!巴馀伞毙Q“不墨守盛唐”,其主要特點是學(xué)宋人如王安石、蘇軾、黃庭堅、楊萬里、陸游、陳與義、陳師道、姜夔等,也學(xué)中晚唐諸家。作為“同光派”的名家,陳寶琛的詩作為世人所推重贊譽?!巴馀伞敝鲗㈥惾⒃u價說:“(弢庵)公生平遭際如此,顧所為詩終始不失溫柔敦厚之教,感物造端,蘊藉綿邈,風(fēng)度絕世,后山所稱‘韻出百家上’者,庶幾遇之。然而其純忠苦志、幽憂隱痛,類涵溢語言文字之表,百世之下,低徊諷誦,猶可冥接遐契于孤懸天壤之一人也。”[69]近代文學(xué)家林紓曾致信陳寶琛,述及自己讀其詩之感受,稱:“柔婉中卻饒蒼勁,古體伸縮倚伏,均得宋人實在詣力,無語不雋,尤無語不清新。”“先生之詩,紓實莫名其奧妙所在,但覺詞巧意深,巧而不鑿,深而能婉,如聞琵琶。幽眇中帶豪健,溫淳中得悲咽,境地到此,令人五體投地矣。尊作火色均泯,剛氣內(nèi)斂,宋骨唐面,愈讀愈有滋味?!盵70]汪國垣評價說:“(弢庵)晚以久更世變,深醇簡逸,不務(wù)奇險而絕非庸音,不事生造而決無淺語,至于撫時感事,比物達情,神理自超,趣味雋永,余嘗以和平中正質(zhì)之,弢庵為首肯者再,以為伯巖、節(jié)庵所未道也?!盵71]這或許有對師尊前輩的某種程度的過譽,但陳寶琛詩作,確實有善融典故、妙筆點化、感物抒情,深致委婉的功力和成就,這在其運用易辭典故時,也得以體現(xiàn)。如前文曾引錄的詩句:“肯將龜筴從詹尹,倘愛鐘魚對懶殘”“皋比避賢夙勇撤,懼以蹇薄殃黌英”“似聞雙松歷劫在,吾道碩果寧終消”“蓍龜自取庶民從,鼗鐸何關(guān)處士議”“未必明夷容演范,淹留人海漫佯狂”“腐儒床頭但周易,夜驗斗柄知天咫”“賈生危厝火,不免忤絳灌;京房斥恭顯,蒙氣卒未散”“庶幾一陽復(fù),四海起枯瘵”“勉度陽九厄,慎保千金身”等等,將易學(xué)文化的深厚、特殊的蘊涵,融入說理抒情的詩句中,堪稱妙手。

        錢鐘書先生《石語》曾錄近代詩人陳衍評價之語:“陳弢庵是翰苑出色人才,做八股文、賦試帖詩、寫白折子,皆拿手當(dāng)行。二十年刮垢磨光,詩文卓然可觀?!盵72]在詩詞之外的其他各類撰著作品中,亦頗見陳寶琛引用易辭、易學(xué)典故,如其在早期制藝文中的融匯易辭易典的撰構(gòu),如其在奏議中使用諸如“重義輕利,損上益下”“履霜堅冰,宜防其漸”“翦除伏莽”“剝膚之患”“圣功養(yǎng)正”“潛見何?!薄拔村丶沂场钡鹊?,都顯示出對《周易》經(jīng)典及其意蘊的嫻熟,故能運用自如。在包括集序、題跋、記、傳、贊、壽序、墓志銘、墓表、祭文、哀誄等各體文,陳寶琛運用易學(xué)內(nèi)容就更為豐富而具體,如《劉氏妹七十壽序》,即頗具代表性,篇中曰:“吾嘗讀《易》至《明夷》,釋之者曰:‘明入地中,時雖至暗,不可隨世傾邪,宜艱難堅固,守其貞正之德。’而即受之以《家人》?!都胰恕分x,以內(nèi)為本,故先言女,似無與于家外之事。而《彖》曰:‘正家而天下定。’且以母并父為家之嚴(yán)君,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一家然,天下皆然焉。有不定者,以視《履》卦之辨上下、定民志,有二理哉?天下之望定也久矣,誠使人人能返諸其身,口無擇言,身無擇行,以蘄合乎有物有恒之占,則邪诐可息,而非圣無法、非孝無親之大亂何由作乎?《易》言固與《孝經(jīng)》相表里歟?”[73]此段文字,涉及《周易》中《明夷》《家人》《履》諸卦的義理。“釋之者曰:……守其貞正之德”,乃引用孔穎達《周易正義》語,闡明光明隕滅、世道幽暗的“明夷”之時,更應(yīng)艱貞守正。按,《周易》卦序,《明夷》之后是《家人》卦,卦辭曰:“家人,利女貞?!薄啊都胰恕分x,以內(nèi)為本,故先言女,似無與于家外之事”等,亦引孔穎達《周易正義》。陳寶琛認為,從家庭倫理關(guān)系,可引申發(fā)揮至于天下秩序倫理。他又引《履》卦《大象傳》“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加以強調(diào)?!翱跓o擇言,身無擇行”出自《孝經(jīng)·卿大夫章》,“有物有恒之占”是《家人》卦《大象傳》的“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由此可見,陳寶琛對易學(xué)傳統(tǒng)的義理學(xué)說思想的精當(dāng)把握,可謂堂正精要。

        第二,易學(xué)史的長河,匯聚了無數(shù)圣賢見仁見智的道德智慧之精華,而借由易學(xué)內(nèi)容,陳寶琛詩文中情感、思想的個性色彩更得以凸顯。

        陳寶琛的身世經(jīng)歷,可說是非常獨特的。他出生于福建閩縣世代簪纓的“螺洲陳氏”家庭,少負才名,科場順達,18歲即中式舉人,旋于同治七年(1868)進士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歷任編修、翰林侍講,累遷內(nèi)閣學(xué)士、禮部侍郎。曾與寶廷、張佩綸、張之洞直言諍諫,號稱“清流”。光緒十一年(1885),以薦人失察,連降五級,歸閩中鄉(xiāng)里,投閑棄置達二十五年。其間,雖有在家鄉(xiāng)興辦教育、籌建鐵路等建樹,卻無與軍國政務(wù)。至宣統(tǒng)元年(1909),官復(fù)原職已年逾花甲。宣統(tǒng)三年(1911),陳寶琛任毓慶宮授讀,成為溥儀的師傅。清亡,人勸他離開,他堅決不肯,慨然說:“吾起廢籍,傅沖主,不幸遘奇變,寧忍恝然違吾君,茍全鄉(xiāng)里,名遺老自詭耶?”但在1932年,卻毅然拒隨溥儀赴偽滿洲國。然猶惓惓亡清,每存復(fù)辟之望。1935年,病卒于北平寓所。劉永翔先生評析說:“陳弢庵實在是社會大變革時代一個悲劇性的人物,難免識時務(wù)者‘愚忠’之譏,然而他大節(jié)無虧,比起當(dāng)時那些朝秦暮楚的長樂老之流、加入偽政權(quán)甘當(dāng)傀儡的凝碧池頭之客,其精神境界相隔何啻云泥。作為那個時代的詩人,他的詩歌正是其悲劇性格及生命歷程的藝術(shù)體現(xiàn)?!盵74]陳寶琛的悲劇性性格及生命歷程,也可以從其詩文作品的易學(xué)內(nèi)容中得到體現(xiàn)。

        在易學(xué)史上,“易為君子謀”(北宋張載語)始終是居于主流的思想觀念,陳寶琛秉持乾坤大義,堅持君子之道,隱忍,守正,忠君(雖難免識時務(wù)者“愚忠”之譏),這也在其詩文的易學(xué)內(nèi)容中得到體現(xiàn)?!翱蠈敼k從詹尹”的用典,隱含自擬屈原的意味,“吾道碩果寧終消”的用典,顯示君子之氣節(jié);再如“敢云學(xué)易悟存亡?”“人問龜筴從何問?”“腐儒床頭但周易”“亦知天運例貞元”“知命圣有學(xué),易理如環(huán)周”等詩句,有憂思縈懷,有自我解嘲,甚至有迷茫困惑,所謂“純忠苦志、幽憂隱痛”,但絕無憤懣牢騷、怨恨不滿之氣息。宣統(tǒng)元年,陳寶琛官復(fù)原職,后來成為“帝師”太傅,其詩文中用到“矧陪經(jīng)席筮蒙泉”“龍德曾飛異見田”“乾乾龍德無潛見,前席心知有責(zé)難”“終望及身見平治,健行無息用斯臧”“筮易初爻得允升”“龍戰(zhàn)能貞道未窮”等詩句,顯示出陳寶琛惓惓亡清、效忠溥儀、期冀復(fù)辟的思想感情。

        第三,陳寶琛之身世,遭逢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辛亥革命終結(jié)帝制,這對于深受傳統(tǒng)忠君報恩思想影響的陳寶琛來說,卻是難以釋懷的傷痛。陳寶琛眷念亡清、效忠溥儀,史家自有公議評判。若就其詩文中易學(xué)內(nèi)容來看,嘆息遭逢“陽九厄”,期待能夠“剝極而復(fù)”,是陳寶琛對所處風(fēng)云變幻時代的評判和期待。

        可以看到,陳寶琛詩文中,曾三次提及“陽九厄”。其一是《贈鏗臣族弟》長詩中有“勉度陽九厄,慎保千金身”句,其二是《高穎生妹婿五十詩序》中稱“君則運丁陽九,身世視淵明差近”,其三是《羅稷臣京卿哀誄》中言“咄哉陽九,兩京繹騷”。“陽九厄”是與易學(xué)相關(guān)的一個天文歷數(shù)專有“術(shù)語”,出于西漢末劉歆以易學(xué)解說《三統(tǒng)歷》,即《漢書·律歷志》中所說的“《易》九厄曰:初入元,百六,陽九;次三百七十四,陰九;次四百八十,陽九;次七百二十,陰七;次次七百二十,陽七;次六百,陰五;次六百,陽五;次四百八十,陰三;次四百八十,陽三。凡四千六百一十七歲,與一元終。經(jīng)歲四千五百六十,災(zāi)歲五十七?!盵75]顏師古注引孟康曰:“《易傳》也。所謂陽九之厄,百六之會者也。初入元百六歲有厄者,則前元之余氣也,若余分為閏也?!兑住坟秤芯帕甙?,百六與三百七十四,六乘八之?dāng)?shù)也,六八四十八,合為四百八十歲也?!盵76]“此六乘八之?dāng)?shù)也。六既有變,又陰爻也,陽奇陰偶,故九再數(shù),而六四數(shù),七八不變,又無偶,各一數(shù)。一元之中,有五陽四陰,陽旱陰水,九七五三,皆陽書也,故曰陽九厄?!盵77]這是劉歆以《周易》陰陽爻數(shù)配合《三統(tǒng)歷》的歷數(shù),建構(gòu)起災(zāi)年“定數(shù)”,后世因以“陽九厄”指厄運之年。在陳寶琛看來,亂世紛擾的清末民初,正是遭受厄運的“陽九厄”時期?!岸〝?shù)”難以擺脫,但陳寶琛寄希望于厄運之后,否極泰來,剝極而復(fù),“庶幾一陽復(fù),四海起枯瘵”“圣功蒙養(yǎng)始以漸,邪正消長爭危微”等詩句,以及《三修族譜序》中的“庶幾否極泰來”,《林竹坪表兄八十壽序》的“以持于陰陽剝復(fù)之交”,《梁君伯通六十壽序》引“《易》曰‘碩果不食’,又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fù)’”,《高穎生妹壻五十詩序》中的“天之道剝復(fù)循環(huán),亂極則思治”,《劉氏妹七十壽序》中的“望世運之轉(zhuǎn)否為泰”等等,如此反復(fù)多次使用易學(xué)中否極泰來、剝極而復(fù)的典故義理,足見陳寶琛對清王朝的“深情期待”。然而,“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陳寶琛詩文中通過易學(xué)典故義理所表達的心愿,徒留下唏噓感慨!

        梳理、分析陳寶琛詩文作品中的易學(xué)內(nèi)容,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陳寶琛詩文的文化蘊涵,也可反映出近代文學(xué)中傳統(tǒng)的經(jīng)學(xué)文化在詩文作家、作品中延續(xù)與演變的情狀,這也是本文撰寫的初衷及研究價值之所在。

        注釋:

        [1][2] 愛新覺羅·溥儀:《我的前半生》,北京:群眾出版社,1964年,第67,92頁。

        [3]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卷十,四庫易學(xué)叢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66頁。

        [4] [魏]王 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注疏》,四庫易學(xué)叢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74頁。

        [5] [宋]程 頤、鄭汝諧:《伊川易傳·易翼傳》卷四,四庫易學(xué)叢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93頁。

        [6] 蕭漢明:《周易本義導(dǎo)讀》,濟南:齊魯書社,2003年,第146頁。

        [7] 陳寶?。骸稖嫒窃娢募?,劉永翔、許全勝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73]陳寶?。骸稖嫒窃娢募?,第545-546,550-551,551-553,579,593,606,609,614,625,665,718,732,733,5,13,40,46,50,54,71,71,100,114,115,122,126-127,141,142,145,146,157,170,171,172,186,201,205,211,212,217,219,275,278,295,300,315-316,330,331-332,335-337,348-349,351-352,373-375,388,441-443,468-470,497-498,499-500,522-523,537-538,373-375頁。

        [24] [元]脫 脫等:《宋史·列傳第一百八十六》,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12723頁。

        [25] [清]黃宗羲:《宋元學(xué)案·橫渠學(xué)案上》,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243頁。

        [69] 陳三立:《滄趣樓詩集序》,劉永翔:《滄趣樓詩文集·前言》引,卷首第5頁。

        [70] 胡孟璽輯:《畏廬尺牘》,劉永翔:《滄趣樓詩文集·前言》引,卷首第6頁。

        [71] 《光宣詩壇點將錄》,劉永翔:《滄趣樓詩文集·前言》引,卷首第6頁。

        [72] 錢鐘書:《石語》,劉永翔:《滄趣樓詩文集·前言》引,卷首第14頁。

        [74] 劉永翔:《滄趣樓詩文集·前言》,《滄趣樓詩文集》卷首第3頁。

        [75][76][77] [漢]班 固,[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984,986,987頁。

        av无码特黄一级|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视频专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熟妇人妻xxxx| 天美传媒一区二区| 在线国产小视频| 国产aⅴ丝袜旗袍无码麻豆| 熟女少妇av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绳艺sm调教室论坛| 日韩久久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三区北岛玲 |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毛片国产 |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国产日韩综一区二区在性色| 中文字幕色偷偷人妻久久一区 |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玩弄放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另类丰满熟妇乱xxxx|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亚洲av精品一区二区三|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入口| 樱桃视频影视在线观看免费 | 伊人亚洲综合影院首页 |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av|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国产| 区二区三区玖玖玖|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日本少妇高潮喷水xxxxxxx| 国产剧情国产精品一区|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国产| 亚洲天堂丰满人妻av|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无需播放器| 又爆又大又粗又硬又黄的a片|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 日本黑人亚洲一区二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