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荷
小小的善意,聚攏到一起,就能照亮更大的世界。
鳳凰縣,板井村。
隨著一身公雞響亮的打鳴聲傳來,村子也開始忙活起來了,Gina伸了個懶腰,洗漱完畢之后來到了這回她支教的學(xué)校。
這是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兩林鄉(xiāng)的一所村小,二層小樓,一個教室12個孩子,孩子們喜歡喊Gina(全名龍晶睛)“小龍姐姐”。
當她推開校園鐵門的一瞬間,十幾個孩子就圍上來了,Gina已經(jīng)習(xí)慣了孩子們將她熱情撲倒。
晨間鍛煉的內(nèi)容是“跳酷酷的舞”,手打開,腳這樣擺,然后這樣……小家伙們玩得不亦樂乎。
這只是Gina一個普通的支教日常。
不止有發(fā)揮創(chuàng)意的手工課,還有如何保護自己的性教育課,社交情感、職業(yè)夢想等情商課,夏天進城打一場籃球友誼賽;冬天自制雪橇滑雪……
這課程配置讓人慕了慕了!
每隔一段時間,Gina都會和小伙伴去大山里支教,在很多人的認知里“支教”這件事,基本都是短暫的,支教的老師呆一段時間就走了,就跟體驗生活一樣。
Gina用行動證明,這件事不是她一時興起的心血來潮。
一晃十年過去了,和孩子們在一起,對她來說已經(jīng)成了重要的日常,躋著棉拖鞋,穿一身貌似是當?shù)卮迕裼亚橘澲牟惶仙淼募揖臃?,蹲著吃飯,幫村民逮雞,往農(nóng)用車跟前一站,和村里的畫風高度融合在一起,基本就等同于“自家人”了。
妥妥的時尚Girl一枚,愛美,愛玩,愛蹦迪,喜歡健身,家境不錯,算是名副其實的“白富美”吧。
自從十年前和山里孩子們的第一次相遇之后,對她來說,可能最欣慰的事情是,山村支教這件事,被她慢慢探索著,做成了一件可持續(xù)的公益,她的人生軌跡也發(fā)生了微妙的改變。
話還是從這位90后妹子16歲那年說起吧。
2010年Gina出國留學(xué),第二年暑假她是回國過的,當時因為偶然參加了一個支教項目去了湘西。
她非常記得當時和支教隊員走了兩個小時山路,才到了鳳凰縣好友村的小學(xué)。學(xué)校是一個土磚房,2間教室,桌椅都老舊了,50多個黑瘦黑瘦的孩子,一位老師帶著。孩子們不知道什么是“英語”,村子就是全世界,盡管身體瘦小,他們卻力氣驚人,能用一根扁擔挑起兩桶水,這是生活教會他們的本領(lǐng)。
眼前的畫面給從小在大城市長大的Gina帶來了不小的沖擊。
她和志愿者們帶孩子上課,教孩子唱歌,跳舞,畫畫,一起玩,雖然相處的時間不算長,卻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孩子們的微笑是最單純的,當你的愛被他們接收到了,他們會回饋你加倍的愛。”
“姐姐你們記得還要再來呀?!彪x別的時候真的很舍不得,很多老師和孩子都哭了。
想到這些孩子們很多長大了,可能因為客觀條件輟學(xué)了,來村里支教的老師也不固定,可能走了一波又來一波,很多事情都未可知,Gina心里挺難受,“當時我不知道怎么樣才能幫助他們?!?/p>
出生在家境不錯的家庭,Gina時常稱呼自己為“山二代”,她的父親是從大山里出去的。
冥冥之中可能注定和大山有緣分吧,這次的支教,一張志愿者拍的“湘西女孩抱弟弟上學(xué)”的照片出圈了。
照片火上了央視之后,有公益基金為孩子們籌到了100萬重建孩子們的校舍。
一個月之后,學(xué)校從老舊的磚房變成了嶄新的二層小樓房,孩子們還有了夢想中心,免費午餐,電視臺還組織活動讓這幫孩子在小年夜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團聚……
這件事讓Gina很受觸動,原來支教老師是可以作為傳播的載體,吸引更多人來關(guān)注孩子們的。
她決心和小伙伴們做點什么。
很現(xiàn)實的一點是,籌到了錢,才可以給那些未來渺茫的孩子更多可能性。
當時在美國念書的Gina就和留學(xué)生小伙伴們走到了紐約時代廣場,他們拿著用鞋盒子做成的募捐箱,在街頭發(fā)起了“一美元愛心計劃”。
活動的時候,他們會在小白板上面貼照片和計劃介紹,最初,很多人會從面前短暫停留,什么都不說就離開了,也有人過來詢問具體細節(jié)。
面對街頭陌生人質(zhì)疑的目光,Gina他們面子也不要了,耐心又禮貌地解釋自己為什么要做這件事。
了解到一群熱血的學(xué)生,想要為孩子們爭取一些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之后,很多人從一開始的防備,到后來獻上了自己的愛心和祝福。
一美元雖然不多,每個人出一份力,還是能做不少事情的。
第一次活動,Gina和小伙伴籌集到了500多美元,有了錢,他們第一件事就是去批發(fā)市場和網(wǎng)上買獎品和物資,當然都是給孩子們準備的。
進山的路格外漫長,支教的環(huán)境也非常不好,有時連熱水都沒有,只能借住在村民家或者搭帳篷,因為水土不服長濕疹,夏天被蚊子咬上百個包也是常見的事兒……
但每次Gina和小伙伴看到孩子們圍上來,露出充滿期待的天真笑容,他們覺得再苦也值得了。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修了八輩子的福份,讓小孩子這么喜歡我,這么愿意跟我玩,看著孩子們開心的笑臉,我感覺特別的治愈?!?/p>
5年時間里,Gina和小伙伴們憑著一腔熱血,利用閑暇時間走上街頭籌款,錢最后都用到了給孩子們修建校舍,資助孩子們上學(xué),為孩子們提供學(xué)習(xí)用品和禮物等等花銷上……
“一美元愛心計劃”這個小小的項目,引來了近千名學(xué)生的支持,“做力所能及的公益”也成為Gina他們最大的初心。
這種憑著熱血做的項目,卻有一個缺陷,就是可持續(xù)性不強,志愿者每年可能都在發(fā)生變化,因為主要參與的人都是有學(xué)業(yè)和工作在身的學(xué)生和上班族,Gina也一度覺得堅持不下去了,崩潰到哭泣。
“如果這個事沒人繼續(xù)堅持了怎么辦?萬一哪天我也要畢業(yè)工作了,又該怎么辦?”
在支教的五年里,Gina面對過上千幅孩子的面孔,他們有的喜歡音樂,父母卻要攢好幾個月才有能力給孩子買一個玩具鋼琴;有孩子夢想能夠打一場籃球比賽;有孩子想要長大之后成為跟“小龍姐姐”一樣的人……
孩子們真的很純粹,當你去愛他們,他們會加倍用力地愛你,Gina眼里,他們就跟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樣,一想到他們不確定的未來,她就陷入擔心憂慮之中。
細心的Gina觀察到,鄉(xiāng)村教育有很多存在的問題等著去解決,除了師資學(xué)校這種硬件方面之外,像是性教育缺失,安全意識缺乏、父母無法陪伴等等,都是問題。
“他們也有被平等激發(fā)潛能的權(quán)利,也有可能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我希望能夠一輩子守護他們,而不只是暑假?!?/p>
為了實現(xiàn)這個“野心”,念碩士的時候,Gina選擇了攻讀社會工作學(xué),想要找到一種方式,能夠把“守護”大山孩子這個事情持續(xù)地做下去。
接觸到這個專業(yè)之后,她才了解到,公益不僅僅是捐錢這么簡單,真正幫助受助者解決問題,授之以漁,才是真正的初衷。
更大的收獲是,她了解到運營慈善組織和社會企業(yè),能夠解決“可持續(xù)”的問題。
2018年,Gina成立了慈善組織“善吟共益”,支教可持續(xù)的夢終于有處安放。
運作邏輯并不復(fù)雜,有了組織之后,開發(fā)各種穩(wěn)定而長期的項目,給需要的地方輸送長期支教老師,“鄉(xiāng)村支教旅行”等創(chuàng)新的項目也能吸引各種志愿者來,有創(chuàng)新項目并有了穩(wěn)定的贊助資金之后又可以拿錢去改造鄉(xiāng)村校舍,投資到孩子們身上,這樣就能進入良性循環(huán)。
設(shè)想很理想化,真正執(zhí)行時,并不容易,除了膽識和魄力,有時也得拼點運氣。
在團隊組建的第一年,就遇到了資金不足的問題,大家把工資都放回了組織基金庫里,撐過了艱難的初期。
后來,Gina打算放棄國外的生活,回國全身心投入在這件事上,疫情又來了。
當你不顧一切去做一件對的事情,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每次當撐不下去,都有貴人相助?!?/p>
Gina感慨自己挺幸運的,如今十年過去了,她和小伙伴們的去過湖南、江西、貴州、陜西等24所山區(qū)學(xué)校支教,2000多個孩子受到過她們的溫暖和幫助。
她探訪新村落的時候,也會被當?shù)氐木吧騽?,這些被人遺忘的地方,其實真的挺美的。Gina說了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選擇大山,與貧窮無關(guān),希望大家?;卮蹇纯?。”
原本是為了分享日常,讓更多人關(guān)注到這些可愛的孩子們,看到這些山村的美,沒想到就火了,這個人美心善的姑娘圈粉了48萬。
她和小伙伴們的事兒火上了熱搜,湖南當?shù)孛襟w報道,就連人民日報也點名表揚了她。
網(wǎng)友們也紛紛表示:
“她活成了我想要的樣子。”
“真善美,天使在人間啊,我的榜樣?!?/p>
“她笑起來真好看,真正的白富美!精神富足,外貌心地都美!”
走紅或者贊譽,對Gina來說并不是最重要的,不管是過去十年,還是未來十年,二十年,她都會繼續(xù)把這件事做下去。
小小的善意,聚攏到一起,就能照亮更大的世界。
放棄國外高薪工作,選擇成為全職公益人,是無悔的選擇,對于這個傾盡全力守護山區(qū)孩子們的27歲姑娘說,她最大的心愿是:
“想讓更多的孩子不再渴望長成別人的‘樣子,而是可以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p>
許震宏摘自“東方手藝人”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