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 璐
(吉林外國語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7世紀時,中國和阿拉伯國家開始進行貿易往來,直至今日,中國已成為阿拉伯國家第一大貿易伙伴國,阿拉伯國家是中國最大的海外原油供應地。2020年中阿雙邊貿易額達2398億美元。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正式提出后,我國始終秉持互利互惠、公平公正的原則與沿線的阿拉伯國家進行經濟往來,阿拉伯國家受地理環(huán)境和經濟發(fā)展水平等方面的影響,需要大量進口生產資料和生活用品。作為中國的農業(yè)大省,吉林省的農作物產量逐年遞增,2020年達到3987萬噸。同時,我國正大力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吉林省也與時俱進,大力推進各種助農政策,促進當地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研究吉林省農產品對阿拉伯國家出口貿易,有助于中阿更好地進行貿易往來,拓寬中阿之間的貿易市場。
近年來,我國與阿拉伯國家的出口貿易額處于一種波動較大的趨勢,總體上說增長幅度較大,2020年我國對阿拉伯國家出口總額達到了1231億元,相較于2019年同比增長2.2%。見表1。
表1 2013-2020年吉林省對阿拉伯國家農產品出口情況
從2013年至2020年,吉林省農作物產量逐年增長,由2013年的710.2億斤增長到2020年的760.6億斤。見表2。
表2 2013-2020年吉林省農作物產量
在我國吉林省與阿拉伯國家出口貿易中,農產品種類主要以植物油、動物產品、煙草類產品為主。2016-2020年期間,吉林省對阿拉伯國家農產品的出口主要有四類。其中,最為主要的是動物產品(41.20%)與植物產品(26.50%),植物產品主要包括玉米、大豆、水稻以及各種油料作物,第三類則是植物油以及精制的食用油脂(20.20%),第四類主要包括煙草與酒品飲料(12.10%)[1]。由此可見,我國吉林省對阿拉伯國家農產品的出口貿易種類較為豐富,這也體現出隨著“一帶一路”的不斷推進,我國農產品出口的規(guī)模與范圍不斷擴大,在種類和數量上也有所擴展,充分反映了“一帶一路”倡議對我國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的助推作用。
1.優(yōu)勢分析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吉林農產品對阿拉伯國家出口貿易的優(yōu)勢主要包括下述幾點:一是我國吉林省的地理位置較為優(yōu)厚,生產種類豐富的農產品,尤其是各類谷物、蔬菜與肉類等農產品的產量相對較高,于2019年達到3078萬噸,占農產品總產量的82%,為吉林省向阿拉伯國家出口大量農產品提供了物質保障,能夠滿足阿拉伯國家農產品進口需求;二是國家的政策扶持正逐步完善。大力推進通關便利化,使得通關“零延時”。加快對外開放平臺建設,打造服務東北外向型經濟發(fā)展的陸海新通道。
2.劣勢分析
雖然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吉林省農產品對阿拉伯國家的出口貿易水平不斷提升,但在這一過程中,農產品的出口貿易也存在一些劣勢。
一是我國吉林省對阿拉伯國家的進出口貿易中大多數農產品都并未經過深加工,導致出口利潤較低。根據2019年的統(tǒng)計數據,在吉林省的出口貿易總額中,加工貿易額的比例僅為8.24%。
從2013年至2018年,吉林省對外出口農產品加工比例是波動變化的趨勢,在整體農產品出口的中所占比例較低,2013年吉林省對外出口農產品加工比例為18.5,2018年吉林省對外出口農產品加工比例為18.9%。見圖1。
圖1 吉林省對外出口農產品加工比例
二是與一些經濟發(fā)達的國家和地區(qū)相比,我國吉林省的農業(yè)發(fā)展水平相對落后,很難與經濟發(fā)達國家在農業(yè)技術方面進行抗衡。比如,農業(yè)種植的過程未進行統(tǒng)一的管理,導致種植規(guī)模相對較小,無法進行大規(guī)模的機械化操作,使得農產品種植與經營的效率相對較低,進而影響了農產品的產量與質量,降低了吉林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利于對阿拉伯國家出口貿易的順利進行。
三是阿拉伯國家的數量較多,在吉林農產品的出口貿易中,部分國家為了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可能會增加國際貿易壁壘[2]。一方面是對進口的農產品在技術與質量方面提出較為嚴格的要求,即綠色壁壘,這主要是維護本國的食品安全;另一方面通過行政手段對進出口貿易加以管控,會對我國農產品的出口產生直接性的影響。
為了提高農產品出口的整體競爭優(yōu)勢,吉林省需要加強對出口商品結構的整合與調整。就實際情況來看,出口商品結構不合理是制約吉林農產品對阿拉伯國家出口貿易順利發(fā)展的主要因素。例如,在各類農產品的出口貿易中,針對阿拉伯國家的出口主要以玉米和大豆等農作物為主,而關于油料作物以及加工農產品的出口量則相對較少,這不僅影響了出口貿易的經濟收益,也會削弱吉林省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整體競爭力。究其原因,是由于企業(yè)在農業(yè)產品的進出口貿易中并未進行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企業(yè)對于大量農產品都不能進行有價值的加工,而只是出口一些初級制成品,導致對于阿拉伯國家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商品結構過于單一,限制了吉林省農產品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根據相關的統(tǒng)計數據,在2013年至2018年期間,我國吉林省對外出口農產品的加工比例不斷下滑,2017年加工比例為8.5%,而2018年的加工比例則為8.24%,這些都表明吉林省農產品對阿拉伯國家的出口貿易中農產品加工轉化的程度過低。
品牌建設對農產品的外貿出口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品牌效應能夠使進口方對農產品產生信賴,進而促進吉林農產品對阿拉伯國家出口貿易的順利進行。但吉林省當前并未形成規(guī)模龐大、經濟實力雄厚的農產品外貿企業(yè),而各家農產品企業(yè)基本都處于閉門造車的狀態(tài),外貿出口水平相對較低,也尚未建立良好的農產品品牌形象,這一方面導致吉林農產品的質量難以穩(wěn)定,另一方面也使得農產品在對阿拉伯國家出口貿易的過程中不具備良好的競爭優(yōu)勢,無法保證企業(yè)以及種植戶的經濟利益。更為重要的是,由于吉林省的農業(yè)生產技術相對落后,一些農戶在農產品種植的過程中使用化肥不規(guī)范,影響了農產品的安全質量,削弱了農產品在外貿出口市場上的品牌影響力。
吉林省對外出口的農產品以玉米、大豆和水稻為主,油料作物的占比相對較低,但就實際情況來看,吉林省的地域氣候環(huán)境十分適宜各類農作物的生長和培育。當地農作物對阿拉伯國家出口貿易的規(guī)模也在逐漸提升,但相較于經濟發(fā)達區(qū)域的競爭力仍舊略顯不足。在產品的出口結構方面,在眾多的阿拉伯國家,吉林農產品主要出口的國家是沙特阿拉伯,而并未充分打開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農產品出口市場。與此同時,受技術以及經濟等方面因素的制約,吉林省對阿拉伯國家出口貿易中的農產品以一般農業(yè)制品為主,農產品的附加值相對較小,很難保障農產品企業(yè)的經濟利益。針對上述問題,吉林省必須盡快優(yōu)化農產品外貿出口結構,一方面要盡快加強企業(yè)與種植戶之間的緊密配合,確保農產品的生產與加工形成高效有序的鏈條,這不僅有助于保障農產品生產的質量,也有助于改善傳統(tǒng)的農產品出口結構,有效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政府部門要積極出臺相應的政策,通過政策引領的方式促進吉林省農產品外貿出口結構的優(yōu)化,提高當地農產品對阿拉伯國家出口貿易的整體水平。
企業(yè)要積極引進農產品生產與加工的技術,盡量延長農產品生產鏈條,這樣做能夠保障農產品出口的經濟利益,使吉林省的農產品能夠盡快打入阿拉伯國家市場。積極采取先進的科學技術對農產品進行加工轉化,避免過多的初級農產品出口向阿拉伯國家,政府部門也要從技術層面為種植戶提供支持,盡量鼓勵農戶進行規(guī)?;霓r產品種植。在加工農產品的過程中,還應當充分調查阿拉伯國家的實際市場需求,根據阿拉伯國家人民對農產品進口的需求進行農產品的加工與轉化,這樣做能提高吉林省農產品針對阿拉伯國家出口貿易的針對性與適應性。
吉林省政府部門應當與當地農業(yè)生產企業(yè)共同推出品牌帶動戰(zhàn)略,有助于擴大農產品的知名度。例如吉林省長白山地區(qū)盛產純天然農產品,可以以此為契機,打響吉林省農產品健康綠色的品牌。也可以在農產品的生產中加入當地獨特的風土人情,將文化輸出與農產品出口完美結合。與此同時,在國際市場上,政府部門也要積極發(fā)揮引導作用,而農產品的外貿企業(yè)也要大力進行營銷活動,逐漸提高當地農產品的國際影響力。尤其是在阿拉伯國家,更應做好營銷創(chuàng)牌的工作,使林省農產品與阿拉伯國家的進口需求之間相契合。為實現上述目標,吉林省農產品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應當注重樹立自有品牌,這能幫助企業(yè)盡快發(fā)展壯大,并且發(fā)揮品牌效應,在阿拉伯國家的經濟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由此可見,在吉林省農產品對阿拉伯國家的出口貿易中,品牌策略能夠發(fā)揮極其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門與農產品外貿企業(yè)應當積極作為,共同做好品牌創(chuàng)建與市場營銷工作。
政府在吉林農產品對阿拉伯國家的出口貿易中的作用非常關鍵,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從政策層面給予充足的引導和支持,幫助農產品企業(yè)培育品牌力量,逐漸發(fā)展壯大;另一方面,政府部門也要在經濟與技術層面為農產品企業(yè)提供幫助,同時充分聯(lián)合農產品種植戶的力量,盡量使吉林省農產品的種植與經營形成規(guī)?;纳a模式,采取機械化的經營方式,提高吉林省農產品生產的質量與效率。政府部門要發(fā)揮監(jiān)管作用,結合農產品安全質量的國際標準,制定嚴格的管理規(guī)范,確保吉林省農產品的生產與加工與國際標準相接軌,這能引導吉林省農產品盡快打開國際市場,確保對阿拉伯國家的出口貿易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吉林農產品對阿拉伯國家的出口貿易是一項長遠的戰(zhàn)略規(guī)劃,不僅關系著吉林省農業(yè)經濟的健康發(fā)展,也會影響我國與阿拉伯國家的經濟往來與合作關系,同時影響著我國“一帶一路”地順利實施。而在吉林農產品出口阿拉伯國家的過程中,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導致對阿拉伯國家出口貿易的水平較低。針對這些問題,吉林地區(qū)的政府部門與農業(yè)生產企業(yè)必須提高重視,深入反思吉林農產品對阿拉伯國家出口貿易的現狀,并結合阿拉伯國家對我國農產品進口的實際需求,一方面要盡快優(yōu)化吉林農產品出口貿易的結構,盡量豐富農產品出口的種類和數量;另一方面也要逐漸打造當地農產品良好的品牌效應,利用品牌效應擴大吉林農產品在阿拉伯國家的影響力;同時還要強化農產品的加工轉化,有效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確保我國吉林農產品對阿拉伯國家出口貿易的質量與效率,提升農產品出口的整體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