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舒 張云蘭 戴興芹 瞿園 陳恩平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在骨科靜脈血栓預防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方法:選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骨科患者8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各4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護理的基礎上接受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護理干預,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臨床指標,內容包括:住院時間、臥床時間、Vas評分以及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情況,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研究組患者護理后各項臨床指標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給予骨科患者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護理干預,可以很大程度的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護理質量敏感指標;骨科;靜脈血栓
在19世紀中葉,Virchow提出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個主要因素,即血流心動過緩,靜脈壁損傷和高凝狀態(tài),迄今為止已被普遍認可。骨科手術涉及許多因素,如創(chuàng)傷,壓力,固定和長時間臥床休息,這與Virchow學說的三大因素密切相關。因此,臨床上越來越認識到,如何預防和減少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fā)生和危害是骨科護理中的主要問題之一。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間收治的骨科患者8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各40例,對照組患者,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為45~76歲,平均為(60.02±2.23)歲,體質量為42~85kg,平均為(60.81±7.54)kg,研究組患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為43~75歲,平均為(61.24±2.21)歲,體質量為43~88kg,平均為(61.74±6.52)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經CT或者X線片檢查后確診骨科患者;(2)意識清晰且能表達清楚者;
排除標準:(1)合并免疫、精神系統疾病者;(2)合并心肝腎等臟器功能嚴重障礙者。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支持患者術前各項檢查,嚴格控制手術指征,保持環(huán)境舒適、安靜、有序;術后一定要監(jiān)測病人病情和生命體征的變化,發(fā)現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治療;定期進行營養(yǎng)、醫(yī)療咨詢和健康教育。
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護理的基礎上接受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護理干預:掌握評估時機及頻率,所有病人入院6h內完成首次評估(部分化驗指標待結果回報后完善);低風險病人每周評估1次,中高風險病人至少每周評估2次;出現病情變化隨時評估;術前24h、術后24h、術后1周圍術期3個時間節(jié)點及時評估;出院前評估。術前24h評估結果可以指導術者選擇手術方式、術中體位、手術時間;術后24h評估需結合麻醉和手術情況,評估結果可以指導病人早期活動及止血劑合理使用;出院前再次評估,存在風險者,落實出院宣教,做好出院后延續(xù)護理。新評估的高危病人24h內床邊查房檢查評估的內容是否正確、評估的結果是否與病人實際相符。風險評分存在高危因素的病人床頭放置警示標識,以便醫(yī)生、護士、病人三方共同關注DVT預防工作,協同合作落實預防措施。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術后臨床指標,內容包括:住院時間、臥床時間、Vas評分以及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情況,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5.0統計軟件包分析研究,計量資料采用( )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相對數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指標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術后臨床指標,內容包括:住院時間、臥床時間、Vas評分以及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情況,研究組患者臨床指標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具體見表1
2.2護理滿意度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具體見表2
3.討論
骨科疾病在臨床上相對常見,這些患者大多通過手術治療,但如果管理不當,很容易發(fā)生并發(fā)癥,如深靜脈血栓形成(DVT),這可能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常規(guī)護理雖然給予患者基本護理,它缺乏先見之明的特點,無法提前預防風險,導致護理效果欠佳。此外,圍手術期手術引起的創(chuàng)傷和水泥產熱損傷都大大增加了損傷鄰近血管的可能性,因此,根據深靜脈血栓的病因及誘發(fā)因素,術前仔細觀察評估,加強教育,術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促進靜脈回流,防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靜脈淤滯。
通過持續(xù)監(jiān)測分析反映改進成效,應用專業(yè)化科學的護理質量評價體系,過程指標收集是采用現場查檢,通過對各項數據監(jiān)測形成可量化的數據指標,找出改善重點,采取改進措施,保證不同護士評價結果和干預措施的同質化。實施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評價可以定量反映專業(yè)護理標準,動態(tài)監(jiān)測和評估護理質量的改進效果,使評價標準更適應“以病人為中心”的管理模式,達到提高護士DVT預防相關知識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護理后各項臨床指標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予骨科患者護理質量敏感指標護理干預,可以很大程度的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邊靜,丁舒,游兆媛,等.信息化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護理記錄單的應用[J].中國病案,2020,21(7):3.
[2]馬清華,蘇丹,王瑞玲.預見性護理在腰椎管狹窄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預防作用[J].河北醫(yī)藥,2020,42(20):4.
[3]趙龍?zhí)???谱o理質量指標在預防骨科深靜脈血栓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61):2.
[4]祝凱,谷如婷,王芳,等.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在骨科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中的建立與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