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早在七千多年前,船就作為一種交通工具,逐波于人類歷史長河之中。船的發(fā)明,戰(zhàn)勝了水這種自然強力,連接起此岸和彼岸、文明和蠻荒,不僅推動了物質(zhì)的發(fā)展和生產(chǎn)的進步,還為人們的思維打開了一個個美麗新世界。
站在塘西河畔的廬州吳氏船模傳習所里,極目所至,帆桅林立,鄭和寶船、古羅馬商船、李鴻章官船、巢湖民船、合肥艦……恍惚間有如置身于波濤洶涌的大海之上,隨著幾千年前的水手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探索,去冒險,去征戰(zhàn)……
掃視著滿屋的船模,吳培的神情仿佛一個海軍指揮官在檢閱自己一手打造的龐大艦隊。就是這位“江淮船王”,以他粗糙的指尖,從歷史長河中“打撈”出100多個品種、600多艘船,一一等比還原成精致的模型,最大的可下水載人,最小的不足掌心一握,船上不僅有舵、輪、桅、帆、槳,還配有火炮、門窗、生活用具等,每個部位都精細可見,且確有其用:帆能動、舵能轉(zhuǎn)、窗能移、門能開、燈能亮,極盡巧思。
這是個緩慢、細致而艱苦的活兒。做一艘船模要經(jīng)過收集資料、畫圖、下料、打榫、裝配、打磨、做舊等幾十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非常煩瑣,一艘船的小零件可能多達千余個,很多零件須在顯微鏡下制作。但最難的并非制作工藝,而是收集船的資料?!爸谱鞴糯P停绕涫菤v史名船,不能光憑想象,得依據(jù)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真實再現(xiàn)?!闭也坏酵暾麍D樣時,吳培只能通過零星線索來拼湊。“比如鄭和寶船,這是鄭和下西洋船隊中最大的一艘,它到底是什么模樣,史書沒有明確的記載?!眳桥嗯鼙榱松虾!⒈本┑鹊氐膱D書館,還托朋友從日本找到了一本古代畫冊,像拼圖一樣,一點一點拼出它的樣子。他花了兩年時間制作的鄭和寶船模型,高4米,長3.2米,寬1.2米,船上裝有幾十門大炮,鐵錨、瞭望塔、護欄、海燈等應有盡有,雄壯威武,現(xiàn)被武漢長江非遺博物館收藏。
吳培的另一個得意之作,是收藏于安徽省博物院的汴河客船,出自于《清明上河圖》。汴河客船的制作,也有吳培的女兒吳婷的一份功勞。這個學美術與設計的漂亮女孩,現(xiàn)在是吳氏船模的市級非遺傳承人。吳培看著女兒時,眼神十分自豪,“她從小對審美、繪畫有著超越常人的敏感和愛好,學的專業(yè)又跟船模制作關系很密切,慢慢地,她就參與進來了?!?/p>
吳培的父親是知識分子,喜歡船、海洋文化,經(jīng)常給他講航海故事,這勾起了吳培對船的最初的憧憬?!拔倚r候家住在江邊,看慣了來來往往的帆船。后來江水仍舊悠悠,帆船卻再也不見蹤影。我于是萌生了一個想法:把我記憶中的帆船復原出來?!?/p>
吳培當過木工、漆工、鉗工,還自學過雕刻,他做的雕像曾經(jīng)得到美術大師韓美林的稱贊。1979年,吳培考入了合肥工藝美術廠,工作中接觸到不少制船技藝。美術廠改制解散后,他開始拾起兒時的“造船夢”。
“爸爸為船模制作付出了很多,一大把年紀,一直在創(chuàng)作,從早到晚不停歇,半夜起來還在想某個細節(jié)?!备赣H對船模的熱愛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吳婷,每做一條船,父親都會給她講這條船背后的故事,令她不知不覺也愛上了船模制作。吳婷是從船帆的制作學起的,“第一次做的是一艘仿古船的帆,用很細的木條夾住。小木條要緊緊縫在一起,縫好后要形成弓形,像被風吹過一樣自然。很不容易?!?/p>
制作船模,不僅費時費力,還很費錢。要買工具、資料,要租房子堆放木料……最艱難的時候,吳培甚至賣掉了自己的一套住房。“我和媽媽起初不能理解,看著房價年年飆升,難免為這事慪氣。”但是后來,看到吳培的船模做出了成就,了解到非遺文化傳承對于我們國家文化自信的意義,母女倆不覺改變了態(tài)度。母親一手包攬了家務,解除父女倆的“后顧之憂”;吳婷則辭去待遇優(yōu)厚的工作,成了父親的得力助手?!霸O計、畫圖、收集資料、做帆、對外聯(lián)絡等事情,都是我女兒在做?!眳桥嗾f,參加非遺進校園活動、論壇、博覽會之類,基本上也都是“上陣父女兵”。
父女倆最近合作的作品,是為紀念建黨100周年而制作的一條“南湖紅船”,形制、色澤、雕花、艙內(nèi)擺設都與真正的南湖紅船一模一樣。這艘船創(chuàng)造了吳培船模史上的兩個“第一”:第一次做這么大的船(11米長,可同時乘載20多人);第一次做真正下水的船。
“技術上來講沒什么問題,困難之處在于太大了,時間又緊?!备概畟z帶著幾個工人緊鑼密鼓忙活了兩個月,終于完工。這艘紅船,現(xiàn)在就停泊在合肥三十崗鄉(xiāng)的一處水面上,靜靜地訴說著100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紅色歷史。
“每條船都有著民族的技藝和記憶,有著世代相傳的民族文脈?!迸c其說吳培愛船,不如說他愛的是船文化。他神采飛揚地指著墻上的一張照片告訴我:“這是2010年習大大在瑞典訪問時,登上‘哥德堡號仿古船,和當?shù)毓賳T一起推動絞關、升帆起航的場景。這說明習大大對船文化也非常感興趣,他倡導的‘一帶一路中的‘路,實際上就是水運。最早穿行于海上絲綢之路的船中,‘哥德堡號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條?!?/p>
公元1745年,“哥德堡號”商船從當時的清朝廣州港口起航,滿載絲綢、瓷器和茶葉回瑞典,不幸在離哥德堡港口幾百米的地方觸礁沉沒。200多年后,瑞典的海洋考古專家打撈起這艘沉船,發(fā)現(xiàn)了許多貯有茶葉的青花小瓷罐。令人驚訝的是,在海水中沉睡了200多年,這些茶葉竟然基本完好,其中一部分經(jīng)檢驗甚至還能飲用!可見當時的運輸能力和茶葉貯藏能力之強。1997年4月,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帶貿(mào)易參觀團訪問東印度公司造船廠時,應邀品嘗了被打撈出的這批乾隆時期的古茶,大贊好喝。經(jīng)考證,這些古茶就是產(chǎn)于安徽南部高山云霧之中的極品名茶“霧里青”。
船模藝術附著于農(nóng)耕文化、水運文化,及至宋元時期,中國的造船技術已稱雄世界,其船體卯榫工藝、雕刻技法以及彩繪、描金等工藝已是舉世無雙。明清時期的帆船制造工藝達到鼎盛,其雕刻技藝更為嫻熟。吳培說,中國曾是世界上航海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但許多先進的設計和工藝都已經(jīng)失傳,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夠通過船模來挖掘中國古船的設計和制作工藝,重現(xiàn)中國輝煌的船文化歷史。
“研究得愈深,我就愈驚艷于祖先的智慧,這種技藝必須要傳下去。這是民族的靈魂、民族的根。我們所做的船模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大量的船要造,大量的故事要講,大量的歷史要挖掘,特別是和我們安徽的地域文化相關的,比如曹操的船;北洋水師的艦隊——北洋艦隊的很多將領都來自淮軍;甲午海戰(zhàn)的船——參戰(zhàn)士兵很多是安徽人,甲午海戰(zhàn)雖是國恥,但意義重大,我們要記住這段歷史。”
從“做著玩”到廬州吳氏船模的省級非遺傳承人,吳培曾經(jīng)的愛好變成肩頭沉甸甸的擔子,“我每天都在考慮傳承的問題?!焙迷?,他不是孤軍奮戰(zhàn),有女兒,有徒弟,還有更多熱愛非遺的人,正在一起續(xù)寫這部非遺“船”說。EC3C82F8-48C9-4D7B-9D19-AFB0F191DD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