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修建
讀學者許倬云的《中國文化的精神》,看到舊時人們靜待春歸的一件雅趣之事:冬至那日,大人會送給孩童一幅名為“九九消寒帖”的描紅字帖,其內(nèi)容僅一句“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風)”,每字九畫,孩童每天晨起描一個筆畫,描完九九八十一畫,就送走了寒冬,出門便是明媚的春天了。
一個瑞雪紛紛的冬日,在一位民俗家的書房里聊天,聊到冬至的習俗,民俗家向我展示了一幅《九九消寒圖》:一枝白色梅花,共九九八十一個花瓣,每日涂紅一瓣,待朵朵梅花都紅燦燦地綻開時,就是百花爭艷的春天了。
多么富有文化韻味和情趣的習俗?。∥胰崛岬男?,一下子便被撥動了,許多似已老去的往事,像厚厚白雪覆蓋的枯草下面那一絲絲逼人眼睛的嫩綠,在不可遏止地潛滋暗長,很快就郁郁蔥蔥起來。
猶記得年少時,漫長的鄉(xiāng)村冬日,灶膛里玉米芯噼噼啪啪地燃著,父親在旁邊一絲不茍地修理農(nóng)具,母親坐在屋內(nèi)土炕上飛針走線,納著布鞋底。我和弟弟翻倦了那本童書,就趴在窗臺上,細數(shù)霜結(jié)的窗玻璃花,再用手指上的熱度,在窗花上融化出兩個小孔,望屋外飛舞的雪花,在薄薄的炊煙里,不緊不慢地撒落。
從前的時光真是悠然??!
我不禁想到作家木心的那首名詩《從前慢》,那些生命從容的日子,似乎很多人都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守著一顆期盼的種子,耐心十足地等待,一如冰封的河流,可以守著長長的沉默,安然地等待岸邊柳芽鵝黃的召喚。
冬天農(nóng)活少,勤快的二叔不打牌,不與村民聚堆閑聊,搬出早已備好的柳條,盡情地施展自己嫻熟的編織手藝,柳筐、柳籃、柳簍,大大小小,方方圓圓,在院子里擺了一大排,蔚為壯觀。選出好看的,送給左鄰右舍,收獲一兩句感謝,二叔歡喜得像走路撿到了寶貝。
日子正過得越來越好時,二叔查出了肝癌,是晚期。家人一片悲戚,紛紛主張找最好的醫(yī)院,不惜金錢竭力救治。他卻一臉隨遇而安的淡然,連連擺手: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既然是不治之癥,就與癌相伴,心平氣和地走好后面這一程吧。
像一棵落光葉子的老樹,二叔獨自站在寒冬的田埂上,遠山一片蕭瑟,春風尚在路上,他心田里卻生出了莊稼葳蕤的憧憬。鮮活的生命就該如此:一季一季期盼,一季一季歡欣,偶爾也有點點失落。
他又買來各種菜籽,找來一個大木槽子,悉心培育地瓜苗、茄子苗和辣椒苗。他說,等一到開春,就將這些秧苗移栽到菜園里,他還盼著早點兒吃到自己種的蔬菜。
那堅定的語氣里,流露出平靜趕路的從容,還有看淡生死的灑脫。一顆不肯老去的春心,在料峭的冬日里,依然漾著陽光的煦暖,安詳而動人。
那天,陪朋友去探望一位投資慘敗的民營企業(yè)家。幾乎所有家產(chǎn)都被抵押了,還背負著上億元的欠債,租住兩間逼仄的小屋,年屆七旬的企業(yè)家,聊到這些年來在商海中的沉沉浮浮,一臉的輕描淡寫,仿佛在說著別人的故事。我和朋友準備安慰他的那些話,一句也沒用上,反倒被他實實在在地安慰了。
企業(yè)家小屋墻壁上掛一條幅,端然的行書“珍重待春風”,五個神色平和的字,五個氣度飄逸的字,分明就是他此刻優(yōu)雅得令人肅然起敬的生動寫照。
“珍重待春風”,多好的人生箴言啊!我在心中念了一遍又一遍,猛然又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也曾在摔了跟頭后,悄悄擦去淚花,暗暗勉勵自己——即便深陷谷底,也不忘仰望天空。
就像此刻,這位企業(yè)家雖有許多煩惱纏身,但又何妨?只需輕輕撣落憂愁,珍重這觸手可及的眼下,微笑著朝前走去,相信自有明媚的春光,在前面歡欣地等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