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霄
隨著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曾經只被少數人當作愛好的漢服漸漸從小眾圈層走向大眾化,也掀起了粵港澳大灣區(qū)里的漢服熱潮。而就在不久前,許多來自香港、澳門、深圳的年輕人用身穿漢服向醫(yī)護人員致敬、為全國人民加油的特殊方式,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團結精神,在傳統(tǒng)文化的映襯下更加閃光。
香港:愛國底色在傳統(tǒng)文化中更奪目
“這段時間不僅是香港,全國很多地方都陸續(xù)出現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復,我們號召國風雅集漢服文化協會的小伙伴們一起穿著漢服,為香港加油,也為全國人民加油!”作為最早錄制加油視頻的香港國風雅集漢服文化協會的會長,陸思敏對大家在居家隔離的情況下能夠積極響應十分感動:“這正是漢服為我們帶來的情感認同和文化滋養(yǎng)?!?/p>
“穿上漢服,讓我認識了一個不一樣的自己?!爆F在任職國風雅集外務副會長的韓琪這樣說。身為一名記者,韓琪雖然很早就知道漢服文化,但真正接觸漢服的時間還不長。2020年,在好友陸思敏邀請下第一次穿上漢服時,仿佛穿越古今的觸動讓韓琪有了想要更加深入了解漢服文化的念頭,如今兩年過去,他早已從一個遠觀的欣賞者,變成了一個為之著迷的超級發(fā)燒友。
和韓琪一樣對漢服“一見鐘情”的還有李娜。作為國風雅集社的常務副會長,李娜對漢服文化“如數家珍”?!拔矣X得漢服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越深入了解就越能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崩钅日f。
“入圈”較早的王逸群對越來越多的香港青年愛上漢服感到十分欣喜。從山東到香港求學、工作的她算是協會中較早接觸漢服的,雖然一直堅持著推廣漢服文化的信念,但剛來香港之時“獨木難支”的孤寂感仍讓她有些挫敗。如今香港的漢服熱潮不僅讓王逸群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更讓她在文化與情感上真正融入了這座城市。
就是在這樣一群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年輕人的帶領下,香港漢服熱逐年升溫,國風雅集社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已經吸納了20 0多名會員,成為香港規(guī)模較大的漢服協會之一。從集體漢服出游到大型漢服展演,從學校授課交流到社區(qū)文化講解,國風雅集社的成員們忙碌在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道路上,讓越來越多的香港人感受著漢服之美。2021年11月在香港大學陸佑堂舉行的“全港華服日”倡議盛典上,他們和前中國跳水隊運動員、奧運冠軍郭晶晶同臺演繹,將不同朝代漢服變遷的唯美意境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內涵展現得淋漓盡致。
正如郭晶晶在盛典上所言:“以漢服為色彩,勾繪東方畫卷,以漢服為筆墨,書寫華夏風情,更好地向我們的下一代傳承、傳播、傳遞屬于我們的中華文化!”
在陸思敏看來,這正是國風雅集社成立的初衷?!拔覀兠吭陆M織文化學習、培訓,還設有漢服出行日活動。為了讓香港市民更好地感受漢服禮儀的文化魅力,我們還發(fā)起或共同參與了端陽快閃活動、七夕漢服市集‘鵲橋圓夢會’、中秋節(jié)秋風漢服花月夜?jié)h服體驗、7月1日‘賀建黨 慶回歸’青年接力跑表演活動等?!标懰济粽f:“國慶節(jié)當天,社員自發(fā)組織到維多利亞港進行歌唱表演為祖國慶生,還遇到了一位用中文說‘我愛中國’的外國友人。”
從“你穿的是和服還是韓服?”到“你穿的是漢服吧!好美??!”的改變,是讓這群漢服推廣者走在香港街頭最開心的一件事了。
深圳:“漢服熱”既是傳承也是創(chuàng)新
古香古色的簽到打卡處、琳瑯滿目的國風市集、《飛天》《冬狩》等古風節(jié)目匯演和商家走秀……不久前,漢服深圳辛丑年會聚集了600多名漢服同袍共同聚會,感受漢服之美。
從2007年成立時僅有13人的“漢服深圳”,到如今成長為全國規(guī)模較大的社團,深圳市漢服文化協會的發(fā)展歷程在會長裘勝看來,正是中國漢服文化發(fā)展歷經無數跌宕與變化的縮影。
“我是從第一位穿漢服上街頭的王樂天的新聞報道中知道了漢服。”裘勝算是漢服圈里的“老人”,作為較早的漢服推廣者之一,裘勝親眼見證了深圳漢服的發(fā)展。從曾經“漢服社團”“漢服同好會”到如今大型漢服文化協會的正規(guī)注冊數量越來越多,從只關注漢服本身帶來的美感到更關注其背后的文化與傳承,從曾經的“小眾愛好”到如今引領大眾風潮引領國貨的產業(yè)……在裘勝看來,如今深圳“漢服熱”的背后,彰顯的是年輕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并且,深圳的“漢服出圈”更是帶動了文化與經濟的共同騰飛。
據天眼查數據研究院推出的《時代微光 大國氣象》2021年度產業(yè)洞察報告顯示,中國目前有漢服相關企業(yè)超3300家,其中廣東省擁有最多的漢服相關企業(yè),超30 0家,占總量的10%。而深圳作為廣東時代文化交融的橋頭堡,共有 120 余家漢服相關企業(yè),占廣州漢服相關企業(yè)的40%,且大部分是近5年內成立的。
在深圳這片時代文化交融發(fā)展的沃土上,越來越多身穿漢服的年輕人“打卡”拍照,仿佛瞬間穿越回古代,尤其在端午、七夕、元宵等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穿漢服已然成了一種潮流。
澳門:做大灣區(qū)青年文化交流的紐帶
其實和香港一樣,澳門的漢服熱潮也是在近年來才剛剛興起。然而在澳門這一中西文化交融共存的舞臺上,漢服不僅成為了聯通大灣區(qū)青年文化交流的紐帶,更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文化的魅力。
2021年4月,“中國華服日”首次走進粵港澳大灣區(qū),在濠江之畔奏響了涵育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的樂章,活力四射的華服快閃,精彩絕倫的華服巡游展演、異彩紛呈的華服秀典等活動在澳門掀起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潮。2021年11月,由澳門青年國際藝術文化協會主辦的中國首個大灣區(qū)漢服節(jié)的成功舉辦,更是吸引了不少境內外媒體、中華文化愛好者以及市民的關注。
“現在我們正處于發(fā)展?jié)h服文化天時地利人和的階段,漢服文化復興經過十幾年的推動已經初步有了一套發(fā)展體系。”對于澳門不斷升溫的漢服熱潮,澳門青年國際藝術文化協會會長張嘉樂這樣說。與此同時,他認為澳門也正發(fā)揮著自身的優(yōu)勢,成為聯通粵港澳大灣區(qū)青年文化交流的橋梁與紐帶。
對此,澳門青年國際藝術文化協會理事長童昱也深感認同:“漢服文化既是大灣區(qū)熱愛漢服同袍溝通的橋梁又是堅定精神的支撐?!本腿缤瑏碜园拈T和深圳的漢服同袍為香港錄制的加油視頻中所言,雖然從今年年初至今,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xù)讓漢服文化的傳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zhàn),但從未影響大家對漢服文化的溝通與追求,反而讓彼此生成了勇于克服困難的正能量。
“通過手機聊天軟件的互相打氣,更讓我們深刻體會了患難見真情的溫馨。本次為香港抗疫錄制加油視頻,雖然無法直接給出支援,但是希望精神上的打氣能讓同袍感到中華文化的凝聚力?!蓖耪f。
對于戰(zhàn)勝疫情,繼續(xù)推進漢服文化推廣活動,張嘉樂和童昱都充滿信心:“在條件允許下,今年協會將繼續(xù)推動和深化第二屆‘大灣區(qū)漢服節(jié)’相關大賽,通過上次大賽之聯動,今年也計劃與香港、深圳漢服社團舉辦大型聯動活動?!?/p>
與此同時,作為漢服的推廣者,他們也希望通過傳播優(yōu)秀的傳統(tǒng)中華文化來堅定中國人的文化自信,讓世界更深入理解中華文化?!拔覀冋幱诎拈T-中葡文化交流的橋梁中心點,通過對傳統(tǒng)文化價值的再挖掘、再創(chuàng)造、再冶煉、再詮釋,幫助我們萃取中華文化中符合人類共同價值、共同愿景的積極因素,通過各種漢文化活動,帶著這些經提煉的元素走向葡語系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未來必定能為大灣區(qū)中華文化的傳播充分發(fā)揮橋梁作用并做出貢獻?!睆埣螛氛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