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遠
欒菊杰(左)在洛杉磯奧運會女子花劍個人賽上。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選手欒菊杰獲得女子花劍冠軍,在這個歐洲人的傳統(tǒng)項目上實現(xiàn)了突破。
在此之前的21屆奧運會,很少有歐洲以外的運動員參加擊劍角逐,也從來沒有獲得過一塊獎牌。以欒菊杰當時的實力,有爭得前三名的希望,但她的壓力也特別大。在飛往洛杉磯的航班上,有望登上領獎臺的隊員被安排在頭等艙。在人們一再要求下,欒菊杰也坐上了頭等艙,心想:“沒準真能沾點好運。”
比賽中,欒菊杰戰(zhàn)勝了羅馬尼亞名將,進入八強,士氣大振。決賽的對手是聯(lián)邦德國名將科·哈尼施,欒菊杰以8比3的絕對優(yōu)勢一舉奪冠!
由于長期高強度的訓練,欒菊杰在1978年就患上了腎炎,喝中藥、打針,全身浮腫,病痛折磨著她。有人勸她退役。然而,為了奧運夢想,她選擇了堅持。奪冠后,欒菊杰異常平靜。她說:“當時,隊友比我還興奮,回到賓館我筋疲力盡,和著比賽服倒頭便睡了。第二天參加新聞發(fā)布會,好像還在睡夢中,不知道說了什么。隊友問我為什么這樣平靜,我說,這塊金牌早就應該屬于我和我的祖國?!?/p>
欒菊杰記憶深刻的還有那屆奧運會的開幕式。她回憶說,賽前要求保存體力,不參加開幕式,但她覺得奧運一輩子只有一次,一定要去開開眼界。
早在1978年的馬德里世界青年擊劍錦標賽上,欒菊杰就已經成為劍壇的一顆新星。當時她在比賽中被對手的劍刺穿了持劍臂,忍痛堅持打完比賽,獲得亞軍。后來,作家理由以此故事撰寫了報告文學《揚眉劍出鞘》,在當年第6期《新體育》雜志發(fā)表。很快,作品被《人民日報》轉載,新華社全文轉發(fā),全國轟動,倡導向欒菊杰學習。
1989年欒菊杰退役。1991年她的女兒降生,醫(yī)生通知,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建議送給相關機構治療。欒菊杰堅定地認為,自己的親骨肉,能生就能養(yǎng)。她和丈夫商量,去加拿大留學,并在埃德蒙頓一家非營利性俱樂部當擊劍教練,使孩子的治療和生活得到特殊照顧。幾十年來,她手中的劍一直沒放下,一邊當教練,一邊繼續(xù)參加比賽。
2008年北京奧運會,欒菊杰毅然決定回國參賽。那年她已有50歲,很多人不理解,一大把年紀了,和年輕隊員同場競技,獲勝的概率很小。不過,欒菊杰覺得比賽享受的是過程,輸贏無所謂,她要看看祖國舉辦的奧運會。她是賽場上的元老級人物,比賽止步16強。盡管沒有當年的英姿,又是代表加拿大參賽,但她走進賽場的那一刻,觀眾還是被她的精神所感染,為她吶喊。賽后,欒菊杰接受采訪時,打出一條準備好的橫幅,寫著“祖國好!”她說:“祖國培養(yǎng)了我這么多年,我就借北京奧運會這一時機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無論身處何方,我都是中國人。”奧運會期間,欒菊杰在地鐵站被體育迷圍住合影簽名,跟在她身邊的女兒這時才知道媽媽這么優(yōu)秀。
30多年前,欒菊杰剛到埃德蒙頓時,俱樂部僅有58名學生,現(xiàn)在有170多人,從4歲到成年不等。在這家俱樂部執(zhí)教了34年,欒菊杰被學生親切地稱為“擊劍媽媽”,向她表白“我們愛你”。
欒菊杰說:“我們50后這代人,做事認真、執(zhí)著、能吃苦。”30多年來,她把俱樂部營造成溫馨的家,每天要工作10多個小時,不僅傳授擊劍技術,還為學生做飯、洗衣服。有些學生住家離俱樂部較遠,她還負責接送。擊劍訓練館的器材壞了,她學著修理更換,還親自打掃場館的衛(wèi)生。
現(xiàn)在,這家俱樂部有少兒班、成年班、比賽班。無論哪個班級,欒菊杰都先教他們做人。她教花劍,又教佩劍。國外學生訓練以興趣愛好為主,即便這樣,她也用心地教每個學生,直到學會,讓他們體驗擊劍的快樂。
當年參加北京奧運會,欒菊杰還有個目的,就是為學生樹立榜樣,告訴他們要有夢想有追求,她會陪著他們走向世界賽場。這幾年,欒菊杰帶著學生四處比賽。在去年年底的北美杯比賽中,他們取得了包攬前兩名的好成績。有名16歲的女隊員賽前很緊張,欒菊杰為她緩解心理壓力,告訴她曾經的比賽經歷,幫助她分析對手情況,提供技術指導。這招果然靈驗,這名隊員最終取得了第一名。比賽中,欒菊杰很辛苦,賽場上嘈雜聲此起彼伏,她在指導學生時只能大聲喊話,3天下來頭痛欲裂,嗓子沙啞得幾乎說不了話。
朝朝暮暮,日復一日,多年來,很多學生從美國、泰國、荷蘭等不同國家慕名而來,跟著欒菊杰學習擊劍。她覺得能吸引很多生源,可能是自己對擊劍的敬業(yè)。
幾十年來,欒菊杰面對更好的待遇,也曾冒出離開的念頭,但家長不同意,她自己也不忍心??粗芏嚓爢T從零開始學習擊劍,一點一滴成長,感覺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她決定留下來。
2004年,加拿大政府為了感謝欒菊杰對當?shù)負魟\動的貢獻,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項比賽。她也曾入選“埃德蒙頓城市名人”,年年被加拿大擊劍協(xié)會評為優(yōu)秀教練。
欒菊杰的大女兒長得很漂亮,5歲時接受了兩次手術,如今已31歲,身上還帶著心臟起搏器。隨后幾年,二女兒和兒子相繼出生,身體健康。她把更多的愛給了大女兒。參加北京奧運會預選賽期間,醫(yī)生說女兒的起搏器隨時要更換。欒菊杰幾度想放棄比賽,在丈夫的支持下,才走向賽場。平時忙于擊劍,家中的事務也是丈夫照顧,欒菊杰笑稱他是“后勤部長”,多虧有了愛人的支持,才能使自己的擊劍事業(yè)無后顧之憂。
欒菊杰的二女兒顧夢媛28歲,兒子顧宏濤23歲,兩人的擊劍水平都比較高。每當欒菊杰在俱樂部忙不過來時,總會喊上顧夢媛,女兒在這里也體會到母親的不易。顧宏濤赴美高校留學,學習整骨專業(yè),將來當一名醫(yī)生,順便可以配合欒菊杰的訓練。
欒菊杰說:“我們這代人比較簡單,適應能力也比較強,嘗遍酸甜苦辣,對生活沒有太多要求,隨遇而安?!鄙碓诩幽么?0多年,她感受到當?shù)厝嗣竦臒崆椤K娜司壿^好,遇到困難,左鄰右舍會去幫忙......她幾乎沒興趣愛好,第一次在加拿大滑雪,就撞上了電線桿,從此害怕,再也沒滑過。當?shù)氐募t楓葉很漂亮,她忙于訓練無心顧及,也沒有閑暇走走楓葉大道。
身在異國他鄉(xiāng),欒菊杰想念祖國,也想念家鄉(xiāng)南京。她家兄弟姐妹較多,她排行老二,從小能吃苦。她的烹飪技術早在運動員時期就比較嫻熟,她現(xiàn)在每天在家還是堅持做中餐,燒南京特色鹽水鴨。在子女的教育上,她要求他們學中文,在家說中文,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疫情前,她平均兩年回一次南京,帶著子女暢游秦淮河,逛逛夫子廟,品嘗南京特色小吃。
欒菊杰在微信里寫下這樣的話:“人生一世幾春秋,功名利祿何所求。候鳥南飛落歐洲,天涯海角聚瓊樓。暢敘劍旅五十載,別后思念掛心頭。兩鬢如霜豪情在,一飲老酒醉方休?!彼愿耠S和,在國外30多年,始終關注中國的擊劍發(fā)展,和擊劍隊保持聯(lián)系。在國際賽事中遇到中國教練,她會和他們一起聊生活現(xiàn)狀,當然也不忘論劍。
欒菊杰還在加拿大,她說:“葉落總要歸根的?!?/p>
責編 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