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李彌遜后裔族商文化在閩臺與東南亞的傳播

        2022-04-07 06:06:06
        閩商文化研究 2022年1期
        關(guān)鍵詞:氏族譜李氏宗族

        劉 濤

        李彌遜是南宋福州連江縣欽平下里人,漳州市龍海區(qū)榜山鎮(zhèn)福河村福河李氏宗族奉李彌遜為開基祖,相傳李彌遜擔(dān)任漳州知州期間納金氏為妾,生子李熙,由此落地生根繁衍成福河李氏宗族。目前,學(xué)術(shù)界關(guān)于閩都海洋文化傳播研究已取得豐碩成果,對后學(xué)研究多有啟示。如劉錫濤《淺談福州海洋文化的形成及特點》一文揭示福州海洋文化歷史悠久、特點鮮明,具有濃厚的商業(yè)氣息①劉錫濤:《淺談福州海洋文化的形成及特點》,《中國海洋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4年第5 期,第15—18 頁。。吳碧英《“海上福州”海洋文化發(fā)展優(yōu)勢與契機分析》一文發(fā)現(xiàn)福州海洋文化發(fā)展存在的優(yōu)勢,需要深入發(fā)掘海洋文化內(nèi)涵,大力提升福州海洋文化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②吳碧英:《“海上福州”海洋文化發(fā)展優(yōu)勢與契機分析》,《新西部》2020年第3 期,第55—56 頁。。在深度廣度仍有探討的空間,如以往研究大多就閩都論閩都,普遍認(rèn)為世界大航海時代中國唯一對外開放口岸漳州月港與閩南有關(guān),卻鮮少述及福州人及其后裔在漳州發(fā)揮的歷史作用。

        福州遷居漳州的宗族研究,以李彌遜宗族為代表,李弢先后有兩篇論文述及?!独顝涍d家族在閩宦跡及其影響》考辨李彌遜故里福州連江縣鰲江鎮(zhèn)浦下村珠浦李氏與福河李氏淵源,主要從科舉、仕宦角度出發(fā),揭示其家風(fēng)傳承③李弢:《李彌遜家族在閩宦跡及其影響》,《閩臺文化交流》2010年第3 期,第136—141 頁。。《李彌遜家族詩文輯佚——兼及其族“詩禮簪纓”之成因》則從福州連江縣《珠浦李氏族譜》出發(fā),揭示其詩禮傳家及其原因④李弢:《李彌遜家族詩文輯佚——兼及其族“詩禮簪纓”之成因》,《閩臺文化交流》2019年第1 期,第101—106 頁。,卻未能從制度史與族群互動角度出發(fā),揭示福河李氏祖溯福州的原因及其歷史意義、現(xiàn)實價值,未發(fā)現(xiàn)福河李氏宗族實則明代漳州衛(wèi)福河把截所旗軍出身。拙文《明萬歷間漳州李氏宗族反對參與對外貿(mào)易原因探析——來自福河李氏宗族大潭墘房頭的案例》一文通過考察李彌遜漳州福河后裔的大潭墘房頭,發(fā)現(xiàn)李氏宗族對萬歷年間參與呂宋貿(mào)易的族人多持反對態(tài)度的現(xiàn)象,結(jié)合漳州地方社會歷史變遷,分析其成因⑤劉濤:《明萬歷間漳州李氏宗族反對參與對外貿(mào)易原因探析——來自福河李氏宗族大潭墘房頭的案例》,《淮陰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21年第6 期,第595—600 頁。。

        基于閩都海洋文化是中國海洋文化的集大成者,亟需深入研究。本文將圍繞閩都海洋文化傳承與發(fā)展,重新審視歷史問題,從閩都?xì)v史名人李彌遜出發(fā),揭示李彌遜后裔在漳州堅持祖溯福州,還原其在世界大航海時代以及下南洋時期應(yīng)有的歷史地位。針對李彌遜后裔福河李氏,搜集族譜、地方志、口述資料等史料,通過考察福河李氏祖溯福州的原因與影響、還原其移民臺灣(包括金門)與從事海外貿(mào)易的歷史過程,揭示福河李氏的宗族建設(shè)與族商文化。期望以此達(dá)到推動福州名門望族的研究進(jìn)程,促進(jìn)閩都海洋文化傳承。

        一、福河李氏祖溯福州的歷史情境及其意義

        福河李氏以李彌遜為開基始祖,以此計算世系,與福州祖地關(guān)系密切。福河李氏與福州祖地淵源主要體現(xiàn)在族譜文本書寫、興修祠堂、傳承祭祀儀式,既與地方社會歷史變遷有關(guān),又是族群認(rèn)同的標(biāo)志。福州于福河李氏既是宗族戶籍,福河李氏祖溯福州則是祖先敘事,福河李氏通過這一共同的歷史記憶促進(jìn)族群認(rèn)同。

        (一)福河李氏長期祖溯福州

        福河李氏祖溯福州應(yīng)回到歷史現(xiàn)場,從制度史角度深入研究,揭示其與福州淵源。《福河李氏族譜》收錄五篇譜序。其一,《立譜序》云:“□肅公、金□□之苗裔也?!雹伲矍澹葚蕖⒗畎⑸秸恚骸陡:永钍献遄V》上冊,抄本復(fù)印件,政協(xié)漳州市委員會海峽文史資料館藏,編號:龍海7019,1995年,第195—196 頁。落款:“洪武拾九年歲次丙寅四月朔旦,九世孫均厚若子廣題于河西梅園”②[清]佚名修、李阿山整理:《福河李氏族譜》上冊,第196 頁。。其二,《修譜序》云:“吾家自上世居福州連江欽平,而居福河,由福河而起居鳳□兩坑,其眾尤甚,乃悉載之譜。俾知名分居址、立戶各籍而均為忠肅公、金夫人之苗裔也?!雹郏矍澹葚?、李阿山整理:《福河李氏族譜》上冊,第198 頁。落款:“時弘治八年歲在乙卯二月谷旦,十三世孫杰,字廷規(guī)敬修”④[清]佚名修、李阿山整理:《福河李氏族譜》上冊,第199 頁。。其三,《續(xù)修譜序》云:“其所載則自忠肅公始。”⑤[清]佚名修、李阿山整理:《福河李氏族譜》上冊,第201 頁。落款:“萬歷拾五年歲次丁亥八月望日,十五世孫坦字孟遠(yuǎn)敬撰”⑥[清]佚名修、李阿山整理:《福河李氏族譜》上冊,第201 頁。。其四,《族譜小序》云:“吾家上世居連江欽平下里,由欽平而居福河,而徙分居鳳塘、溪尾、兩坑、翰林、二十九都,尤然甚眾,若不舉紀(jì)之譜中,又何以知其分居各籍而均為忠肅公祖金夫人之苗裔也。嘗觀世之分居者多,而未必如吾家之祖先墳?zāi)故来讶?,支派可考?!雹撸矍澹葚?、李阿山整理:《福河李氏族譜》上冊,第209 頁。作于“忠肅公生于宋元祐四年己巳,至康熙三十五年丙子,共六百零八年。”⑧[清]佚名修、李阿山整理:《福河李氏族譜》上冊,第211 頁。即康熙三十五年丙子(1696)。其五,《修譜小序》云:“歷世代累遭國變,祖居變?yōu)榍瘢ㄇ穑┨?,族人分為路客,祖廟殘荒,家譜稀存,僅有吾房逃亂之中竭力藏收,冒險尋取?!雹幔矍澹葚蕖⒗畎⑸秸恚骸陡:永钍献遄V》上冊,第213 頁。作于“康熙三十五年”。⑩[清]佚名修、李阿山整理:《福河李氏族譜》上冊,第212 頁。

        福河李氏自洪武十九年(1386)創(chuàng)修族譜,歷經(jīng)弘治八年(1495)、萬歷十五年(1587)、康熙三十五年(1696)多次重修,符合福建宗族發(fā)展規(guī)律。福建宗族普遍發(fā)展主要在兩個歷史時期:其一,明朝在嘉靖十五年(1536)允許庶民祭祀始祖,通過里甲戶籍聯(lián)宗造族,修纂大量族譜、興建大批宗祠。其二,康熙二十九年(1690)開始到清末在福建范圍內(nèi)開展的糧戶歸宗運動,同姓合為一戶,出現(xiàn)大量單姓村。福河李氏在萬歷十五年(1587)重修族譜源于嘉靖十五年(1536)允許庶民祭祀始祖運動歷史背景,康熙三十五年(1696)修譜則借助康熙二十九年(1690)開始在福建全省范圍內(nèi)開展的糧戶歸宗運動。

        在宗族社會,個人與宗族組織的關(guān)系,正如鄭超麟《髫齡雜憶》所云:“一直到民國初年,漳平縣的政治斗爭都采取宗族斗爭的形式。那時沒有什么‘個人’,個人不過是宗族的一個成員,以宗族的利益為自己的利益。”①鄭超麟著、政協(xié)福建省漳平市委員會文史委編:《髫齡雜憶》,《漳平文史資料》總第20 輯,2013年,第18 頁。漳平縣在明代清代前期隸屬漳州府,整個福建情形也是如此。

        從制度史來看,福河李氏與連江欽平下里關(guān)系密切,與福河李氏宗族成員息息相關(guān)。嘉靖《龍溪縣志》記載:“十一都福河社”②[明]劉天授修:嘉靖《龍溪縣志》卷1《地理·甲社》,《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第32 冊,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5年,第5 頁a。,福河社明代隸屬龍溪縣十一都。福河是龍溪境內(nèi)鳳塘、溪尾、兩坑、翰林、二十九都等地分支的宗族戶籍所在地,宗族戶籍具有賦稅完糧的功能。福河李氏祖溯連江,反映福河李氏自明代起就與連江關(guān)系密切,成為福河李氏證明來歷清楚的依據(jù)。正是因為來歷清楚,方能得以獲得入籍,只有獲取戶籍方能獲取入住權(quán)以及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

        (二)福河李氏祖溯福州的歷史情境

        就祖先敘事而言,福河李氏奉李彌遜為英雄祖先,只有通過追奉李彌遜為始祖,方能不被共同生活在漳州的其他姓氏“比下去”。明清時期,漳州社會的主流話語是祖溯“陳元光將卒”。表面上看,李彌遜、李韶祖孫曾任漳州知州,與漳州刺史陳元光的歷史地位似乎可以相提并論。然而,陳元光及其將卒形成龐大的族群,相比之下,李彌遜漳州后裔則獨樹一幟。萬歷癸丑《漳州府志》記載:“徭人”“俗呼畬客”“常稱城邑人為‘河老’,謂自河南遷來,畏之,由陳元光將卒始也?!雹郏勖鳎蓍h夢得修、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福建省漳州市委員會整理:萬歷癸丑《漳州府志》卷38《叢譚志》,廈門大學(xué)出版社,2012年,下冊,第2582—2583 頁。明代畬民稱漳州漢人為“河老”,祖溯“陳元光將卒”成為漳州漢人社會的主流。陳元光在北宋走向神壇,到明代宗族發(fā)展時期,成為具有神明性質(zhì)的祖先。福河李氏卻奉李彌遜為始祖,視福州連江為故里,歸到“宋連江李登仕派福河彌遜支系”。

        就福河李氏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而言,福河李氏與“陳元光將卒”無關(guān),極為不易。例如“陳元光將卒”掌握地方社會話語權(quán),參與修纂萬歷元年《漳州府志》的盧岐嶷、萬歷癸丑《漳州府志》的戴燝、康熙《漳州府志》總纂蔡世遠(yuǎn)均是“陳元光將卒”后裔①劉濤:《陳元光文化重要符號燕翼宮歷史地位考》,臺北《宗教哲學(xué)》總第91 期,2020年3月25日,第103—104 頁。?!瓣愒鈱⒆洹焙笠嵩谡闹菡紦?jù)大量社會資源,非“陳元光將卒”后裔往往“無份”,福河李氏亦然。

        福州人與閩南人雖然同是福建漢人,卻分屬兩個民系,福河李氏長期祖溯福州,以閩都文化傳人自居。閩南鄉(xiāng)村社會流傳的祖先敘事,常常出現(xiàn)文本書寫與口述史料不一致的現(xiàn)象。例如泉州部分鄉(xiāng)村的陳元光后裔,其族譜并未書寫陳元光譜系,卻殘留于口述史料中。究其原因,應(yīng)與泉州人大多祖溯王審知及其將卒,漳州人則大體祖溯陳元光將卒有關(guān)。在閩南鄉(xiāng)村社會流傳著更改祖先、更換族群的現(xiàn)象,如漳州客家人會在祖先譜系上增加“陳元光將卒”部分,漳州客家李氏族譜記載客家始祖李火德是陳元光部將李伯瑤的后裔。福河李氏能夠從明代到清代,在族譜上一以貫之直書福州故里,極為難能可貴。

        (三)福河李氏祖溯福州的歷史意義

        就傳統(tǒng)社會而言,福河李氏的出身并不好,卻仍然堅持祖溯連江。福河李氏與李彌遜淵源由來:

        二世祖諱熙,字子明,號果庵,彌遜公第五子也,金氏夫人所出。宋孝宗乾道六年,以人材舉薦,充龍溪縣尉,統(tǒng)旗軍監(jiān)到河把截所事,安撫邊民。時遭疫疾,卒于官邸。其祖母夫人金氏撫養(yǎng)幼孫諱瑛,是為吾家之始祖母也。②[清]佚名修:《福河李氏族譜》上冊,第221—222 頁。

        參考田野考察所得福河李氏口述資料,金氏夫人實則李彌遜知漳期間所納側(cè)室,李熙是李彌遜的庶子。福河李氏相傳“到河”是福河的古地名,李熙開基福河與其曾經(jīng)率部把截有關(guān),然而李熙未見載嘉靖《龍溪縣志》。另據(jù)萬歷元年《漳州府志》記載:“龍溪縣所屬福河把截所,在縣東十一都,地濱于海?!薄耙陨细靼呀厮?,先時俱漳州衛(wèi)歲撥旗軍守把。今廢。”③[明]羅青霄修、陳叔侗點校、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整理:萬歷元年《漳州府志》卷14《龍溪縣·兵防志》,廈門大學(xué)出版社,上冊,2010年,第474 頁。福河李氏宗族實則明代漳州衛(wèi)福河把截所旗軍,出于衛(wèi)所軍戶世襲需要而修譜,早在嘉靖十五年(1536)明世宗允許庶民祭祀始祖之前就兩次修譜,漳州府長泰縣軍籍進(jìn)士戴同吉也是如此④劉濤:《首輪修志人物傳記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以2005年<長泰縣志>為例》,《上海地方志》2020年第11 期,第31—39 頁。。但是,李熙開基福河的祖先敘事無所謂“真?zhèn)巍?,只能是“真”的,否則無法達(dá)到凝聚族群的目的。明代衛(wèi)所軍戶社會地位較低,其子弟只能通過參與科舉考試來避免服兵役,從而導(dǎo)致福河李氏立志向?qū)W,致力于詩禮傳家。

        宋明時期嫡庶之分明顯,庶子的家庭地位遠(yuǎn)不如嫡出。明清時期,對宗族成員而言,宗祠是安放祖靈的圣殿。然而,側(cè)室去世后,其神主牌位未能像元配一樣被供奉到宗祠。庶出后裔在發(fā)達(dá)后,將興建供奉側(cè)室的祠堂嗎,即“小姨祠堂”,以此避免其側(cè)室祖媽淪落成為“孤魂野鬼”。李彌遜出身士大夫家庭,無法將庶子李熙帶回連江故里,只能就地安置在漳州。

        側(cè)室及其所生之子常常不能載入族譜,福河李氏完全可以按照誰開基就奉其為始祖的原則,尊奉與福河結(jié)緣的李熙抑或留居福河的李瑛為始祖,而非尊奉李彌遜為始祖。福河李氏祖溯李彌遜,將導(dǎo)致與連江珠浦李氏比較考察,從而再提嫡庶之分。福河李氏述及李熙由來,也不利于漳州地方志對名宦李彌遜的書寫,將給福河李氏帶來麻煩。然而,福河李氏甘冒風(fēng)險,秉筆直書。族譜是健在的宗族成員為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而采取的文化策略。當(dāng)然也要注意到被尊奉為始祖的歷史人物本身,如李彌遜、李韶祖孫兩人先后擔(dān)任漳州知州,可與數(shù)代守漳的陳元光家族及其將卒后裔相提并論,這也是福河李氏長期堅持祖溯李彌遜的原因之一。

        二、福河李氏移民臺灣的歷史過程

        福河李氏移民臺灣主要有煮海為鹽、軍事移民、經(jīng)商等形式,始于明初,歷經(jīng)明鄭時期與清代。

        (一)明初移居金門及其原因

        福河李氏明初移民金門,始于十一世李福、李祿兄弟?!陡:永钍献遄V》記載:“以仁,諱福,維可公孫,金門。”①[清]佚名修:《福河李氏族譜》上冊,第33 頁。李福,字以仁,定居金門?!耙缘拢M祿,維可公孫?!雹冢矍澹葚蓿骸陡:永钍献遄V》上冊,第33 頁。李祿,字以德,定居金門。李福、李祿均是李維可之孫,李維可何許人也?九世“維可,諱獻(xiàn),金門東門一派也?!雹郏矍澹葚蓿骸陡:永钍献遄V》上冊,第31 頁。李獻(xiàn),字維可,金門東門李氏祖先。李獻(xiàn)僅有一子李伯章:“維可,伯章,號宏詞,字均文?!雹埽矍澹葚蓿骸陡:永钍献遄V》上冊,第32 頁。另據(jù)《福河李氏分居金門東門世系圖》記載:“八世:獻(xiàn),維可公,金門東門?!逼渥印熬攀溃壕?,字宏詞,號伯章?!逼鋵O“長:以仁(1407)”“次:以德(1409)。”⑤[清]佚名修:《福河李氏族譜》下冊,手抄本復(fù)印件,政協(xié)漳州市委員會海峽文史資料館藏,編號:龍海7020,第23 頁。金門李氏譜系應(yīng)以舊譜所載為是,即李獻(xiàn)為“九世”,而非“八世”,以此類推。

        李獻(xiàn)祖孫定居金門的原因應(yīng)與漳州、金門的淵源有關(guān)。萬歷元年《漳州府志》記載:

        查得福建納課鹽場凡七所:上三場為上里、???、牛田,原定附海去處辦納本色,召商開中;下四場為惠安、潯美、丙洲、浯洲,鹽色低黑,商人不愿報中,止是拆銀解給官軍月糧。有中鹽者謂之行鹽地方,故有禁例;無中鹽者則無禁例,此福建鹽課之大略也。漳州無鹽場,惟漳浦、潮東等處有鹽丘數(shù)所,近亦照例納課。其龍溪等處人民食鹽俱出浯、丙二洲,用海船載至海澄地方歇泊埠頭,轉(zhuǎn)用小船搬往西北二溪、漳平、龍巖等處發(fā)賣。經(jīng)過巡司把隘,輒行私擅抽分,有不從者指作私鹽,解官治罪。不知前鹽既已納課,又漳非行鹽地方,豈可目為私鹽?沿非襲弊,其來已久。近又奉戶部勘合,欲將漳州柳營江等處招商造船,給引發(fā)賣,其法難通;又奉布政司札付,據(jù)商人郭武、姜正芳等各呈稱,愿充官商發(fā)賣官鹽。此又奸商牟利之術(shù),以致本府難于定議。萬歷元年,該知府羅青霄議得:漳州食鹽與省城不同,難以招商官賣。①[明]羅青霄修、陳叔侗點校、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整理:萬歷元年《漳州府志》卷5《漳州府·賦役志》,上冊,第187 頁。

        此“浯洲”指金門,明時隸屬泉州府同安縣,是福建下等鹽場。其時漳州無鹽場,龍溪縣百姓食鹽來自浯洲鹽場與晉江縣丙洲鹽場。明代漳州食鹽問題由來已久,直至萬歷元年(1573),漳州府知府羅青霄仍針對漳州與福建省城福州不同情況提出相應(yīng)的對策。

        福河李氏食鹽主要來自浯洲鹽場?!昂3慰h,本龍溪八九都地,舊名月港”②[明]羅青霄修、陳叔侗點校、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整理:萬歷元年《漳州府志》卷30《海澄縣·輿地志》,下冊,第1188 頁。,海澄縣隆慶元年(1567)置縣前為龍溪縣八、九都,即月港。福河李氏經(jīng)月港前往食鹽主產(chǎn)地浯洲,其有此認(rèn)識應(yīng)與其祖溯福州,福清縣???、牛田鹽場屬于上等鹽場促使其對食鹽有深入了解。福建食鹽產(chǎn)自沿海,煮海為鹽,是海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明代實行嚴(yán)格的戶籍管理制度,且戶籍之分明顯,有“灶籍”“鹽籍”。李福、李祿很可能出身“鹽籍”,其開基金門對福河李氏而言非常重要,可以通過“近水樓臺先得月”,較為方便有效解決福河李氏的食鹽問題。

        (二)在臺海傳播閩都文化

        福河李氏祖溯福州,雖然目前所見建筑與閩南無異,但是在早期則應(yīng)保留其鮮明特點。以清末福州鹽商民居為例。鄭超麟《髫齡雜憶》述及:

        漳平和寧洋二縣屬于一個叫做“平寧幫”的鹽商集團(tuán)的地盤。鹽商本人很少露面,主持其事的是一些“師爺”,即現(xiàn)在說的經(jīng)理。漳平縣“鹽館”設(shè)在今天第一中學(xué)的地方,面臨九龍江,下游運來鹽在此入庫,然后批發(fā)給鹽店。鹽店不是隨便可以開的,要走后門,花錢,買執(zhí)照。“鹽館”的“師爺”(經(jīng)理)和“大爺”(職員)多數(shù)是福州人,似乎鹽商股東多數(shù)是福州人。鹽館雖是商辦,但一派官氣,稱謂已是官氣了,那些“師爺”又同知縣平起平坐,不僅出入衙門,而且時常在館內(nèi)宴請知縣、幕賓以及當(dāng)?shù)丶澥?。鹽館有個后花園,雖不大,卻有亭臺、池塘、樹木花草。鹽館有很多的錢,義和團(tuán)前后曾遭一伙強盜搶劫,強盜是從下游坐船來的,搶完坐了船回去。①鄭超麟著、政協(xié)福建省漳平市委員會文史委編:《髫齡雜憶》,第4 頁。

        福州鹽商在清末民初仍負(fù)責(zé)九龍江流域食鹽運營管理,所謂“下游”是指九龍江北溪下游,即龍溪縣一帶,至今在龍溪縣二十五都(今華安縣)仍有福州鹽商后裔。福州鹽商在漳平鹽館興建的后花園具有福州傳統(tǒng)建筑特征,其宴請地方官員與當(dāng)?shù)厥考澮彩情}菜。從漳平是傳統(tǒng)山區(qū)縣來看,今日山里人喜歡食用海鮮,福州鹽商宴請的閩菜以海鮮類為主。

        清末民初福州鹽商如此,明初“鹽籍”移民亦然,閩都文化通過海洋傳播。李福生于永樂五年(1407),李祿生于永樂七年(1409),以明代十六歲成丁來算,其移民金門應(yīng)在永樂、宣德年間。其時,福河李氏已祖溯福州多年,對定居金門的李福、李祿宗族房頭而言,是來自漳州的福州人后裔。

        (三)兩次移民臺灣本島及其原因

        福河李氏在清代兩次移民臺灣。就臺灣本島而言,福河李氏移民臺灣的時間始于明鄭時期,追隨民族英雄鄭成功遷居臺灣。根據(jù)福河李氏的世系,按照先后順序,有十八世李奉珠:

        元珍公(廿九都),諱奉珠,字媚乙,號□□。國選公長子也。生于萬歷四十一年癸丑二月月初十日巳時,終于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六月初七日,葬在東都下林仔,坐北向南。配陳氏,諱□娘,生萬歷四十八年庚申七月二十七日丑時,終于康熙□□年□月□日,葬在□□。生子三:長諱聲,次諱再,三諱尾。因次子在□都藩前任事,全家是以居焉。②[清]佚名修:《福河李氏族譜》上冊,第175—176 頁。

        此“廿九都”指龍溪縣二十九都,是福河李氏的分支。李奉珠生于萬歷四十一年癸丑(1613),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皷|都”是明鄭政權(quán)在臺灣所建天興府,即今臺南。李奉珠雖是長子,卻因其次子舉家遷往臺灣,其次子情況如下:

        乳名再,諱芳春,字君迎,號□□。元珍公次子也。生于崇禎十五年庚辰十月十五日酉時,配薛氏,諱未娘,生于己丑年六月十二日未時,生子四:長諱寅,次諱然,三諱參,四諱□。③[清]佚名修:《福河李氏族譜》上冊,第183—184 頁。

        李芳春,乳名再,生于崇禎十五年(1642)。所謂“□都藩前任事”即“東都藩前任事”,此“藩”指延平王。此延平王即鄭成功,鄭成功曾下令其部將攜帶家眷遷居臺灣,李奉珠一家屬于軍事移民。施瑯將臺灣納入清王朝版圖后,李奉珠因年紀(jì)較高而未遣返,繼續(xù)留居臺灣。

        福河李氏遷居臺灣又有商業(yè)移民。福河李氏二十一世:“威,商于臺灣。(溪尾)”①[清]佚名修:《福河李氏族譜》上冊,第60 頁。李威,來自福河李氏的龍溪縣溪尾分支,在臺灣經(jīng)商,卒于臺灣。李威漂洋過海從事臺海貿(mào)易,是福河李氏商貿(mào)傳統(tǒng),源自閩都海洋文化傳承與發(fā)展。李威何時前往臺灣雖未見載族譜,但是從福河李氏十八世孫李奉珠在明鄭時期遷往臺灣來看,李威應(yīng)在隨后前往臺灣。李威前往臺灣并非軍事移民,而是以經(jīng)商為生,可見其時臺海環(huán)境較為安寧。李威應(yīng)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施瑯收復(fù)臺灣后,前往臺灣經(jīng)商,時間大致在清代中期以前。

        三、福河李氏海外貿(mào)易的特點

        福河李氏從事海外貿(mào)易始于明代,盛于清代,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福河李氏從十四世起從事海外貿(mào)易,分布在呂宋、巴達(dá)維亞、暹羅等國,形成族商文化。早在清代,福河李氏就參與興建宗祠,祖溯福河,重建宗族組織。從福河李氏奉李彌遜為始祖來看,身處海外的福河李氏以此世系相認(rèn),祖溯福州。

        (一)經(jīng)商遍布東南亞

        福河李氏主要經(jīng)商呂宋(今菲律賓)、巴達(dá)維亞(今印尼雅加達(dá))。福河李氏前往呂宋參與海外貿(mào)易者來自龍溪縣二十九都的李時芳:

        時芳公(廿九都),諱□,字時芳,號振吾,孟忠公次子也。商于呂宋,卒于外域。生于嘉靖三十年十二月初九日,終于萬歷四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②[清]佚名修:《福河李氏族譜》上冊,第160 頁。

        李時芳生于嘉靖三十年十二月(1552),前往呂宋經(jīng)商,萬歷四十二年(1614)卒于海外。

        李堯經(jīng)商呂宋:“堯,商于呂宋?!雹郏矍澹葚蓿骸陡:永钍献遄V》上冊,第62 頁。

        福河李氏參與印尼海外貿(mào)易者來自龍溪縣溪尾,始于二十世:“颙基,商于吧,卒。字佳珠,號隨侯?!雹埽矍澹葚蓿骸陡:永钍献遄V》上冊,第56 頁。此“吧”指巴達(dá)維亞。二十一世有李基、李鎮(zhèn)、李湛、李諧等四人:“基,生長□。商于吧?!雹伲矍澹葚蓿骸陡:永钍献遄V》上冊,第58 頁。“鎮(zhèn),商于吧,庶出?!雹冢矍澹葚蓿骸陡:永钍献遄V》上冊,第59 頁?!罢浚逃诎??!跏?,庶出?!雹郏矍澹葚蓿骸陡:永钍献遄V》上冊,第59 頁?!坝⑹?,諧,商于吧?!雹埽矍澹葚蓿骸陡:永钍献遄V》上冊,第59 頁。

        此四人經(jīng)商巴達(dá)維亞既有“同一個字”來寫,即同姓“李”,出自福河李氏的因素,又有溪尾同鄉(xiāng)關(guān)系。李鎮(zhèn)、李湛均是庶出,在傳統(tǒng)社會中家庭地位較低,只能通過從事海外貿(mào)易發(fā)家致富來改變命運,令人刮目相看,由此“輸人不輸陣”下南洋奮斗。

        福河李氏前往暹羅(今泰國)經(jīng)商有二十一世李吸:“吸,商于暹羅。(溪尾)”⑤[清]佚名修:《福河李氏族譜》上冊,第60 頁。

        《福河李氏族譜》記載從事海外貿(mào)易的宗族成員大多述及國別,唯獨二十世李貞僅云其經(jīng)商“海外”:“貞,商于海外。(廿九都)”⑥[清]佚名修:《福河李氏族譜》上冊,第51 頁。從明代漳州府龍溪縣人張燮所撰《東西洋考》來看,此“海外”應(yīng)指東南亞一帶。

        (二)宗祠文化

        清代中后期,福河李氏積極參與海內(nèi)外宗祠建設(shè),均奉李彌遜為始祖。首先是印尼方面,述及“李和宗之旅吧族親世系及祖祠對聯(lián)”始末:

        嘉慶或道光□年,在吧城(即雅加達(dá))□街置地方尺,建立李氏祖祠,為旅吧子孫奉祀,并書一聯(lián)曰:

        百子千孫永紹南洲世德,

        三元一品遠(yuǎn)揚北海明宗。

        由廿三世傳起,采用該聯(lián)字句為子孫定名,乃紀(jì)念祖功宗德之意也。⑦[清]佚名修:《福河李氏族譜》下冊,第67 頁。

        此“廿三世”沿用福河李氏習(xí)慣,繼續(xù)尊奉李彌遜為始祖,以福州歷史名人后裔自居。福河李氏的印尼后裔根據(jù)宗祠楹聯(lián)作為統(tǒng)一字輩,強調(diào)福河淵源,突出下南洋印記。

        福河李氏海外移民積極參與故里宗祠建設(shè)。《分居四社慎徽堂祖祠興修碑文》記載:

        分居四社慎徽之祠由來舊矣,因甲子年遭發(fā)賊毀折瓦角,楹木概為損壞,嗣后每欲議修,具事不果。裔孫子鳳、子昌身雖出自吧城,心實戀乎桑梓,知吾家之祠堂久未修理,遂慨然樂酬英銀伍佰圓,附與族親斂然攜歸本里董成其事?!営腥率履烁呖ⅰ聰咳涣⑹9饩w六年歲次庚辰陽月吉旦,十三世孫景福書。⑧[清]佚名修:《福河李氏族譜》下冊,第28 頁。

        此“甲子”指同治三年甲子(1864),此“發(fā)賊”指太平天國軍隊,福河李氏祖祠慎徽堂毀于太平軍攻打漳州之際。福河李氏幾經(jīng)努力,均未能重建,直到光緒六年(1880)在印尼僑胞李子鳳、李子昌資助下,得以迅速重建。其時印尼已建福河李氏宗祠,與故里宗親均奉李彌遜為始祖,為之勒石立碑者仍以“十三世”相稱。

        福河李氏從最初的排斥“貨番”之舉,到接受“通番”募捐重建宗祠,反映了大量經(jīng)商海外促進(jìn)了故里地方社會的思想轉(zhuǎn)變。

        四、結(jié) 語

        綜上所述,可歸納為以下兩點結(jié)論:

        第一,漳州福河李氏出身明代衛(wèi)所軍戶,其祖溯福州,在漳州地方社會中獨樹一幟,有多種原因。古往今來,福河李氏海內(nèi)外后裔奉李彌遜為始祖,實則閩都海洋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典范。

        第二,新時期閩都海洋文化研究應(yīng)在揭示地方社會歷史變遷的基礎(chǔ)上,還原文本的書寫過程,分析其目的、成因及其發(fā)揮的歷史作用、產(chǎn)生的歷史影響。應(yīng)置身于更廣闊的時空,深入研究,重建史實。

        猜你喜歡
        氏族譜李氏宗族
        關(guān)中李氏骨傷學(xué)術(shù)流派簡介
        關(guān)中李氏骨傷學(xué)術(shù)流派簡介
        蘇州大學(xué)藏《吳中葉氏族譜》考述
        尋根(2022年2期)2022-04-17 11:01:38
        豬李氏桿菌病的流行病學(xué)、臨床表現(xiàn)、診斷與防治
        遼《韓德源嫡妻李氏墓志》校補
        79首同名民歌《放風(fēng)箏》的宗族關(guān)系
        代際分化與“俱樂部式宗族”的形成
        文化縱橫(2017年1期)2017-02-15 19:37:50
        一個漢族宗族的認(rèn)同符號——重慶永川松溉羅氏宗族個案研究
        >> 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檔案館舉行清代李氏族譜捐贈儀式
        山東檔案(2016年2期)2016-02-04 05:58:29
        從宗族建筑楹聯(lián)看吉安地區(qū)宗族觀念
        日本高清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最新地址| 国产亚洲日本人在线观看| 高清不卡av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免费高清久久影院| 欧美猛男军警gay自慰| AV成人午夜无码一区二区| 日本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av|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少妇爽到爆视频网站免费| 午夜大片在线播放观看|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网一区天堂福利| 国产自拍成人免费视频| 熟女性饥渴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观看你懂的| 冲田杏梨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色道久久亚洲综合|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播放| 久久久综合九色合综国产| 一道本加勒比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丁香|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成人av| 国产网红主播无码精品| 国产a级午夜毛片| 久久天堂av综合合色|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系列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日本久久久久久牛牛| 亚洲第一页视频在线观看| 品色堂永远免费| 亚洲免费不卡| 亚洲av熟女天堂久久天堂| 男人扒开女人双腿猛进视频|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性色 | 国产精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男女内射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