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娜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泉州 362000)
不孕在育齡期女性中發(fā)病率約為5%,多為女性體內孕激素分泌不足,卵巢排卵后沒有完全形成黃體所致,主要伴隨癥狀為月經(jīng)淋漓不盡、月經(jīng)頻發(fā)等。臨床上大齡不孕患者多需進行一定治療來實現(xiàn)她們的生育目標,但由于對于輔助生殖技術的不了解,不孕患者常常會對該技術出現(xiàn)恐懼等不良情緒,還會出現(xiàn)焦慮癥狀,并對相關事物產(chǎn)生逃避,不愿面對。常規(guī)護理干預對使用輔助生殖技術治療不孕患者的病情改善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其依據(jù)患者心理變化及時調整護理方案的能力較差[1]。有研究發(fā)現(xiàn),心理干預可明顯降低患者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時的單因素用藥量[2]。認知行為團體心理干預是通過團體的形式幫助患者從整體治療、日常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進行自我認知。本研究主要探討認知行為團體心理護理應用于輔助生殖技術治療不孕患者對其不良情緒及自我效能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輔助生殖技術治療不孕患者60 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 例。對照組年齡21~43 歲,平均(31.25±7.65)歲;結婚年限3~8年,平均(5.26±0.45)年;不孕年限1~5年,平均(3.04±0.45)年。觀察組年齡22~42 歲,平均(31.27±7.35)歲;結婚年限3~8年,平均(5.31±0.43)年;不孕年限1~4年,平均(3.03±0.47)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診斷標準:參照《實用內科學(第11 版)》[3]中不孕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精神狀態(tài)正常且可進行有效語言溝通者。排除標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孕患者;非首次接觸不孕知識及治療者;配偶無精子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等。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由護士及醫(yī)生每周在醫(yī)院進行生殖知識講座,引導患者回家閱讀生殖知識宣傳手冊,與患者建立密切的聯(lián)系,隨時為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問題進行解答,并于胚胎移植日前對患者進行相關專業(yè)知識講解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為基礎上予以基于認知行為團體方式的心理護理干預:(1)將患者組織起來,以團體的形式為患者講解干預的詳細內容,患者進行自我介紹,讓患者互相認識。(2)采用Beck 認知療法,鼓勵患者積極進行自我分析?;颊咴谥委煏r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負性情緒,因此需對其負面情緒進行具體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以調整患者的自我認知觀念。(3)總結患者在輔助生殖技術中出現(xiàn)的各種負性情緒及焦慮癥狀,護理人員需幫助患者對已有問題進行答疑解惑,重新構建正確的行為模式。(4)協(xié)助患者對護理過程進行回顧總結,建議患者記錄日常情緒及思維變化,同時可在經(jīng)驗總結分享會上進行積極的分享,以幫助患者建立治療的信心。兩組均連續(xù)干預3 個月。
1.3 觀察指標 (1)干預前后對比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估,總分100 分,分數(shù)與心理狀態(tài)成反比[4]。采用簡明健康狀況調查量表(SF-36)[5]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總分為100 分,分數(shù)越高,生活質量越好。(2)干預期間,使用我院自行設計的依從性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進行評估,總分為100 分。分為完全依從(>80 分)、部分依從(≥60 分,≤80 分)及不依從(<60 分),總依從率=(完全依從例數(shù)+部分依從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3)干預前后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自我效能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對兩組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質量進行評估,總分均為100 分,分數(shù)越低,自我效能或生活質量越低。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分析應用SPSS22.0 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SAS、SDS 及SF-36 評分對比 相較于干預前,干預后兩組SDS 與SAS 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干預后兩組SF-36 評分均提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SAS、SDS、SF-36 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SAS、SDS、SF-36 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干預前相比,*P<0.05。
SF-36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SAS干預前 干預后SDS干預前 干預后30 30 t P 54.23±4.76 54.16±4.65 0.058>0.05 51.42±3.21*49.42±3.11*2.451<0.05 57.43±4.56 57.38±4.44 0.043>0.05 54.32±3.46*51.89±3.31*2.780<0.05 52.16±4.66 52.11±4.69 0.041>0.05 56.59±5.55*61.55±5.46*3.489<0.05
2.2 兩組治療依從性對比 干預期間,觀察組治療總依從率為96.67%,高于對照組的73.33%(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依從性對比[例(%)]
2.3 兩組自我效能及生活質量對比 相較于干預前,干預后兩組自我效能與生活質量評分均提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自我效能及生活質量對比(分,±s)
表3 兩組自我效能及生活質量對比(分,±s)
注:與本組干預前相比,*P<0.05。
生活質量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自我效能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30 30 t P 60.11±5.16 60.03±5.23 0.060>0.05 71.32±3.24*88.95±2.36*24.090<0.05 59.77±4.89 59.97±5.51 0.149>0.05 71.06±3.21*89.62±2.31*25.705<0.05
不孕成為近年來婦科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且隨著女性患者年齡的增加,卵巢功能會隨之降低,而排卵障礙等多為女性常見的不孕因素,此時往往需要尋求輔助生殖技術的幫助。同時于治療過程中,患者還會面對自身、家庭等各個方面的壓力,常表現(xiàn)為焦慮、抑郁等情緒[6]。因此需采取一定護理手段幫助患者緩解壓力和負面情緒。常規(guī)護理干預僅包含疾病介紹等基本護理內容,很難針對性地對患者心理及病情變化進行實時干預處理,且患者的自主性較差。因此,亟需探討更為完善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法[7]。
認知行為團體心理護理干預是根據(jù)不孕患者心理隨時可能變化的情況,從患者癥狀、生理、心理等方面出發(fā)進行護理干預的一種模式。認知行為團體心理護理干預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引入訓練認知干預、心理干預等,以確?;颊吣艿玫阶銐颉⑷娴慕】到逃UJ知行為團體心理護理干預還可通過科學的護理方法,依據(jù)患者具體的焦慮/抑郁癥狀及其起因進行精細地護理,進而改善患者的心理認知狀況。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的治療總依從率較對照組比更高,提示認知行為團體心理護理應用于輔助生殖技術治療不孕患者可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這與徐麗紅等[8]的研究結果一致。SAS 與SDS評分是用于測量焦慮、抑郁狀態(tài)輕重的心理量表,能夠評價患者的主觀感受。認知行為團體心理護理干預通過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在分析個性化自我認知教育工作方面的內容時,可以將護理效果做出更為準確的評估,制定效果顯著的護理方案,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認知行為團體心理護理干預基于科學的護理理念,在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中對患者的心理進行分析,對其性格、情緒等進行了解,以引導患者主動參與到自我認知的行為中。通過護患之間的合作,可更好地幫助患者進行治療,同時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及自主訓練程度[9]。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SDS 與S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自我效能評分、SF-36 評分則均高于對照組,提示認知行為團體心理護理應用于輔助生殖技術治療不孕患者可減少不良情緒的發(fā)生,同時還可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這與董瑋等[10]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認知行為團體心理護理應用于輔助生殖技術治療不孕患者,可減少患者不良情緒,提升患者自我效能及治療依從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