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衣
“人變老,真是新鮮的經(jīng)驗呀!”這是最近常讓我喟嘆的事。
曾有人針對女性做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一生中最愜意的年歲竟然是52歲左右,也差不多就是我這個年齡。仔細想想確是如此。成家的,兒女多已獨立自主;未婚的,也已擺脫了兩性的角力,身心頓時閑適下來?;厥装氚偃松?,有未竟之處的,可重整旗鼓,去完成許多自年輕時便縈回的夢想;再不濟,也可和同年齡段的姐妹到處溜達,重溫年輕時的閨密情,無異性干擾,這同性情誼是更入佳境了;積極些的,依過去累積的經(jīng)驗與能力,到醫(yī)院、慈善機構(gòu)當義工,讓后半生更具意義。
這些年,我的生活改變不大,一樣上課寫作,一樣養(yǎng)貓養(yǎng)狗,但細細琢磨,發(fā)現(xiàn)隨著年齡漸長,身心還是起了些變化。首先便是步調(diào)放緩了,天底下沒有什么事是不馬上做就不行的,或者說是體會到,天底下沒什么事非你不可,不會因為少了你這世界就無法繼續(xù)運作,年輕時“舍我其誰”的想法已飄然而去。
因此,就讓一切節(jié)奏緩和些吧!開車速度放慢了,沿途的風景變得宜人,也少接些罰單。進食時,因為細嚼慢咽,才能品嘗出食材的差異,且聽得到身體的需求,不僅吃得越來越素,也吃得越來越粗,配著自己地里的青蔬、自己腌漬的醬菜,餐餐都是珍饈。此外,食量也在遞減,只要微撐,腦子就會呈一片混沌,所以再也不涉足那些自助吃到飽的餐廳,既浪費食物,又和自己過不去。
當然,除了積極的一面,老之將至也帶來不少困擾。比如每天晨起都需花半個鐘頭,才能從發(fā)傻的狀態(tài)中蘇醒,等把家中貓、狗、雞、鵝、鳥都喂飽了,卻又忘記自己是否吃過降壓藥了。要出門時總得進出好幾次才能把東西帶全,回到家,又發(fā)現(xiàn)好些東西落在外頭了。最大的喜悅是本以為丟失的傘,卻好好地杵在家里,因為根本忘了把它帶出門。諸如此類的怨嘆、驚喜,已成了家常便飯。
雖粗茶淡飯又減食地過日子,卻阻止不了軀體呈輻射狀向外擴充。更糟的是那腮幫子,簡直和大公貓沒兩樣,五官因此變形,眉眼淡得失神,鏡子早不敢照了,偶爾在櫥窗前一瞥,都要詫異地問:“那是你嗎?真的是你嗎?”很不幸的,還真是你!
許多的人名、書名、地名、電影名,已到嘴邊了,卻叫不出,就是叫不出,因此和人說話變得像在玩填字游戲。
年輕時有一次去養(yǎng)老院探望一位長者,在他的案頭貼著一張字條:“鑰匙、錢包、眼鏡、雨傘、關(guān)燈、關(guān)門?!蹦窃撌浅鲩T前的備忘錄,看得我心酸又同情。然而一眨眼,自己也差不多到了該隨時記下些什么的年歲。
步入初老,我只求腦子運作無礙,致力讓神志保持清明,可以親睹自己緩緩地步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細細咀嚼漸老乃至終老的況味。我想當面對并接受“人都會變老”,或者“人要夠幸運才能待老”這樣的想法時,晚景是可以怡然度過的。
(楓林晚摘自北京時代華文書局《生命中那些閃亮的日子》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