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蘭英
延安整風是1942年至1945年間中國共產(chǎn)黨為加強自身建設而進行的一次學習運動,也是一項整頓黨的作風、確立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要舉措。
整風期間的若干事件和片斷,反映出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優(yōu)良作風。
以中央黨校為重點展開
延安時期是中央黨校歷史上一段輝煌的歲月,這與它在整風運動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密不可分。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這樣評價:“中央在這里,黨校在這里,七大在這里開,這個問題解決了,中華民族就勝利了?!?/p>
1941年9月,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在會上作了反對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的報告,決定首先在黨內領導層進行整風。隨著整風的深入,為了更好地教育全黨尤其是黨內干部,需要將整風運動推進到全黨。中央黨校聚集了七大的代表,是很好的宣傳陣地。
1942年2月1日下午,中央黨校舉行開學典禮。會場上,大紅橫幅高掛在主席臺上端,學員們的拉歌聲此起彼伏。這時,人群中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毛澤東、任弼時、鄧發(fā)、彭真等登上主席臺。
毛澤東走到臺前,代表黨中央致詞。他操著濃重的湖南口音說:“同志們,今天黨校開學,我慶祝這個學校的成功……”他作了題為《整頓學風黨風文風》的報告。毛澤東將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生動比喻為“不過是一股逆風,一股歪風,是從防空洞里跑出來的”,號召“我們全黨都要來做這個塞洞工作”。
會場上一片肅靜,同志們全神貫注地聽毛澤東作報告,精彩處不時引來臺下陣陣笑聲與掌聲。大家神情專注,惟恐漏記了報告內容,竟一個姿勢坐了兩個多小時。
2月8日,毛澤東又在中央黨校舉行的干部會議上作了《反對黨八股》的報告,標志著全黨整風的開始。
可以說,中央黨校是全黨整風的策源地。
中央黨校的整風認真貫徹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最廣泛地發(fā)揚了民主,號召大家打破顧慮,暢所欲言。
在整風運動的基礎上,中央黨校等單位還讓干部和黨員進行自我鑒定。
鑒定完全在民主的基礎上進行。先由干部和黨員在小組中做自我鑒定,大家提出意見后,由本人修改整理。交小組會通過后,再上交支部討論,做最后鑒定。鑒定過程充分顯示了民主、團結、生動、活潑的氣氛。組織上對干部有了更充分的了解,也激發(fā)了干部的上進心。
《解放日報》的新氣象
1942年初,根據(jù)毛澤東的指示,黨中央決定對《解放日報》實行改版,從一張“不完全的黨報”轉變?yōu)椤巴耆狞h報”。
3月31日,《解放日報》改版座談會在楊家?guī)X中央辦公廳會議室舉行。朱德、徐特立、謝覺哉、李鼎銘等黨內外有關負責人和各方面專家70余人參加了會議。
中央領導和其他與會者發(fā)言后,毛澤東針對近來報紙出現(xiàn)的一些傾向指出:“共產(chǎn)黨的路線,就是人民的路線?,F(xiàn)在共產(chǎn)黨推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策,就是合乎人民公意的政策。在執(zhí)行這個政策中,常常要遇到許多障礙,比如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等。為了糾正這些不良作風,我們提出了整頓三風。但要達此目的,非有集體的行動、整齊的步調,不能成功。”
毛澤東在肯定了大家的發(fā)言后繼續(xù)說:“利用《解放日報》,應當是各機關經(jīng)常的業(yè)務之一。經(jīng)過報紙把一個部門的經(jīng)驗傳播出去,就可以推動其他部門工作的改造。我們今天來整頓三風,必須要好好利用報紙?!?/p>
全黨整風開始后,毛澤東為《解放日報》題詞:“深入群眾,不尚空談?!?/p>
毛澤東對《解放日報》的工作始終牽掛在心。他為《解放日報》及新華社等寫的稿件,有許多都成為新聞評論與通訊報道的典范。報社和新華社的一些重要社論和重要新聞有時也要經(jīng)毛澤東親自審定。審閱稿件時,他經(jīng)常動筆修改。但他盡可能保留原稿文字,只修改他認為表達不妥的文句。
毛澤東在改稿時,往往會把自己的一些重要論點、警言妙語,撒金播銀般注入他人的文章和著作里。延安時期,許多細心的編輯、記者在讀報時,往往能辨別出文章中哪些句段是出自毛澤東的手筆。不少人常到報社和電臺,尋找毛澤東的修改稿來印證自己的判斷,同時從中汲取教益、獲得鼓舞。
《解放日報》改版后,第四版是以文藝為主的綜合性副刊。副刊是《解放日報》重要的版面之一,每周有四五版,增添了學習筆記和介紹毛澤東著作的文章,兼有各類知識性常識和讀者信箱等,發(fā)稿字數(shù)比改版前增加了3倍。
毛澤東還幫助副刊解決缺稿的問題。他起草了《〈解放日報〉第四版征稿辦法》,為鼓勵寫稿人的積極性,特意在棗園擺下兩桌酒席,宴請了16位寫稿人。毛澤東的親切關懷,大大提升了副刊的稿源質量,同時對全黨共同支持辦好《解放日報》收到良好效果。
經(jīng)各方共同努力,副刊面貌為之一新。1943年4月25日,秧歌劇《兄妹開荒》發(fā)表,成為副刊初見成果的代表作。從此,一大批優(yōu)秀作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
從寫讀書筆記開始學習
鼓勵黨員干部寫學習筆記,是整風期間又一重要舉措和制度安排。
延安時期,陳云擔任中央組織部部長。為深入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陳云提出了一整套學習辦法,寫筆記是其中的重要內容。陳云在《學習是共產(chǎn)黨員的責任》一文中闡釋:“讀書要做筆記。這有兩個好處,一是讓你多讀幾次,一是逼著你聚精會神,認真思索,使你了解深刻些,而不像隨便翻看過去那樣模模糊糊?!睘榱税岩舐涞綄嵦帲愒平?jīng)常檢查干部的筆記。陳云組織的學習活動及其制度建設使干部養(yǎng)成了勤于學習、善于學習、堅持學習的理念,也為延安整風運動的展開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全黨整風開始后,中央規(guī)定,對既定學習文件,“必須逐件精讀,逐件寫筆記”。隨后,西北局向各地黨委傳達了這一決定。在貫徹執(zhí)行過程中,這一制度又被層層細化,陜甘寧邊區(qū)秘書處甚至提出“沒有筆記就沒有發(fā)言權”。寫筆記從此成為干部理論學習的一項重要制度規(guī)定。gzslib202204021302寫筆記制度實施后,有些干部不知如何下筆,少數(shù)人全文抄寫或大段摘抄;有的干部咬文嚼字,寫得空洞無物;有的干部只寫空泛的詞句,出現(xiàn)了庸俗化的傾向;有的將筆記寫成文章,過于講求前后連貫、字斟句酌,花費大量時間。一些單位在檢查筆記時,甚至使用統(tǒng)計筆記的字數(shù)等機械且?guī)в行问街髁x色彩的方式方法。因此,如何寫好筆記成為當時大多數(shù)單位、干部普遍面臨的問題。
針對這一問題,《解放日報》迅速提供了筆記的樣板。其刊發(fā)的《記筆記的幾種方式》一文,對寫筆記進行經(jīng)驗介紹并加以示范。之后,《解放日報》又報道了陜甘寧邊區(qū)高等法院學習委員會對學習筆記內容的規(guī)定。經(jīng)過積極引導,寫筆記逐漸形成了內容較為固定的,具有整體性、關聯(lián)性特征的寫作形式。
在整風學習階段,各單位還形成了在召開學習討論會之前抽查筆記的制度。一些單位為了交流學習經(jīng)驗,促進寫作水平提高,舉行了筆記展覽(示)。如1942年夏天,在公安局禮堂舉行了第一期筆記展覽,參觀者可留言發(fā)表意見。
1942年6月5日,《解放日報》發(fā)表了《延安一個月學習運動的總結》的社論,提出檢查學習筆記要注意幾個方面。中共中央總學委抽閱了延安高級干部的學習筆記。其中,毛澤東、彭真負責中央黨校系統(tǒng)的抽閱。毛澤東等親自出面負責檢查學習筆記,進一步推進了這一制度的落實與完善。
召開延安文藝座談會
整風開始后,按照分工,毛澤東負責文藝界的整風。
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后,大批進步青年和文藝人才會聚延安。從1938年到1941年,是延安文藝界最自由、活躍的時期。同時,文藝界也存在不切實際、脫離群眾、脫離抗戰(zhàn)現(xiàn)實需要的問題。
當時黨內有文件概括:在“政治與藝術的關系問題”上,有人想把藝術放在政治上,或者主張脫離政治。在“作家的立場觀點問題”上,有人以為作家可以不要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或者以為有了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就會妨礙寫作。在“寫光明寫黑暗問題”上,有人主張對抗戰(zhàn)與革命應“暴露黑暗”,寫光明就是“公式主義(所謂歌功頌德)”。于是,“文化與黨的關系問題,黨員作家與黨的關系問題,作家與實際生活問題,作家與工農(nóng)結合問題,提高與普及問題,都發(fā)生嚴重爭論;作家內部的糾紛,作家與其他方面的糾紛也是層出不窮”。
為解決延安文藝界的問題,1942年5月2日至5月23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了有中央各部門負責人、文藝工作者共100多人參加的延安文藝座談會。這次會議,對后來黨的文藝政策的制定和文藝工作的健康發(fā)展產(chǎn)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5月23日會議結束時,毛澤東作出總結:“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nóng)兵的?!薄耙磺懈锩奈膶W藝術家只有聯(lián)系群眾,表現(xiàn)群眾,把自己當作群眾的忠實的代言人,他們的工作才有意義?!薄岸鵀橐獜慕M織上整頓,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整頓,需要展開一個無產(chǎn)階級對非無產(chǎn)階級的思想斗爭。”“只能依照無產(chǎn)階級先鋒隊的面貌改造黨,改造世界?!?/p>
幾天后,毛澤東又在魯迅藝術學院向全體師生傳達了座談會的精神。當晚,毛澤東與魯藝的師生們一起跳舞、唱國際歌。新聞記者黃鋼回憶:“我看見毛澤東同志農(nóng)民的風格,深色的、平穩(wěn)的臉上,存在著一種敢于接受任何命運,敢于決定任何命運,也敢于修正任何命運的神情?!?/p>
通過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1945年4月20日,歷時11個月的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閉幕,大會通過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黨的歷史上的若干問題,特別是對以王明為代表的、以教條主義為特征的“左”傾錯誤做了結論,明確指出:“黨在奮斗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自己的領袖毛澤東同志,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體系——毛澤東思想?!?/p>
《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是延安整風運動的重要成果,標志著整風運動勝利結束,也為中共七大的成功召開做了重要準備。
4月21日,毛澤東在中共七大預備會議上指出,大會的工作方針就是團結和勝利,大會的眼睛要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不然就要影響大會的成功。大會的眼睛要看著四萬萬人,以組織我們的隊伍。
4月23日下午,中共七大在楊家?guī)X新落成的中央大禮堂隆重開幕。毛澤東宣讀了《兩個中國之命運》的開幕詞。24日,毛澤東作《論聯(lián)合政府》的報告。
5月14日,劉少奇作《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大會通過了新黨章,毛澤東思想被正式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
6月9日,大會選舉黨的中央委員,毛澤東早在幾天前就提議要把歷史上犯過錯誤的幾位同志選進中央委員會。這天,他一直坐在會場上等待,等到王明、博古、李立三的選票過了半數(shù)才離去。
6月11日,七大舉行閉幕式,毛澤東致閉幕詞。他重申了七大確定的政治路線,講了“愚公移山”的歷史故事,緊接著指出:“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p>
至此,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圓滿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