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杰 舒亮輝 蔣薇 隋利軍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種心臟疾病的嚴重表現(xiàn)或晚期階段。最新調(diào)查研究顯示,我國心衰患病率為1.3%,較15年前提高了44.0%[1]。部分心衰病人常合并心律失常。該類病人治療困難,易反復發(fā)作,預后較差,病死率較高[2]。缺乏有效預后評估指標是老年心律失常心衰病死率較高的主要原因。血清胱抑素C是一種內(nèi)源性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是常用的腎臟損害生物標志物。近期研究顯示,胱抑素C可能通過氧化應激、炎癥等參與心衰進展[3]。hs-CRP在細菌感染診斷中應用較多,此外,其水平上調(diào)可導致氧化與抗氧化系統(tǒng)之間嚴重失衡,引起細胞毒性反應,造成心肌組織損傷[4]。本研究旨在探討血清胱抑素C、hs-CRP與心律失常心衰病人預后的關系,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6年12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心律失常心衰病人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4)》[5]和《室性心律失常中國專家共識》[6]擬定的相關標準;(2)年齡>60歲;(3)受試者資料完整且知情同意。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會批準(LW2021015)。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感染性疾??;(2)嚴重外科手術史;(3)嚴重瓣膜性心臟病、心房顫動、心室顫動等;(4)合并惡性腫瘤或過敏性疾病。 根據(jù)治療后出院隨訪12個月病人生存情況分為死亡組和生存組。
1.2 方法
1.2.1 調(diào)查方法:記錄病人的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BMI、病程、吸煙史、飲酒史、既往病史、心功能分級、BNP、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LVEF、hs-CRP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
1.2.2 檢測方法:LVEF檢測采用LOGIQ E9心臟超聲儀(通用公司)。BNP及NT-proBNP檢測使用熒光免疫法試劑盒(星童醫(yī)療技術有限公司),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試劑盒(浙江伊利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檢測病人血清hs-CRP及胱抑素C水平。上述指標均于出院時檢測。心功能根據(jù)活動受限程度和臨床癥狀表現(xiàn)并參照心功能分級標準進行評價[5]分為Ⅰ~Ⅳ級。
2.1 不同預后病人基線資料比較 96例病人隨訪12個月,無失訪者,結果顯示28例死亡,68例存活。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死亡組的BNP和NT-proBNP水平顯著高于存活組,LVEF顯著低于存活組(P<0.01)。見表1。
表1 不同預后病人基線情況比較
2.2 2組hs-CRP、胱抑素C水平比較 死亡組病人血清hs-CRP及胱抑素C水平均明顯高于存活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1)。見表2。
表2 2組hs-CRP、胱抑素C水平比較
2.3 Pearson直線相關分析 老年心律失常心衰病人血清hs-CRP、胱抑素C與BNP、NT-proBNP、LVEF呈正相關 (P均<0.05)。見表3。
表3 Pearson 直線相關分析
2.4 血清胱抑素C和hs-CRP對老年心律失常心衰病人預后的預測價值分析 血清胱抑素C和hs-CRP預測老年心律失常心衰病人預后的AUC分別為0.800(95%CI:0.700~0.901)、0.635(95%CI:0.515~0.754)。見圖1。
圖1 血清胱抑素C和hs-CRP預測老年心律失常心衰病人1年內(nèi)死亡的ROC曲線
心衰是各種心臟疾病發(fā)展的終末階段,特別是發(fā)生心律失常心衰時,猝死率可達一般心衰病人5倍[7-8]。本研究共收集了96例心律失常心衰病人,出院后隨訪12個月,結果顯示28例病人死亡,死亡率為29.2%,提示該類病人死亡率較高。因此,臨床應引起高度重視。研究顯示,一些生物標志物可能參與了心衰的病理、生理過程,如BNP、NT-proBNP等[9-10]。既往多通過LVEF、BNP、NT-proBNP來判斷該類病人的心功能狀態(tài)[11-1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死亡組病人心功能分級Ⅲ~Ⅳ級占比明顯更高,且BNP、NT-proBNP、LVEF水平明顯高于存活病人,進一步證實了上述結論,提示BNP、NT-proBNP、LVEF均可能是心律失常心衰病人死亡的危險因素。然而遺憾的是,上述指標常受脂肪、組織代謝等因素的影響,使所測結果存在偏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應用[13]。
血清胱抑素C是一種內(nèi)源性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是一種反映腎臟損傷的早期指標,在腎臟中被清除,可被腎小球自由過濾,由近端小管完全再吸收和分解代謝而不返回循環(huán)。心律失常心衰病人腎灌注不足,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及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引起液體潴留[14],提示血清胱抑素C參與了心律失常心衰發(fā)展的重要病理過程。Xie 等[15]通過動物實驗發(fā)現(xiàn)心肌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在氧化應激下可釋放過量胱抑素C,此外,Lopez等[16]認為機體存在過度炎癥反應時,血清胱抑素C水平亦會升高。hs-CRP是誘導機體局部炎癥反應的重要炎性介質,hs-CRP水平異常升高可造成氧化與抗氧化系統(tǒng)之間嚴重失衡[17],其中活性氧可引起細胞毒性反應,有可能造成心肌組織損傷,影響病人預后。本次研究提示,hs-CRP及胱抑素C水平越高,疾病進展越快,加速病人的死亡。此外,老年心律失常心衰病人血清hs-CRP、胱抑素C水平與BNP、NT-proBNP、LVEF呈顯著正相關,進一步證實了hs-CRP、胱抑素C對該類病人預后影響的重要意義,提示可通過hs-CRP、血清胱抑素C水平預測心律失常心衰病人預后。
本研究ROC曲線結果顯示血清胱抑素C對老年心律失常心衰病人預后具有一定的預測價值。當血清胱抑素C取最佳臨界值1.6 mg/L時,AUC為0.800,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1.7%、72.5%,提示當血清胱抑素C>1.6 mg/L時,高度懷疑病人預后較差。當然上述結果還有待大樣本量的研究進一步明確。
綜上所述,血清胱抑素C和hs-CRP對心律失常心衰病人預后具有一定的預測價值,特別是血清胱抑素C是預測的敏感指標,可為臨床識別高危病人提供理論基礎,指導臨床進一步診斷和治療,以期降低病人短期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