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吉秀,陳 琰,曾文娟
(深圳艾勒齒科,廣東 深圳 518000)
血小板是哺乳動物血液中的一種有形成分,其富含多種促進損傷組織愈合的生長因子,并且在止血和促進損傷組織愈合中起著重要作用,富血小板纖維蛋白(PRF)屬于第2代血小板濃縮物,能釋放大量生長因子和免疫因子進而進行生物學修復,在組織再生、修復創(chuàng)面等應用中比較常見[1]。種植牙既可以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又能提高牙齒的美觀度,因此多年來在拔牙后的口腔修復中均有被應用,但大多數(shù)的患者在拔牙后均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骨吸收和患處組織的損傷,致使種植牙失敗,進而使得后期治療難度加大[2]。富血小板纖維蛋白能促進骨以及軟組織的愈合,是從血液中提取到的纖維性血液制品(含有豐富的血小板、白細胞以及多種生長因子),正因為其含有多種生長因子,同時借助細胞因子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和纖維蛋白的支架作用,可對組織進行修復[3]。本研究以60例行種植牙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比較富血小板纖維蛋白膜與膠原膜在種植牙組織再生中的應用效果。
選擇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深圳艾勒齒科行種植牙治療的患者60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對照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齡20~50歲、平均(38.26±8.34)歲,植牙32顆(前植牙16顆,后植牙16顆);研究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齡21~52歲、平均(39.18±8.06)歲,植牙33顆(前植牙18顆,后植牙15顆)。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及家屬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1)經(jīng)檢查符合植牙標準;2)患者的依從性高,并且沒有手術用藥禁忌證;3)缺牙鄰近區(qū)域未出現(xiàn)感染、沒有修復體;4)能順利完成研究且臨床資料完善。
排除標準:1)存在凝血功能異常且血小板不足;2)妊娠以及哺乳期患者;3)精神語言障礙,全身性疾病患者;4)有磨牙習慣且咬合異常。
1.2.1 富血小板纖維蛋白膜的制備
進行手術前先抽取20 mL靜脈血于無菌離心管內(nèi),采用纖維蛋白離心機以3100 r·min-1離心12 min,并進行無菌操作取出PRF凝膠,采用壓膜器擠壓后形成富血小板纖維蛋白膜。
1.2.2 手術操作
所有患者均予以術前評估,以了解患處,確保手術的有效實施。對患處進行常規(guī)消毒,行局部麻醉,麻醉生效后進行牙齦分離后拔牙,以0.2%的甲硝唑液對手術區(qū)域進行清潔,并刮除肉芽組織,待手術區(qū)域滲出新鮮血液后觀察拔牙窩,檢查其是否有缺損,及時給予對癥處理。
對照組予以膠原膜修復,將Bio-Oss人工骨代替材料植入牙窩內(nèi)并使其與牙槽嵴頂平齊,之后將膠原膜覆蓋于表面進行縫合;研究組予以富血小板纖維蛋白膜修復,同樣的在牙窩洞內(nèi)植入Bio-Oss人工骨代替材料,使其與患處牙槽嵴頂平齊后,于表面覆蓋富血小板纖維蛋白膜并進行嚴密縫合。
1)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包括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術后3 d疼痛程度評分以及牙齦組織術后1、3周的愈合率。疼痛程度評分以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評估,以0~10分表示,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越疼痛。2)滿意度:采用自制問卷調(diào)查表的形式對患者的滿意度情況進行綜合評估,以0~10分表示,<5分為不滿意,5~7分為一般滿意,>7~9分為滿意,>9分為非常滿意。3)不良反應事件:觀察2組患者術后炎癥反應、免疫反應等不良反應事件發(fā)生情況。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術后3 d VAS評分顯著減少(P<0.05),術后1及3周牙齦軟組織愈合率顯著增加(P<0.05)。見表1—2。
表1 2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及術后3 d VAS評分比較
表2 2組術后1、3周牙齦組織愈合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例
術后2組患者均恢復較好,對照組有3例患者發(fā)生炎癥反應,1例患者發(fā)生免疫反應,不良反應事件發(fā)生率為13.33%;研究組無上述不良反應事件發(fā)生。2組不良反應事件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86,P<0.05)。
隨著口腔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修復牙體缺失的方法也是層出不窮,主要進行的還是進行種植修復治療,而患牙在被拔除后需要予以即刻種植的方式進行治療,以滿足患者的術后需求。當前對于牙體缺失的患者主要采用即刻種植治療,就是在患者拔出牙后的新鮮牙窩內(nèi)立即植入安全有效的種植體,通過該方式治療能降低創(chuàng)傷、縮短治療時間、減少手術操作次數(shù)、預防牙槽骨的吸收、達到較高的軟組織美學效果。但經(jīng)過治療后的患者易發(fā)生骨缺損、軟組織再生效果不佳等現(xiàn)象,因此為提高種植的成功率,在治療時應該依據(jù)患者的口腔骨質(zhì)負荷能力進行種植體的合理選擇,并對術后組織愈合情況進行改善、確??谇簧斫M織的安全性,還要預防基臺松脫、局部感染、黏膜淤血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研究[4]表明采用富血小板纖維蛋白技術進行修復,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富血小板纖維蛋白來自于富血小板血漿,其構成有富血小板、白細胞、生長因子、白細胞細胞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AB、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纖維蛋白基質(zhì)以及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并且富血小板纖維蛋白是通過患者自身血液在離心后獲得,具有操作用時短、方法簡單、不添加任何化學添加劑、降低了免疫原性和感染其他疾病的風險的優(yōu)點,同時內(nèi)纖維蛋白還能增加生長因子作用的時間[5]。富血小板纖維蛋白技術在口腔醫(yī)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包括口腔種植、牙周病的治療、牙體牙髓病的治療、神經(jīng)損傷修復等,但該項技術的成功應用需基于富血小板纖維蛋白膜的成功制備。富血小板纖維蛋白應用在口腔種植中可提高患者的種植修復,主要是因其能提高牙槽嵴骨吸收率;治療牙周病以及牙體牙髓病,是因其富含多種組織內(nèi)生長基質(zhì)的生長因子,具有較好的細胞增殖以及分化功能,可有效促進愈合;修復神經(jīng)損傷則是利用富血小板血漿和富血小板纖維蛋白的再生潛力,幫助患者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并通過改善血運重建通路[6]。
本研究結果表明,采用富血小板纖維蛋白技術的研究組患者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疼痛情況也明顯比對照組患者更輕,術后1周、3周的創(chuàng)面愈合率以及患者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此外,術后研究組患者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事件,對照組有4例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事件。這一結果與尹剛等[7-8]報道的結果相似,說明了采用富血小板纖維蛋白技術對種植牙組織進行再生引導具有不錯的成效。
綜上所述,種植牙組織再生引導中采用富血小板纖維蛋白技術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能有效促進組織的愈合,減緩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