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首彥
宋襄公,子姓,宋氏,名茲甫,宋桓公次子。他還有個哥哥叫目夷,是庶出(古代指妾所生),而茲甫是嫡出(古代指正妻所生),所以茲甫被立為太子。
宋桓公病重時,太子茲甫提出由庶兄目夷繼承君位,他認為哥哥年長,并且仁義。宋桓公便叫來目夷商議,不料目夷以廢嫡立庶不合禮法、弟弟更仁德等理由堅決推辭。
相比其他國家王子之間為了王位兵戎相見,宋國的這對兄弟簡直太友愛了。他們不停地謙讓,目夷甚至躲到了衛(wèi)國。一年后,宋桓公去世,太子茲甫繼位,也就是宋襄公。他請回哥哥目夷,將他封為國相。
當時齊桓公召集諸侯在葵丘舉行會盟,宋襄公應邀前往。他親眼見證了霸主的氣派,心生羨慕。而志得意滿的齊桓公對這個年輕人也頗有好感,請他多多關照自己的太子昭(后來的齊孝公),宋襄公滿口答應。
窩囊的會盟
公元前643 年,齊桓公餓死,他的五個兒子爭位,太子昭逃到宋國求助。宋襄公號召各國諸侯都來幫助齊國平亂,但應者寥寥,只來了衛(wèi)國、曹國、邾國三個小國的一些人馬。于是宋襄公率領四國軍隊護送太子昭回國??墒撬偷揭院?,這邊他們剛走,那邊齊國四公子的部眾又來攻打太子昭,太子昭再次逃往宋國。宋襄公接著出兵齊國,幫助太子昭即位,史稱齊孝公。當年齊桓公的一句囑托,宋襄公實實在在地做到了。
幫助別人是快樂的,同時也能讓人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實力。兩次出兵齊國的“成功”,讓宋襄公覺得自己也可以試著搞個諸侯會盟、做個霸主什么的。他決定在楚國的鹿上(今安徽阜南公橋鄉(xiāng)阮城村)舉行會盟,可是跟在他后面的是衛(wèi)國、邾國、曹國、滑國等幾個小國,實在上不得臺面,于是宋襄公特意請楚國來幫忙撐場面。沒想到,楚國竟然答應了。這時,宋襄公的哥哥目夷進諫:“以咱們小國之力爭著主持諸侯會盟,這可是災禍啊?!币恍南蛲鶗说乃蜗骞睦锫牭眠M勸告?鹿上會盟如期舉行,宋襄公意氣風發(fā),以盟主自居,這讓與會的齊國、楚國國君很不爽。正在興頭上的宋襄公又當眾宣布,秋天在盂地(今河南睢縣)再舉行一次會盟。
哥哥目夷趕緊警告他:“災禍就在眼前了。國君的欲望太盛,怎么得了!”同樣,目夷的勸告又被宋襄公當成了耳邊風。
前往盂地會盟前,目夷建議多帶軍隊,以防不測。宋襄公一擺手,說:“會盟是各國國君之間的友好活動,也是我提出來國君參會不帶軍隊的,我怎么能不守信用呢?”
楚國、鄭國、陳國、許國、曹國、蔡國等六國國君前來盂地會盟。宋襄公再次以盟主自居,楚成王不干了,當場反對,于是他們倆起了爭執(zhí)。楚成王一聲令下,埋伏在附近的楚國軍隊一擁而上,直接劫持了宋襄公,將他押到楚國關了起來。兩個月后,諸侯們又在亳地會盟,經(jīng)魯僖公從中調停,楚國才放了宋襄公。
楚國的意思很明確,他們認為宋國這樣的小國根本沒資格做老大,所以要抓宋襄公,羞辱他一番,警告他一下。
宋襄公狼狽地回來,哥哥目夷搖搖頭說:“災禍并未結束?!?/p>
在會盟爭霸的問題上,哥哥目夷更慎重。
泓水之戰(zhàn)
宋襄公對楚成王的偷襲耿耿于懷,但不敢直接報復,于是盯上了楚國的跟班鄭國。第二年夏天,宋襄公率兵討伐鄭國。目夷再次警告:“我說的災禍就在這兒?!彼蜗骞挥枥聿?。
挨打的鄭國向楚國求救。楚國國君自然不能坐視不管,派大將成得臣率軍直接進攻宋國國都。這是春秋版的“圍魏救趙”。宋襄公唯恐國都有失,回師救援。目夷又勸道:“上天拋棄我們商朝后裔已經(jīng)很久,不能再打仗了。”欲報劫持之仇的宋襄公充耳不聞。兩軍在泓水(古河流名,故道在今河南柘城西北)相遇。
宋軍列陣完畢,楚軍還沒有完全渡河。目夷建議道:“楚軍兵多,我軍兵少,趁他們渡河之際趕緊攻擊?!敝澳恳膭褡枵鲬?zhàn),宋襄公不聽;現(xiàn)在目夷建議出戰(zhàn),宋襄公還是不聽。
眼看著楚軍已全部登岸,開始列陣,目夷再次建議道:“可以攻擊了?!彼蜗骞珦u搖頭說:“等他們排好陣勢?!?/p>
楚軍列好了陣形,宋軍才發(fā)動進攻。同等條件下對決,宋軍顯然不是楚軍的對手,毫無懸念地兵敗如山倒,宋襄公還被流箭射中了大腿。
在兩軍陣前,哥哥目夷更靈活。
宋襄公的理論
痛定思痛,宋國人都埋怨宋襄公不聽目夷的建議,導致慘敗。宋襄公卻堅信自己沒有錯,他的理由是:“君子不乘人之危,所以不可攻打未列好陣的軍隊。”
在他看來,打仗也要嚴格遵循古代的戰(zhàn)場規(guī)則,那就是:君子不會兩次傷害敵人,不擒頭發(fā)花白的敵人。他認為古代獲得戰(zhàn)爭勝利的一方,靠的不是關塞險峻、將士勇猛,而是仁義道德。
哥哥目夷氣得發(fā)暈,說:“強敵由于地形狹隘而不好列陣,這是上天在幫助我們啊。難道攔截、攻擊敵人還有錯嗎?大敵當前,即便是老頭兒,捉到也不能放,管他頭發(fā)是黑是白。作戰(zhàn)的直接目的就是打敗敵人。敵人受傷還沒有死,為什么不能上去補一刀?如果你愛惜敵人的傷員,那從一開始就別傷害他;你愛惜那些頭發(fā)花白的敵人,干脆向他們投降吧?!?/p>
目夷越說越生氣:“國君你不懂戰(zhàn)爭啊。打仗,勝了就是功勞,說些空洞的仁義道德有什么用?如果你想以德服人,那就當奴隸服侍別人算了,何必打仗、爭霸?”
宋襄公回到襄邑(今河南睢縣)的行宮養(yǎng)傷。正巧晉國公子重耳路過宋國,宋襄公希望得到晉國的援助,將來配合他攻打楚國,于是厚待重耳,贈送了八十匹馬的重禮??上炔坏侥且豢塘?。春去夏來,宋襄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