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文
一、激趣談話,導入新課
師:孩子們,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么有沒有想過,眼睛對于我們來說,有什么用?
生:可以讓我們看見東西,沒有眼睛很麻煩的。
生:可以讓我們去觀察不同
的東西。
師:還有嗎?
(生比較疑惑)
師:(啟發(fā)說)羅丹說,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從這句話,你們想想,眼睛還有什么用?
生:發(fā)現。眼睛還有一個作用是發(fā)現。
師:對的,就是發(fā)現。你們會發(fā)現嗎?
生:會!
師:我不太相信,我們來試試,看看大家的眼睛會不會“發(fā)現”。(出示)
如果有人問我身邊有沒有一些積蓄,那我可以告訴你一樁趣事。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個最不幸的日子,有兩個國方兵士,在樹林中發(fā)現了我,而且猜到了我是什么人,他們滿肚子熱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鐲金戒指一類的東西,發(fā)個意外之財。
師:讀一讀,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兩句話都講到了
“錢”的事情。
師:是的。
生:我發(fā)現他們說的“錢”跟我們現在的不一樣,他們說的是“大洋”“金鐲金戒指”。
師:是的。還有嗎?
生:老師,我覺得不太對勁。
師:嗯?什么不對勁?
生:一個說到錢,是“趣事”。一個說到錢,是“最不幸的日子”。
師:你好厲害,別人發(fā)現的是相同,你發(fā)現的是不同。
師:我們再一起來讀讀這兩
句話。
(生讀)
師:猜想一下,這里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生:明明是被俘,還被搜身,卻說成是“趣事”,很奇怪。
師:對的,確實奇怪。
師:這兩句話都來自一篇文
章——《清貧》,(師板書課題)我們一起打開課本,找到這篇文章。
(生打開書,尋找課文。)
師:打開課文后,找找這兩句話,看看在哪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與人物
(生閱讀課文)
師:這兩句話找到了嗎?兩句話在哪里?
生:在第1自然的最后一句
和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
師:是的,這兩句話還連在一起。就像前面有同學說的那樣,兩句話很奇怪,“趣事”和“最不幸”連在一起了。
師:作者覺得“最不幸”的是什么?
生:作者被俘了。
師:(追問)被誰俘虜了?
生:被國民黨軍吧。書上后來說了。
師:是的,你讀得很仔細。作者在戰(zhàn)場上被敵人抓住了,這本來就是一件最不幸的事情,可作者卻說是“趣事”。除了直接說“趣事”這個地方,書中還有沒
有哪里有作者覺得是“趣事”的
語句?
(生再次閱讀課文,邊讀邊圈畫。)
師:誰來說說?
生:我找的是這句話:“是不
是還要問問我家里有沒有一些財產?請等一下,讓我想一想,啊,記起來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這句話讀起來就很有意思。
師:怎么就有意思呢?
生:讀的時候我感覺到他
應該是笑著的。
師:是嗎?那我們來試著讀
一讀。
(生讀,有的學生還笑出聲。)
師:你為什么會笑?
生:老師,你看他說的:“啊,記起來了,有的有的”,這個“有的有的”,都是我們平時開玩笑時說的話。他明明可以直接說,卻這樣好像開玩笑一樣地說。
師:是這樣嗎?
生:我覺得是。我爸爸有時候也是這樣說話的,往往這樣說的時候,我都覺得他在開玩笑。
師:那這句話,你們覺得作者是在開玩笑嗎?
生:當然不是,我覺得從這里看出來他不是覺得“最不幸”,而是好像覺得“趣事”一樣。
師:這樣的話語還有嗎?
生:我找到的是:“他們是多
么失望?。 痹u價別人失望,反倒是他自己沒有什么感覺一樣。
生:我找到的是“我微笑著,淡淡地說”,面對敵人的行為,他竟然不當回事,好像跟自己無關一樣。
師:真的無關嗎?
生:不是的,就是在搜查他全身時的表現。
師:作者為什么覺得有趣呢?
生:我估計他覺得自己身上
沒有錢,敵人卻這樣,太可笑了。
生:他覺得這樣的行為真的
是不怎么樣。
生:可是我覺得整篇文章讀起來,好像都是趣事。(邊說邊將圈畫的內容給大家看,幾乎圈畫滿了。)
師:你這個角度很特別,確
實,這篇文章作者就是將敵人搜一個共產黨員的身,還想搜出來錢,最后一無所得的事情看成是一件趣事。這個“趣事”不同于我們平時的有趣,還有著對國軍兵士的諷刺。這件事,其實對于作者來說,是“最不幸”的,這一天也是“最不幸的一天”。為什么這樣說呢?我們讀讀課文,找出來可以說明“最不幸”的語句。
(生再讀課文,圈畫語句。)
師:大家找到了嗎?
生:我找到的是“從我上身
摸到下身,從襖領捏到襪底”,這句話是說被俘后,被國軍兵士從頭搜到腳,很慘的。
師:是的,這樣的遭遇是誰都不愿意。
生:我找到的是“ 他們之中
有一個,左手拿著一個木柄榴彈,右手拉出榴彈中的引線,雙腳拉開一步,做出要拋擲的姿勢,用兇惡的眼光盯著我,威嚇地吼道”。這句話說明,這些人對他真不好,還威脅他、吼他,要是我,早就嚇死了。
師:是的,聯系自己想想,這樣的遭遇太可怕了。
師:還有嗎?
生:還有這樣一句話:“ 另
一個兵士一面說,一面弓著背將我的衣角褲襠過細地捏?!北緛硪呀浰堰^一次,又“重來”一次,這個“重來”,真是不好了。
師:是呀,這樣的遭遇誰也受不了。真的是不幸呀??墒?,為什么是“最不幸”呢?為什么要加一個“最”呢?
生:我覺得作者是不是之前
還碰到過其他不幸的事呢?
生:我覺得對于別人來說,他的生活不好。
師:哦,哪里不好?
生:你看,他身上沒有一個銅板,很窮。衣服也是很少,他還說,都是舊衣服,舊衣服還要藏起來。
師:這篇文章的題目叫什么?
生:清貧。
師:他的生活如此清貧,從
生活的角度來說,是不幸的??蔀槭裁凑f是“最不幸”呢?
生:我覺得應該是因為被俘
了。被俘了,就是被抓起來了。抓起來了,他就不能像以前那樣工作生活了。
師:哎呀,你太厲害了,你可以這樣想,作者覺得“最不幸”的,不是生活的清貧,而是不能繼續(xù)進行革命工作了。
三、深讀課文,感知寫法的獨特
師: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方志
敏,是中國共產黨老一輩的革
命家。(出示)
1922年8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8年1月,參與領導弋橫起義,創(chuàng)建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先后任贛東北省、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紅10軍、紅11軍政治委員,中共閩浙贛省委書記。他把馬克思主義與贛東北實際相結合,創(chuàng)造了一整套建黨、建軍和建立紅色政權的經驗,名為“方志敏式”根據地。1935年1月29日被捕,8月6日犧牲,時年36歲。
師:就是這樣一位革命家,他有著崇高的理想,也有自己的做事原則。文中是如何寫的?
生:我找到的是:矜持不茍,舍己為公,卻是每個共產黨員具備的美德。
生:我找到的是: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zhàn)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生:我找到的是:我們革命不是為著發(fā)財!
師:作者就是這樣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的。而且這些想法不是一次完全告訴我們的,而是在文章的不同地方體現出來的。作者選擇了什么樣的方式來告訴我們?與這個單元前面的課文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人稱。
師:是的,跟前面不同?!盾娚瘛贰肚嗌教幪幝裰夜恰范际堑谌朔Q,這里是第一人稱。這樣敘述有什么好處?
生:我覺得這樣寫,可以知道里面的人是怎么想的。
師:是的,這就是好處。有沒有不好的地方呢?
生:那就是我們不知道那兩
個國軍兵士如何想的。
師:你們好厲害,這么快就能感受到了。
四、總結與布置作業(yè)
師:我們知道了第一人稱
的優(yōu)勢,也知道了它的缺點,那么我們可不可以試著換一個角度,就如那位同學說的那樣,因為我們不知道兩個國軍兵士的想法,今天的作業(yè)就試著從國軍兵士的角度來敘述這件事,也用第一人稱。不過這次第一人稱是誰?
生:國軍兵士。
師:好的,那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到這里。這節(jié)課,我們知曉了文章的關鍵內容,也認識了一位革命前輩,也知道了他表述的特殊方式。好,下課。
(作者單位:廣東深圳市福田區(qū)園嶺小學)
責任編輯 郝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