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晨
以前一直存在這樣一種說法,長征前,時為黨中央總書記的博古(秦邦憲)企圖留下毛澤東,讓他在中央蘇區(qū)自生自滅。毛澤東的警衛(wèi)員吳吉清在《在毛主席身邊的日子里》一書中,講述了長征出發(fā)時,因為中央縱隊編隊名單上沒有毛澤東的名字,他領(lǐng)不到物品的具體經(jīng)過。伍修權(quán)在《我的歷程》中寫道:“當初他們還打算連毛澤東同志也不帶走,當時已將他排斥出中央領(lǐng)導(dǎo)核心,讓他到于都去搞調(diào)查研究?!薄犊悼饲寤貞涗洝分幸舱f,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下達了“準備出擊”的命令后,康克清問朱德,毛澤東、陳毅是否參加長征,朱德回答:“這一次,他們總算讓毛澤東一起走啦。”
秦福銓(博古的侄子)卻認為,是毛澤東主動要求留下不參加長征的。
1934年9月下旬,毛澤東從瑞金出發(fā),經(jīng)小密、黃龍來到于都縣城,住在贛南省蘇維埃政府駐地,視察贛南省的工作。
10月初的一天,毛澤東收到一張9月29日出版的第239期《紅色中華》,頭版頭條是洛甫(張聞天)署名的社論:《一切為了保衛(wèi)蘇維?!贰N恼轮型嘎读酥醒爰t軍將采取“新戰(zhàn)略”的信息,暗示中央和紅軍主力在重兵壓境的嚴峻形勢下,將要撤離中央蘇區(qū)??墒?,紅軍往何處去?卻沒有做出答復(fù)。
中國共產(chǎn)黨、中華蘇維埃、紅軍主力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危難關(guān)頭,毛澤東作為共產(chǎn)黨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不能坐視不管,他要向黨中央、中革軍委申述個人的意見,便揮筆疾書:“黨中央、中革軍委:頃讀《紅色中華》第239期社論《一切為了保衛(wèi)蘇維埃》,讀畢思之,心情極為沉重。關(guān)于黨中央、紅軍主力撤離中央蘇區(qū)后,何去何從?至為關(guān)注。以我之見,紅軍主力宜向湘贛邊,機動靈活運動……”
他還在信中提出,他要留在中央蘇區(qū),可把中央機關(guān)的老、孕、重傷員等一起交給他留下,同時要求把羅炳輝和跟隨他上井岡山的“湘東嫡系”紅九軍團第二十二師也留下。他從頭至尾地修改好這封長信,最后,裝進信封,在信封上寫下:“十萬火急,速送黨中央、中革軍委。內(nèi)詳?!?/p>
他封上信封,交給蘇維埃中央政府文書科長黃祖炎,要他立即派人騎馬急送瑞金,一定要在次日上午10時半以前,面交中央政治局博古親收。并交代送信的人,信一送到立即打回電話告知。送信的任務(wù)交給了警衛(wèi)班長胡昌保。胡昌保帶著吳吉清各騎一匹快馬向瑞金馳去。
次日上午,毛澤東一直守在電話機旁等待著。不到10點半,電話機突然響起了鈴聲。耳機里,傳來胡昌保遙遠但不失清晰的聲音,他向毛澤東報告:信已經(jīng)面交博古。
周恩來聽說毛澤東打算不參加長征,心急如焚,專程前往于都勸說毛澤東。大雨中,警衛(wèi)員們在外守護了一夜,周恩來與毛澤東通宵長談,最后毛澤東才改變主意,同意隨大部隊轉(zhuǎn)移。1934年10月18日傍晚,毛澤東與張聞天、王稼祥等離開了于都縣城,踏上了長征的路途。
作為博古的侄子,秦福銓所寫的內(nèi)容,大多是從父親秦邦禮,及父親生前好友潘漢年、嚴樸(陸定一岳父,陳云好友,歷任中共中央組織部第二科科長,西安、重慶八路軍辦事處秘書長等職)等知情人處聽來的“歷史故事”,其所述有一定的可信性。
(摘自2021年12月《文史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