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媛媛 秦靜 潘紅方 王莉娟 葛昌榮(.西安市東方醫(yī)院內科,陜西 西安 70043;2.寶雞市隴縣婦幼保健院內科,陜西 寶雞 72200)
一項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急性腎損傷(AKI)流行病學權威文獻記載,經(jīng)改善全球腎臟病預后工作組(KDIGO)發(fā)布的診斷指南來看,ICU內AKI發(fā)生率可高達50%以上,病死率超過50%[1]。內科危重癥患者合并AKI,不僅會提升治療難度,產(chǎn)生更高的治療支出,還會加大病死等不良預后風險。劉婷等[2]研究提出,甲減為致AKI發(fā)病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本文選擇AKI疾病作為研究立足點,旨在探究甲狀腺甲減對內科危重癥患者臨床預后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內科危重癥患者100例?;谑欠翊_診甲減進行分組:其中70例(未確診)入對照組,男女比例32:38,年齡24~67歲,平均(52.03±7.82)歲;另30例(確診)入實驗組,男女比例14:16,年齡22~65歲,平均(51.12±7.74)歲?;谑欠窈喜KI進行分組:合并者42例入試驗組,男女比例20:22,年齡22~66歲,平均(52.48±7.90)歲;未合并者58例入?yún)⒄战M,男女比例27:31,年齡23~67歲,平均(52.57±7.93)歲。納入標準:成年;病案資料保存完整;實驗組確診甲減,部分患者經(jīng)血清學等檢查確診AKI[3]。排除標準:既往確診慢性腎功能障礙;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入住ICU 24 h死亡;接受腎移植治療;妊娠、哺乳期女性。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和參照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選擇性回顧本單位符合研究標準的患者病案資料,并基于循證醫(yī)學指導[4-5],進行兩輪影響因素研究:(1)甲減方面:主要觀察實驗組、對照組的血肌酐(Scr)、腎小球濾過率(eGFR)、甲狀腺功能[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甲狀腺素(T4)、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游離甲狀腺素(FT4)、促甲狀腺激素(TSH),≥4項檢測示陽,評估為甲狀腺功能異常]、血清白蛋白(SAB)、高血壓病史差異。(2)AKI方面:主要觀察試驗組、參照組的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Ⅱ(APACHEⅡ)[6]、甲減、腎毒性抗生素用藥、膿毒血癥差異。隨后記錄甲減合并AKI患者的連續(xù)腎臟替代治療率、ICU入住時間(>7 d)、住院死亡率差異,作為預后依據(jù)。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表示為(±s),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表示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在單因素分析中P<0.05的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
2.1致甲減發(fā)病的單因素、多因素分析 實驗組Scr、eGFR、甲狀腺功能、SAB異常率與高血壓患病率高于對照組(P<0.05);對單因素結果進行進一步的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Scr、eGFR、甲狀腺功能、SAB水平異常與高血壓原發(fā)病是致甲減發(fā)病的影響因素。見表1。
表1 致甲減發(fā)病的單因素、多因素分析
2.2致AKI發(fā)病的單因素、多因素分析 試驗組APACHEⅡ評分Ⅲ~Ⅳ級、確診甲減、腎毒性抗生素用藥、確診膿毒血癥率高于參照組(P<0.05);對單因素結果進行進一步的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高APACHEⅡ分級、確診甲減、腎毒性抗生素用藥、確診膿毒血癥是致AKI發(fā)病的影響因素。見表2。
表2 致AKI發(fā)病的單因素、多因素分析
2.3甲減合并AKI患者的預后結局 甲減+AKI患者連續(xù)腎臟替代治療率、ICU入住>7 d率、住院死亡率分別為32.00%(8/25)、56.00%(14/25)、52.00%(13/25),其余AKI患者分別為29.33%(22/75)、26.67%(22/75)、28.00%(22/75)。兩組連續(xù)腎臟替代治療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64,P>0.05);甲減+AKI患者的ICU入住>7 d率與住院死亡率均高于其余AKI患者(χ2=7.190、4.813,P<0.05)。
在內科危重癥患者中,甲減發(fā)生率較高,但此類患者的疾病癥狀往往并不典型,因此誤漏診問題一直是困擾甲減疾病早期檢出的關鍵。
本文結果顯示,Scr、eGFR、甲狀腺功能、SAB水平異常與高血壓原發(fā)病是致甲減發(fā)病的影響因素,這一結論與陳德珠等[7]研究相呼應。臨床發(fā)現(xiàn),甲減患者腎小球毛細血管對蛋白質的滲透性提升,尿蛋白排泄率較之甲狀腺功能正常或甲亢人群更高,可致機體SAB水平下降。另外,甲減可提升集合管對加壓素的敏感性,從而提升對水的重吸收,亦可致血管內皮擴張物質合成下降,提升全身血管阻力,致舒張期血壓升高[8]。本文中AKI患病率42.00%,且甲減合并AKI者25例,高于AKI無甲減患者(17例);Logistic回歸分析也已證實,甲減是致AKI發(fā)病的重要影響因素。從數(shù)據(jù)上看,甲減發(fā)病風險與AKI發(fā)病風險成正比,為風險因素;且甲減合并AKI患者的ICU入住時間與住院死亡率亦更不容樂觀。分析原因:甲減患者機體腎臟轉運系統(tǒng)與水鈉平衡被打破,加之危重病情下,往往患者自身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代謝物的清除效率下降,加重AKI發(fā)生風險;甲減患者對β-腎上腺素敏感性降低,腎素基因表達下降,釋放削弱,以至于機體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活性下降,致腎功能自我調節(jié)機制被打破。Logistic回歸分析還顯示,高APACHEⅡ分級、腎毒性抗生素用藥、確診膿毒血癥為致AKI發(fā)病的影響因素。這一結果提示,臨床在甲減患者的治療中,需要慎用腎毒性抗生素,積極抗感染預防膿毒血癥,并做好APACHEⅡ評分監(jiān)測,圍繞該評分調整護理方案,盡可能避免危險因素的重復出現(xiàn),做到對甲減、AKI危險因素的有效規(guī)避,保障患者積極預后,改善病死率。
綜上所述,甲減可誘發(fā)AKI,為改善內科危重癥患者預后,需要積極防控甲減,做好疾病影響因素的防控培訓。本次研究亦存在一定局限,即樣本納入量不夠,或導致數(shù)據(jù)客觀性不足,未來需要提升樣本回顧量,改善統(tǒng)計學客觀性,更好地指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