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蠶??茖W研究所(410127) 李一平
在自然界,蠶作為一種昆蟲,本來就擁有豐富的繭色、斑紋等各類性狀。在生活中,一般人看到的都是清一色的純白色蠶繭,原因是吐白色絲的蠶品種在人工馴化和品種選育過程中相對容易,且絲產量高,不易褪色。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彩繭蠶逐步走入市場。據筆者調查,市場上出現的彩繭蠶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采用人工添加各種食用色素到蠶飼料中,蠶寶寶吃了添加色素的飼料后吐出與食用色素基本相同顏色的絲,這類彩繭蠶蠶絲顏色豐富,幾乎可涵蓋赤、橙、黃、綠、青、藍、紫7大類色系中的所有顏色;第二類是采用雜交和基因重組的方法,培育出吐天然彩色絲的蠶品種,這類蠶絲顏色種類沒有那么豐富,目前主要有黃紅繭系和綠繭系2種色系,其中黃紅繭色系中包括淡黃、金黃、肉色、紅色、銹色等繭色,而綠繭系僅包括淡綠、黃綠和綠色3種繭色。
不同繭色基因之間的顯隱性關系一般規(guī)律是:紅繭>黃繭>綠繭>白繭;紅繭×黃繭=紅繭和橙繭;紅繭×綠繭=紅繭;紅繭×白繭=紅繭和淡紅繭;黃繭×綠繭=黃繭;黃繭×白繭=黃繭;綠繭×白繭=淡綠繭。綠繭對黃繭隱性上位,同一條蠶,綠繭基因純合、黃繭基因雜合,結的繭為綠繭。當然,以上顯隱性關系并非絕對,如遇有特別罕見的歐系品種繭色抑制基因等情況,會造成黃足蠶結白色繭。
天然彩色蠶絲產品是近百年來繭絲綢行業(yè)一直期盼的產品。最新研究表明,天然彩色蠶絲分解自由基的能力很高,是優(yōu)質多孔的天然蛋白質纖維,其柔韌性、保暖性、吸放濕性和透氣性都更加優(yōu)異,而且蠶絲色澤柔和艷麗,具有良好的防紫外線、抗氧化和抑菌抗菌等性能。利用這種純天然的彩絲做成高檔內衣或護理產品,省去了印染工序,減輕了絲綢印染的污染,可以避免織物加工處理中各種化學殘留物對人體的危害,迎合了當下人們的消費需求,備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在生物醫(yī)藥領域,彩色蠶絲作為一種生物性原料,與人體的角質蛋白和膠原蛋白結構十分相似,具有良好的生物親和性,可制成手術縫合線、創(chuàng)面保護膜等,有助于皮膚細胞的再生恢復和調節(jié)人體血液循環(huán)與新陳代謝,對保持皮膚清潔、增強皮膚細胞活力、防止皮膚老化及人體白細胞減少等具有保健功能。
2003年,蘇州大學通過基因重組法,將國內外原始品種優(yōu)良的彩色繭蠶基因轉移到高產優(yōu)質的白色繭蠶中,選育出彩色繭蠶品種,并與企業(yè)合作開展天然彩色繭蠶新品種的飼育和推廣,攻破天然彩色繭深加工等關鍵技術難題。隨后,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與企業(yè)合作應用生物基因重組技術,導入家蠶彩色繭基因,選育出天然彩色蠶繭實用蠶品種,并研制出天然彩色絹絲開綿技術和天然彩色真絲制品試生產等原創(chuàng)性研究成果。2008年,西南大學完成了世界首張蠶基因組精細圖譜,并通過轉基因手段的運用,成功開發(fā)出我國第一個色彩穩(wěn)定的轉基因新型綠色繭蠶品種,并研發(fā)出一種天然有色繭絲固色技術,解決了繅絲過程中蠶繭被氧化褪色的難題,開發(fā)出了紅、黃、藍、粉紅等40余個天然彩色蠶繭品種。此后,多地陸續(xù)開展彩繭蠶品種選育和研發(fā)工作,如湖南省蠶??茖W研究所和蘇州大學合作育成了“湘彩黃1號”和“湘彩綠1號”兩個四元雜交夏秋用天然彩繭家蠶品種,具有繭色穩(wěn)定、體質強健、產繭量高、繭絲品質優(yōu)良、蠶種易繁等實用化品種特點,適合在長江流域各蠶區(qū)夏秋季推廣養(yǎng)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