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勞動技術教育對小學生的成長尤為重要,是小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屬于勞動教育,又與德育有著緊密聯系,對教師在小學階段踐行立德樹人這一教育事業(yè)的根本任務有直接影響。從小學生、勞動技術教育及學校或家庭等各方面的特點來看,小學勞動技術教育應將學校、家庭及合作社等各方力量充分結合,豐富勞動技術教育的形式與內容,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得到勞動技能的提升,達到教育目的。文章將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對該領域涉及的主要問題展開討論,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家校合作社;勞動技術教育;勞動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G40?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2)08-0094-03
引? 言
勞動技術教育的順利開展,一方面有利于小學生實現思維創(chuàng)新和全面進步,另一方面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內在潛能,讓他們正視勞動、熱愛勞動。將勞動技術教育納入小學教育階段是近些年課程改革的新趨勢。教師要讓小學生感受到勞動的快樂,獲得勞動的成果,在良好的勞動教育體驗下提升綜合素養(yǎng)。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相對于豐富多彩的勞動場景和多種多樣的勞動技能,學校和家庭所能提供的資源比較有限,所以必須引入新的力量和資源。合作社就是一個很好的整合對象。
一、小學勞動技術教育的重要作用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小學教育質量也在穩(wěn)步提高,勞動技術教育的重要性開始引發(fā)人們的重視[1]。大家發(fā)現,勞動技術教育在勞動教育中起著核心作用。一方面,勞動技術教育可以增強小學生的勞動技能,使他們具備勞動實踐能力和勞動創(chuàng)新能力,為今后接受難度更高、更加復雜、更有現實意義的勞動教育創(chuàng)造條件;另一方面,勞動技能的掌握能夠讓小學生感到興奮,心中充滿成就感,對激發(fā)其勞動積極性和勞動意識有巨大幫助。所以,很多小學及小學教師已經將勞動技術教育作為勞動教育的主要切入點。
從教育本身來看,小學勞動技術教育能夠成為學校、家庭及上文所說合作社等各方發(fā)揮出更大教育價值的推進器。以往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對勞動教育的關注比較少,小學生缺少勞動意識與勞動技能。而作為擁有豐富勞動資源的合作社又很少參與小學生的勞動教育,這就導致小學勞動技能教育很難得到有效發(fā)展。重視勞動技術教育能夠讓各方力量在某一個具體的節(jié)點上找到突破口,共同做好勞動教育的設計工作,引導學生進行勞動實踐操作,讓勞動教育發(fā)揮出更大的實效。
二、家校合作社勞動技術教育概述
所謂家校合作社勞動技術教育指的是學校、家庭與合作社共同參與的勞動技術教育活動,是家校社勞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合作社主要存在于我國農村地區(qū),所以家校合作社勞動技術教育比較適合在農村學校推廣[2]。雖然是城市學校,也可以合理選擇時間前往周邊農村,開展家校合作社勞動技術教育。該勞動技術教育模式已經成為勞動教育領域的一種新趨勢。其在端正學生對勞動的態(tài)度,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推動學生在勞動領域全面且持續(xù)的發(fā)展方面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家校合作社勞動技術教育之所以能夠受到充分的重視且獲得良好效果,除了能夠整合各方資源與力量,符合小學生的身心成長規(guī)律外,也在于其切實響應了國家針對勞動教育推出的各項方針政策。家校合作社勞動技術教育從課程定位到教學內容、課時安排、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等方面都能更好地適應學生發(fā)展的需要,與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形成了良好的呼應。
三、小學勞動技術教育現存困難
家校合作社勞動技術教育要想發(fā)揮出良好作用,必須首先了解、面對并解決當前存在的各種問題。小學勞動技術教育近些年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仍然有痼疾亟待處理。
首先,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對小學生勞動技能與勞動意識的發(fā)展不太重視。目前來看,無論農村還是城市,除了與勞動有關的日常生活技能外,學校和家長往往不太關心勞動教育,只關注學生各門學科的考試成績。如果學校和家長不能轉變理念和態(tài)度,不能主動尋求合作社的配合,有效的家校合作社勞動技術教育模式也就無法建立起來。
其次,部分學校雖然已經認識到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而且也得到了家長的理解與支持,但在勞動教育中只依靠大量的勞動實踐,不重視學生的勞動技能培養(yǎng)及實際取得的勞動成果[3]。這就導致勞動實踐缺少秩序和標準,效果大打折扣。學生在勞動中也無法獲得成就感,只是被動配合學校和家長的勞動教育指導。有時學生沒有得到有效的勞動技術培養(yǎng),在勞動中出現各種失誤后還會受到教師和家長的批評,心中充滿委屈等負面情緒,對勞動的熱情一落千丈?;诖?,與合作社相互配合進行科學合理的勞動技術教育能夠較好地解決以上問題。
四、家校合作社背景下的小學勞動技術教育途徑
(一)提升教師認識水平
負責小學生勞動技術教育的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成為學生認知的引領者及勞動技能的示范者,成為學生信服且愿意追隨的榜樣。從這個角度來說,部分教師的認識水平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如上文所說,過去很多小學并不重視勞動教育,也很少與合作社等社會組織進行合作?!氨鶅鋈叻且蝗罩?,部分教師雖然承擔起了指導學生提升勞動技術的職責,但在思想上并未徹底扭轉過來,在教學上不夠積極,沒有把滿足小學生在勞動領域中的身心發(fā)展需求放在第一位,其言行舉止給學生帶來了消極的影響。
為此,學校必須組織教師學習勞動技能。在教師帶領學生前往合作社學習勞動技能之前,教師應提前認識、掌握這些勞動技能,了解學習這些勞動技能對小學生能夠產生哪些幫助,在小學生眼中是否有趣或如何使之變得有趣。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引導學生投入勞動技術教育中,受到學生的歡迎,爭取得到學生家庭的支持、參與及配合。另外,學校還應積極鼓勵教師成為學校、家庭及合作社之間在勞動技術教育上的橋梁,不僅要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還要加深家長對勞動教育的理解,強化合作社在其中所發(fā)揮的作用。
(二)提升學生勞動技能
加強學生勞動技術,提升學生勞動技能是家校合作社勞動技術教育的核心所在。教師的認識水平是學生勞動技能有效提升的前提條件,但僅僅有“認識”是不夠的。勞動技術教育的形式、流程、內容等各方面因素是否貫徹到位,能否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以及學生在勞動技術教育中的參與程度等,都會直接影響學生在勞動技術領域的成長效果。此外,勞動意識與勞動技能相輔相成,如何使小學生掌握的勞動技術讓他們對自己的成長感到由衷的快樂,也是教師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例如,農村地區(qū)有很多鮮花種植合作社。在與這些合作社共同開展勞動技術教育后,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校園和家庭中種植鮮花,應用此項勞動技術。在家校合作社勞動技術教育中,學生最少前往的其實就是合作社,不像家庭和學校一樣每天都身處其中,每天都有機會進一步學習、應用和鞏固勞動技術。教師應爭取學校的支持,開展美化校園的主題勞動實踐活動,指導學生種植與養(yǎng)護鮮花。在看到自己的成果后,學生不僅能獲得新的勞動技能,還能提升勞動意識。
(三)科學確定勞動內容
上文提到,農村地區(qū)有大量合作社,農村及城市小學都可以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fā)與這些合作社相配合,開展勞動技術教育,提高勞動教育質量。但是,并非所有合作社的勞動內容都適合作為小學勞動技術教育的教學內容。以上文所說的鮮花種植合作社為例,小學生普遍喜歡鮮花,愿意了解鮮花的種植,希望親手種出美麗的鮮花,而且在學校和家庭生活中都有實踐的空間。但還有一些農作物的種植合作社或牲畜養(yǎng)殖合作社,其勞動技術的學習可能只適合部分學?;虿糠謱W生的情況,特別是城市地區(qū)小學生難以在學校與家庭進行有效實踐。因此,教師在選擇時應該慎重考慮。
以上情況要求學校和教師在選擇勞動內容時必須具體而精細,不能盲目地將某個勞動場景涉及的勞動技術都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學習。以動物養(yǎng)殖合作社為例,如果是小型動物,養(yǎng)起來不是非常困難,就可以作為勞動技術教育資源。學校也可以在校園內開辟某個區(qū)域用于學生的勞動技術實踐。而在家庭教育中,農村地區(qū)的學生可以嘗試在家中小院嘗試,城市地區(qū)的學生則可以在家長帶領下利用網絡廣泛收集相關資料信息,作為勞動技術教育內容的重要補充。
(四)充分利用勞動資源
在家校合作社勞動技術教育中,勞動資源比較豐富。但也正如上文所說,有些資源并不適合小學生,或者要通過不同的形式加以體現。因此,教師要注意對勞動資源的充分利用。如上文提到的鮮花種植,學??梢栽谛@里開辟空間供學生開展勞動技術實踐。其實這塊區(qū)域除了種植鮮花外,也可以嘗試種植一些常見的農作物,與一些小動物的飼養(yǎng)相結合。學校和教師要做好資源的統(tǒng)籌工作,預先規(guī)劃,留出余地。如果學校一開始就將適用空間全都用于種植花卉,必然會給后續(xù)勞動技術教育的推進帶來困難。
另外,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本來已有的內容也應該作為勞動資源的一部分加以應用。如種植花卉或農作物必然會弄臟學生的雙手和衣服,一些浮土還可能會被帶入教室等其他地方。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注意衛(wèi)生,使其保持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并將愛護個人、集體及家庭衛(wèi)生和勞動技術教育全面結合起來,教給學生如何正確做好勞動前的衛(wèi)生準備工作,勞動后又該如何高效處理個人與環(huán)境之間的衛(wèi)生問題。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家庭生活,學會處理家庭勞動之后的衛(wèi)生問題,與家長共同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滲透,增強勞動技術教育的效果。
(五)校內校外緊密結合
家校合作社勞動技術教育的一大特點就是勞動教育不局限在某一個特定的場景之內。學生如果是學習與鞏固勞動技術,那么可以在學校、家庭與合作社完成。但在勞動技術的應用實踐及勞動意識的持續(xù)提升方面,完全可以開拓更大的空間,與更多的社會團體合作,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勞動價值。家校合作社勞動技術教育是廣義上家校社合作勞動教育的一部分,通過更加全面且緊密的校內外結合,勞動技術教育能夠更好地幫助小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感,實現個人價值并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
例如,我國很多農村地區(qū)有大量的空巢老人。為了照顧這些老人的生活,農村地區(qū)正在建設各種符合當地實際的養(yǎng)老院機構。但由于老年人年齡大,農村地區(qū)又缺少資金,硬件條件有時并不能令人滿意,且老人無法通過自己的勞動加以改善。針對這種情況,學??梢越M織學生前往此類場所參與公益勞動,充分利用自己在合作社中學到的各種勞動技能幫助老人美化生活環(huán)境。此外,很多老人對這些技能比較熟悉,可以在學生勞動的過程中提供指導,介紹經驗,彼此增進交流。這對學生優(yōu)秀品質的形成能起到非常積極的推進作用。
(六)不斷豐富勞動教育內容
小學生年齡小,身心發(fā)展還不夠成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成長又非常迅速。很多小學生升到五年級或六年級后會進入青春期。這些特征使學校與教師必須不斷豐富勞動教育內容,滿足不同階段小學生的實際需求。此外,知識方面的學習也會對小學生的勞動技術掌握程度產生影響。五六年級的小學生相較于低年級小學生掌握的知識更多,身心更為成熟,他們需要且能夠掌握的勞動技術必然與低年級的小學生有較大差異。在必要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更多地參與到勞動技術教育中來,傾聽學生意見,讓學生成為優(yōu)化勞動教育的主體。
例如,對于一年級到三年級的小學生,學校應與家庭及合作社合作。但此時的勞動技術教育應以日常生活勞動為主,如洗襪子、疊衣服、收拾背包等。合作社的作用應該是拓寬學生的勞動視野,提高學生的勞動興趣,讓學生掌握一些勞動常識,但并不強求學生必須很好地掌握,而是讓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有計劃地提升勞動強度,增加勞動難度。整個提高過程要循序漸進、順其自然。進入小學高年級,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其以往經驗的基礎上自主提出學習需求,由學校和教師視情況加以滿足。
結? 語
總之,提高小學勞動技術教育的有效性是新時期小學教育要實現的重點工作之一。各方要通力合作,構建起家校合作社三方配合的勞動技術教育新模式,積極開展相關研究與實踐,不斷提升其實際作用,讓學生不僅能熱愛勞動,還能成為勞動的主人。
[參考文獻]
蔣春霞.家校合一勞動教育模式的建構[J].教育視界,2019(11):4.
眭定忠.家校社聯動:讓勞動教育成為一項基礎性的育人工作[J].現代教學,2019(03):3.
高傳奇.我們要這樣開展學校勞動教育[J].人民教育,2019(21):8.
作者簡介:黃孝文(1980.1-),男,甘肅天祝人,任教于甘肅省武威市天??h友愛小學,高級教師,大專學歷,曾獲鎮(zhèn)級“優(yōu)秀班主任”“優(yōu)秀教師”“校級優(yōu)秀班主任”“優(yōu)秀輔導員”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