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平
“自然資源所的同志辦事效率就是高,這樣的處理方式讓人信服……”近日,在太康縣城郊鄉(xiāng)的一處耕地旁,看到工作人員成功調解一樁因相鄰地界不清引發(fā)的糾紛,圍觀的群眾說道。
原來,城郊鄉(xiāng)洪廟村村民郭無禮(化名)和大于村村民王文生(化名)分屬兩個村,兩家之間的責任田有一條南北走向的生產路。
2021年10月,麥苗剛剛長出嫩芽,心細的王文生就發(fā)現(xiàn)承包地旁邊的生產路變窄了,心中不悅,就找郭無禮說理。
“我種地是按照原邊界種的,哪來的多占?”郭無禮回應道。
“原先的生產路能過大車,現(xiàn)在最多能過小三輪車,這以后怎么收割莊稼!”王文生反駁道。雙方爭執(zhí)之下,就在地里動起手來,就此結下梁子。
看著窄窄的生產路,王文生越想越氣,就到鄉(xiāng)政府討要說法。郭無禮聽說后,也到鄉(xiāng)政府狀告王文生。雙方各執(zhí)一詞,誰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眼看就要過年,鄉(xiāng)政府要求城郊自然資源所限時解決問題。接到任務的當天上午,巡查回來的城郊自然資源所所長劉超、副所長韓曉慶立即前往現(xiàn)場查看情況。
隨后,劉超、韓曉慶等人分別到洪廟村、大于村尋訪線索。經調查了解,當年分地時,兩村間的生產路有3米多寬。為掌握更多證據(jù),劉超又分別調取地畝底冊。
“你通知兩村干部和當事人,咱們下午一起到事發(fā)地解決問題?!辈殚啓n案后,劉超趕緊吩咐隊員小張做好調解準備。
下午兩點,劉超先用鐵鍬把分地時埋設的灰橛挖出來,然后用尺子一家一家比對測量耕地面積。經現(xiàn)場初步測量,郭無禮承包的耕地比原分地面積超出0.2畝。
“老郭,這你可沒啥說的了吧!”郭無禮自知理虧,徹底服了。
經調解,郭無禮愿意把多占的耕地推平。同時,在劉超和兩村干部及現(xiàn)場群眾的共同見證下,雙方在土地的邊界上重新立石柱為界,約定雙方今后誰都不能越界耕種,并在現(xiàn)場簽訂了諒解協(xié)議。(作者單位:太康縣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