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徐斌
摘要:為探索適合夾竹桃蚜生物防治方法,我們采用綠僵菌進行防治試驗,選用粉劑、可濕性粉劑、懸浮劑3種劑型綠僵菌進行試驗,并于煙堿類藥劑吡蟲啉進行對比,以從中選擇較為合適的劑型與施藥方法。試驗結果表明,生物制劑綠僵菌防治效果與吡蟲啉沒有顯著差異,3種綠僵菌劑型對夾竹桃蚜防治效果差異性也不顯著。但從見效速度上看,綠僵菌的可濕性粉劑和懸浮劑的噴霧防治的2d、4d蟲口減退率要優(yōu)于粉劑的噴霧防治。
關鍵詞:綠僵菌;夾竹桃蚜;防治;試驗
1 試驗目的
夾竹桃蚜(Aphis nerii Boyer de Fonscolomde)作為蚜蟲的一種,危害的對象有夾竹桃以及其他黃花夾竹桃,又名夾竹桃黃蚜,屬于蚜科(Aphididae)蚜屬(Aphis)。夾竹桃蚜的無翅孤雌蚜卵圓形,體表有網格狀的紋路,斑紋生長位置分布在腹部的第八節(jié)相處,,體長2.3mm,寬度為1.2mm。尾片呈黑色,有11~14根長曲毛位于身體整體的上部分,腹中收窄。有翅孤雌蚜,首部連同整體胸部位均呈黑色,腹部特征為淺色且有顏色較淡斑紋,身體長約2.1mm,寬度1.mm,翅膀脈絡清晰。蚜蟲在發(fā)育期間多數以群族形式寄居在花株上,發(fā)育所用主要應來源于,花的內蚜,以及剛剛發(fā)育完全花枝與花葉,影響植株生長,導致莖葉畸形,嚴重時造成葉片枯死,不開花,并誘發(fā)煤污病,嚴重影響景觀。
目前蚜蟲防治主要手段噴灑含為煙堿類的農藥進行蟲害預防優(yōu)勢在于效果顯著,且療效周期短。但由于近年來使用較為普遍,已經造成一些害蟲對其產生抗性,我國在水稻上已經禁用。且在實際運用中發(fā)發(fā)現(xiàn),蜜蜂以及其他有益花粉傳播的媒介昆蟲受到較強影響,煙堿類藥劑中迷向特性顯著,且藥效持續(xù)時間長,長此以往會使昆蟲鏈的生存環(huán)境受到影響,破壞生態(tài)平衡。鑒于此,探究出適合夾竹桃蚜生物防治方法,我們采用綠僵菌進行防治試驗,選用粉劑、可濕性粉劑、懸浮劑3種劑型綠僵菌進行試驗,并于煙堿類藥劑吡蟲啉進行對比,以從中選擇對生態(tài)系統(tǒng)干擾盡可能小、有利于生態(tài)健康的劑型與施藥方法。
2 試驗時間與試驗地點
近年來,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qū)園林景觀中局部夾竹桃上夾竹桃蚜危害較為嚴重。2020年6月,我們在宜秀區(qū)安慶師范大學龍山校區(qū)、宜秀健康主題公園、安慶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校園、巨石山風景區(qū)的景觀帶上,選擇有夾竹桃蚜危害的夾竹桃,開展試驗。
3 試驗材料
在借鑒其它地區(qū)防治成果基礎上,試驗材料分別選擇綠僵菌粉劑、可濕性粉劑、懸浮劑3種劑型進行試驗,選用吡蟲啉作為對比試驗。
(1)綠僵菌試劑
試劑提供單位:江蘇省神微微生物菌種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名稱:水谷欣綠僵菌粉劑;
產品參數:含量控制在大于或等于99%之間;水分含量控制在小于或等于≤2%之間。
(2)綠僵菌濕性粉劑
試劑提供單位:廣西南寧市廣西農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型號:僵菌可濕性粉劑;
(3)綠僵菌懸浮劑
試劑提供單位:重慶生命科學生物公司;
產品名稱:LZS-1金龜子綠僵菌懸浮劑;
(4)吡蟲啉
試劑提供單位:山東百士威作物保護有限公司;
產品名稱:速射10%吡蟲啉試劑;
為保證試驗準確性,試驗中所選用的所有試劑均符合國家農藥產品標準。
4 試驗設計
每種試驗方法選擇4株夾竹桃蚜危害較為嚴重的夾竹桃進行試驗,作5個重復,共選擇80株夾竹桃進行試驗。試驗設計如表1所示。
5 試驗方法
(1)施藥方法。綠僵菌粉劑直接噴粉,綠僵菌可濕性粉劑稀釋100倍噴霧,綠僵菌懸浮劑稀釋300倍噴霧,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稀釋5000倍噴霧。
(2)數據采集。進行農藥噴灑作業(yè)前,應選取對比植株,在試驗范圍內選取蚜蟲數量高于其他數量的植株,并記錄留待后續(xù)對比,系上標簽作為標記,清點樣枝上夾竹桃蚜活蟲口總數。在噴灑作業(yè)完成后的時間段要二次對植株上存活的蚜蟲數量進行觀測盤點,建立規(guī)律的觀測段;時間規(guī)律以2d、4d、7d為最佳觀測期,蟲量減退數公式如下:
蟲量減退數(%)=100%-施藥完成后觀測對照組植株上活蚜蟲數/噴灑觀測對照組植株上活蚜蟲數×100%
然后按照不同試驗方法的2d、4d、7d蟲口減退率,得出不同方法試驗的防治數據,應采用計算平均數值的方法保證準確性,試驗數據詳情見表2、圖1所示。
6 試驗結果分析
為檢驗試驗效果的差異性,對表2數據的4種試驗方法進行差異性分析,結果如表3、表4所示。分析結數據可得,當а=0.05的范圍內,四種不同的試驗方法對于防治夾竹桃植株試驗里蚜蟲的影響為F=1.0612,小于臨界值應控制在F crit =6.5915,P-value=0.4586,保持大于0.05,表明4種試驗措施對夾竹桃蚜防治效果差異性不顯著,也即生物制劑綠僵菌防治效果與吡蟲啉沒有顯著差異。
為進一步檢驗綠僵菌3種劑型間防治效果差異,對表2中3種綠僵菌劑型防治效果進行顯效性探究,實驗數據見5、6表格信息。依據歲掌握數據可得,當а=0.05的范圍以上,3種綠僵菌劑型對夾竹桃蚜防治效果影響的F=0.2120,臨界值不能小于F crit =9.5520這個數值,P-value=0.8200,大于0.05,可證3種綠僵菌劑型對夾竹桃蚜防治效果差異性不顯著。
7 試驗結論
基于以上分析,盡管3種綠僵菌劑型對夾竹桃蚜防治效果差異性不顯著,為選擇更快捷高效的防治劑型,我們對表2中3種綠僵菌劑型在標準觀測時段內,第2d、第4d、第7d蟲量減退數分別與吡蟲啉試劑作用下的第2d、第4d、第7d蟲量減退率進行對比,詳細數據見圖2、表7列。圖2、表7數據說明,從總體防治效果來看,3種綠僵菌劑型對夾竹桃蚜都極為顯著的預防和治療效果,當時間到達第7d時對于害蟲數量的消殺成功率達到完全消殺標準。但從見效速度上看,綠僵菌的可濕性粉劑和懸浮劑的噴霧防治的2d、4d蟲口減退率要優(yōu)于粉劑的噴霧防治。
參考文獻
[1] 王柱波,陳玉鋒,張振中.園林植物常見蚜蟲及防治措施[J].現(xiàn)代園藝,2014(3):72-74.
[2] 李志文.秦皇島地區(qū)夾竹桃蚜初步研究[J].河北林學院學報,1991(4):316-318.
[3] 張國慶.試論和諧林業(yè)[J].世界林業(yè)研究,2003(6):45-49.
[4] 張國慶.基于系統(tǒng)健康管理理論的林業(yè)生物災害精細化預報管理研究[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4(19):197-198.
[5] 張國慶.基于生態(tài)論的生物災害精細化預報理論研究[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4(20):146-150.
[6] 張國慶.森林健康與林業(yè)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業(yè)科技,2008,29(6):77-80.
[12] 付影.八種殺蟲劑對夾竹桃蚜的毒力及防治效果分析[J].南方農業(yè),2016,10(10):37-38,69.
[13] 徐紹清,周和鋒,周勤明.2.5%吡蟲啉WP防治花葉夾竹桃蚜蟲試驗初報[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2,18(14):133.
[14] 劉皎華.春季蚜蟲防治全攻略[J].中國花卉盆景,2009(4):32-33.
[15] 夏文勝,董立坤,劉超,等.武漢地區(qū)園林蚜蟲種類與發(fā)生動態(tài)[J].園林科技,2008(4):15-18.
[16] 鄭霞林,王維平.夾竹桃蚜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無公害防治[J].河北農業(yè)科技,2008(11):28.
[17] 劉小紅,周裕琪.夾竹桃主要病蟲害發(fā)生及防治[J].江西植保,200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