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煜東,李雅琪
(內蒙古工業(yè)大學 輕紡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80)
中國畫主要分為三類題材:山水、人物、花鳥,其中花鳥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當時類似鳥獸形象的象形文字便是花鳥畫的雛形[1],通過不斷發(fā)展,到唐朝已經成為獨立繪畫藝術并初具規(guī)模,五代時期趨向成熟,至兩宋時期,統(tǒng)治者重文輕武,文化藝術空前發(fā)展,花鳥畫的發(fā)展達到鼎盛時期。因此,將宋代花鳥畫元素應用于現代女裝設計,可豐富女裝設計素材,有益于傳統(tǒng)藝術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宋代花鳥畫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受到理學思想的影響,宋代繪畫的表現方式逐漸程式化,在造型、色彩、構圖等方面呈現一種和諧規(guī)律之美,而理學的“格物致知”使得宋代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時遵從“師法自然”,寫實性強。宋代花鳥還崇尚“天人合一”思想,追求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重視內容與形式的和諧,在細節(jié)繪制方面體現出寧靜致遠、淡泊高雅的時代特質。理學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使得宋代繪畫實現了“物趣”與“自然忘我”的統(tǒng)一,也體現出宋代花鳥畫的和諧之美[1]。
1.2.1宋代花鳥畫的常用題材
花鳥畫里的花鳥并不單指傳統(tǒng)意義上的花鳥,而是泛指動植物的總和,包括但不限于花卉、禽鳥、瓜果、魚蟲等題材,宋代花鳥畫的常見題材如表1所示。
表1 宋代花鳥畫的常見題材
1.2.2宋代花鳥畫的造型手法
宋代花鳥畫運用“應物象形”的方式塑造題材造型,并將抒發(fā)的情感蘊含于繪畫中。宋代繪畫注重寫實性,在造型方面,追求物趣與天趣的完美統(tǒng)一,符合“天人合一”思想。前者即形似,根據“格物致知”的理學思想,追求“師法自然”;后者即神似,追求繪畫造型生動傳神。
宋代花鳥畫師運筆精細、工整、靈活,善于通過線條的不同排列表現不同造型的特點,例如在繪制花卉時采用淡墨細線表現其嬌美造型,繪制葉片時采用濃墨粗線表現其堅挺質感,彰顯了宋代花鳥畫的“應物象形”和“骨法用筆”的特點[2]。
“纏枝紋”由枝蔓與花卉相互交錯、變形得到,造型委婉多姿、富有動感,寓意生生不息,其表現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運用解構主義將多種花卉葉片重新組合,使兩種不同花葉實現渾然一體,例如在纏枝牡丹中以蓮花或山茶花作為花心,做到花中有花;在葡萄藤上加入竹葉與蘭花等葉片,達到葉間添葉的效果,通常是以二方或四方延續(xù)排列成紋樣。重組排列的構圖增加了紋樣的藝術性,使得紋樣的層次更為豐富,觀賞性更高,對服飾圖案設計的多元化有借鑒意義。
另一種是通過對花葉比例的調整實現二次創(chuàng)作,即將花蕊和花瓣部分放大,并且對花蕊部分細致刻畫,同時將花卉的葉片按一定比例縮小,與花卉產生明顯的對比效果,凸顯花卉的柔美嬌艷。花葉抱團呈現出別樣的生機蓬勃之感,給觀者一種全新的視覺體驗,制成的紋樣極具藝術性,符合變化與統(tǒng)一的形式美法則。
“喜相逢”紋樣外輪廓為圓形,內部由兩組相同圖案以陰陽兩極的樣式構成。紋樣通常為龍鳳、牡丹、彩蝶、錦鯉、瑞鳥等圖案,給人以圓滿祥瑞之感,是吉祥喜慶的象征?!跋蚕喾辍奔y樣中間采用S形分界線,呈現出太極式構圖,兩側紋樣上下或左右回旋反復,在靜態(tài)的圖案上呈現出一種動態(tài)的美感,多用于織錦,藝術效果極佳。
“生色花”是在宋代花鳥畫寫實性的影響下發(fā)展的折枝花卉紋樣,宋代將這類花卉單列為“生色花”。生色花的繪制是按照“師法自然”與“格物致知”的指導思想,通過對大自然的觀察,運用寫生的方式將創(chuàng)作者本身情感融入自然花卉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得到,藝術性更強。
“生色花”初期僅用于瓷器和銅鏡,且基本都有花鳥畫素材,后期隨著折枝生色花的出現才從花鳥畫構圖中脫離出來,運用范圍逐漸擴大。由于載體的擴大,生色花紋樣的布局也發(fā)生了變化,在原來的基礎上融合了“纏枝紋”和“喜相逢”的構圖特色,分別產生了C形的單個造型和S形的組合構圖,運用四方延續(xù)的排布方式,由單純的靜態(tài)美發(fā)展為流淌于靜態(tài)載體上的動態(tài)美,達到了自然美和人工美的和諧統(tǒng)一。
“計白當黑”式構圖是宋代花鳥畫重要的布局技法,在服裝設計中則體現為留白的運用,其可分為兩方面,一是在服裝款式與結構設計上的留白,如蓋婭傳說紫色裙子(見圖1),胸前與肩部利用透明薄紗營造出一種鏤空的效果,使服裝具有層次感。二是在造型元素布局上的留白,例如花鳥元素在服裝上位置的布局。在宋代花鳥畫的影響下,現代服裝設計將紋樣運用在肩頸處、腰腹部、底擺間、后背處、袖口等部位,其它部分大面積留白來達到主次分明的效果,如蓋婭傳說作品(見圖2)在衣擺、裙擺、系扣處繡有花鳥紋樣,其它部分大面積留白,使得整套服裝虛實結合,主次分明,觀賞性極佳。
圖1 服裝結構的留白
圖2 服裝圖案的留白
本文提取《茶花鴛鴦圖》(見圖3)中的鴛鴦、茶花、葉片元素,《杏花圖》(見圖4)中的杏花元素,《梅竹雙雀圖》(見圖5)中的雀元素,保留了其在繪畫中原有的造型與設色(如圖6所示),使其藝術特性更為鮮明。將這些元素進行散點式排列組合,并且對組合后的圖形進行四方連續(xù)排列,配以色調和諧的底布,創(chuàng)新面料小樣如圖7所示,服飾效果如圖8所示。
圖3 《茶花鴛鴦圖》
圖4 《杏花圖》
圖5 《梅竹雙雀圖》
圖6 宋代花鳥元素提取
圖7 面料小樣創(chuàng)新設計
圖8 服飾效果
宋代的植物紋樣受到花鳥畫影響,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色的寫實紋樣,最具代表性的是纏枝紋、喜相逢與生色花。本文以宋代纏枝紋為代表,利用Photoshop軟件將現代花卉元素重構為兼具纏枝紋特色與現代藝術風格的創(chuàng)新紋樣。
宋代纏枝紋的特色是花中有花,葉間有葉,如圖9所示。選擇將櫻花作為蓮花花心,做到花中有花,在藤蔓枝葉中加入梨花等其他花卉的葉片,做到葉間有葉,在此基礎上變形成極具現代特色的纏枝紋,如圖10所示。新型的纏枝紋可應用于面料并運用在服裝設計,也可裝飾在服飾緣邊,例如袖口、領口、服裝底擺處,如圖11所示。
圖9 宋代纏枝紋參考
圖10 現代花鳥元素重構的纏枝紋
圖11 纏枝紋效果圖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大眾希望服飾的款式造型更加豐富多彩,將蘊含文化內涵的宋代花鳥畫元素應用于現代服飾設計中,可順應款式多樣化和消費者注重個性化的趨勢,提升現代女裝文化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