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銘最初并非是置于座右的銘文,而是一種被稱為欹器的盛酒器具。欹器空著的時候往一邊鈄;裝了大半酒時,就能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刂绷⑵饋?酒若裝滿了,則一個跟斗翻過去,酒也灑光了。欹器告訴了世人一個不能自滿的道理。
齊恒公非常喜歡這種欹器,就在自己座位的右邊放了一個,用以警示自己不能自滿。后來,孔子用齊恒公置欹器于座右警示自己的故事來教育弟子,讀書學習也是這樣,驕傲自滿必然會招來損失。故曰:“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保ǔ鲎浴渡袝ご笥碇儭罚?/p>
可能是后來這種欹器失傳了,也可能是后人感到用文字更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由是,就改用銘文來代替欹器放在座位右邊了,這也就成了后來名符其實的警示鞭策自己的座右銘。
(摘自《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