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硫微生物飲食可增加直腸癌的風險
直腸癌作為消化系統(tǒng)中常見的腫瘤疾病,其初期發(fā)病癥狀并不明顯,但它與人們在日常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系。
近期,來自哈佛醫(yī)學院臨床和轉化流行病學部的王宜清(音)博士與其團隊在JAMA子刊JAMA Network Open發(fā)表了一篇名為《硫微生物飲食與直腸癌風險之間的關系》的研究論文。
相關論文
該項研究的隨訪平均時間超過25年,并且有大約21萬參與者,其中男性占比22%,女性占78%。研究團隊對這些參與者進行了3項大型的前瞻性數(shù)據(jù)研究分析。
在研究前,全部參與者均無腸胃炎癥和相關癌癥。在隨后的平均每2年~4年的隨訪中,研究員記錄了所有參與者的飲食習慣,以評估所有人對含硫微生物飲食的依賴程度。
含硫微生物飲食的特征是指常飲用低熱量飲料,其中包括經(jīng)常食用油炸食品、紅肉和加工肉類等,此外如豆類、全谷類、黃色食品(南瓜玉米等)、綠色等蔬菜幾乎不吃的飲食習慣。
在隨訪全部人后,研究員發(fā)現(xiàn),相較于含硫微生物飲食吃的最多的參與者比吃的最少的參與者患直腸癌的風險至少提高了27%,而其他腸胃相關疾病風險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參與者中,男性的患病率更明顯。此外,研究員還發(fā)現(xiàn),如果參與者常年食用低熱量飲料、炸薯條、紅肉等,其糞便樣本中的硫代謝細菌會明顯增加。反之,常年食用全谷物、豆類、黃色綠葉蔬菜的參與者的腸胃則更健康。
這是因為油炸類食品和紅肉或加工肉類中,富含硫氨基酸和無機硫,經(jīng)常性食用不僅容易增加直腸癌風險。
另外,研究團隊認為,腸道微生物群中硫代謝細菌的變化可直接增加直腸癌風險。這類細菌還能導致人體的DNA損傷,破壞腸胃黏液層,從而使直腸發(fā)生炎癥,最終導致直腸癌。
雖然這項研究屬于觀察性研究,而且存在一定局限性。但是,依舊顯示了含硫微生物飲食與直腸癌風險之間的關聯(lián)。
對此,研究人員表示:“硫代謝細菌可能在飲食與直腸癌風險之間扮演著重要角色,減少腸道中硫代謝細菌豐度,可能是降低直腸癌風險的潛在可行方法。少喝低熱量飲料,少吃炸薯條、紅肉和加工肉類;多吃水果、黃色蔬菜、全谷物、豆類、綠葉蔬菜和十字花科蔬菜,將可能有助于降低直腸癌風險?!?/p>
硫元素不僅存在人體的每個細胞內(nèi),并且它對人體蛋白質的組成有著重要意義。而優(yōu)質的硫元素主要來源包括魚類、肉類、蛋類、堅果等。此外,小腸是吸收硫的重要器官。
因此,簡單來說,該研究涉及到的飲食習慣與腸道硫元素代謝細菌之間的關聯(lián),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硫元素代謝細菌與早發(fā)性直腸癌的風險關系密切。這對于那些“無肉不歡”的人來說,是非常值得關注的。
王宜清表示:“研究表明,以動物為基礎的飲食可以豐富腸道微生物組一一編碼亞硫酸鹽還原酶和亞硫酸鹽還原細菌,它們在硫代謝中產(chǎn)生硫化氫,這是一種有害的副產(chǎn)品,可能會導致DNA損傷,破壞粘液雙層,并促進炎癥。同樣,我們的硫微生物飲食評分捕捉到硫代謝細菌的相對豐度與紅肉和加工肉類之間的正相關,紅肉和加工肉類富含硫氨基酸和防腐劑中的無機硫?!保ňC合整理報道) (編輯/費勒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