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禮樂精神與女子教育
        ——“《關(guān)雎》之義”辨證

        2022-03-26 07:29:56
        關(guān)鍵詞:詩序周南后妃

        《關(guān)雎》一詩的主旨,較早主要有兩種說法,一是“后妃之德”說,二是諷刺說。前者出于《詩序》,是毛詩古文一派的見解。后者一般視作齊魯韓今文三家的見解,可別為兩種:或以為《關(guān)雎》因幽厲之衰而作,或以為《關(guān)雎》因周康王晏起而作。(1)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4-5頁。事實上,早期今古文各家對《關(guān)雎》重大現(xiàn)實意義的表述是相近的(引證詳見后文)。故知諷刺實為《關(guān)雎》之用,決非本義。現(xiàn)代學者大多認為《關(guān)雎》是歌唱男女戀愛或婚姻的詩。(2)此說以聞一多為代表,其《風詩類鈔乙》所謂“女子采荇于河濱,君子見而悅之”;“雎鳩喻女,關(guān)關(guān)而鳴,狀女子笑語聲”。參見《聞一多全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冊,第503、504頁。陳子展雖贊同《詩序》末尾“樂得淑女以配君子”的解說,但他認為《詩序》開頭“后妃之德”的說法過于“強調(diào)”而失之偏頗。(3)陳子展撰述:《詩三百解題》,上海:復(fù)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6頁。本文認為《詩序》“后妃之德”說有其合理性,由此切入可知,《關(guān)雎》是周部族關(guān)于女子教育的詩,“《關(guān)雎》之義”的核心內(nèi)容正在于此,此詩集中反映了周文化的禮樂精神和對女子教育的重視。以下擬綜合歷代相關(guān)解說、詩文本所屬的體系和時代,以及詩文本本身等方面信息,試作辨證。

        一、“《關(guān)雎》之義”

        《詩序》:“是以《關(guān)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愛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guān)雎》之義焉。”(4)《毛詩注疏》卷一之一,阮元校刻:《十三經(jīng)注疏》第2冊,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影印本,第19頁。此段所言“《關(guān)雎》之義”,呼應(yīng)了《詩序》開篇“《關(guān)雎》,后妃之德也”一句,意在說明“后妃之德”的具體內(nèi)涵。宋人有廢序一派,(5)《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五《詩序》提要(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119頁)曰:“以為村野妄人所作,昌言排擊而不顧者,則倡之者鄭樵、王質(zhì),和之者朱子也?!币詾椤对娦颉分f皆不可信。但朱熹《詩集傳》卻適度遵從了《詩序》的意見,繼孔穎達將詩中“君子”指實為文王、歐陽修將淑女指實為太姒之后,(6)歐陽修:《詩本義》卷一,《四部叢刊三編》景印吳縣潘氏滂熹齋藏宋刊本,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5年,第1頁。朱熹認為詩中“淑女”指文王之妻、武王周公之母大姒“為處子時”。(7)朱熹:《詩集傳》,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第1頁。跟宋人關(guān)于《關(guān)雎》的諸多新說一樣,朱子的說法可能也存在疑問,但這條注卻足以見出《詩序》“后妃之德”說的強大影響力,(8)清代學者大多贊同此說,如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29頁)中即肯定詩所稱之淑女為后妃,序所謂“憂在進賢”,“亦進后妃之賢耳”。又,胡承珙《毛詩后箋》(合肥:黃山書社,2014年,第7-9頁)亦有相似見解。亦可以說明毛詩系統(tǒng)的序傳箋宜有其合理的成分。

        白話翻譯代表了一定時段一定范圍內(nèi)人們對古代作品的整體認識。故在分析序傳箋之前,不妨先簡單了解現(xiàn)代幾家譯注的情況。我們選擇了法國學者葛蘭言、中國學者余冠英等十家具有代表性的《詩經(jīng)》譯注本,(9)葛蘭言:《古代中國的節(jié)慶與歌謠》,趙丙祥、張宏明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96頁;余冠英:《詩經(jīng)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第5頁;馬持盈:《詩經(jīng)今注今譯》,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79年,第3-5頁;袁梅:《詩經(jīng)譯注》(國風部分),濟南:齊魯書社,1980年,第76-77頁;金啟華:《詩經(jīng)全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2-3頁;程俊英:《詩經(jīng)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4頁;向熹:《詩經(jīng)譯注》,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3年,第3頁;黃懷信:《詩本義與〈詩論〉〈詩序〉——以〈 關(guān)雎〉篇為例看〈詩論〉〈詩序〉作者》,《齊魯學刊》2003年第6期,第91-93頁;姚小鷗:《詩經(jīng)譯注》上,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8年,第2-3頁;劉毓慶:《詩經(jīng)二南匯通》,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第3-31頁。以觀察現(xiàn)代學者對《關(guān)雎》一詩認知的異同。忽略語言是否整飭或典雅的問題,這十家對《關(guān)雎》的釋譯有一個共同點,即都將《關(guān)雎》看作男女戀愛的詩,視之為男子追求女子的詩。當然,各家也存在一些差異,這主要表現(xiàn)在:第一,敘事起點的判定不同。各家大多以“關(guān)關(guān)雎鳩”為起興襯托,以“窈窕淑女”為敘事的起點,以“淑女”和“君子”為詩中人物;只有黃懷信以“關(guān)關(guān)雎鳩”為敘事的起點,以“君子”為詩中人物兼敘述者,而將“窈窕淑女”和“參差荇菜”以下都視作君子的想象之詞。第二,對詩中“左右”一詞的解說不同。各家大多將詩中的“左右”理解為“淑女”在河水中向左向右采摘荇菜;只有葛蘭言解作左右兩手。第三,對詩中“左右芼之”一句解說不同。各家大多以第五章“左右芼之”是第四章“左右采之”的同義反復(fù),只有姚小鷗和劉毓慶將“左右芼之”與祭祀活動聯(lián)系起來。各家翻譯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共性和差異,無論對或錯,都是有意義的。

        作為現(xiàn)代各家釋譯的對照,下面我們逐章大略看一下毛傳和鄭箋,必要時也會涉及孔疏。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興也。關(guān)關(guān),和聲也。雎鳩,王雎也,鳥摯而有別。水中可居者曰洲。后妃說樂君子之德,無不和諧。箋云:摯之言至也,謂王雎之鳥,雌雄情意至然而有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幽閑也。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關(guān)雎之德,是幽閑貞專之善女,宜為君子之好匹。箋云:怨耦曰仇。言后妃之德和諧,則幽閑處深宮貞專之善女,能為君子和好眾妾之怨者。言皆化后妃之德,不嫉妒,謂三夫人以下。正義曰:毛以為關(guān)關(guān)然聲音和美者,是雎鳩也。此雎鳩之鳥,雖雌雄情至,猶能自別,退在河中之洲,不乘匹而相隨也,以興情至。性行和諧者,是后妃也。后妃雖說樂君子,猶能不淫其色,退在深宮之中,不褻瀆而相慢也。后妃既有是德,又不妒忌,思得淑女以配君子,故窈窕然處幽閑貞專之善女,宜為君子之好匹也。以后妃不妒忌,可共以事夫,故言宜也?!疣嵨ㄏ露錇楫?,言幽閑之善女謂三夫人、九嬪,既化后妃,亦不妒忌,故為君子文王和好眾妾之怨耦者,使皆說樂也。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荇,接余也。流,求也。后妃有關(guān)雎之德,乃能共荇菜,備庶物,以事宗廟也。箋云:左右,助也。言后妃將共荇菜之菹,必有助而求之者。言三夫人、九嬪以下,皆樂后妃之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寤,覺。寐,寢也。箋云:言后妃覺寐則常求此賢女,欲與之共己職也。正義曰:毛以為后妃性既和諧,堪居后職,當共荇菜以事宗廟。后妃言此參差然不齊之荇菜,須嬪妾左右佐助而求之。由此之故,思求淑女。窈窕然幽閑貞專之善女,后妃寤寐之時常求之也?!疣嵰詾榉蛉?、九嬪既不妒忌,世婦、女御又無怨爭,上下說樂,同化后妃,故于后妃將共參差之荇菜以事宗廟之時,則嬪御之等皆競佐助后妃而求之,言皆樂后妃之事。既言樂助后妃,然后倒本其事,后妃今日所以得佐助者,由此幽閑之善女未得之時,后妃于覺寐之中常求之,欲與之共己職事,故得之也。

        以上是詩的第二章。由本章傳箋可確定:第一,與現(xiàn)代研究者大多將“左右”解釋為采摘荇菜之窈窕淑女的左邊和右邊不同,古代注家認為左右指的是窈窕淑女相互幫助,一起勞作。第二,淑女們采摘荇菜的目的是為了制作供給祭祀使用的菹醬,不是游戲玩樂,亦非為了日常食用。第三,孔疏“倒本其事”云云,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詩中所描繪的場景和詩的敘述者。第四,也是最至關(guān)重要的一點,傳箋皆認為對窈窕淑女寤寐以求的不是第一章的“君子”,而是《詩序》所說“后妃之德也”的后妃。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服,思之也。箋云:服,事也。求賢女而不得,覺寐則思己職事當誰與共之乎。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悠,思也。箋云:思之哉!思之哉!言己誠思之。臥而不周曰輾。正義曰:毛以為后妃求此賢女之不得,則覺寐之中服膺念慮而思之。又言后妃誠思此淑女哉,誠思此淑女哉。其思之時,則輾轉(zhuǎn)而復(fù)反側(cè),思念之極深也?!疣嵨ㄒ苑槭拢筚t女而不得,覺寐則思己職事當誰與共之。余同也。

        以上是詩的第三章??梢蕴岢龅挠袃牲c:第一,由本章傳箋可進一步確定,詩的敘述者是《詩序》所云“后妃之德也”的后妃。第二,同樣可進一步確定,“寤寐思服”和“輾轉(zhuǎn)反側(cè)”的,不是人們通常理解的“君子”,也是《詩序》所說的后妃。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箋云:言后妃既得荇菜,必有助而采之者。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宜以琴瑟友樂之。箋云:同志為友。言賢女之助后妃共荇菜,其情意乃與琴瑟之志同,共荇菜之時,樂必作。正義曰:毛以為后妃本己求淑女之意,言既求得參差之荇菜,須左右佐助而采之,故所以求淑女也,故思念此處窈窕然幽閑之善女,若來,則琴瑟友而樂之。思設(shè)樂以待之,親之至也?!疣嵰詾楹箦腥合?,既求得之,又樂助采之。言參差之荇菜求之既得,諸嬪御之等皆樂左右助而采之,既化后妃,莫不和親,故當共荇菜之時,作此琴瑟之樂,樂此窈窕之淑女。其情性之和,上下相親,與琴瑟之音宮商相應(yīng)無異,若與琴瑟為友然。共之同志,故云琴瑟友之。

        以上是詩的第四章。傳所云“宜以琴瑟友樂之”,意思是“思設(shè)樂以待之”,并非真的“設(shè)樂以待之”。黃焯曰:“《關(guān)雎》之義,宜與《車舝》同看,《序》云‘樂得淑女以配君子’,與彼《序》‘周人樂得賢女以配君子’之語相類。特詩人本意不同,一為正言,一為反言,故美刺有異爾。其辭則皆泛設(shè),非為實詠其事。程伊川謂:‘詩言后妃之德,非指人而言?!且?。陳啟源《稽古編》以次章‘寤寐思服,輾轉(zhuǎn)反側(cè)’‘指文王則妨于義,不指文王又無可指’,因疑程說為難通。不知此為詩人反復(fù)詠嘆之詞,不必實指,于義始安。自孔疏以君子為文王,朱晦庵以下確指淑女為太姒,而詩義轉(zhuǎn)晦矣。今玩毛意,首章言‘宜為君子之好匹’;次章言‘乃能共荇菜,備庶物,以事宗廟’;三章言‘宜以琴瑟友樂之,德盛者宜有鐘鼓之樂’。其云‘宜’云‘乃’,皆量度以為當然,企望而未至之辭。知毛氏固不以此篇為詠其事也。”(11)黃焯:《毛詩鄭箋平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3頁。黃懷信以“窈窕淑女”和“參差荇菜”以下都是君子想象之詞的觀點淵源于此。與毛傳不同,由“樂必作”等語可知,鄭箋以為“琴瑟友之”是現(xiàn)實的場景,并非想象之辭。本文傾向于采信鄭箋,以“琴瑟友之”所指是詩的敘述者“后妃”與眾多淑女相互之間“情意”相合,志趣相投。采擇荇菜既是為了祭祀而組織的共同勞動,則其勞動本身也是一次重要的儀式行為;而“琴瑟友之”不會發(fā)生在采集荇菜的河邊,應(yīng)當在室內(nèi),即祭祀的宗廟。因之,與“左右流之”是在河中采集荇菜不同,“左右采之”是淑女們一起在室內(nèi),從采集而來的荇菜中挑選可以用來制作祭品的荇菜。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芼,擇也。箋云:后妃既得荇菜,必有助而擇之者。窈窕淑女,鐘鼓樂之。德盛者宜有鐘鼓之樂。箋云:琴瑟在堂,鐘鼓在庭,言共荇菜之時,上下之樂皆作,盛其禮也。

        以上是詩的第五章??擅鞔_:第一,與上第四章相同,毛傳以“鐘鼓樂之”為“宜有”而非實有,鄭箋則視為真實發(fā)生之事。同樣,本文贊同鄭箋。第二,朱熹釋“流,順水之流而取之也”;“采,取而擇之也。芼,熟而薦之也”;“彼參差之荇菜,既得之,則當采擇而亨芼之矣”。(12)朱熹:《詩集傳》,第2頁。他對“流”“采”和“芼”的理解,已將一般視詩所寫內(nèi)容為平面單一場景引向了立體化,關(guān)注到了詩內(nèi)部場景的流動性,超乎尋常。而他的這種理解當源于《關(guān)雎》第二章鄭箋“言后妃將共荇菜之菹”,亦可從《召南·采蘩》毛傳和鄭箋中找到依據(jù)。(13)《采蘩》序曰:“《采蘩》,夫人不失職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則不失職矣?!惫{云:“奉祭祀者,采蘩之事也。不失職者,夙夜在公也。”詩首二句傳曰:“公侯夫人執(zhí)蘩菜以助祭神,饗德與信,不求備焉。沼沚溪澗之草,猶可以薦。王后則荇菜也?!眳⒁姟睹娮⑹琛肪硪恢钤?蹋骸妒?jīng)注疏》第2冊,第46-47頁。第三,與“芼”為制作祭祀使用之菹醬相關(guān),“鐘鼓樂之”也發(fā)生在宗廟之中。對此,孔疏所言“四章琴瑟友之,卒章鐘鼓樂之,皆謂祭時”,(14)《毛詩注疏》卷一之一,阮元校刻:《十三經(jīng)注疏》第2冊,第21頁。很有啟發(fā)意義。

        綜上,傳統(tǒng)序傳箋疏對“《關(guān)雎》之義”的解說有相當大的合理性和可信度,以此為階,或可準確把握《關(guān)雎》的文化意義。

        二、《周南》《召南》體系中的《關(guān)雎》

        《詩序》:“《關(guān)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xiāng)人焉,用之邦國焉?!薄瓣P(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傳曰:“后妃說樂君子之德,無不和諧,又不淫其色,慎固幽深,若關(guān)雎之有別焉,然后可以風天下。夫婦有別則父子親,父子親則君臣敬,君臣敬則朝廷正,朝廷正則王化成?!?15)以上參見《毛詩注疏》卷一之一,阮元校刻:《十三經(jīng)注疏》第2冊,第12、20頁?!秲x禮·燕禮》“有房中之樂”鄭玄注:“弦歌《周南》《召南》之詩,而不用鐘磬之節(jié)也。謂之房中者,后夫人之所諷誦,以事其君子?!编嵭吨苣险倌献V》曰:“風之始,所以風化天下而正夫婦焉。故周公作樂,用之鄉(xiāng)人焉,用之邦國焉。或謂之房中之樂者,后妃、夫人侍御于其君子,女史歌之,以節(jié)義序故耳?!薄秲x禮·燕禮》“遂歌鄉(xiāng)樂周南關(guān)雎”鄭玄注曰:“《周南》《召南》,《國風》篇也,王后、國君夫人房中之樂歌也?!薄吨芏Y·春官·磬師》“教縵樂、燕樂之鐘磬”鄭玄注:“燕樂房中之樂,所謂陰聲也?!?16)以上參見《儀禮注疏》卷十五、《毛詩注疏》卷首、《周禮注疏》卷二十四,阮元??蹋骸妒?jīng)注疏》第4冊,第181、173頁;第2冊,第9頁;第3冊,第365頁。由上引序傳屢屢強調(diào)的“風天下而正夫婦”和“夫婦有別”、鄭玄多次談到的“房中”“房中之樂”等說法,再結(jié)合上文的分析,可初步確定《關(guān)雎》是一首關(guān)乎教育的詩,其教育的對象最初首要是淑女,也就是未婚女子。

        《韓詩外傳》卷五:“子夏問曰:《關(guān)雎》何以為《國風》始也?孔子曰:《關(guān)雎》至矣乎!夫《關(guān)雎》之人,仰則天,俯則地,幽幽冥冥,德之所藏。紛紛沸沸,道之所行。如神龍變化,斐斐文章。大哉!《關(guān)雎》之道也。萬物之所系,群生之所懸命也。河洛出書圖,麟鳳翔乎郊。不由《關(guān)雎》之道,則《關(guān)雎》之事,將奚由至矣哉!夫六經(jīng)之策,皆歸論汲汲,蓋取之乎《關(guān)雎》?!蛾P(guān)雎》之事大矣哉!馮馮翊翊,自東自西,自南自北,無思不服。子其勉強之,思服之。天地之間,生民之屬,王道之原,不外此矣。子夏喟然嘆曰:大哉《關(guān)雎》,乃天地之基也?!对姟吩唬虹姽臉分!?17)屈守元:《韓詩外傳箋疏》,成都:巴蜀書社,1996年,第435頁。序傳“風天下”“王化成”,孔子“《關(guān)雎》至矣乎”“《關(guān)雎》之事大矣哉”“天地之間,生民之屬,王道之原,不外此矣”,子夏“乃天地之基也”等表述,所說正是《關(guān)雎》的政治意義。為什么《關(guān)雎》會有如此重大的文化意義呢?

        在《詩序》對《周南》十一篇的解說中,除《關(guān)雎》“后妃之德”外,尚有《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免罝》《芣苢》等篇“后妃之本也”“后妃之志也”“后妃逮下也”“后妃子孫眾多也”“后妃之所致也”“后妃之化也”“后妃之美也”等關(guān)聯(lián)性極強的解說。這表明,《詩序》的解釋是一個體系,“后妃之德”說不能輕易否定?!吨苣稀菲溆嗳f“文王之化”和嘉瑞,可知《詩序》的解釋體系是由“后妃之德”始,先言“后妃之化”,進而推廣“文王之化”,最終獲得嘉瑞。這一解釋體系說明,《周南》十一篇原初可能就是一個各篇密切關(guān)聯(lián)的體系。有意味的是,《詩序》對《召南》十四篇的解釋體系便是由“夫人之德”始,先言“夫人之化”,進而推廣“文王之化”,最后獲得嘉瑞。由此可見,《詩序》對《召南》的解釋與其對《周南》的解釋極具相關(guān)性。解釋體系的相關(guān)性說明,《周南》十一篇和《召南》十四篇必然從屬于一個相互依存的大的作品體系。(18)魏源《詩古微》上編之三《二南義例篇上》列有“二南樂章篇次相應(yīng)表”,曰:“二南……篇章相對,節(jié)奏相當。”《二 南義例篇下》曰:“若以經(jīng)義求之,則《召南》全風,皆為《周南》之應(yīng)?!?參見《魏源全集》第1冊,長沙:岳麓書社,2004年,第198、195、199頁。因此,要深切理解《關(guān)雎》的文化意義,需將此詩置于它所依托的《周南》《召南》的整體當中來進行考察。

        綜合毛詩的序傳箋疏等早期闡釋材料,參考現(xiàn)代考古學和歷史學的相關(guān)研究成果,(19)楊向奎:《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13-114頁;王暉:《商周文化比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10頁;楊寬:《西周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98、404頁;許倬云:《序言》,李峰:《西周的政體》,吳敏娜等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10年,第3頁??梢源_定《周南》《召南》的性質(zhì)特點如下:第一,二者主要是西周取代殷商之前的作品,與周人創(chuàng)業(yè)以至興盛密切相關(guān)。第二,二者教化的倫理中心是夫婦關(guān)系。第三,《周南》十一篇,敘述了文王圣教的成功,亦即周人自身統(tǒng)治內(nèi)部教化的完善,進而向外形成強大的影響?!墩倌稀肥钠瑒t完整地敘述了周人在江漢汝墳之地實施教化的實踐和成果。第四,《周南》《召南》是周人以文化戰(zhàn)略為主經(jīng)營南國的教化工具。由此返觀《關(guān)雎》,或可獲得更深刻的理解。

        據(jù)以上所論,試將《關(guān)雎》譯成白話如下:

        雎鳩鳴聲和暢,河中小洲之上。優(yōu)雅善良女孩,君子美好儷伉。/荇菜參差不齊,互助河中撈取。優(yōu)雅善良女孩,日夜盼著擁有。/追求無法得到,醒夢時常念叨。念著啊念著啊,寢臥不寧心勞。/荇菜參差不齊,互助庭中采擇。優(yōu)雅善良女孩,琴瑟同志無隔。/荇菜參差不齊,互助堂上烹芼。優(yōu)雅善良女孩,奏起鐘鼓之樂。

        需要適當注意這首詩重復(fù)的部分。詩五章,“窈窕淑女”重復(fù)四次,“參差荇菜”重復(fù)三次,“左右”重復(fù)三次。重復(fù)是對意義的強調(diào),故《關(guān)雎》一詩的意義首先在“窈窕淑女”,其次在“參差荇菜”,其次在“左右”。換言之,這首詩是教育“窈窕淑女”從事采摘荇菜用于祭祀的勞動,以及要在這樣的集體勞動中學會相互協(xié)作和配合。重復(fù)最多的是最為重要的,故從詩文本本身,也不難推斷,《關(guān)雎》最初是一首用于女子教育的詩。藉由上面的譯文,可以想象一下詩中所寫的情景:一條稍顯寬闊的大河(可能是渭水),水流不緩不急。河面上漂浮著鮮綠的荇菜,河中小島上有鳴叫的雎鳩。河邊一群氣質(zhì)優(yōu)雅、舉止端莊的年輕女子,愉快地合作撈取荇菜(她們可能駕著小船)。這些女子是我們部族君子們的最佳配偶,我(主持教育的后妃)曾經(jīng)日夜盼望她們像現(xiàn)在這樣能與我一道,為部族的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為了部族的壯大,我念念不忘,盡心盡力去培養(yǎng)她們,教她們勞動和祭祀,教她們禮儀?,F(xiàn)在她們懂得相互合作,摘取荇菜,然后選擇好的荇菜,做成菜羹,祭祀神靈。采摘完成后,場景由河邊轉(zhuǎn)到了宗廟的庭院堂上,女子們在做祭祀的準備工作,琴瑟鐘鼓都是祭祀用樂。“琴瑟友之”“鐘鼓樂之”,是讓女子們在采擇荇菜供給宗廟之時能夠通過音樂而相互親近,相互幫助,各自達成性情之平和,由此養(yǎng)成她們內(nèi)在心性氣質(zhì)和外在容貌舉止的淑善。

        《詩序》:“《關(guān)雎》,后妃之德也?!薄皡⒉钴舨耍笥伊髦眰髟唬骸昂箦嘘P(guān)雎之德,乃能共荇菜,備庶物,以事宗廟也。”這是我們前面已討論的內(nèi)容,《關(guān)雎》詩中所詠采荇菜的目的是供宗廟祭祀之用,后妃則是為宗廟祭祀提供荇菜及各類用品的主持者。由此可以推知,后妃也是女子教育的主持者,這首詩是以后妃這個女子教育主持者的身份來敘述的。(20)朱熹《詩集傳》(第1頁)中曰:“周之文王生有圣德,又得圣女姒氏以為之配。宮中之人,于其始至,見其有幽閑貞靜之德,故作是詩?!薄吨熳诱Z類》卷二十五(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第626頁):“問‘《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曰:‘此言作詩之人樂不淫、哀不傷也。’因問:‘此詩是何人作?’曰:‘恐是宮中人作。蓋宮中人思得淑女以配君子,未得則哀,既得則樂?!标愖诱埂对娙俳忸}》(第8頁)中說:“詩中所謂君子淑女,正和后世小說戲曲里所謂才子佳人、公子小姐一樣,在兩性關(guān)系上各自反映了當時占優(yōu)越地位的階級,并且各自反映了當時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而作者可不一定就是君子淑女一流?!倍叶甲⒁獾健蛾P(guān)雎》的敘述者問題,極有見地。這就是本文理解的《關(guān)雎》之義。

        也許我們會懷疑,為什么《關(guān)雎》只是教育女子,而不教育男子呢?前引“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傳曰:“后妃說樂君子之德?!薄熬又隆彼淖肿阋越獬鲜鲆苫?,君子之有德是詩中未明言的前提。事實上,在敘述女子教育的同時,詩中也暗含了對男子的教育。這也是在《詩序》的解釋體系中,對《周南》和《召南》的解說由后妃、夫人之德轉(zhuǎn)向文王之化的理由。

        三、孔子的相關(guān)闡釋

        我們試結(jié)合較早的詩闡釋——孔子的評論和相關(guān)出土文獻,檢驗一下上面對《關(guān)雎》之義的理解是否成立。

        傳世文獻所載孔子對《關(guān)雎》最為權(quán)威的評論見于《論語·八佾》:“子曰:《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如何理解這簡短的八個字?皇侃曰:

        云《關(guān)雎》樂而不淫者?!蛾P(guān)雎》者,即毛詩之初篇也。時人不知《關(guān)雎》之義,而橫生非毀,或言其淫,或言其傷,故孔子解之也?!蛾P(guān)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是共為政風之美耳,非為淫也,故云樂而不淫也?!瓢Ф粋??!蛾P(guān)雎》之詩,自是哀思窈窕,思賢才故耳,而無傷善之心。故云哀而不傷也。(21)《論語集解義疏》,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7年,“叢書集成初編”本,第38-39頁。

        朱熹曰:

        淫者,樂之過而失其正者也。傷者,哀之過而害于和者也。《關(guān)雎》之詩,言后妃之德,宜配君子。求之未得,則不能無寤寐反側(cè)之憂;求而得之,則宜其有琴瑟鐘鼓之樂。蓋其憂雖深而不害于和,其樂雖盛而不失其正,故夫子稱之如此。

        孔子曰:《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愚謂此言為此詩者,得其性情之正,聲氣之和也。蓋德如雎鳩,摯而有別,則后妃性情之正固可以見其一端矣。至于寤寐反側(cè),琴瑟鐘鼓,極其哀樂而皆不過其則焉。則詩人性情之正,又可以見其全體也。獨其聲氣之和,有不可得而聞?wù)咭病?/p>

        (問:《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于詩何以見之?)憂止于“輾轉(zhuǎn)反側(cè)”,若憂愁哭泣,則傷矣;樂止于鐘鼓、琴瑟,若沉湎淫泆,則淫矣。(22)以上參見朱熹:《論語集注》卷二,《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第2版,第66頁;《詩集傳》,第2頁;《朱子語類》,第626頁。

        以上所引,皇侃以為,“樂而不淫”指的是樂于見到窈窕淑女和有德君子的結(jié)合,樂于見到他們共同創(chuàng)建完美的政治文化,而不是聽任他們淫泆;“哀而不傷”指的是為窈窕淑女的難得而衷心哀痛,而沒有傷害淑善女子之心?;寿┘僭O(shè)了一個情境:有人對孔子說《關(guān)雎》樂而淫,哀而傷,故孔子作此解答。朱熹以為,“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意謂尋找不到窈窕淑女之時雖備感憂心但不至于憂愁哭泣而破壞平和的心態(tài),等到費盡心力尋著窈窕淑女之后,遂以禮樂的形式對之進行教育,而能做到不沉湎淫泆,其禮樂和由之而產(chǎn)生的快樂感不至于過分而走向偏邪之路。朱熹的這個解釋更見通透,但仍然不能明確揭出孔子言論的全部意蘊,他告訴我們“樂而不淫”的意思是禮樂并不追求盛大,卻對“哀而不傷”的解釋并不充分,仍然不能令人信服。

        晁福林指出,“‘哀而不傷’的‘哀’指的就是在重大責任和任務(wù)面前的慌恐和戒懼心理狀態(tài)”,“‘哀’除了個人的悲傷情緒以外,更多地展現(xiàn)了一種憂患意識”。(23)晁福林:《從上博簡〈詩論〉看〈關(guān)雎〉的主旨》,《中國文化研究》2008年第1期,第92、86頁。這一理解極具穿透力。依此,“哀而不傷”的意思近于《易》乾卦所說的“君子夕惕若,厲,無咎”。如朱熹所指出的那樣,詩第三章“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四句,可能就是孔子所說的“哀而不傷”的主要內(nèi)容。詩的敘述者“后妃”對周部族發(fā)展充滿憂患意識,這種憂患意識就是對部族的責任感。培養(yǎng)人不容易,當“后妃”看到她眼前教育的收獲,她會回想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那樣一個艱辛的“哀”的過程。正是在這種憂患意識和責任感的驅(qū)動之下,她去著力培養(yǎng)部族的年輕女子。

        我們來看一看援引《關(guān)雎》詩句的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五行》:

        譬而知之,謂之進之。弗譬也,譬則知之矣,知之則進耳。譬丘之與山也,丘之所以不□名山者,不積也。舜有仁,我亦有仁,而不如舜之仁,不積也。舜有義,我亦有義,而不如舜之義,不積也。譬比之而知吾所以不如舜,進耳。喻而知之,謂之進之。弗喻也,喻則知之矣,知之則進耳。喻之也者,自所小好喻乎所大好?!榜厚皇缗?,寤寐求之”,思色也?!扒笾サ茫幻滤挤?,言其急也?!坝圃沼圃?,輾轉(zhuǎn)反側(cè)”,言其甚□□?!跞绱似渖跻?。交諸父母之側(cè),為諸?則有死弗為之矣。交諸兄弟之側(cè),亦弗為也。交諸邦人之側(cè),亦弗為也。畏父兄,其殺畏人,禮也。由色喻于禮,進耳。

        注: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孔子詩論》簡10+14+12:“《關(guān)雎》以色喻于禮,□□□□□□□□兩矣,其四章則喻矣。以琴瑟之悅,擬好色之愿;以鐘鼓之樂,□□□之好,反內(nèi)于禮,不亦能改乎?”所論與此相合。(24)裘錫圭主編:《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肆),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第92-93頁。本文所引按原釋文中部分文字徑改作通行字體。馬王堆帛書圖版,參見《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一),第110頁。上博簡圖版,參見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2、26、24頁。

        上引這段材料整理者的注釋極有意味。帛書《五行》這段文字大意是說,通過其他同類但規(guī)模更大的事物的比譬而懂得一個道理,就是進步。好比丘之與山,都是土石構(gòu)成,丘之所以名之曰丘而不叫山,是因為沒有積累。同樣的道理,舜有仁義,我也有仁義,我比不上舜,是因為沒有把仁義積累起來。經(jīng)此比譬,我們了解自己在什么地方比不上舜,于是注重在仁義上不斷積累,這便是進步。通過同類相比,以小喻大,懂得其中的道理,就是進步。如“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可借以比譬思念美色;“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可借以比譬思念美色之心非常急切;“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可借以比譬思念美色急切到無法入眠的程度。既然那么急切,在父母旁邊交媾,能這么做嗎?恐怕死也不能?。辉谛值芘赃吥苓@么做嗎?也不能;在鄉(xiāng)黨旁邊能這么做嗎?也不能。畏懼父母兄弟及周圍的人,這就是禮。能夠從思念美色卻羞于在父兄邦人面前交媾這件事情當中懂得要用禮來規(guī)范個人行為,這便是進步。

        不少研究者徑直以為上引《五行》一段講的是《關(guān)雎》的本義。如柯馬丁就認為,“帛書的注釋用一種已經(jīng)牢固確立的對《關(guān)雎》的解讀方法來說明《五行》本文中所謂‘喻’的詮釋原則”。這一見解半對半錯,上引帛書《五行》的確是使用《關(guān)雎》來說明“思色”的三種狀態(tài),進而說明什么是“喻而知之,謂之進之”,但它對《關(guān)雎》詩句的使用(并非解讀)卻未必建立在那時“牢固確立”的權(quán)威和主流認識之上。因為《五行》的指向在于說明“喻而知之,謂之進之”的道理,而不是講解《關(guān)雎》。日本學者池田知久業(yè)已明確指出,《五行》“不是全面總括性地評論《詩經(jīng)·關(guān)雎》”。(25)池田知久:《馬王堆漢墓帛書五行研究》,王啟發(fā)譯,北京:線裝書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第470頁。但柯馬丁還敏銳地將帛書《五行》的“交諸父母之側(cè)”“交諸兄弟之側(cè)”“交諸邦人之側(cè)”與《鄭風·將仲子》的“畏我父母”“畏我諸兄”“畏人之多言”聯(lián)系了起來,并且說“可以斷定是這首詩,而不是《關(guān)雎》,為帛書《五行》對《關(guān)雎》的討論提供了范本”,(26)以上參見柯馬丁:《從出土文獻談〈詩經(jīng)·國風〉的詮釋問題:以〈關(guān)雎〉為例》,馬寧譯,《中華文史論叢》2008年第1期,第266、267頁。這一判斷極其出色。可以說,帛書《五行》并沒有認真講解討論《關(guān)雎》的本義這一問題,它只不過是將《將仲子》文本的思考范式應(yīng)用到《關(guān)雎》詩中,以說明“喻而知之,謂之進之”而已,但它對《將仲子》一詩的理解卻十分到位。

        也就是說,帛書《五行》是借《關(guān)雎》來教育男性,借《關(guān)雎》來說明什么是“喻而知之,謂之進之”,《關(guān)雎》不過其用來說明“喻”這一問題的一個普通文本,它所取的只是《關(guān)雎》的字面含義,因為《關(guān)雎》的字面含義足以幫助它說明問題。故在《五行》的語境當中,《關(guān)雎》本身的意義其實并不重要。當時的聽者或讀者只要對《關(guān)雎》略有所知,便會明白《五行》此段不過是借用《關(guān)雎》文本來說明一個道理。這種用詩的方法,實際上就是春秋以降賦詩言志所常見的斷章取義。

        進而言之,上博簡《孔子詩論》簡10+14+12一段文字竟然漠視《五行》原文只不過是藉由《關(guān)雎》文本來說明“喻而知之,謂之進之”這一道理的事實,誤以為孔子視《關(guān)雎》為教育男子以禮來節(jié)制規(guī)范個人行為的作品。這種見解有兩個無法解決的疑問:首先,它與《論語》所載孔子以《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言論顯相矛盾。其次,《孔子詩論》簡10+14+12的文本可以看成是因襲節(jié)取馬王堆帛書《五行》而成,然而它卻完全忽視了《五行》原文的語境,故其可信度是很可懷疑的。

        《孔子詩論》“《關(guān)雎》以色喻于禮”,對應(yīng)于《五行》的“由色喻于禮,進耳”。但《五行》的這一句說的是即使好色之心再迫切,也不會“交諸父母之側(cè)”“交諸兄弟之側(cè)”“交諸邦人之側(cè)”,這便體現(xiàn)了禮的節(jié)制作用,并沒有“《關(guān)雎》以色喻于禮”的意思。相反,按照柯馬丁的意見,將《孔子詩論》“《關(guān)雎》以色喻于禮”置換為“《將仲子》以色喻于禮”,似乎更為恰當。故無論如何,上引帛書《五行》和《孔子詩論》的材料,都不能用來討論《關(guān)雎》的本義。

        四、檢討與結(jié)論

        最后有必要對后人指為諷刺說的史料及其所反映的《關(guān)雎》的年代問題做些討論,其間最為緊要的是《史記》的兩則材料?!妒T侯年表》:“太史公讀《春秋歷譜諜》,至周厲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曰:嗚呼,師摯見之矣!紂為象箸而箕子唏。周道缺,詩人本之衽席,《關(guān)雎》作。仁義陵遲,《鹿鳴》刺焉。及至厲王,以惡聞其過,公卿懼誅而禍作,厲王遂奔于彘,亂自京師始,而共和行政焉?!薄度辶至袀鳌罚骸胺蛑苁宜ザ蛾P(guān)雎》作,幽厲微而禮樂壞,諸侯恣行,政由強國。”(27)以上參見《史記》卷十四、一百二十一,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第641、3759頁。后來學者多據(jù)以上兩則材料,判定《關(guān)雎》作于周室衰微的厲王、幽王之時。(28)歐陽修曰:“《關(guān)雎》,周衰之作也。太史公曰:‘周道缺而《關(guān)雎》作?!w思古以刺今之詩也?!庇衷唬骸拔艨鬃訃L言《關(guān)雎》矣,曰:哀而不傷。太史公又曰:周道缺,詩人本之衽席,《關(guān)雎》作?!^《關(guān)雎》為周衰之作者,近是矣?!抉R遷之于學也,雜博而無所擇,然其去周秦未遠,其為說必有老師宿儒之所傳。其曰:周道缺而《關(guān)雎》作。不知自何而得此言也,吾有取焉。” 參見《詩本義》卷一、十四,第2頁下、3頁上-4頁上。今人多承襲此說,參見馬銀琴:《兩周詩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第260頁。但上述理解可能未盡恰當。

        首先,如程大昌《考古編》卷三詩論十六所論:“或曰:古語曰:周道闕而《關(guān)雎》作。又曰:康后晏朝,《關(guān)雎》作戒。使《南》而果樂也,安得純?yōu)槲耐踔畼芬玻吭唬簭淖髟娬哐灾?,固可命以為作,從奏樂言之,其豈不得謂之作乎?《關(guān)雎》,文王固已有之,為夫晏朝者之不能憲祖也,遂取故樂奏之,以申儆諷。其曰‘作’,猶‘始作翕如’之作,則雖人更百世,《南》更萬奏,猶不失為文樂也。”(29)程大昌:《考古編》,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第39頁。此段文字意謂創(chuàng)作詩篇是作,取詩篇以奏樂也是作,故不能否定《關(guān)雎》為文王之詩的傳統(tǒng)看法。程氏著眼于“作”字而提出的見解,可能僅僅適用于“康后晏朝,《關(guān)雎》作戒”一則材料,對“周道闕而《關(guān)雎》作”一句則未必適用。

        其次,更為重要的是,認定司馬遷以《關(guān)雎》作于幽厲之后,可能是一個由來已久的誤解。歷來學者,似皆簡單提取《十二諸侯年表》“周道缺,詩人本之衽席,《關(guān)雎》作”和《儒林列傳》“周室衰而《關(guān)雎》作”兩句以立論。此種做法最大的問題是有斷章取義之嫌。如果將這兩則材料放回《史記》原本的整體語境中來考察它們的真實涵義,則《十二諸侯年表》一段數(shù)句大約說了四層意思,“紂為象箸而箕子唏”為第一層,“周道缺,詩人本之衽席,《關(guān)雎》作”為第二層,“仁義陵遲,《鹿鳴》刺焉”為第三層,“及至厲王”以下為第四層。這四層以歷史時代遞降為序,分別聯(lián)系殷之末世、周道缺、仁義陵遲和周室大壞?!爸艿廊薄币粚樱幱诩q之奢淫和厲王敗壞周政之間,揆其理,當指周人事業(yè)逐漸起步之時。而《儒林列傳》的語境則更加明顯,“周室衰而《關(guān)雎》作”與“幽厲微而禮樂壞”以下是對舉關(guān)系,《關(guān)雎》顯然代表了禮樂漸興的時期,與禮樂大壞的幽厲時期形成鮮明的對照。詳做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史記》“周道缺”和“周室衰”之說來源于季札評《周南》《召南》所云“始基之矣。猶未也,勤而不怨”和孔子所云“吾于《周南》《召南》,見周道之所以盛也”。(30)詳參孫尚勇:《正始之道 王化之基——〈周南〉〈召南〉“要義”試解》,《中山大學學報》2021年第1期,第24-33頁。

        上面的理解又勢必涉及如何正確認識“周室衰”之“衰”字的內(nèi)涵問題?!秶Z·鄭語》:“大彭、豕韋為商伯矣。”韋昭注:“大彭,陸終第三子,曰篯。為彭姓,封于大彭,謂之彭祖,彭城是也。豕韋,彭姓之別,別封于豕韋者是也。殷衰,二國相繼為商伯?!庇衷唬骸芭硇张碜?、豕韋、諸、稽,則商滅之矣?!表f昭注:“彭祖,大彭也。豕韋、諸、稽,其后別封也。大彭、豕韋為商伯,其后世失道,殷復(fù)興而滅之。”(31)徐元誥:《國語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第467頁。按韋昭前注“殷衰”,是后注“殷復(fù)興”之前的情形,知古代“衰”字作微弱解時有兩個相對的義項,一個是由盛轉(zhuǎn)衰,另一個是由衰復(fù)興。司馬遷“周衰而《關(guān)雎》作”之“衰”,使用的是后一義項。

        《采蘩》詩首二句,如前引傳有“公侯夫人執(zhí)蘩菜以助祭神”云云,《左傳·隱公三年》君子曰亦有類似表述,孔疏以為乃“取《詩》為言”。(32)《春秋左傳正義》卷三,阮元??蹋骸妒?jīng)注疏》第6冊,第51-52頁?!安磺髠溲伞薄蔼q可以薦”云云表明,《關(guān)雎》和《采蘩》等篇所見不用動物犧牲而以荇菜、蘩菜等菜類為祭品的情形在西周春秋史上是較為少見的?!豆茏印鴾省罚骸耙笕酥?,諸侯無牛馬之牢?!蓖鯐熣J為這句話說的是殷商禁止諸侯用牛馬等從事祭祀,是宗教神權(quán)壟斷的一種手段。(33)王暉:《商周文化比較研究》,第110頁?!兑住ぜ葷肪盼遑侈o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34)《周易注疏》卷六,阮元校刻:《十三經(jīng)注疏》第1冊,第136頁。周人以菜為祭品顯然是為應(yīng)對殷商宗教神權(quán)壟斷政策而采取的權(quán)變措施,其年代只能在文王初禴至受命之前的二三十年間(約公元前1086—前1059),《關(guān)雎》《采蘩》等詩必然產(chǎn)生于這一時期。(35)詳參孫尚勇:《正始之道 王化之基——〈周南〉〈召南〉“要義”試解》,《中山大學學報》2021年第1期,第24-33頁。

        綜合以上討論可知,《關(guān)雎》“后妃之德”的內(nèi)涵是強調(diào)后妃教育淑女從事勞動、祭祀和合作。《關(guān)雎》的核心指向是“婦道”,(36)《周南·葛覃》序:“《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則志在于女功之事。躬儉節(jié)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師傅,則可以歸安父母,化天下以婦道也?!眳⒁姟睹娮⑹琛肪硪恢?,阮元??蹋骸妒?jīng)注疏》第2冊,第30頁。詩首要規(guī)范的是年輕女子,希望年輕女子能夠相互合作進行勞作和祭祀,以成為“君子好逑”。這說明,在早期周人看來,夫婦倫理是一切政治的基礎(chǔ)。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孔子將《關(guān)雎》視作“王道之原”,子夏視之為“天地之基”,司馬遷進而明確指出“詩始《關(guān)雎》”的重要意義在于“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37)《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2373頁。故作為周人最早制禮作樂的重要作品之一,《關(guān)雎》表征了周文化與殷文化的兩大不同:禮樂精神和女子教育。

        猜你喜歡
        詩序周南后妃
        一道高三模擬試題的解法探究*
        唐 南溪詩序并南溪玄巖銘拓片
        中國書法(2023年12期)2023-02-02 15:51:36
        逃之夭夭
        《詩經(jīng)·國風·周南·桃夭》
        意林彩版(2022年4期)2022-05-03 00:07:57
        芣苢
        宮闈時尚
        卷宗(2020年16期)2020-08-10 18:30:44
        從《太常因革禮·廟議》后妃袝廟問題看北宋的禮制運行
        宋代后妃形象初探
        論梁肅的詩序
        論《文獻通考》之存《序》說
        长腿校花无力呻吟娇喘的视频| 久久久麻豆精亚洲av麻花| 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3小时| 柠檬福利第一导航在线|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麻豆 |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97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md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 免费一区二区高清不卡av| 精品人妻无码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日韩高清在线蜜芽|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在线| 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性一交一乱一乱一视频亚洲熟妇 | 亚洲肥老太bbw中国熟女|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君一二三四|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在线|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 初高中生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处破女av一区二区| av在线免费观看蜜桃| 内谢少妇xxxxx8老少交|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三区| av在线免费观看麻豆| 中文天堂国产最新| 久草视频国产|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av| 一区二区和激情视频| 欧美激情内射喷水高潮| 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高清|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中文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熟妇裸体视频在线|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 日本动漫瀑乳h动漫啪啪免费 | 国产乱子伦农村xxxx| 99精品久久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欧美+综合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