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潔 潘玲霞
(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 江西 景德鎮(zhèn) 333000)
陶瓷起源于中國,生活中陶瓷主要應用在飲食器皿、酒器、花器以及一些擺件上,而陶瓷首飾設計這一觀點則是由外國陶瓷設計師貝納爾多在法國提出。在國外諸多國家已經(jīng)有了獨具風格的陶瓷首飾品牌,他們所設計出來的作品造型前衛(wèi)、銷量可觀、其中最有名的當屬起源于意大利的寶格麗品牌旗下的BZERO1黑白陶瓷系列(如圖1所示)。這個系列以黑白陶瓷搭配18K金,采用打孔鑲嵌技藝制作而成。系列的戒指、項鏈以及耳飾從舉世聞名的圓形露天羅馬斗獸場汲取靈感,很好地彰顯了寶格麗的創(chuàng)意視角,其獨特純粹的螺旋造型,象征著過去、未來和現(xiàn)在的和諧相承,深受消費者喜愛。
圖1 BZERO1黑白陶瓷系列
而在國內(nèi),陶瓷首飾多為工廠大批量生產(chǎn)和一些小眾獨立藝術家設計,還有一小部分為各地的陶吧、瓷吧手工制作。在景德鎮(zhèn)就有許多陶瓷首飾生廠企業(yè),他們的設計研究主要在陶瓷的釉料顏色性狀以及編制制作技藝上,這類產(chǎn)品普遍價格較低,種類豐富,但缺乏特色、過時,失去了首飾應該有的個性與標志性。小眾獨立藝術家的作品則大都為手工制作或者3D打印翻模而成,銷售模式偏向彰顯藝術家個人設計情感取向以及一些個性化定制,不能批量生產(chǎn)也無法很好的形成統(tǒng)一設計體系。而陶吧所制作的陶瓷首飾,則可能是國內(nèi)大眾對于陶瓷首飾最基本的印象了,DIY的模式很有趣味性,但同時這樣模式下所生產(chǎn)出的成品缺乏質(zhì)感與裝飾性,大多是瓷珠瓷片與編繩結合而成的手串項鏈,在消費者心中可能與粘土、橡皮泥、奶油膠等手工材料混為一體,這更使陶瓷失去了價值感。
由此可見,當代國內(nèi)陶瓷首飾市場正需要增添新的活力,當下如何設計出脫離材料低廉感,體現(xiàn)材質(zhì)質(zhì)感與特色,蘊含歷史意蘊的陶瓷首飾是我們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綜合材料即為不同材料的結合,在我們的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中可體現(xiàn)為利用不同質(zhì)感的材料來豐富作品的設計語言。綜合材料在藝術領域的運用最早起源于西方繪畫,從畢加索的一部分采用拼貼主義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在油畫中加入了廢紙、布條和細線來豐富畫面語言,這些綜合材料可以給畫面融入不同質(zhì)感甚至觸感,與顏料帶來色彩豐富的視覺效果不同,多種材料相互結合襯托,點綴作品的同時更能凸顯各自的特性,這也是我們在綜合材料首飾設計中需要研究的課題。
通過上述案例可以發(fā)現(xiàn),綜合材料最早運用在美術作品里,而后進入了大眾的視野,不同的材質(zhì)在現(xiàn)代裝置藝術、公共藝術、產(chǎn)品設計等異軍突起,例如木材、樹脂、金屬、結晶材料等。多元化的材料搭配可以更好地滿足設計師的情感表達。綜合材料介入陶瓷首飾設計的優(yōu)勢眾多,筆者主要從以下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1)材質(zhì)優(yōu)勢。單一的陶瓷首飾意味著單一的視覺效果,現(xiàn)代陶瓷首飾最普遍的設計方向是多元化的釉色或者在瓷上增添不同的花紋,而增添的材質(zhì)則會碰撞出不同的火花。不同材質(zhì)的增添會使作品的可視屬性增加,例如作品的肌理、色彩、反射度,以增加木質(zhì)材料和樹脂材料為例,陶瓷往往為光面平整,單獨展示時往往讓人覺得很平淡。而木質(zhì)擁有粗糙又富有節(jié)奏的紋理,如果結合陶瓷材料進行互相襯托,則更能凸顯出陶瓷表面的溫潤透亮。而不同的木質(zhì)材料還能為作品帶來不同的的嗅覺感受,例如清新的松木,濃郁的崖柏,溫暖的沉香,這些都能為陶瓷首飾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感。而在古瓷片首飾設計中,古瓷片有著鋒利的邊緣以及相對硬朗的造型,如果能使用樹脂材料進行包邊處理,則會使首飾作品增加柔美感,陶瓷的“易碎感”會隨之消失。而兩種材質(zhì)的搭配使用同時也是現(xiàn)代文明與古代文明之間的碰撞與契合,這是單一材質(zhì)所不能體現(xiàn)的精神內(nèi)涵。
(2)情感表達優(yōu)勢。由于物質(zhì)基礎逐步滿足,使人們更加追求精神層面,首飾在標志著社會地位與財富積累程度的同時,也需要提升獨特性與文化內(nèi)涵來滿足市場的需求。傳統(tǒng)的常見陶瓷首飾大多千篇一律,廉價且裝飾性低。由此可以發(fā)現(xiàn),不同的材料會給人不同的心理暗示,也為作品提供了不同的情感表達。普通的戒圈配上璀璨的鉆石立刻變得價值不菲,木塊、羽毛與多彩的石材編織在一起的拜占庭風格立刻讓人度假感十足。鉆石的閃爍往往給人帶來浮夸、珠光寶氣的審美效果,木材粗糙的觸感以及充滿歲月感的紋理則讓人感受到靜謐沉穩(wěn)。
綜上所述,綜合材料為陶瓷首飾設計帶來新奇的五感體驗和多元化情感表達,這正是當代陶瓷首飾設計所需要的創(chuàng)新點。
經(jīng)歷時代的更替與變遷,古瓷片往往散落在窯口舊址、城池遺跡以及田間土地上,他們像古代陶瓷歷史的寶庫一般具有很高的學習與研究價值,但同時也有著不完美的殘損的外表以及鋒利的邊緣,而溫和的具有包容性的樹脂材料則可以修飾這一不足。通過觀察古瓷片可以發(fā)現(xiàn),古瓷片由于歲月的打磨,往往擁有鋒利的邊緣和銳利外型,這樣的特征會對人產(chǎn)生危險的心理暗示,如果制作成首飾佩帶在身上裝飾感弱,且消費者接受度低,如果采用樹脂來進行包邊、鑲嵌甚至完全包裹,則可以起到很好的中和作用。樹脂材料防火且防水,可以制作成任意顏色也可以模仿很多材質(zhì),制作方法主要為使用模具澆注成形,可以達到純手工制作,也不需要較大的場地和高昂的生產(chǎn)設備,與易碎的古瓷片很好地融合,增強視覺效果同時豐富作品造型。
將綜合材料與陶瓷材質(zhì)進行結合,除了增強其價值感外,凸顯佩戴者個性也是很重要的一點?,F(xiàn)在社會上年輕人也是首飾消費的主要群體,他們不追求昂貴的材料,更偏愛特別的設計,能彰顯個性的首飾。而鈦金就是很好的一種彰顯個性的材料,高熔點、抗酸堿的特性讓它有“冷酷感”的情感表達,與線條銳利的古瓷片高度契合。鈦金質(zhì)地堅韌密度大、重量輕,與陶瓷結合設計能最大程度地提高陶瓷首飾的舒適感,同樣體積更輕盈的質(zhì)感則很符合首飾的設計需要。
古瓷片古樸的釉色和別致的花紋,具有的非常高的收藏價值。不同窯口和年代所流傳下來的古瓷片也各有韻味,其器型胎質(zhì)、釉料釉色、紋飾文字、器底落款乃至彩料顯色度都有不同之處,是中國瓷器歷史的活標本,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物料。而在景德鎮(zhèn),這種特別且具有歷史意義的古瓷片早已泛濫成災,在市場上甚至論斤售賣,古瓷片首飾只是簡單的大孔穿繩或粗略鑲嵌包邊,缺乏首飾感,也使它在消費者心中失去了原本蘊含的重要歷史情懷。如果能使用貴金屬與其結合,則能很好地提升其價值感,烘托出其歷史氛圍感。
從漢代流傳下來的點翠工藝,則是使用貴金屬結合翠鳥羽毛進行制作。先使用金或者鎦金制作出精致的圖案底座,再將翠鳥藍色的羽毛進行刷膠梳理,呈現(xiàn)出光澤感之后鑲嵌在底座中,其工藝制作的首飾擁有華麗的色彩與光澤,氣質(zhì)典雅而高貴,體現(xiàn)了中國匠人卓越的創(chuàng)造力,至今都深受人們的喜愛。這正是當代陶瓷首飾設計所需要的,從愛護國家保護動物這一點出發(fā),翠鳥羽毛這一材料已逐漸被其他材質(zhì)替代,但這種工藝帶來的高貴感依然存在。古瓷片的色彩釉質(zhì)也同樣豐富,有的溫潤淡雅,有的濃郁厚重,正需要能凸顯瓷片價值感的工藝來襯托。于是筆者進行了設計實踐(如圖2所示),將瓷片結合18k金以及孔雀尾羽進行設計,18k金制作出祥云紋的底座,在云紋中貼入色彩濃郁的孔雀羽毛,與項鏈正中古樸清麗的古瓷片進行呼應,烘托出其文化價值與歷史意義。
圖2 瓷片結合18k金及孔雀羽毛的首飾
綜合材料結合陶瓷進行首飾創(chuàng)作可以為當代陶瓷首飾設計帶來全新的靈感,不同的材料與陶瓷相結合,使作品的設計情感更加的多元化,不同的情感暗示則給佩戴者帶來不同的體驗,也更能促進首飾成為宣揚個性的標志。每種材料的不同的質(zhì)感,色彩或者功能性,都使陶瓷首飾增添了更多意趣,設計師也能更好的進行思想表達。筆者使用綜合材料結合陶瓷首飾設計為突破,以傳統(tǒng)古樸的古瓷片為主體,多種材料進行烘托設計,讓陶瓷首飾設計在更符合當下的市場需求的同時,還能發(fā)現(xiàn)陶瓷首飾所能帶來的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