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河勇│文
浙江義烏市后宅街道下金村,322008
經常有蜂友問:低溫飼喂蜂群后的2、3天內,為什么巢前死蜂會很多?如何規(guī)避這種現(xiàn)象?
對于這個問題,一般而言,只要不是飼喂后氣溫回暖而誘發(fā)的蜂群之間的盜蜜,那么,發(fā)生小部分死蜂的問題,損失是不大的,基本上可忽略不計,但死蜂數量過多時,就得糾正一下飼喂時間和飼喂數量以及頻率了。有蜂友要筆者去現(xiàn)場查看一下蜂況,判斷死因。全場十幾個蜂群前,蜂尸確實多,細看為以下幾種現(xiàn)象:
細瞧不見抱團斗殺而亡的蜂尸,這說明,肯定未曾誘發(fā)過盜蜜事件,所幸近日氣溫回升幅度不是很大,否則若外界干旱缺蜜源、氣溫升幅又大的話,那么,飼喂后極可能誘發(fā)盜蜜。
因為遭盜蜜過的蜂群,巢前的蜂尸是抱團的。因為盜蜂入侵時,會遭被盜群的工蜂奮力阻抗,巢門守衛(wèi)蜂會死死嘶咬作盜蜂,與其同歸于盡。
現(xiàn)場有很多只有后半段腹部的殘缺蜂尸。兩個原因造成的:一是被小型鳥類,尤其是被麻雀啄食,如果食源緊張時,麻雀還常捕食巢門邊出入的工蜂;二是氣溫較低,蜂群不能像溫暖的季節(jié)那樣及時拖走巢前蜂尸,大量蜂尸于晚上被老鼠啃食。只吃蜜蜂頭、胸,舍棄蜂尾,是懼怕工蜂蜇針和蜂毒。
所有蜂尸中體色環(huán)紋較暗黑的多,這種體色乃老齡工蜂。由于連續(xù)10多天陰雨低溫天氣,蜜蜂難以出巢活動,加之秋季蜜源后期割蜜過凈,巢內嚴重缺蜜,連續(xù)多日低溫和挨餓后,蜂群基本上就處于結團取暖現(xiàn)象,很少出巢活動。人為飼喂后,巢溫升高,大量工蜂傾巢而出,而巢內外溫差過大,老弱工蜂出巢后回不了巢,僵死于巢前。
由于長時期低溫缺蜜,原本能正常孵化的幼蜂只能被工蜂遺棄。大量工蜂為了節(jié)食和取暖,都集結在幾框中間脾上,蜂巢兩邊巢脾上少有工蜂護理,即將出房的幼蜂夭折。即使勉強卵化出房的幼蜂,也因缺食貯蜜而一蹶不振。
低溫時,蜂群無力清理死蛹,直至飼喂后巢溫升高,巢內恢復正常秩序后,工蜂將大量餓死的幼蜂和死蛹拖出巢外。
這種現(xiàn)象大傷蜂群元氣,即大量子脾缺乏工蜂護脾哺育凍餓而亡,必須糾正。
糾正措施:主要就是因為人工飼喂時機把握不準,嚴重滯后所致,也有的蜂友怕晚上飼喂辛苦,白天飼喂,會使大量工蜂紛紛空飛而失蜂,也有的單次飼喂量少,而次數卻很多。每多飼1次,也會多飛失一些工蜂。還有低溫期割蜜的量不可太大,應關注一下割蜜后的蜜源情況以及氣象預報,盡量留足巢內消耗性貯蜜。勤查看蜂況,若發(fā)現(xiàn)貯蜜不足時,就提前補充飼喂,以防挨餓而誘發(fā)上述的諸多嚴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