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強,劉志國,劉 念,豆玉娟,付慶新,楊丹丹,彭建營,劉孟軍*
(1.遼寧省旱地農林研究所,遼寧朝陽 122000;2.河北農業(yè)大學園藝學院/中國棗研究中心,河北保定 071001;3.朝陽市果樹技術推廣站,遼寧朝陽 122000)
棗樹是重要的經濟林、生態(tài)林樹種,適栽區(qū)域廣泛,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生態(tài)效益[1-2]。遼寧省是鮮食棗露地栽培的北界,其中朝陽市栽培面積最大,約2萬hm2,所產平頂棗聞名省內外。朝陽地區(qū)棗樹均為露地栽培,9月中下旬集中成熟,不耐貯藏,市場供應期短;此間若有年份降雨量較大,棗裂果率可達50%~80%,嚴重影響了種植戶的經濟效益。為提前成熟,延長鮮食棗市場供應期,減少成熟期裂果,筆者及其團隊自2018年進行冷棚模式栽培,從2019—2021年試驗中,結果正常,表現良好,取得預期效果。現將栽培管理方法進行總結,以期為棗樹栽培增產增效提供參考。
試驗地位于遼寧省旱地農林研究所實驗基地(朝陽市朝陽縣),屬于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無霜期120~155 d,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5.4℃~8.7℃,雨熱同季,年降水量450~580 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時數2 850~2 950 h,日溫差較大。
冷棚南北走向,鋼架結構,均為薄壁鋼管,肩高1.6 m,脊高2.8 m,長度60 m,跨度9 m,拱架間距1 m,覆蓋聚乙烯無滴薄膜,無保溫材料。2月下旬覆蓋棚膜升溫,土肥水精細化管理,3月底萌芽,5月上旬開花,各品種坐果穩(wěn)定,棗果比露地提前20 d左右成熟,市場供應期8月中旬至9月下旬,株產4.5~7.0 kg,豐產性好、品質佳;兼具避雨功效,裂果率極低(5%以內),商品率高。經過連續(xù)3年結果期觀察,冷棚栽培模式表現良好。
定植朝陽地區(qū)主栽品種為平頂棗、金鈴圓棗和金絲王棗[3-4]。新建冷棚,選擇優(yōu)質嫁接苗或盆栽大苗建園,砧木為酸棗,也可選生產園搭建冷棚。樹形采用主干形,樹高1.7~2.0 m,中間高,兩側低。
根據土壤條件改土,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養(yǎng)分供給能力。通過矮化密植,提高群體產量,株行距2 m×3 m,1 650株/hm2,樹高根據所處位置適度調整。挖寬、深50 cm的定植溝,底部鋪施秸稈20 cm,上部回填混合有機肥的表土,施過磷酸鈣750 kg/hm2。定植時選整齊度趨于一致的苗木,定植后澆2遍水,地表見干后覆蓋地膜。
盛花期通過噴施15~20 mg/L赤霉素、0.3%硼肥或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2~3次、主枝環(huán)割、放蜂、噴水提高濕度等綜合措施提高坐果率[5]。
冷棚無保溫材料,夜間溫度無法控制,重點調控白天溫濕度,且以調控溫度為主。白天溫度,升溫期20℃~30℃,萌芽期不超過30℃;花期25℃~32℃;果實膨大期27℃~35℃;成熟期30℃~35℃,晝夜溫差拉大??諝庀鄬穸?,升溫期40%~70%,萌芽期40%~80%,花期55%~80%,果實膨大期60%~75%,成熟期40%~60%。
8月下旬至9月下旬溝施基肥,施腐熟農家肥或有機肥,75~120 m3/hm2,可添加生物菌肥,增加土壤肥力[6]。萌芽期追施氮肥,膨果期追施復合肥,成熟前追施鉀肥,使用滴灌,水肥一體化,單次施肥量150 kg/hm2。生長季葉面噴肥,濃度0.3%為宜,噴中微量元素解決生理病害,成熟前噴氨基酸鈣類葉面肥減少裂果。澆防凍水、催芽水、花前水及膨果水,其他時期視土壤墑情而定,果實成熟期保持土壤含水量相對穩(wěn)定,忽干忽濕容易引起裂果。
樹形選擇主干形,采用省力化修剪技術[7],以生長季修剪為主,拉枝開角、摘心,適當疏除樹冠上部強旺枝,休眠期進一步疏除樹冠上部過密枝條,避免上強下弱,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保障樹體下部光照需求,立體結果、高產優(yōu)質。
冷棚栽培下病蟲害發(fā)生較少,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控”原則,物理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升溫前清除枯枝落葉或深埋;升溫后萌芽前噴1次5°Be石硫合劑;生長季重點防治棗癭蚊、縮果病和桃小食心蟲,輪換使用菊酯類、有機磷、氨基甲酸酯等類型殺蟲劑。
朝陽地區(qū)棗樹采用冷棚栽培模式,2月下旬升溫,8月中旬開始成熟,起到了促早效果,由于沒有保溫材料,升溫后棚內白天溫度高,夜間溫度近乎露地,如增加保溫被,提升夜間保溫效果,成熟期會進一步提前。同時起到了防雹和避雨效果,綜合措施下棗成熟期裂果率5%以內,較好地解決了遇雨裂果問題,為進一步開展冷棚覆蓋保溫材料模式研究、開展避雨栽培提供借鑒。
筆者及其團隊成員根據朝陽地區(qū)棗產業(yè)現狀,積極與河北農業(yè)大學園藝學院/中國棗研究中心合作,開展新品種選育工作,突顯良種區(qū)域化,維護好“朝陽大棗”這一品牌[8]。下一步將開展促早栽培、避雨栽培、延遲栽培等模式與技術的研究與實踐,提高棗果品質,延長鮮食棗市場供應期,為朝陽地區(qū)棗產業(yè)健康發(fā)展注入更多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