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澤江
(新疆兵團第七師一二七團農發(fā)中心,新疆 奎屯 833200)
龍葵屬茄科植物又名黑豆子、苦葵、苦菜、天茄子,北疆棉農常稱它野葡萄,為一年生草本植物,雙子葉雜草[1],具有多實性、落粒性,繁殖能力強,喜潮濕、溫暖,生長快等特性,其5~6月出苗,7~8月開花,8~10月果實成熟。龍葵是胡楊河墾區(qū)棉田的主要惡性雜草,危害性強,常年造成棉花嚴重減產,且危害程度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北疆主要植棉地區(qū)龍葵發(fā)生量占雜草總量的70%~90%,一般棉田龍葵雜草密度達到3~5株/m2,重發(fā)棉田達到10~20株/m2,部分危害嚴重棉田達到500~2 000 株/m2,龍葵已成為胡楊河墾區(qū)發(fā)生和危害最重的雜草之一。
龍葵在胡楊河墾區(qū)發(fā)生嚴重,從5~9月需進行2~5次人工拔草,普通棉田人工拔草成本在80~100元/667 m2,重發(fā)棉田人工拔草成本在200~300元/667 m2,個別危害嚴重棉田(500~2 000株/m2)拔草費用達到500~1 000元/667 m2,且存在拔不凈、人工費用高、勞力緊張、效率低等問題。棉田龍葵危害已嚴重妨礙了胡楊河墾區(qū)棉花高產、優(yōu)質、全機械化的進程。化學除草由于多年使用二甲戊靈,對龍葵防除效果較差;2020年大量推廣使用丙炔氟草胺,由于2020春季升溫快,胡楊河市多數(shù)棉區(qū)播種提前2周,4~5月苗期持續(xù)高溫,由于技術準備不足,缺乏經驗,在整個北疆出現(xiàn)了大面積不同程度的丙炔氟草胺藥害,影響較大。如何科學高效的防除龍葵,降低防治成本,已成為當前北疆棉區(qū)亟待解決的問題。
龍葵常年與棉花爭奪光照、水分資源、氮磷鉀養(yǎng)分和生長空間,嚴重制約著棉花的營養(yǎng)生長及生殖生長,造成棉花減產,嚴重制約棉花的優(yōu)質、高效生產。
龍葵對棉花品質和等級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一是增加皮棉含雜率,降低皮棉等級,影響皮棉銷售價格;二是使加工清理難度增大,加工成本高;三是由于龍葵果實成熟后為黑紫色,如不及時拔除,棉花機采時就會被破裂的黑紫色汁液染上,綠葉和果實均可對皮棉染色,形成有色棉,降低棉花品質,影響籽棉銷售價格,從而影響棉農收入。
龍葵是很多病蟲害的中間宿主,其會加重棉田病蟲害的發(fā)生及傳播,相關研究表明,龍葵與棉田其他多種雜草,可作為轉主或寄主傳播26 種病蟲害,因此,龍葵對病蟲害的傳播有很大的作用。
新疆棉花地膜覆蓋種植模式不易采用中耕等機械除草手段,苗后防除龍葵除草劑效果差強人意,后期雜草清除主要依賴人工,龍葵發(fā)生越重,花費在清除雜草上的用工量就越多,導致棉花生產成本上升,農民植棉經濟效益下降。
目前龍葵化學防除,性價比最高的方式還是土壤封閉方式殺滅前期及土壤表層龍葵,主要使用藥劑為二甲戊靈。二甲戊靈單一使用時效果較差,使用多種除草劑混合防治龍葵,使用不當容易造成棉花苗期老苗、僵苗嚴重,特殊年份造成棉苗死亡。推薦使用二甲戊靈+乙氧氟草醚,混合防治,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春季棉田可采用二甲戊樂靈土壤處理,用量200 g/667 m2。雜草危害不重時可噴施三氟啶磺隆鈉鹽進行防治,而滅草松、草甘膦、撲草凈和氯氟吡氧乙酸可作為應急防治棉田雜草龍葵的除草劑。滅草松、撲草凈和草甘膦對龍葵的防效較好,施藥后第1天滅草松的防效達52.65%,滅草松和撲草凈在施藥后第5 天防效達到100%,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在施藥后第9 天對龍葵的防效達到100%。三氟啶磺隆和苯磺隆施藥后第9 天防效為85%,有防效但藥效較緩慢。
在棉花中后期使用勞力對龍葵進行拔除,雨水較多年份或前茬為番茄、甜菜、油葵的條田龍葵密度較大,使用勞力較多,正常年份人工除草3~4次,雜草較多的年份人工除草5~6次。人工拔除時一定要在漿果成熟前,防止人工拔除過程中龍葵種子散落于棉田。
如上年棉田中龍葵密度較大時,一般下年選擇春麥、玉米進行種植,可緩解龍葵的發(fā)生。
土壤深翻可使絕大部分一年生雜草如龍葵、灰黎、卷莖廖、野燕麥等分布在地下深土層而不能萌發(fā),而株高10 cm以上的雜草一部分萌發(fā)后經化除消滅,一部分經冬季持續(xù)低溫嚴寒凍死。深翻對抑制龍葵的發(fā)生有明顯的效果,防除率達6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