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媛
(福建省長汀縣第一中學,福建 龍巖 366300)
客家山歌不僅反應了當?shù)厝嗣竦纳a生活,而且還記錄了當?shù)厝嗣竦那楦畜w驗。作為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一種重要形式,客家山歌的發(fā)展和時代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在中華民族成立的前后,客家山歌更是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記錄了當時人們的各種真實生活寫照,因此客家山歌當中蘊含著豐富的紅色基因文化。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形成開放的教育觀念,積極探索客家山歌中紅色基因文化彰顯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可以在欣賞優(yōu)秀文化的過程中打開紅色回憶,感受紅色的生命力[1]。
中華民族是熱愛勞動的民族,中華人民共和國正是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對于中國的過去、現(xiàn)在以及未來來講,勞動都是將人們團結在一起的關鍵動力。而在客家山歌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勞動思想,成為了勞動群眾表達自身思想情感的一種重要方式。因此引導學生去了解和學習客家山歌,有助于學生對中華民族革命精神的認識[2]。
當戰(zhàn)火在中華大地上點燃之后,客家山歌作為民族精神的表現(xiàn),也開始和紅色文化產生正式的融合,成為了紅色歌謠的母體,為宣傳革命精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比如我們現(xiàn)在所熟知的著名紅歌《十里送軍》,這首歌曲的來源之一就是客家山歌《送郎調》?!妒锼蛙姟吠ㄟ^對客家山歌文化進行充分的吸收和適當改變,將革命的詞匯以更加優(yōu)美的方式傳播在這片土地上,讓更多的人們在欣賞音樂文化的過程中了解紅色思想??梢哉f,客家山歌在紅色傳播上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的山歌所不能比擬的。即便在現(xiàn)如今,以客家山歌為母體的紅色歌謠仍然在廣泛地傳播著,例如《劉三姐》、《彩虹》等作品,仍然是備受人們喜愛的好作品。
“客家”是一種民族體系,根據調查,在全世界大概有1億左右的客家人。他們不僅生活在中國,同時也生活在馬來西亞、美國等國家。而他們的廣泛分布給國家民族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優(yōu)渥的土壤,在紅色文化傳播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為了非客家人了解革命文化的一把神奇鑰匙。客家人在歷史上有著五次大的遷徙活動,而每到一個地方,客家人的習慣就是建立祠堂、修改家譜,這充分說明了客家人血脈之中蘊含的“愛國愛鄉(xiāng)”、“崇文重教”的觀念。帶著這種精神,客家人在轉移到新的地方時也會積極傳播自身的文化,比方在《打著山歌過橫排》這首歌曲當中,就記錄了客家人不畏艱難困阻也要勇敢向前的經歷和品質。因此通過加強客家山歌的推廣,有助于弘揚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幫助人們領略中華民族的紅色基因文化[3]。
客家山歌是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下的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是宣傳我們的紅色文化的重要途徑。在近些年來,客家人圍繞著歌頌祖國、歌頌黨等方面創(chuàng)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向我們展示了客家人生活區(qū)域的精神新面貌,并且向外界宣傳了他們對黨的精神的理解。因此,通過深入挖掘客家山歌中的紅色基因,有助于紅色文化的有效傳播,滿足基層群眾的精神喜好。
客家人創(chuàng)造了客家山歌,客家山歌塑造了客家人的精神。因此通過深入挖掘客家山歌中的紅色基因文化,并且將其有效地滲透到教育活動中去,有助于增強民族的凝聚力,促進各個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用偉大的愛國情將各個民族的心聯(lián)系在一起。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充分發(fā)揮精神文化產品在人民生活中的引領作用,通過增強人們的情感認同來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追求。因此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挖掘客家山歌中蘊含紅色基因文化的優(yōu)秀作品,用富有感染力的作品來喚醒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在唱山歌、聽山歌、了解山歌的過程中獲得對民族的認同,進而促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成長。
客家山歌對于紅色文化的豐富和傳播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在當前的音樂教育中,卻存在著忽視客家山歌教育價值的問題。因此我們有必要探索系統(tǒng)展現(xiàn)客家山歌紅色基因文化的路徑,循序增強學生對客家山歌中紅色基因文化的了解。
現(xiàn)在的很多學生習慣了聽流行音樂,只有在音樂課堂上,才會去學習教材上的一些民族歌曲,而和客家山歌之間的接觸更是十分匱乏,給山歌中紅色基因文化的滲透帶來了很多的困難。因此要想讓學生真正去走近客家山歌當中的紅色基因文化,第一步是端正學生對客家山歌的認識,并且激活學生對客家山歌的學習興趣,從而為之后的深入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要想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可以組織講座形式的教育活動,自己可以作為講師來向學生介紹客家山歌。也可以邀請相關專家來為學生開展講座,從而帶給學生更多的新鮮感。在講座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客家山歌當中的紅色基因文化,需要講師重點強調以下幾個內容:
一方面是客家山歌當中所代表的勞動精神,讓學生懂得客家山歌是我們的民族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勞動觀念,進而讓學生可以順利地理解為何客家山歌和紅色文化之間可以實現(xiàn)良好的融合。比方在講座之中,講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古時候客家人的生活環(huán)境,讓學生知道客家山歌的形成就是由于客家人對大自然有著強烈的感情,從而讓學生去理解其中蘊含的勞動思想。
另一方面是重點介紹客家山歌為何被稱之為紅色歌謠的母體。這一部分的介紹需要講師加強案例的舉出,讓學生可以從專業(yè)知識的角度來理解客家山歌為何對我們而言這么重要。比如講師可以給學生播放《十里送軍》,接著向學生介紹這首歌曲產生背后的故事,讓學生懂得這原本是客家人所唱的一首情歌。而在戰(zhàn)爭爆發(fā)之后,客家的子弟紛紛參戰(zhàn),為了送別這些將要上戰(zhàn)場的人,人們對《送郎調》這首客家山歌進行了改編,形成了現(xiàn)在廣為流傳的《十里送軍》,讓原本情意綿綿的歌曲增添了更多令人振奮的力量。
此外,我們還應當豐富講座的形式,給學生更多聽講座的機會,從而在潛移默化當中增強學生對客家山歌的認識。以往的講座組織起來比較困難,而且受到疫情的影響,能夠組織的機會變得更少了。但是我們可以利用線上的優(yōu)勢,組織學生參與線上講座,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加豐富的客家山歌接觸平臺,讓學生去了解更多的客家山歌歷史淵源、發(fā)展歷程。
讓學生真正理解并且認同客家山歌中的紅色基因文化,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教師和學校都堅持開展工作,在日積月累中塑造學生良好的品德。因此有必要加強客家山歌在校園文化中的滲透,通過多種方式來普及客家山歌,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受到優(yōu)秀音樂文化的熏陶,感受這些音樂之中蘊含的強大民族凝聚力,從而促進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發(fā)展,并且使學生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
比如,學??梢栽趯W生休息的時間,利用廣播、電視等方式來向學生介紹客家山歌當中的一些優(yōu)秀作品,包括《幸福生活萬年長》、《唱出東方紅太陽》等等,在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讓學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領會到客家山歌文化的魅力;又比如,學??梢越M織專門的客家山歌歌唱活動,讓客家山歌真正走近學生,打造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
在客家山歌普及的過程中,教師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自身必須熟悉經典客家山歌的內涵和唱法,以便在必要時帶給學生幫助,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唱山歌。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將客家山歌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去,豐富學生的音樂學習范圍。
對于學生來講,紅色基因文化是近在身邊但是難以透徹理解的一種文化思想。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客家山歌之中的紅色基因文化,教師可以使用學生們更加喜歡的實踐活動手段,用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來調動起學生參與客家山歌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好地親近客家山歌,從而促進學生的情感理解。
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用山歌,學黨史”的活動,在活動當中給學生們充足的自主權利,讓學生使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改編客家山歌作品,在作品當中融入黨史的知識,還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在作品當中融入舞蹈、說唱等自己喜歡的元素。在學生完成了自主或者合作創(chuàng)編之后,教師還要給學生們充足的機會來展示成果,從而讓學生不僅可以傳承客家文化,還可以在黨史的學習和傳播中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又比如,針對現(xiàn)在網絡發(fā)達、學生獲取資料便利的特點,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在課后去選擇一首客家山歌作品,對這首作品之中蘊含著的紅色思想展開探索,撰寫一份簡單的調查報告,利用這份報告。在課堂上宣傳紅色文化。
這樣,通過組織學生展開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可以有效地改變學生對客家山歌文化的單一認識,讓民族音樂教育可以緊跟時代,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然,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解讀山歌當中的紅色文化,教師要注重發(fā)揮出自身的引領作用,在必要時使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這些作品,促進學生認知上的升華。
客家山歌從來源上講是客家人為了交流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一種山歌文化,因此也具有很強的少數(shù)民族特色。而為了更好地調動起學生對客家山歌的探索興趣,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特殊節(jié)點,比如說客家文化節(jié)、客家春節(jié)等等。引導學生走進客家人的生活,讓學生在這些特殊節(jié)點的體驗過程中去欣賞這些蘊含著紅色基因文化的山歌作品,可以讓學生對作品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更有助于發(fā)揮出客家山歌的育人價值。
比如,教師可以在臨近春節(jié)的時候組織學生去探索客家春節(jié)文化,讓學生去了解客家春節(jié)特色,并且說一說和自己經常體驗的春節(jié)氣氛有哪些不同。教師還可以在網絡上搜集相關的視頻播放給學生,和學生一起來進行欣賞和分析,從而進一步調動起學生的探索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給學生播放客家山歌《家鄉(xiāng)春節(jié)最難忘》,讓學生去感受客家人在這首山歌中對自己、對家人、對國家傾訴的美好情感與心愿,使學生去感受其中的紅色力量。這樣,通過引導學生去體驗客家人的傳統(tǒng)習俗,有助于學生在優(yōu)秀作品的感召下收獲尊老愛幼、愛國愛黨等良好的品質,并且讓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收獲更多的特殊體驗。
在新時期,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出新媒體在紅色基因文化傳播上的作用,為紅色文化的傳播開辟新的道路,從而讓我們的紅色基因可以更好地傳承下去。因此在挖掘客家山歌中紅色基因文化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對各種科技的作用進行探索,找到更多的傳播和滲透路徑。
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微信、QQ等以溝通為主的軟件來促進學生對客家山歌的創(chuàng)新,讓學生繼承紅色客家山歌基因。創(chuàng)作從來都不是某個人的事情,而是人民群眾的廣泛活動。作為新世紀的學生,也應當積極主動地參與進去。因此教師可以以這些軟件作為線上溝通平臺,引導學生以紅色文化為主導來展開客家山歌的創(chuàng)作,讓學生將自己的紅色精神滲透到歌的歌詞、節(jié)奏等方面去,增強學生的情感。而且通過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分享出來,也可以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更有助于紅色教育的良性發(fā)展。
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充分挖掘網絡上的各種和紅色客家山歌有關的資源,包括紀錄片、動畫、電視劇等等,引導學生利用課余的時間來觀看,在潛移默化之中擴大紅色客家山歌的影響力,并且讓學生在無形中感受客家山歌之中的愛國情懷。
在新時期,為了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音樂教師應當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有效地開發(fā)客家山歌的紅色基因文化教育價值,讓學生在情感真實而感人的文化欣賞過程中體會中華民族的精神,塑造學生良好紅色文化記憶,促進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