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云龍
老鄉(xiāng)微信上說,同村的幾個好友周末一起聚聚,我不假思索地答應了,到達現(xiàn)場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放松“警惕”了,忘了追問一句聚會的由頭,人家擺了五六桌,為的是給兒子過十歲生日。
晚宴現(xiàn)場,最壯觀的要數(shù)花花綠綠的氣球了,可能有成百上千只,各種形態(tài),各種造型,深得孩子們喜歡。他們攪成一團,先是爭搶氣球,后是競相踩踏,看誰的聲響大。
有人說,應該多與孩子接觸,容易保持一顆童心。其實,只要不在升學壓力之下,所有的孩子都蠻可愛的。那天,我被孩子們的情緒感染,搖身一變成為攝影師,抓拍、跟拍多組諧趣鏡頭,現(xiàn)場有感而發(fā)“微”:快樂,是最簡單的一踩,是最廉價的一“嘭”——他們的十歲。
我至今記得,兒子十歲生日那天,他只是請一幫同學到麥當勞吃了一頓,同學們也只是贈送一點手工和手書禮品以示祝賀。這事好是好,同學之誼,多個念想,可是為什么要去洋快餐店呢?當時不解、不樂意,見得多了,漸漸才理解。
后來的生日宴,排場越搞越大,老鄉(xiāng)兒子的那個生日宴,已經(jīng)是小型的了。同事的兒子好好,去年下半年基本上一直在過生日。以他為核心、主角的就有三次:分別在媽媽老家、爸爸老家和南京。宴請、禮品、拍攝寫真、文娛活動,一個生日數(shù)萬開支。同時,他還十多次攜父帶母出沒各大賓館、飯店,高調(diào)參加同學的生日宴。
媒體同行佳佳,操辦兒子的生日宴更是高大上,玩起了移動直播,現(xiàn)場還有舞美燈光布置,那場“卓爾生日會”很有綜藝范兒:有特別編排的“瘋狂科學秀”引爆全場;有外婆獻詩環(huán)節(jié),勝似《朗讀者》,感染三代人!
每一個大于十歲的朋友,應該都有十歲的記憶,但是未必都操辦過生日。某年某月,在鄉(xiāng)村放肆的臺風時節(jié),父親到附近小鎮(zhèn)有事,我拼命要跟路,父親一個人頂風蹬車都很艱難,哪好帶上我?而我不依不饒,父親最后使出惡毒的一招,用繩子一端纏著我的腰部,一端系在門前的桃樹上,我可以不斷轉(zhuǎn)圈,卻不能走遠一步。少年的我,在桃樹周邊上躥下跳了一個中午。后來,家里人才想起那天正是我的農(nóng)歷生日,有點后悔,大字不識的叔叔居然即興吟誦了一首打油詩:吊在桃樹上朝家望,煮的米飯燒的茄子湯。這是我六歲的生日,因為被“高調(diào)”,今生忘不掉。
而今,孩子十歲時,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使出渾身解數(shù)。我的同事在觀摩多場生日宴之后若有所思:好用心的生日趴!不過,作為家長的我是拒絕的!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這以后孩子的生日趴該怎么搞?。?/p>
是的,從“得過且過”到大操大辦,過猶不及也。
我更欣賞一種文化的慶生方式,本地一所學校有一堂“集體生日班會”,四個環(huán)節(jié),有點意思。成長禮:一起走過,永恒紀念;時間膠囊:留下秘密,未來拆封;智慧錦囊:父母妙計,幫你過關(guān);保證書:相互承諾,共同成長。
我想,這是最好的成長禮了,如有興趣,拿走不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