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嬌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非常優(yōu)美的散文。我們在閱讀這篇散文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浮想聯(lián)翩。那碧綠的荷葉,那裊娜的荷花,那皎潔的月光,都在作者的筆下一一顯現(xiàn)。我們的神思也慢慢地飛入了那美麗的清華園……
在《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除了使用各種修辭手法之外,還巧妙地使用了動詞、疊詞、數(shù)量詞等詞語。接下來,筆者就談?wù)劇逗商猎律分性~語的妙用。
一、妙用動詞,讓景物“活”起來
朱自清先生具有很強(qiáng)的駕馭文字的能力。他在《荷塘月色》一文中巧妙地使用各種動詞,使筆下的景物富有生機(jī)與活力,給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間。
例句1:妻在屋里拍著閏兒,模模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上大衫,帶上門出去。
分析:“拍”“哼”兩個看似尋常的動詞,卻很好地展現(xiàn)了妻子哄小孩睡覺的生活細(xì)節(jié),充滿了溫情?!芭鄙弦路?,“帶”上門,近乎口語化、拉家常的語言,仿佛是作者在與我們閑談,煙火氣十足。
例句2: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分析:一個動詞“挨”,將普普通通的荷葉寫活了。在作者的筆下,這些荷葉猶如一群活潑可愛、明艷動人的少女。
例句3: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diǎn)綴著些白花。
分析:“點(diǎn)綴”有“加以襯托或裝飾”的意思,一般是指人用某物裝飾另一物。使用“點(diǎn)綴”一詞,使整個畫面富有情趣。
例句4: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分析:“瀉”本來是指“液體很快地流動”。作者打破常規(guī),用“瀉”來形容“月光”,把“月光”當(dāng)作“水”來寫,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讓人覺得十分新奇又十分恰當(dāng)。這就是煉字的妙處!
例句5: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分析:“浮”生動地寫出了薄霧縹緲輕柔的狀態(tài),讓人如同親眼見到了霧氣升騰、擴(kuò)散、彌漫的情狀。動詞“瀉”與“浮”,使荷塘上的月光、霧氣充滿了動態(tài)美?!跋础弊忠灿玫煤芎?,寫出了荷葉與荷花的純凈美;“籠”字寫出了水霧迷蒙的樣子,也寫出了月色的淡雅、柔和。
例句6: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
分析:樹枝的“倩影”好像是人工“畫”出來的一樣,一個“畫”字贊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例句7: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diǎn)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分析:動詞“漏”本是指“東西從孔或縫中滴下、透出或掉出”。作者在這里用這個動詞是為了讓讀者明白,周圍的樹木非常的茂密,照應(yīng)了前面的“荷塘的四面,遠(yuǎn)遠(yuǎn)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所以“月光不能朗照”。
二、妙用數(shù)量詞,讓景物“動”起來
數(shù)量詞常常處于輔助地位,容易被人們忽略。但是,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一文中卻靈活地使用了各種數(shù)量詞,為文章增添色彩。
例如,“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中的“一絲”,“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中的“一道”,“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yuǎn)山,只有些大意罷了”中的“一帶”,“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diǎn)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中的“一兩點(diǎn)”,就像寫意畫中的幾點(diǎn)淡墨,展現(xiàn)出若有若無、如夢似幻的意境美,起到了“裝扮”“點(diǎn)睛”的作用。
又如,“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中的“一條”,“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中的“一粒粒”,“微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yuǎn)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中的“縷縷”,“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中的“一些”,“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中的“一片”,“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中的“一層”,“這些樹將這一片荷塘重重圍住”中的“一片”,“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tuán)煙霧”中的“一團(tuán)”,既點(diǎn)出了事物的具體數(shù)量,又使事物變得更加的具體可感。
三、妙用疊詞,使文章富有音韻美
在散文《荷塘月色》中,作者還靈活地使用了疊詞。這些疊詞不僅使文章的語言變得更加的形象生動,而且使文章富有了音韻美。
例如,作者用“蓊蓊郁郁”來形容荷塘周圍的樹,不但突出了樹木的蓬勃、茂盛,而且暗示了夜色的濃重。作者不直接說遠(yuǎn)近高低都是樹,而說“遠(yuǎn)遠(yuǎn)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顯然是為了強(qiáng)調(diào)樹林非常的茂密。他還用“陰森森”來渲染夜間的林蔭路,用“曲曲折折”來描寫荷塘的形狀和輪廓,用“田田”“亭亭”來描繪荷葉的形狀,用“層層”來突出荷葉的密集與繁多,用“縷縷”來描寫荷香,用“脈脈”來形容葉子底下的流水,用“淡淡”“靜靜”來描寫月光,用“薄薄”來描寫清霧……可見,作者的想象有多么的豐富!
有的疊詞能描摹事物的形狀,有的疊詞能模擬各種聲音,有的疊詞可以突出景物的色彩,達(dá)到了繪形、繪聲或繪色的目的。作者在文章中寫道:“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贝颂幍摹吧焙汀暗泵鑼懥顺良诺沫h(huán)境,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內(nèi)心的壓抑。作者在文章中使用了各種形式的疊詞,有“AA”式,如“田田”;有“AABB”式,如“遠(yuǎn)遠(yuǎn)近近”“曲曲折折”等;有“ABB”式,如“陰森森”“峭楞楞”等。這些疊詞使文章音韻和諧,富有美感。
總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要仔細(xì)品讀文章中的詞句,學(xué)習(xí)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
(作者單位:江蘇省鎮(zhèn)江市實(shí)驗(yàn)高級中學(xué))
語數(shù)外學(xué)習(xí)·高中版下旬202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