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紅
濟源市人民醫(yī)院(河南 濟源 454650)
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成人最常見的淋巴系統(tǒng)腫瘤,主要是由細胞核大于2個正常淋巴細胞的大B細胞構(gòu)成的,伴有彌漫生長的腫瘤[1-2]。DLBCL發(fā)展迅速且預后較差,故尋找與該病相關的特異性指標,對診斷、治療及預后十分重要。紅細胞分布寬度(Rsd cell volume distrbution width,RDW)是全血計數(shù)檢查的一種常規(guī)血液學檢查參數(shù),可反映外周血紅細胞體積,其值增高與多數(shù)疾病死亡及預后密切相關[3]。信號傳導與轉(zhuǎn)錄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是一類可將信號由細胞外傳至細胞細胞內(nèi)的轉(zhuǎn)導因子,作為核內(nèi)轉(zhuǎn)錄因子參與調(diào)控基因轉(zhuǎn)錄,在體內(nèi)具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4]。有學者表示,STAT3與DLBCL不良預后有關[5]。因此,本研究通過檢測DLBCL患者RDW與STAT3表達,分析其對預后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選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入醫(yī)院的DLBCL患者84例。其中男46例,女38例;年齡26~87歲,平均年齡(60.82±3.17)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4.82±1.44)年;Hans分類:GCB型23例,非GCB型61例;發(fā)病時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升高38例。納入標準:(1)符合2017年WHO修訂的《淋巴造血系統(tǒng)腫瘤分類及其診斷標準》[6]中DLBCL的相關診斷;(2)經(jīng)病理組織學和免疫組化染色確診;(3)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合并重要臟器功能不全;(2)既往未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治療;(3)伴有其他惡性腫瘤或傳染性疾??;(4)排除精神類疾病或交流障礙。
1.2方法及指標 檢測方法: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液樣本2ml,送至檢驗科。RDW檢測利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每股貝克曼庫爾特,LH750)。STAT3檢測依據(jù)免疫組化染色法,標本4μm連續(xù)切片,70℃溫箱烤片1.5h,STAT3(1∶8000)試劑由北京博奧森試劑公司提供。根據(jù)ImageJ分析組織的IHC染色陽性細胞的染色強度和染色面積,作IHC定量指標,并定量STAT3陽性表達率(%)。
生存時間:隨訪患者1年,通過復診或電話回訪患者總生存時間(OS)。OS定義為隨訪開始時間至截止時間(2020年10月)。
2.1RDW及STAT3對DLBCL的預測價值 根據(jù)隨訪結(jié)果將患者分為良好組與不良組,ROC曲線結(jié)果表示,RDW最佳臨界值為15.00%,預測靈敏度為91.7%,特異度為88.9%,AUC為0.883;STAT3最佳臨界值為24.00%,預測靈敏度為90.9%,特異度為94.1%,AUC為0.897。見表1、圖1。
表1 RDW及STAT3對DLBCL的預測價值
圖1 RDW及STAT3對DLBCL的ROC曲線
2.2DLBCL與RDW及STAT3和臨床病理參數(shù)的關系 將84例DLBCL患者分為高RDW組(>15%)、低RDW組(≤15%)、高STAT3組(>24%)及低STAT3組(≤24%)。其中高RDW組36例,低RDW組48例,兩組患者與性別、年齡比較無意義(P>0.05)而與Hans分類及LDH水平具有顯著差異(P<0.05)。其中高STAT3組51例,低STAT3組33例,兩組患者與性別、年齡比較無意義(P>0.05)而與Hans分類及LDH水平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3RDW及STAT3表達與患者OS的關系 RDW>15%平均生存時間為19個月,RDW≤15%平均生存時間為26個月;STAT3>24%平均生存時間為17個月,STAT3≤24%平均生存時間為24個月。高RDW組及高STAT3組生存時間均低于低RDW組及低STAT3組(P<0.05)。見表3。
表2 DLBCL與RDW及STAT3和臨床病理參數(shù)的關系
表3 RDW及STAT3表達與患者OS的關系
DLBCL是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見類型,在臨床和預后等方面具有高度異質(zhì)性,故其臨床表現(xiàn)、治療反應和預后差異較大[7]。該病可發(fā)于任何年齡階段,但以老年人多見,中位發(fā)病年齡為60歲左右,男性多于女性。腫瘤主要發(fā)生于淋巴結(jié)內(nèi),臨床主要以迅速增大的無痛性腫塊為典型表現(xiàn)[8]。蒽環(huán)類藥物聯(lián)合化療使DLBCL成為有可能治愈的腫瘤,但仍有許多患者因該病而死亡。因此,臨床急需有效的具有獨立預后價值的預后指標來進行臨床決策。
RDW是反應外周血紅細胞體積異質(zhì)性的指標,既往常用與貧血的鑒別診斷,但近年來發(fā)現(xiàn)RDW可是一種重要的炎癥標志物,是多數(shù)實體腫瘤及血液腫瘤的預后因子[9]。有研究表明,DLBCL患者不良預后與RDW升高相關,而慢性炎癥與RDW升高密切相關,惡性腫瘤可引起慢性炎癥,從而促使腫瘤發(fā)生發(fā)展[10]。STAT3可通過某些通路促進細胞生長與分化、發(fā)展、凋亡、免疫應答和炎癥等[11]。在多數(shù)腫瘤檢查中均發(fā)現(xiàn)STAT3呈高表達狀態(tài),包括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及淋巴癌等。本研究中納入受試者共84人,經(jīng)過臨床檢測確定RDW與STAT3表達可作為DLBCL患者的預后因素。本研究發(fā)現(xiàn)DLBCL患者RDW與STAT3的高表達與Hans分類及LDH水平有關,提示RDW與STAT3對DLBCL患者的預后具積極意義。諸多研究均表明,Hans分類在DLBCL預后方面具有一定判斷價值,通過該種方法發(fā)現(xiàn)GCB型與非GCB型是DLBCL患者的獨立危險因素[12];但也有學者指出,Hans分類在預測DLBCL患者預后評估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13]?;谝陨侠碚?,本研究將LDH水平也作為評估DLBCL患者的預后指標。有研究結(jié)果表示,由于惡性腫瘤組織糖酵解速率較高,故LDH在惡性腫瘤中顯著升高,因此該水平能間接反映腫瘤組織的增生性,可作為評估DLBCL患者的預后不良的因子[14]。有研究表明,RDW表達的內(nèi)容是紅細胞體積大小的均勻程度,RDW低表達時,紅細胞體積大小相同,RDW高表達時,紅細胞體積大小不相同,故RDW高水平表達與DLBCL預后緊密相關[15]。STAT3能限制細胞遷移,且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肝臟的再生,推測其在惡性腫瘤中呈高表達可能是因為與控制細胞生長、存活、血管生成、遷移、入侵及代謝的關鍵基因表達異常有關。本研究經(jīng)ROC曲線分析,得到RDW預測不良反應靈敏度為91.7%,特異度為88.9%,STAT3預測不良反應靈敏度為90.9%,特異度為94.1%;高RDW組及高STAT3組生存時間均低于低RDW組及低STAT3組,提示RDW與STAT3可作為DLBCL的預后因素,且RDW與STAT3在高表達狀態(tài)下均可作為評估DLBCL患者的預后指標。
綜上所述,RDW與STAT3表達均可作為評估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的預后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