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黎明
2020年11月17日至18日,紀念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成立30周年暨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代表黨中央,向受到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全國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和關工委干部致以誠摯的問候。他指出,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中國關工委成立3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團結帶領廣大老干部、老戰(zhàn)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等離退休老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他強調,廣大“五老”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領導,支持更多老同志參加關心下一代工作,使廣大“五老”在關心下一代的廣闊舞臺上老有所為、發(fā)光發(fā)熱,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遼寧省大連市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原海軍政治學院退休教授馬仁典聽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備受鼓舞,這位因退休后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關心下一代工作中而榮膺“中國好人”稱號的耄耋老人,決心不辜負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繼續(xù)在關心祖國下一代健康成長中續(xù)寫人生價值新篇章。
復旦畢業(yè),參軍從教成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
馬仁典,1936年出生于山東省東阿縣,自小聰慧善良,上學后從小學到大學,學習成績在班級里一直名列前茅。1963年7月,馬仁典以優(yōu)異成績從南開大學經濟系畢業(yè)。當時,解放軍總政治部為加強軍事院校建設,正在全國各重點高校選拔優(yōu)秀畢業(yè)生,準備充實到一線教學崗位。由于各方面條件均出類拔萃,馬仁典經過部隊嚴格審查,進入海軍政治學院,擔任教員。穿上軍裝、登上三尺講臺后,馬仁典深知責任重大,于是在完成好本職工作的情況下,努力學習,虛心向老同志求教,犧牲一切休息時間為自己充電,很快在同期參加工作的同事中脫穎而出,成為佼佼者,從普通教員迅速成長為經濟學教授、研究生導師,并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中取得卓越成就。20世紀90年代初,常年教授《資本論》的他,經過近20年潛心研究,完成了經濟學力作《公本論》。此書由人民出版社甫一出版,立即以其重大的理論價值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強烈反響,他也因此成為經濟學界轟動一時的新聞人物……在從教的幾十年間,馬仁典不斷攀登科學高峰,可謂成果豐碩、著述連連,先后完成了200多篇、部論著,榮獲全國、全軍、海軍和省市科技成果獎40多項,并被“世界華人協會”授予榮譽博士稱號,成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
退而不休,在關心下一代中續(xù)寫人生價值新篇章
1996年,馬仁典告別繁忙的教學一線退休了。工作期間,他曾因公負傷導致右眼失明,并切除了一個腎臟,是一名二等傷殘軍人,按理說退休后應該好好治治病、休息休息,但他決定發(fā)揮余熱,投身到關心下一代工作中。他認為:“如果說科學技術是今天的生產力,那么,青少年的素質教育則是明天的生產力!”
正是基于這種深刻認識,馬仁典退休后一頭扎進青少年思想教育中。當時青少年中流行著一股“追星熱”,很多孩子一味追求歌星和影視明星,有的甚至為了“追星”不惜棄學。面對這一情況,馬仁典覺得應該對青少年盲目“追星”現象加以引導?!澳菑哪膬喝胧帜兀俊币贿B數日,他都在苦苦思索著。一天,馬仁典在書柜前邊踱步邊思考,無意間看到藏書中一些科學家的傳記,突然眼前一亮:“對呀!我國的科學家們,為祖國,乃至人類的發(fā)展、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我何不編寫一本書籍,向青少年介紹他們的生平,讓這些科學泰斗成為孩子們心中追尋的偶像、‘明星’,幫助他們樹立起高尚的人生目標和遠大的發(fā)展志向呢?!毕氲酱耍R仁典一陣興奮。
馬仁典是那種對認準了的事說干就干的人。他很快行動起來,翻動家中的藏書,到圖書館查閱書籍,一點點搜集資料,一個個選擇成就輝煌的科學家,這些事情對于一位僅有一只好眼、一個腎臟的花甲老人來說并非易事,但馬仁典全然不顧。他借助放大鏡看書,依靠藥物維持腎臟的病情,全身心投入到編撰工作中,夜以繼日的趕寫書稿,最終利用一年時間寫出了《中國現代科學家的人生路》一書,詳盡介紹了71位著名科學家的精彩人生。此書經武漢出版社出版后,很受青少年喜愛,也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許多學校老師和孩子家長稱贊馬仁典:“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有益的精神食糧,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
此后,馬仁典又根據自己在高校工作多年積累的知識,編著、撰寫了《新世紀青少年素質教育》等一批與關心教育下一代有關的書籍和文章,這些書籍、文章,飽含深情,洋洋灑灑,累計近700萬字之巨,產生了非常好的社會影響和教育效果。
退休多年來,馬仁典在積極撰寫廣大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書籍、文章,以文字啟迪孩子們的心靈的同時,還邁開雙腳,主動走進中小學校園,給孩子們講理想、講道德,講我黨的光榮歷史和優(yōu)良傳統(tǒng),講英雄模范人物先進事跡,先后擔任了10多所中小學的校外輔導員、德育教育顧問。為了確保自己所講的內容,孩子們能入耳、入腦,每一次做報告前,馬仁典都要認真?zhèn)湔n,撰寫報告提綱。一些親朋好友看到他如此認真,經常勸他不要過于勞累:“您是大學教授,給大學生講課都口若懸河,給中小學生講課干嗎還這么費勁做準備,到時登臺開講就是啦!”馬仁典知道大家是關心自己,每每聽后總會微微一笑回答:“中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不比大學生,給他們作報告必須形象生動,語言風趣,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坐得住、聽得進,最終引起思想上的共鳴!”由于準備充分,所講內容寓大道理于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之中,馬仁典每次做報告,孩子們都聽得津津有味,感到受益匪淺!
甘于奉獻,傾情關愛青少年無怨無悔
馬仁典除了在思想上關心青少年,還在經濟上力所能及地幫助身邊家境困難的孩子,給他們親人般的溫暖,為他們健康成長助一臂之力。
20年前的一個冬天,馬仁典所在街道的工作人員找到他,以試探的口吻對他說:“轄區(qū)內春暉小學6年級有個叫劉培菁的小女孩,3歲失去母親,7歲失去父親,多年來一直靠奶奶撫養(yǎng),如今奶奶已經80多歲,無論從經濟上還是體力上照顧她都越來越困難,街道領導商量后覺得您知識淵博、為人好,想問問您能不能以特殊家庭的形式幫助撫育小培菁!”工作人員沒想到話音剛落,馬仁典便爽快地答應下來,從此劉培菁成了馬仁典家中的一員。當時小培菁由于家中生活窘迫,營養(yǎng)不良,身體很弱,并患有肺病,于是馬仁典一面出錢為小培菁治病,一面為她補充營養(yǎng)。在馬仁典和老伴的精心照料下,幾個月后,小培菁不僅治愈了肺病,黃瘦的面貌也徹底改變,成了一個又白又胖的小姑娘。
劉培菁初中畢業(yè)那年,遇到了人生第一個十字路口。當時,她的中考成績達到了自費錄取分數線,這一分數要讀高中,按當地規(guī)定每年必須繳納2500元學費,可劉培菁的奶奶根本無力支付。緊要關頭,馬仁典知道情況后,二話不說給她交上了這筆錢。后來劉培菁又在馬仁典資助下讀完大學,順利謀得了一份很好的工作。
2004年的一天,馬仁典在與小區(qū)物業(yè)人員交談時,了解到保潔員王靈芝一家生活艱難,尤其她的兒子劉存,從河南農村來大連上學后,因為老家小學5年級不開英語課,所以英語一點不會,為此一家人非常著急。于是,馬仁典主動承擔起幫助劉存學英語的任務,定期把他叫到家中給他補課。在馬仁典的精心輔導下,劉存很快從一個連ABC都不知道的孩子,考出了89分的好成績,上初中后英語成績更是突飛猛進,一舉奪得全年級第一名。
然而劉存學習成績上去了,思想上卻一度出現了偏差,總覺得自己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很自卑。一次學校開家長會,他竟要求媽媽不能穿工作服去,說怕同學看到了笑話。馬仁典得知后,感到問題很嚴重,便把劉存叫到家中,語重心長地給他講道理,開導他。他告訴劉存:“你媽媽做保潔員,靠自己的勞動賺錢絕不是什么丟人的事,你應該為有這樣勤勞的母親感到驕傲……”馬仁典的話語深深打動了劉存,讓他豁然開朗,他告訴馬仁典:“聽了您的教誨,我覺得我媽媽和天底下所有媽媽一樣,也是那么漂亮!”思想問題解決了,劉存變得自信起來,學習也更加勤奮,最終如愿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
馬仁典幫助過的孩子還有很多,多年來資助貧困家庭孩子的錢也非小數目,但他從來不記這筆賬。他說:“只要受到過幫助的孩子們記住社會的關愛,懂得感恩社會,我就心滿意足了!”話雖簡單,但經濟上的支出對于馬仁典這樣一個依靠退休金生活的家庭來說,并不輕松,毫無疑問,這些錢都是他一家從嘴上吃的、身上穿的中一分一分節(jié)省下來的。劉存的母親就深有感觸地說:“馬老幫助過很多很多像劉存這樣的孩子,他給孩子花錢從不吝嗇,自己和老伴兒卻很節(jié)儉,他們經常買最便宜的菜,穿得比普通人還普通!”馬仁典在青少年身上的無私奉獻,不但身邊老百姓看在眼里,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他先后被評為所在區(qū)和大連市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登上“大連好人”榜,并在“中央文明辦”主辦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中,當選為“助人為樂好人”,成為“中國好人榜”評選活動自2008年5月開展以來,為數不多的以退而不休,傾情關心、關愛下一代而獲“中國好人”稱號的全國典型之一。
如今已85歲高齡的馬仁典,依然不知疲倦地為關心下一代奔忙著,如紅燭般繼續(xù)燃燒自己,譜寫著人生價值的新篇章。
(編輯:徐仕國)
sdjzdx20220323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