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寫作訓練為例"/>
◎袁 明
袁明,江西省贛州市第五中學高級教師,贛州市初中語文“學科帶頭人”。
“任務情境”指帶有真實寫作任務的情境?!斑^程化寫作教學”是指一種旨在管理學生的寫作行為,把既定的寫作知識技能落實到可分解的若干訓練步驟的寫作教學活動。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鄭桂華指出,“寫作教學的思路必須改變。就是要將作文教學過程具體化,通過作文教學過程指導給學生提供切實的幫助”。據(jù)此提出兩條設計思路,一種是按“學生寫作過程”設計作文教學,另一種是按“教師指導過程”設計分項訓練的作文教學。[1]然而,初中語文教材寫作訓練中,常見的是概念性命題寫作,存在寫作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需要脫節(jié)問題,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寫作的欲望動機。寫作教學更多傾向于先講理論知識,然后學生寫作,最后講評;部分是先寫作再指導。寫作教學仍然停留在學生寫作的兩端:寫前指導和寫后講評。對“寫”的過程缺乏有效的指導,即忽視了學生最困難的“怎么寫”和學生怎么寫出來的等問題。寫作知識、技能的學習與轉化缺乏有效的教學支撐與管控。
因此,創(chuàng)設有效激發(fā)學生寫作內驅力的任務情境,為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單元寫作教學訓練開發(fā)配套的寫作課程資源,設計高效寫作學習支架,探究符合真實寫作規(guī)律的分項訓練全程指導的寫作學習活動模式,為初中語文教師嘗試在特定任務情境中實施過程化寫作教學提供參考范本,推進寫作教學范式由重“結果——文本”向重“過程——交流”的轉變,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活動即情境。動作性教學活動處于戴爾“經驗之塔”的底層,是最直接、最真切的經驗,學生也最喜歡。[2]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是“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寫作訓練,教師可布置學生在節(jié)假日里,親自下廚做一道菜或點心,拍攝制作美食的視頻、照片,向同學介紹一道美食的制作方法;或推介一道美食;或敘寫自己學做美食的體驗感受。學校食堂舉行了員工廚藝大賽活動,結合七年級“具體生動描寫”的單元訓練點,設計寫作任務情境:“為滿足同學們的口味要求,學校食堂面向全校同學征選自己喜歡的菜肴或小吃,如果你把這道菜或小吃的材質色香味等描繪的夠有魅力,打動了食堂的廚師們,你推薦的這道菜品將會被入選食堂日常菜譜,以后你就機會在食堂吃到自己喜歡的菜肴啰!請你以《舌尖上的愛》為題,寫一篇具體生動的300字左右的短文介紹這道菜品?!痹偃?,為學校的研學游活動推薦目的地,或設計最佳行程路線;根據(jù)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謀篇布局”訓練點,在班級舉行調查當?shù)氐穆糜挝幕Y源實踐活動,以《家鄉(xiāng)的名片》為題寫一篇文章,向當?shù)仉娨暸_“家鄉(xiāng)美”欄目組推薦你的家鄉(xiāng),如果編者選中你的稿件,就會把你家鄉(xiāng)的這張“名片”制作成電視節(jié)目,向觀眾推介你的家鄉(xiāng)?;谥苯咏涷灮顒有纬汕榫?,在直接參與真實事件中,通過各種感官共同作用,做中學的活動,學生所獲得的經驗最切實,最具體。讓學生真真切切體驗到寫作“是有趣的、有意義的”,“是生活中與人溝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種方式”。
在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寫人要抓住特點”訓練中,利用校運會跳高冠軍奪冠時凌空躍起過桿的視頻和特寫照片,為校報寫一篇新聞特寫,運用動作細節(jié)描寫再現(xiàn)運動員跳高的矯健英姿,表現(xiàn)運動員勇于挑戰(zhàn)極限的拼搏精神。視頻和照片可以濃縮時空,虛擬現(xiàn)實,控制快慢進度,放大細節(jié),更集中、更典型地再現(xiàn)人物的外貌、表情、神態(tài)和動作的細微變化過程,讓學生觀察得更仔細更清晰,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在教學《醉翁亭記》中,讓學生學做導游,從課文中提取醉翁亭的地理位置、景物特點和人文信息,寫一份介紹醉翁亭的導游詞。在學習《范進中舉》后,把范進的故事寫成課本劇搬上舞臺表演,便可以設計《小說改寫劇本——〈范進中舉〉》的真實寫作任務情境。學生自編自演,既有趣又學到了劇本的知識,為學習戲劇單元做好鋪墊。
語文學習應當與時代對接,與社會生活對接,著眼學生終身發(fā)展的語文核心素,這就需要創(chuàng)設真實交際運用情境。在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議論要觀點明確”寫作中,就2019年香港反修例風波引發(fā)的港獨分子暴亂事件發(fā)表看法;第三單元“議論要言之有據(jù)”寫作中,就演藝圈范某某陰陽合同事件發(fā)表看法。
寫作教學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完成寫作任務提供各種需要的幫助。學習支架理論將這些幫助學生順利穿越寫作學習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支持系統(tǒng)稱為“支架”。寫作學習支架的分類標準大致有兩種,一種是根據(jù)外在形式,可分為范例、提示、建議、向導、圖表和解釋等類型。另一種是根據(jù)功能標準,可分為程序支架、概念支架、策略支架與元認知支架等類型。[3]在教學中,可從寫作過程、文體知識、寫作目的與讀者意識等路徑設計并綜合運用各類寫作學習支架,幫助學生寫作。
①基于內容選擇設計支架。寫作內容即“寫什么”的問題。在審題立意階段,主要關注思想、觀點、材料,此時提供的支架是為了幫助學生打開思路,選擇寫作內容。如在“就范某某陰陽合同事件發(fā)表看法”的任務情境審題立意時,可以設計“簇型圖”式策略支架,從人性、道德、稅務管理、執(zhí)法等多角度探究造成演藝圈逃稅漏稅嚴重現(xiàn)象的原因,學生可在圖形里依次填寫“貪婪”“誠信缺失”“監(jiān)管不力”“執(zhí)法不嚴”等關鍵詞,并在旁邊寫下相關的人或事,用連接線把這些關鍵詞串聯(lián)起來,幫助學生選取角度、觀點和材料。
②基于技能方法設計支架。寫作技能方法即“怎么寫”的問題。在起草階段要關注組織、結構、敘述口吻、詞匯選擇等,幫助學生解決“不會寫”的困難。在《寫人要抓住特點之人物特寫》教學設計中,幫助學生仔細觀察,捕捉特征,寫出人物精神風貌,設計例文支架:阿累《一面》一文中對魯迅先生的肖像描寫片斷。幫助學生選取角度,細節(jié)描摹,設計三個支架。一個是“樹形圖”式概念支架:人物描寫角度——外貌(服飾、發(fā)型、眉眼等)、動作(手、腳)、神態(tài)(臉部表情)、心理(內心活動)。第二個是例文支架:新聞特寫《“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中的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兩個細節(jié)片斷。第三個是概念支架“動態(tài)描寫”。為了解決學生詞匯貧乏、遣詞造句不夠精準傳神的問題,設計詞匯支架,提供描寫人物服飾、動作、表情、發(fā)型、身姿等方面的備選詞語。
③基于修改評價設計支架。在修改評價階段,要同時關注思想、組織、口吻、詞匯選擇和句子的流暢性、生動性。在《寫人要抓住特點之人物特寫》一課,為幫助學生學習“巧借修辭、潤色語言”,設計例文支架:“可是,一分鐘過去了,那矮胖老師一句話不說,像一尊笑面佛一樣,只是站在講臺上啞笑。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說,他臉上的每一個器官,每一條皺紋,甚至每一根頭發(fā)都在微笑!”(《王幾何》)讓學生學習模仿運用比喻和夸張等修辭方法,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或精神風貌。每次寫作學習活動中,都可以根據(jù)寫作訓練點設計包含評價內容、等級標準等項目的圖表支架,用以指導學生互評自評。
為了幫助學生獲得相應的文體知識,在寫作過程展開前掌握特定的文體特征,需要設計相應策略支架。在《小說改寫劇本之〈范進中舉〉》一課中,教師設計一個例文支架:《熊出沒之逃出陷阱》劇本節(jié)選。讓學生觀察劇本的外在形式,如開頭有人物、時間、地點、場景布置,主要內容是人物對話和人物動作等提示,舞臺提示用括號備注。再出示概念解釋支架“劇本”和表格支架“小說與劇本的區(qū)別”,如:
文體類別小說劇本表現(xiàn)手法敘述、描寫對白為主人物塑造方法多樣臺詞+動作情節(jié)復雜鋪展簡單集中節(jié)奏舒緩緊湊
以上支架填補了學生劇本文體經驗的落差,學生獲得了相關問題的感性認識,再按照“改變文體”“改變語體”“增加提示”的策略支架,分項指導改寫,劇本也不難寫。
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目的與讀者意識是寫作教學的重要目標。寫作的目的主要有四種:敘述故事,描述事物,傳遞信息給他人或解釋事物,說服讀者相信某種事物或采取行動。寫作目的決定寫作形式。支持學生養(yǎng)成寫作目的與讀者意識的支架大多數(shù)是問題提示組成的元認知支架。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學會記事”寫作學習活動中,審題構思階段提示一組問題清單:
1.你明確你的寫作目的和讀者嗎?
2.你寫了自己的經歷清單嗎?
3.你的題目有吸引力嗎?
4.你用圖表去組織你的構思了嗎?
5.你的故事里有重要的細節(jié)去表現(xiàn)主題思想嗎?
在《小說改寫劇本》教學中,提示問題:你的觀眾是哪里人?如果你的劇本中人物對白適當使用當?shù)氐姆窖再嫡Z,會更受歡迎哦!這些問題清單直接提醒學生關注寫作目的和讀者,可以培養(yǎng)和強化學生的功能意識。
1.創(chuàng)設任務情境驅動寫作。寫作學習是一種情境性的活動,教師出示合宜的貼近學生生活需要的任務情境,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和自我表達欲望,這是寫作學習活動的發(fā)端。
2.分析情境要素,明確寫作學習元素。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明白話題、讀者、寫作目的、文體形式等要素,為了填補學生寫作經驗的落差,順利完成寫作任務,學生需要學會的寫作學習元素是什么。
3.提供支架學習,分項訓練難點。教師設計寫作課程的至關重要的是根據(jù)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預設寫作過程中學生的困難點,設計不同形式的學習支架,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建“有源的學習環(huán)境”。根據(jù)學生寫作動態(tài)實際需要,擇機呈現(xiàn)在學習過程中,將完成“這一次寫作”的困難分解,逐一分項訓練,有效突破難點。
4.課堂起草寫作。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通過支架幫助學習,把寫作學習元素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后,脫離“支架”這個拐杖,組織文字表達自己“想清楚”了的內容。教師充當觀察者,視情況對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必要的指導。
5.指導修改評價,交流發(fā)布。教師設計一種考量學生作文等級標準的寫作評價量表,課堂上讓學生判斷并評價同伴的作品,也可以及時對效果不佳的學生習作進行現(xiàn)場輔導、修改。后續(xù)提供發(fā)表平臺,激發(fā)心理動機,激勵學生寫作的熱情。
交際語境寫作與過程化寫作融合創(chuàng)新是我國當前中學寫作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二次開發(fā)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單元寫作訓練課程,設計鮮活有趣有意義的寫作任務情境,開發(fā)相應的寫作學習元素,對語文學科寫作課程建設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
寫作學習支架設計路徑著眼于寫作過程、知識技能、寫作目的及讀者意識三個維度,可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有效解決長期以來學生寫作“無內容”“無目的”“不愿寫”“不會寫”,教師寫作教學“沒方法”“不會教”“收效微”等諸多疑難癥結。
寫作教學是一項體系復雜、知識繁多的系統(tǒng)工程,要實現(xiàn)寫作教學過程化,有必要根據(jù)文體系列或功能意識梳理出影響學生寫作水平的基本要素和必備技能。特別是敘述性文體的“觀察技能”“描寫技能”“敘事技能”“敘述視角的選擇”;議論性文體的“立論分論方法”“概述材料方法與角度”“論據(jù)分析的方法”“證明觀點的方法”等細分知識技能,是一線教師棘手的難題。
寫作教學的“教”與“學”兩端要兼顧,目前“教”研究得多,“學”研究得少。學生生活體驗、信息的輸入與輸出、學生作文的收集、分析與利用,寫作教學中對學生習作和寫作能力發(fā)展的量化評價,是研究攻堅的主要方向。
參考文獻與注釋:
[1]鄭桂華.寫作教學的新進展[J].寫作教學教什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7.
[2]周子房.功能性寫作學習[J].寫作教學教什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7.
[3]周子房.寫作學習支架的設計[J].語文教學通訊(旬刊),2015(7).
[4]鄧彤.寫作任務情境:何以需要?如何創(chuàng)設(上)[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6).
[5]王榮生,鄧彤.寫作教學教什么[J].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7.
[6]榮維東等.國外作文教學實驗結果綜述[J].語文建設,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