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惠齡
(浙江科技學院 人文學院,浙江 杭州 310000)
孚,卵孚也。從爪從子。一曰信也。徐鍇曰:“鳥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鳥袌恒以爪反復其卵也?!盵1](P222)因此,“伊川云: 存于中為‘孚’,見于事為‘信’”“《字說》: ‘孚’字從爪從子,如鳥抱子之象。今之‘乳’字,一邊從‘孚’,蓋中抱者,實有物也。中間實有物,所以人自信之”[2](P2486)。綜觀其巽象鳥,艮象爪,而震即主子,兌則主變。由鳥抱卵,孕育養(yǎng)護,應時變化,即“孚”字也。察其上下各兩個陽爻,代表堅硬的保護層,而中間的兩陰爻,象征虛弱且多兇多懼,顯示為正在孵化中的新生命。上巽下兌,外實中虛,外剛內柔,可象征“中心誠信”。又因兩陰虛弱,需賴上下兩陽保護完善,此即符合蛋殼里之象,即“信發(fā)于中,謂之中孚”(《周易正義》)、“存于中為孚,見于事為信”(《朱子語類》)。故《中孚》卦所蘊涵的誠信,須以“中虛”為本為涵攝,方可見“至剛”為固為基石的深刻哲理。
“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敝墟谪赞o象征心中誠信,如若講究誠信,對待豚魚皆能如此,定能獲得吉祥。利于涉獵大河巨川,亦即利于固守中正之道。這里的豚和魚比喻老百姓,象征低等難以感化馴服的生物,為明君供養(yǎng)并培育著。換言之,以此孚信卻能感動豚魚,藉以喻其孚信之難得的真誠可貴。王弼:“魚者,蟲之幽隱也﹔豚者,獸之微賤。”[3](P71)“豚躁魚冥,物之難感者也”“存于中為孚,見于事為信?!盵4](P388)荀爽:“豚魚謂四三也。四為山陸,豚所處。三為兌澤,魚所在。豚者卑賤,魚者幽隱。中信之道,皆及之矣?!盵5](P253)誠信乃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豚魚無知,雖不可化邦信及,卻因人主有其誠信,廣施恩意供養(yǎng),則雖微隱豚魚之物,亦能受其感召,從由信皆及矣。
中孚大抵是從物象言及感應之道?!跺琛吩唬骸爸墟冢嵩趦榷鴦偟弥?。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虛也。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笔钦f心中必須存養(yǎng)誠信。柔順居內可以謙虛至誠,剛健處外能夠實信無妄。以下從上,為之欣悅﹔上位至誠,為之和順;上下相感相應交孚,誠信之德即可被化邦國。誠信能感化豚魚即可獲致吉祥,是說誠信已施及于豚魚微物,利于涉越大河巨流,好似乘駕木船那樣地一帆風順,暢行無阻。中心誠信而又利于固守正道,皆是因為符應完善天的中信美德。王肅曰:“三四在內,二五得中,兌說而巽順,故孚也?!盵6](P109)孚又為何能夠得以化邦?以其誠信使以感化邦國百姓而已矣。六三、六四爻為陰爻,初九、初二以及九五、上九爻為陽爻,似如蛋殼外面的堅硬為陽,里面的蛋白、蛋黃柔軟是陰,蛋孵化后得以成就新的生命現象。換言之,明君賢臣像孵化鳥蛋的母禽一樣,專注誠意地孵化邦國,熏陶百姓?!叭吮刂刑摬恢晃?,而后能真實無妄。蓋實者,不欺之謂也。人之所以欺人,所以自欺者,以心中別有私物也。不欺者,心無私者。是故天下之至誠,天下之至虛者也”[7](P352)。上卦為巽為風,下卦即兌即澤,澤上之風,即為洋上季風。而巽為木,澤上有木,思而可見即舟即船。又,澤上行船必得掌握季風的時間規(guī)律,始能安全有度。職是之故,虛舟則誠明乎心,乘木則信加乎民。只要內心充滿誠信,堅守中貞正道,方能利于涉險、利于守正,即利乎其正而無所不吉也。
《論語·衛(wèi)靈公》:“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辟慵达L即化,言語忠貞誠信,行為篤實恭敬,就算來到蠻貊地區(qū),因著風行草偃,隨著春風化雨,便是連獄卒、豚魚都會因其潛移默化的陶冶修正而得以改頭換面。《象》曰:“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意思是說,澤上吹拂著廣施信德的和風,猶如中心誠信一般,君子以此秉守誠信之德來慎議訟獄、寬緩死刑。議獄,審議訟獄,兌承其巽﹔緩死,寬緩死刑,震承其巽。以巽為命,震而為生;震承啟巽,即保生命。兌象征金,主以行刑﹔巽代表風,主以教化?!胺蛎鞯律髁P,文王所以恤下;議獄緩死,中孚所以垂化”[8](P1702)。換言之,《中孚》卦﹙﹚實似一放大的《離》卦,而《離》卦即是象征太陽一樣地綻放光芒。此一正向能量讓所有人皆樂于趨近于你,便是有孚而化,明察殺伐。因其下兌上巽,出刑入禮,使其存誠化物、感而遂通,故得議獄緩死之象。
尤有進者,中孚二陰居中,物無所累,虛心善順,主感應也﹔二陽得中,心有所主,誠意篤實,主孚信也。因孚有其感,信有其應,虛實交相契,則無感不應。是故,精誠所致通于鬼神,信及豚魚化育群倫。因承兌而巽,民物莫不從化,中孚終服而得吉善名矣。
用志專一則吉,心念不專誠、旁騖于他則動靜難安?!俺蹙牛菁?,有它不燕?!币馑际浅蹙懦质卣\信之德是能夠以此獲致吉祥﹔反之,若心懷異志,圖謀他求,則無法心生安寧。虞,指思慮﹔有它,指心生異志﹔燕,指安寧、安逸。中孚表示誠信,亦主吉象,即為人處事以誠信為本,則事事皆能順遂可行。因為初九陽爻本就當位,處于又剛又明之相感而通之境,這是立信存養(yǎng)之始。正因為是顯而易見的當位,所以更應把握三思后行的思辨工夫。能是不能?該與不該?思忖是否合乎誠義價值,以免墮入愚忠之險。換言之,誠信雖是為人處事之本,但明辨是非的思慮卻不可不備,由是慎念慎始而后得以善存善終?!断蟆吩唬骸俺蹙庞菁?,志未變也?!币馑际钦f初九慎慮完善,持守誠信,得以獲致吉祥,那是因為沒有改變自己的初衷意志。初九主一無適,主一是敬,無適是一。又,專心集中、心無旁騖之際,務必增強對人的觀察能力,從而提高分辨是非的水平。經由符合正道的念慮,并躬行實踐,不生其他考慮利益關系等虛情假意的駁雜想法,便不會因心生朝秦暮楚而惴惴不安。
初九位低,即便當位也不外乎是陽剛卑微,信不由中而主一無適。換言之,當誠信付出未果,便容易心生撼動,不知為何而戰(zhàn)的無從堅持,故啟示人生感應之道,必先以誠敬為先?!熬泳悠涫遥銎溲陨?,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fā)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fā),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周易·系辭傳上》)。志隨意變,恐陷不安;專其誠者,志未生變,有其吉也。受滯九二,往而應四,志若他處,感而非誠,何所安哉?意思是初九若能夠安于現狀,自得其樂,終獲吉祥。因爻位與六四正應,而六四又是近君之位,倘若初九與其關系密切,大有機會獲得提攜幫助。惜初九與九二不應,若是一心希冀提拔,可能會遭致九二阻撓,陷入險境而不得安寧。若志向不變,用心專一,不圖非分之想,一切就會趨吉。
“九二,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鳴鶴,指母鶴在呼喚﹔鶴,陽鳥而居陰,即為震也﹔爵,禮器也﹔靡之,共同分享。曰我曰吾,先親后疏,即為先申君子之情,后明白表示上下之義。此處借鶴的母子親情談論自然感應,意思是說母鶴在樹蔭下呼喚,心有靈犀的小鶴們紛紛應答,我有佳肴美酒,我與你們這些嘉賓們一起共享歡樂。《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言士民之報也?!睆呢韵笊峡?,九二以陽爻居陰位,上面的六三、六四皆為陰爻,所以處于陰蔽之處。換言之,九二不當位,不利于上達天聽,若能以不唱反調的心態(tài)作出調整,恪守中道并愿意與他人分享,便能與之保持良好的互動關系,營造融洽的友好環(huán)境。九二《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此爻說的即是君子與士民言行以德相報的相應相感,及以此唱彼和的心靈相通。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道德經·七十九章》),意思是上天不會眷顧特殊的族群,而是竭力照料那些真正善良的人。因為九二位處低微且人微言輕,在上位的肯定不會輕易信任他。換言之,倘若九二對六三忠誠,與六三陰陽相合,并相互真心誠篤,即可成就“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孔子家語·辯樂》)。何以故?因為九二通曉如春風般擴而充之分享教化的“孚乃化邦”,產生與兌卦相印同樂的歡欣。
“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薄断蟆吩唬骸盎蚬幕蛄T,位不當也?!钡脭?,遇滯﹔鼓,行動,震也。六三樹敵遇滯,讓人坐立難安,不知是要強行進攻還是應該停戰(zhàn)作罷;不知是要悲哀哭泣還是應該高歌一曲。王弼:“三居少陰之上,四居長陰之下,對而不相比,敵之謂語也?!盵9](P320)六三以陰爻居陽位,其位處于上下卦尷尬之際,又與上九有應,說明六三心動于外,心系于物。意思是六三本當安安分分地安于其位,卻又老想著攀附上九,與上層領導建立親密關系,希冀謀求晉升機會又或是更多、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惜六三錯便錯在孜孜念念總想依附的上九,并非是當權的最高領導。六三又飽受六四壓制,遭受到各方阻力,因六三爻不當位,迫使自己陷入惴惴不安之中。換言之,就是因為陰居陽位,乃致于或鼓或罷、或泣或歌,皆因不當,迫使六三進退維谷,得失形之于色。由此,六三身處中孚情境的虛實相續(xù),欲志專其誠卻又失其誠信,無論對六四抑或上九的與物相靡相刃,都無法腳踏實地得以站穩(wěn)腳跟,因此才會出現反復無常的左右為難。
王夫之于《周易內傳》中說:“中,內也;孚,信也,感也。卦畫二陰在內,不得中,而三為躁爻,四為疑地,相聚而異志,既有不相信之勢,而失中無權,志且不平;然而安處于內,靜順以不與陽爭,則其信陽也至,而陽之感之者深也。”[10](P1566)中孚之卦名因二爻與五爻兩陽爻得居九二與九五之中位,感于三爻與四爻兩陰爻,因而取得信任。由此觀之,誠信見于其內而發(fā)乎于外,能感于人而見之于信也。六三居位不當所以存心不誠,又碰上了勁敵,或者鳴鼓冒進,或者疲憊撤退,或者哭泣嘆息,或者歌唱慶幸。換言之,六三因其意念不一,動靜相雜而反復無常。所幸六四居于當應正位而不與計較,反觀六三雖因意念不專導致身心疲憊,卻因六四不予攻伐而顯現欣喜?;仡櫫袕剑孕兄g的變動無常,促就上卦為巽為風,狀似哭號;下卦為兌為悅,疑是笑聲。如此進退失據,無法動靜得宜便不難理解了。
“六四,月既望,馬匹亡,無咎?!蓖?,農歷十五、十六月圓之象。月亮將圓而未盈,好馬失掉了匹配,因此沒有過錯?!吨芤住返呢载侈o都是譬喻,月亮象征陰物,而陰又主疑,月不發(fā)光,月既望即是陰被陽之德,從而映日生輝。《象》曰:“馬匹亡,絕類上也?!薄吨芤讓W說》引胡一桂曰:“互震,馬象?!庇忠钍库溤唬骸傲囊躁帍年?,象月之將望,互震為馬,西在震上,絕同類之陰,而上孚于五,故馬匹亡。雖不中,可以無咎?!盵11](P553)月既圓且滿,失去了馬匹,反倒沒有過失。六四陰柔之體,居得其正位,或應初遇滯,或疑忌生焉,或該有咎也。唯上親臨九五,舍下應取上比,遠類杜絕猜疑,從此陰德圓滿,乃無所歸罪也。換言之,月既已望,陰大被陽德,親比于五也。如若馬匹亡,六三則遇滯,由此失應于初九。趁此絕類上,舍下應取上比,便能得以借力使力,盡釋前嫌疑忌。不過,話說回來,這里便涉及到《中孚》卦誠信的兩層含義:一是要不要誠信?二是誠信的對象究竟為誰?雖云二多譽,四多懼,可即便如此,六四仍須竭力侍奉君王。因此,就算接近滿月,即便馬匹亡失,亦能免于過失。何以故?那是因為六四無論寒來暑往、物換星移,都能夠把握住誠信的對象,不為得失有無之狀所由役使的堅守中正之道,斷絕和同類群聚的危險關系,誠心誠意地向既中且正的九五結交,終能不改初衷地絕類扶搖而上,并使之無患無咎。
《尚書·大禹謨》:“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蔽ㄕ\信的品德才能受到益處,此即為自然不變的道理。六四是唯一既合又應的爻位,不但與初九相應,還與九五相合。以陰爻居柔得位,為近君大臣,又與九五君王親比,深得上位倚重。反之,如若六四不固守正道,背地里與下面的初九隨聲附和,過從甚密則災禍至矣。換言之,“六四,月既望,馬匹亡,無咎”“馬匹亡,絕類上也”。其中的“馬匹”指的即是結盟群體、結黨營私。也就是說,如果六四能夠審度情勢,意識到月滿圓盈、功高震主的危險性,并因此虛受應物、誠信專一地忠于九五,斷絕與同類之間的過度交往,“馬匹亡,絕類”即是免除災難的最高體現。
誠信本是自然的規(guī)律,追求誠信更是做人的理則。“九五,有孚攣如,無咎。”有,應當﹔孚,誠信﹔攣,連系,言朋友或君臣彼此攜手,連成一氣。具有誠信德行的人牽系天下人心,藉此密切系聯群眾,因此不會產生災禍。王弼注:“攣如者,系其信之辭也。處中誠以相交之時,居尊位以為群物之主,信何可舍?”[12](P315)孔穎達《正義》曰:“攣如者,相牽系不絕之名也?!盵3](P72)何以故?因以其誠信凝聚天下百姓的心,謀望終能克遂,不會招致過錯?!断蟆吩唬骸坝墟跀伻?,位正當也?!焙ピ唬骸熬幼鸲兄姓拢怯兄琳\至信之心,發(fā)之于內而交之于下,以攣天下之心;上下內外,皆以誠信相通,是得為君之道,何咎之有?”[12](P315)九五以陽爻居于君主之位,信守中道又與其下六四親比,相輔相成、存心誠信且始終如一?!墩撜Z·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名符其實的自我端正品行,即使不發(fā)布命令,上下皆能心照不宣地同心實行;名不副實,即便發(fā)布命令,亦是上下交相虛應故事。換言之,九五剛誠信實,能夠與其心手相連,牽系天下人心,最終肯定是無往不利而沒有禍咎。
《孟子·離婁下》:“聲聞過情,君子恥之?!甭曂u超過了實際才德,君子就會感到羞恥,因此“上九,翰音登于天,貞兇”。這里的“翰音”指的就是“雞”,而“翰音”又可解釋為雞振動翅膀引頸高唱,此為翰音高飛、華而不實之音?!吨芤准狻芬莘唬骸百銥殡u,應在震,震為音。翰,高也。巽為高,干為天。故翰音登于天。失位,故貞兇?!盵7](P355)因為僅僅是作為宗廟祭祀用的公雞,竟敢憑借華美的外表,高聲鳴叫聞于上天,名不副實的張揚必然遭致兇險。上九以陽爻居于陰位,無法持中守正,其身又與九五不應。換言之,上九徒有其表的虛張聲勢,并不具登天的本領要件,叫囂之聲卻又響徹天際,異想天開成就有名無實的虛偽,極盡欺詐矯情之能事,無怪乎得出異常兇險之“貞兇”二字?!断蟆吩唬骸昂惨舻怯谔欤慰砷L也。”處乎窮極,信不由中,孚此衰焉,篤此喪也。如是致誠,力斯竭焉,飛必鳴也,豈是登天之可為耶?信其莫應,徒其聲聞,兇其宜也。公雞并不是能夠登高飛天的禽鳥,翰音如何能夠響徹云霄地上達天聽呢?這肯定是弄虛作假,用雞叫充當鶴鳴,以假換真地欺世盜名,故曰“何可長也”。
換言之,高飛之音虛而不實,“翰音登于天”即是不具誠信的“音飛而實不從”。虛而不實的空音、空名,即使飛得再高、再遠,又豈能長久!上九已是處于中孚的頂點,過中而不當位,為孚而不由衷,因其內無所主,德不配天,以致于落得誠不感召。由此可見,上九惺惺作態(tài)地信口開河,以此反常視作常態(tài),終是高處不勝寒地難保長久。
綜上所述,整個《中孚》卦就是在考驗是否通達于“誠信”二字。觀六爻初九之始,虞吉之判,始安其心。接著九二鶴鳴子和,其聲相應;到了六三鼓罷歌泣,因而感物應心。六四則因喪馬絕類,離妄趨近就孚;九五有孚中正攣如,正道必來相守。到了上九,翰音欲登天,則物物不應。六爻變化,因正果圓,曰虞曰燕,察其心也;曰鳴曰音,聞其聲也;曰鼓曰絕,觀其跡也;曰孚曰攣,辨其容也。六爻收放行用,所以感物生心,精誠得吉也。換言之,存于中為孚,見于事為信。然而誠信不離需要照顧到他者的要求,不僅關乎“真誠”二義,還能夠去了解別人、響應別人的要求。體現以因正果圓定位的《中孚》卦,即是入乎其內、出乎其外之孚有所感,信有其應。由因入手,如通過修行讓自身得以渾然成德的中孚,終能因觀修至真實轉心,得以成全存誠化物之中孚修道卦。